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论述雷区,追求有效论证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emaa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述文最关键的是要有效论证,使论证到位有深度。而事实上,在写论述文时,很多同学缺少论证意识,或是不知道该如何论证,导致作文只能达到中等或以下档次。要想在作文中得到更高的分数,就要追求论证的有效甚至高效。一篇典范的论述文,不仅要整篇论证有力,而且其中的一个个分论点论证,也往往要能做到立论准确鲜明、论据典型有用、论证强议弱叙、结论点题扣题。笔者拟以2016 年绍兴市“一模”考试作文题中的一个分论点论证为例,以学生论证时出现的典型病症为突破口,来谈谈如何使论证到位有深度。
  作文原题如下:
  姬中宪在《传承》这篇小文章里这样写:
  小时候和爸爸下跳棋,爸爸教我,下跳棋有两个基本技巧:一是“铺路”, 自己的棋子间隔排开,方便自己腾挪跳跃;二是“借路”,当双方棋子短兵相接时,还要善于借助对方铺好的路,直捣黄龙。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这个作文题的最佳立意是点明成功需要铺路与借路相结合,只阐明铺路或借路的重要性也是符合题意的。我们来看以下学生的案例。
  一 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案例一:无效用例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征途,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特蕾莎修女说我们不是伟大的人,无法做那些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中国版的特蕾莎修女抚养了近九百个有过不良形迹的孩子,帮助他们重新回到生活的正常轨迹。这些孩子不正是借助了这位妈妈为他们铺设的道路而开始了新的人生的吗?所以,在为自己铺路的同时也要学会借助别人为你铺设好的路。
  ——《为未来铺路、借路》
  剖析:材料没有针对性。文段用意是以这些孩子为例,阐明他们“在为自己铺路的同时也要学会借助别人为你铺设好的路”这一观点。可事实上,这些孩子本身没有为自己铺路,恰恰走上了歧路,是他人引导帮助他们走上了正路。至于前面点到的特蕾莎修女及中国版的特蕾莎修女只能说明她们用爱做小事帮助别人,在积极为他人铺路。论据根本支撑不了观点。因而我们在选例时,要特别注意例子的典型有用。论证这个观点,可以采用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为例,她的刻苦研读、实验是在为自己的成功铺路,而借助古籍借助团队合作是借路。
  案例二:以叙代议
  米开朗琪罗是个伟大的艺术家,却也有着奇特的个性——他不喜欢别人插手他的艺术创作。在与教皇发生矛盾后他被再次起用,米开朗琪罗本想大展身手,却被要求创作壁画。要知道他可是个艺术雕塑家!他从未画过壁画,但在助手的协助下事情有了进展,他却辞退了所有人,因为他们做得不够完美,他经常和他们争执辩论。米开朗琪罗是个艺术至上的人,他认为这和他毕生追求的艺术理念不符。米开朗琪罗独自奋战,不但累坏了身体,而且这壁画也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最后变得模糊不清了。可见埋头苦干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你的良师益友那。
  ——《埋头铺路,携手借路》
  剖析:这段文字是典型的观点加例子型,事例叙述冗长,议论笔墨偏少。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论述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論据使用的,叙述方式与记叙文中的不同。记叙文里的叙事必须完整具体,而论述文中的事例论据则应简明扼要。我们在叙述事例时要遵循概括性原则,论据叙述要简明、有度,要强议弱叙。文段以米开朗琪罗为例,要突出强调的是他的不借路最后导致的失败,从反面说明借路的重要性。与教皇的矛盾、助手的不完美以及他的艺术理念,这三点与中心论点联系不大,尽可舍去。为了强调借路的重要性,可在事例之后用因果论证或假设论证来加以拓展论证。
  案例三:题外生题
  人生要走向成功,需要自己铺就向前的道路。放眼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共同之处——出色的个人能力。假使没有这样的能力,孔明怎能三拒玄德于草庐之外?假使没有这样的能力,比尔何以从哈佛退学,着手创办微软?或许个人能力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但没有它,一个人绝不会成功。因此,走向成功,必须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自己铺就一条前进的道路。
  ——《铺己路,借他路》
  但丁曾说:“不要在意别人的说法,要像那卓立的塔,从不为暴风雨而倾斜。”坚定的自己,不为他人所击垮,坚定的自己,也要为成功铺路。从小不爱学习,半路辍学而梦想成为作家的人,总是会让人们大呼“笑话!”而韩寒却将“笑话”演绎成了精彩人生。即使不爱学习,但对书的热情他却从未减少。广泛的阅读量使他变得丰富,为他的作品作了完美铺垫。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并非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
  ——《为人生奠基》
  剖析:分论点要紧扣中心论点,两个文段都在阐明“铺路”的重要性,可是写至中途却都游离了主题,第一个文段转而说明出色的个人能力之于个体的重要性,第二个文段更是得出“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并非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这一结论,与文段中心论点渐行渐远。“一议一话题,一话题一中心”是论述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我们在作文时要使自己养成统观全局和瞻前顾后的写作习惯,切不可天马行空,题外生题。为了强调自我铺路的重要性,第一个文段可以突出诸葛亮在隆中隐居躬耕苦读八年的铺路精神。在这段时间里,诸葛亮完成了他作为政治谋略家和军事家的文韬武略,他以冷静而缜密的心思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从而形成了他关于三国鼎立的非凡见解,完成了他超凡脱俗、条理清晰的《隆中对》。也可以写盖茨的自我铺路,在读中学时就开始自己学习计算机编程。第二个文段则可以重点突出韩寒的广泛阅读为他的文学创作铺就了光明大道。
  案例四:偏题离题
  借道而行,在遭受困难、欺凌时也要将之踩在脚下,勇敢前行。苏轼,一代文豪,多次被贬,却依然坚挺,苦中作乐。他将苦难踩于脚下,发出“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冲天豪语;借助挫折磨砺己身,以乐观面对欺压,写出千古名篇——《赤壁赋》来激励后人,表明自己的心境。磨砺自我,面对苦难,借其而行,壮大自身。   ——《借道而行》
  人生的智慧在于借助外物,荀子有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上天对我们的考验完善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就会迎来成功。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满怀着一腔报国之情,却被现实无情地浇灭。然而他并不气馁,他带着自己一腔热血,寄情于诗。假使他不能借助于外界对他的磨难,把心中的感情寄托于文字中,《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千古佳作又怎能流传于世呢?
  ——《人生的智慧》
  剖析:写论述文,需要准确理解文意,表达应当严密、有逻辑、经得起推敲。两例均要阐明借路的意义,都以苏轼为例,都错误地认为苏轼借助了逆境这条路,他的被贬遭际成就了他的文名。很明显,两个作者都对材料中“借路”这一概念理解有误,“当双方棋子短兵相接时,还要善于借助对方铺好的路”是指在为自己人生作规划时,可以机智灵活地顺势借助外在的有利条件,借助的是外在的优势而不是劣势,不是身处逆境磨砺意志实现人生的逆转。况且苦难逆境也不一定能使人最后成功,很多人还不是被苦难压弯了腰,磨灭了意志?我们可以适当转换一下角度,说苏轼借助“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借助诗词的力量,度过了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劫难,从而旷达乐观。
  二 观摩优秀范例,进行技法总结
  以上是这次论述文写作中学生在论证过程中出现的四种典型弊病及相应的解决策略。那么,在具体行文时,我们又该怎样布局、怎样组织语言以进行恰当的论证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看看此次作文中的优秀文段。
  优秀文段一:
  勇于铺路,(论点)好比袁隆平探索杂交水稻,解决中国的食荒之难;好比邓稼先剖析原子弹,打破中国科技封锁的窘局;好比屠呦呦萃取青蒿素,拯救世界疟疾传播的无可奈何。(事实论据典例排比)他们都是一个时代的先锋,用几十年的心血铺成一条路,一条引领着千万后生的科技之路,精神之路!(分析句)正如鲁迅所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引用佐证)而他们勇于铺路的精神便是这句名言的最好写照。(重申论点)
  ——《铺与借,人生之路》
  文段先提出 “勇于铺路”这一论点,再以袁隆平、邓稼先、屠呦呦为例强调了他们身上的铺路精神,并及时进行分析,且用鲁迅先生的名言佐证,最后小结重申观点。可见,一篇典范的论述文应该思路清晰,论点首尾呼应,采用事实论据,至少使用一种论证方法。
  优秀文段二:
  世界上有一种成功叫步步为营,另一种成功叫巧夺天机。二者若能结合,那便是天衣无缝。(论点)西楚霸王项羽,曾大破秦军二十万,令各路诸侯俯首称臣。他在兴国之路上一路披荆斩棘,用自己的棋子谋得人心,成在“铺路”。而败在“借路”,当淮阴王率兵而下,四面楚歌,背水一战,他兵马散尽,江东父老提醒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项羽却苦苦堅持“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操守。当初的那位不可一世的霸王,沦落为世人的唾弃者。(同一人物正反对比论证)当双方棋子短兵相接时,我们要善于借助对方铺好的路,这与其说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临危不惊的智慧。(重申论点)
  ——《 成在“铺路”,亦在“借路”》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强调“铺路”与“借路”的结合。采取正反对比论证,难能可贵的是用同一人物项羽的成败来论证,更见力度。
  综合这两个优秀文段,我们可以看出典范的论述文在分论点论证上一般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立论准确鲜明,论据典型有用,论证时强议弱叙,结论处点题扣题;二是思路清晰,结构完整,采用总分总或总分、分总结构;三是论证方法多样,一般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论证方法。
  三 牛刀小试,修改提升
  以叙代议是此次学生作文的通病,有相当多的学生在论证时只是一味地堆砌论据,缺乏理性的思考。文章成了论据加论点的组合,缺少分析,这样,当然不可能写出论证深刻的文章。我们不妨以“案例二:以叙代议”部分的病文为例,看看怎样修改才能给文段的论证增加思辨和理论色彩。我们可以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在与教皇发生矛盾后他被再次起用,米开朗琪罗本想大展身手”以及“因为他们做得不够完美,他经常和他们争执辩论。米开朗琪罗是个艺术至上的人,他认为这和他毕生追求的艺术理念不符”这两句。用假设论证和因果论证拓展“米开朗琪罗独自奋战,不但累坏了身体,而且这壁画也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最后变得模糊不清了”这句话,以突出他的不借路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从反面说明在自我铺路的同时借路的重要性。经指导后,学生修改如下:
  米开朗琪罗有着奇特的个性——他不喜欢别人插手他的艺术创作。再次起用后,作为艺术雕塑家的米开朗琪罗却被要求创作从未画过的壁画。在助手的协助下,事情有了进展,但他辞退了所有人,因为他们做得不够完美。米开朗琪罗独自奋战,不但累坏了身体,而且这壁画也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最后变得模糊不清了。如果米开朗琪罗能借助助手的力量,他还会累垮身体吗?如果米开朗琪罗能借助助手的专业知识,壁画会模糊不清吗?正因为他只顾自己埋头铺路,不善借助外界力量,最后,他的艺术理想也没能实现。可见埋头苦干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你携手借路。 ——《埋头铺路,携手借路》
  总之,要想写出优秀的论述文,必须追求论证的有效性。看论述文就要看论者如何论证,论点是靠论证“析”出来“辩”出来的。如果能避开以上论述文论证的雷区,且能注意行文中的其他细节,学生的论述文写作水平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其他文献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而呈现出的多元样态,是世界诸文明体系长期交融互织的结果.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有着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系,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因素过程中,通过能动地自
期刊
众所周知,一个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不仅仅是身体素质、技术等方面出众,其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战术意识,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名次、成绩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加强和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使之在比赛中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出来,根据我多年的训练体会,我认为可采取下列措施和办法:  一、把培养运动员战术意识的任务纳入训练计划之中,提到训练的日程上来,这是培养与提高战术意识的重要条
明珠美术馆 中国·上海  2019年8月13日-12月1日  世界级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著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文学巨著。除了写作以外,他对绘画和摄影也颇有心得。此次展览中将展出超过200件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及相关作品,多件作品来自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首次在海外展出。  展览按照时间与重要作品脉络分为5个展区,重点聚焦3部雨果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雨果的多幅绘
期刊
月考监考时无意中朝窗外望了望,发现南墙边的一棵石榴树开花了。橘红的花瓣和花骨朵在初夏的微风里摇曳着。有云雀的“咕咕”声伴奏着,急促而欢快。是在呼朋引伴,让它们也一同来欣赏这迷人的五月天吧?  这棵石榴树是我今天第一次发现的。校园里本来有十几棵石榴树,不过都是在高三楼东侧,靠近东墙的地方,不大,却精神饱满。每年的秋天,每棵树上都挂着几颗小小的石榴,咧开嘴巴害羞地笑着。那时,我还在做班主任,阿美也是。
期刊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在此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    一、让学生“敢问”——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前提    初中老师都知道中学生活泼好动,许多爱动脑筋的学生常常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问,但是课内课外向老师提问的同学却寥寥无几。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后,
川端康成是一位著名的日本作家,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等.1899年,他出生于一个靠近京都的地方.幼时父母双亡,与眼瞎耳背的祖父相依为命.不幸的童
期刊
马克·吕布,出生于法国里昂附近的小城圣热尼拉瓦勒,是最有影响力的法国摄影师之一,也是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里最负盛名的摄影师之一.rn1957年,马克·吕布第一次到访中国,成为
期刊
中国两所精英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个案表明,精英大学崇尚精英化、追求高深学术研究、关注社会重大问题.精英大学不愿参与教师教育的原因在于精英大学人才培养精英化的价值取向
乡村教师“不是在逃离,就是在逃离的路上”是当前农村教育的一大困境.乡村教师“逃离”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但社会地位持续走低;二是学校管理规训严格,但教师职
21世纪是科技信息时代,科技创新是世界各国抢占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核心,可以说,经济强国必然是科技强国,只有在科技创新上占有优势,才能在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能力成为21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在新课程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