原来大孩子也“闹觉”啊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li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长大了,很会气人了。
  周一到周五早上起床起得极不利索,哼哼唧唧腻腻歪歪,周六周日却一过六点钟就醒了,精神头倍儿足,又唱又跳,还骂我们懒,各种讽刺。
  周六周日也从来不睡午觉,完全是一种狂欢的状态。问她为什么这样,她说:因为不上幼儿园啊,要珍惜大好时光!
  结果,只能搭上老命陪她玩。奇怪的是,每当下午四点来钟,我陪玩累得像条狗一样的时候,她十分不体谅地开始闹腾,一点小事就开始哭哭啼啼,如果恰逢我忍耐大法没有施展好,她就更来劲地跟我开始对着干……


  如果我这时能忍了,好声好气地跟她说:累了吧,咱们回家?臭妮子一准儿瘫在地上不起来,非让我背着,给我累得哈赤哈赤的。
  “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咱们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如果爸爸也来陪玩,如果有朋友在场的情况下,他就开始严重质疑了,当然,他说“咱们”的时候,眼睛是恶狠狠地盯着我的。
  干嘛?!
  不用扬鞭自奋蹄,不用瞪我我也会主动反思。于是,我以一种研究的心态观察了我的孩子。牛顿坐在苹果树底下,是被一个苹果砸出万有引力的,还是duangduangduang好几个苹果?反正我是被闺女折腾了四五次之后,才恍然大悟的!
  之所以突然到了下午四点就开始“不懂事”,这分明是在“闹觉”啊。啥?闹觉?闹觉不是一岁多的小奶孩儿才有的吗?No!
  先说说小奶孩时候的女儿吧!那时,带她去参加聚会,一向以乖巧著称的她,一过了晚上九点准时哇哇大哭,各种撕咬。在座的凡是有孩子的朋友赶紧说:闹觉啦!并劝我回家哄娃睡觉去。
  嘿嘿,这成了我躲避喧闹的一张王牌。
  是啊,都知道小孩子要闹觉。就是小宝宝大脑神经发育不完善,没办法像大人那样困了就切换到睡眠模式,也不会像大人一样说“我困了我要睡觉”,只好以哭闹来求助大人。
  这时候妈妈就得又抱又哄,要么给吃奶,要么轻轻摇晃,不一会儿,孩子就睡着了。
  如果是初次当妈,姥姥奶奶什么的又忘了先前的经验,有的妈妈见孩子哭闹又舍不得打,急得自己哭了的也有,直到孩子闹得筋疲力尽自己睡了,不过反复几次就可以掌握规律,这个不难。
  原以为孩子都上幼儿园了,“闹觉”就消失了吧?然—而—不!
  周一到周五的幼儿园生活,是非常规律的。早起早睡,中间还有午觉,孩子不会闹觉。但是周末或节假日,生活规律打破了,玩到某个极限点的时候就困得不行。按说困了你就睡呗,脑子也发育得差不多了,能做到想睡就睡,可还是舍不得睡还是想玩,或者没有意识到这是身体累了导致的精神“垮塌”,就用哭闹的方式刷存在感。
  我试着用自己摸索到的原因,帮女儿答疑解惑。周五晚上睡觉时就告诉女儿:你明天可以睡个懒觉,那样精神头足了,下午就可以玩得久一些,要不下午会困,会难受。
  到了下午四五点钟,“果然”闹觉的时候,就好声好气地跟她说:哎呀,你这可不是故意气我对不对?其实是你困了,身体累了,该休息了。
  渐渐地,孩子也会明白:哦,我这么不开心是因为我困了,那我就睡一会吧!但还是舍不得回家,还想在外面逛,就请求我坐在商场或公园的椅子上抱着她眯一会。哪怕睡十分钟,醒来后又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不会再出现闹腾的情况了。
  其实,别说孩子,谁休息不好,都会闹觉,包括我们大人!尤其人到中年,睡眠障碍浮现,并不是想睡就能睡着、就能睡好,睡不好,就烦躁不安、乱发脾气,也是很吓人滴!
  某天,在某个下着雨的下午,我把丈夫和女儿打发出门,要求独自在家饱睡一觉。他们很配合地满足了我的愿望。和着雨声,我通通透透地睡了一觉,睡到了天荒地老,醒来后身体微微出汗,觉得无比舒爽,顿觉人生充满了希望。
  如果累,就去睡,宇宙真理!
其他文献
情绪的过程包括“产生冲动”和“平复下来”两组活动,分别由不同的神经路径完成,我们简称为“冲动路径”和“平复路径”。  产生情绪后,如果能够及时平静下来,那么“平复路径”就会得到加强;反之,如果无法及时平静,那么“冲动路径”就会得到加强。  童年时期,由于脑部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孩子在产生本能情绪后,从生理能力上还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来缓解压力、恢复平静。  专门研究情绪自控的舒尔博士明确指出:父母要当好
期刊
“小升初”是一个不用解释人们就心领神会的词,也就是在近几年。至少在70后、80后的字典里,小学升初中“那都不叫事儿”,可是,现在,这个关口要是搞不好,那会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一位小学刚毕业的男孩说,他最喜欢打篮球,现在却不可能了,马上要上初中了,小伙伴们都在上衔接班。  孩子忙,家长急。给孩子报各种衔接班,买各种辅导教材,请家教……越忙心里越没底,心情越焦虑,估计每个面临小学升初中的家长都会
期刊
常坐的这趟公交车上有一站是“特教学校”,还有一站是“康复中心”,所以,经常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孩子乘车。  第一次见到他们,也是一下子有些奇奇怪怪的感觉,比如,有些智力障碍的孩子,会在车上大喊大叫,会呕吐,会抽自己妈妈的耳光;还有“唐氏”孩子,他们的身体挺大了,但举止还是小孩子;还有一些脑瘫的腿部撑着支架的孱弱婴儿,躺在手推车里哭闹。  第一次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我也是心里一紧,会奇怪,也会好奇。但是
期刊
毫无疑问,孩子由小学升入初中,是他们一个人生重要阶段的开始。期间,他们既要面对生理上的发育成熟,也要面对心理上的变化,更要面对全新的学习内容和更高的学习要求,还要尽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融入一个新的集体。而此时,他们正处于或即将进入风云激荡的青春期,这使得孩子们面前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在这样的时候,家长和孩子有一些焦虑和困惑,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越是应该不忘初心,不
期刊
我们总希望孩子在遇到挫折时,能扛得住压力。如果找个比喻,抗压能力更像“举重表演”,还是更像“抗洪工程”?  如果只看眼前,那么抗压更像举重:一次性举起越多,说明能力越强。但是我们能一直举着吗?这次举起来了,就证明下次和下下次都能举起来吗?  抗压,不是单次性短期表演,而是持续一生的任务,因此抗压能力更像是抗洪工程的长期抗洪能力。那么长期抗洪能力的关键是什么?  假如我们穿越回到远古,遇到正在治水的
期刊
同样失眠的夜晚,我和朋友D聊了起来,当话题转到孩子最近的种种淘气和任性,我俩就再也停不下来。  D说今天孩子不好好吃饭,没吃几口就吵着要爬下餐椅去玩玩具,她好好说也没用。最后孩子爸实在忍不住要打他,D上前阻止,却被孩他爸一句话噎回来,他说:“我不打,那你来?你有办法吗?”  D信奉科学育儿,但也只能认怂。她跟我说:“当时的场景,除了不让他吃饭,我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不吃饭不正好随了孩子的意。” 
期刊
荷包唯一的叔叔和唯一的舅舅都在北京。叔叔和舅舅家里各有一个弟弟,分别是点点,六岁;王小宝,三岁。八岁的荷包自然成了大哥。你们知道,小孩子都喜欢大孩子的,所以荷包每次去北京,两家都是要抢的。  这一次我们先在王小宝家里住了几天。王小宝头大腿短,我量了一下,腿正好是两大拃,所以,他就变成了“王二拃”。  王二拃和荷包玩得特别好,尤其到了晚上,两个人洗好澡在床上乱跳,荷包还让他“骑大马”。王二拃太快乐了
期刊
儿子要上初中了,平日里家长们交流起来,总觉得“小升初”不仅是对孩子的一个挑战,也是对家长的一个挑战。大部分家长都会不由自主焦虑起来,孩子上了初中能适应吗?成绩会不会下滑?太多的疑问让家长们坐立不安。  “小升初”改变的是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心理素质,那么就能平稳过渡。  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  一二年级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好时机  儿子上了小学后,每天都有
期刊
三土不爱喝水,尤其当她发个烧,腹泻一下时,还灌不进去水的话,我就很抓狂。但到底咱是妈,哪能让娃给搞败了?慢慢研究出一些“对付”她的小方子:  ※干杯  经典老方,简单实用。  ※敲椰壳  我家用的是吸管杯。我抱着杯子让三土敲杯子顶,敲三四下后,我悄悄用手碰一下按钮让盖子打开,装作一副很惊讶的样子:“哇,你把椰壳敲开了哎。吸管都插上了,快尝尝看,这个椰子新鲜吗?”  ※会跳舞的小水滴  用一个杯子往
期刊
越来越多家长将出国留学当作一帖良药:国内学不好,出国;孩子不独立,出国;孩子成绩好,但挤不上清华北大,出国。但很多从未留学过的家长,实际上并没想过,换个地方上学,是有一系列和成长相关的实际问题的。  去哪儿留学  摊开地图,顿时觉得世界好大,怎么选择留学目的地呢?  以我自己为例,姑父早年去过法国,给小小年纪的表妹和我,带回了埃菲尔铁塔的模型,于是我们对欧洲一直心向往之。  总的来说,美国、加拿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