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镜头下的姑苏新校园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学期,姑苏区两所学校正式投用。
  一起跟着记者的镜头去看看吧!
  苏州市吴门教育集团沧浪新城第四实验小学校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地學校。学校以“办一所充满爱和智慧的学校”为办学目标,致力于培养有“高尚品质、多元素养、关键能力、创新精神”的现代少年。
  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坐落于胥江河畔,校园的外观设计融合了姑苏传统园林式白墙黛瓦的元素,
  处处映衬着苏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姑苏教育的源远流长。
其他文献
近年来,苏城越来越多的新学校为学生就读提供了多元化选择。  今年9月,又有一批新学校亮相,本期我们探访了几所新学校,用镜头展示新校园的颜值。  今年9月,以“学以为己,和乐坦易”为教育理念的苏州北大新世纪世恒学校正式投用。这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学段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畔,以其美丽的校园和独特的教育理念,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  苏州北大新世纪世恒学校由北大新世纪集团携手苏州盛典集团联合创
期刊
树上的知了依旧在一刻不停地鸣响,地里的田鸡仍旧在不知疲倦地聒噪,老城的夏天透着明媚,秀气中带着那么点儿不修边幅。  老城就适合瞎逛,沿途街巷的景色其实并不太细致。草啊、树啊疯长,满眼浓绿,再沾点灰,但午后或傍晚的一场暴雨就能刷回正绿。路啊桥啊人来人往,都有好些年头了,且有好看的紋路。经年累月的粉墙上泛出斑迹,只要角落里传出各种声音,街上时不时有往来的人儿,那就是活的,带着生机……  世界变化很快,
期刊
几千年来被喻为“怀袖雅物”的扇子,特别是江南的苏扇,其背后深藏的东方式风雅,依然能够让当代人感受到清雅之风徐徐来。团扇是苏作工艺的集大成者,其本身汇聚着无限的可能与变化的空间。在苏城制扇圈里,有一位低调却用作品实力说话的团扇艺人,他叫尹康。从他的那头花白头发隐约地能够感受他潜心创作的匠心可见一斑。  一柄团扇妙手成  采访尹康这天,他正巧来市里办事,索性和他约在吴门桥街道福星社区里的旧宅,这里曾是
期刊
双减”政策下,学生们过得怎么样?家长如何减轻焦虑?未来要怎么做?苏州市2020年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社会版报告,也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8月26日上午,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苏州市2020年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社会版报告。本次监测对象为苏州10个市(区)所有初中学生和主要学科初中教师,共计参测学校277所,学生287546人。  父母多陪伴孩子成绩更好、心理更健康  以前把孩子送进补习班家长
期刊
在“互联网+”时代,当制造向“智造”发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智能硬件加速器应运而生。  中城新产业集团在长三角区域首个智能硬件加速器已落户浒墅关一个多月。短短一个月余,该加速器已帮助苏州市5家企业,在降本增效、资源对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城新产业集团苏州运营中心负责人李彦超自信满满地介绍道:“我们专业为客户的智能硬件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网络,从工业设计、方案设计,到手板打
期刊
人生很长,以至于我们要用一生去学习;人生很短,以至于一不小心就错过了童年。  幸福的人用童年去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这些年,教育的内卷让孩子们的人生缺失了太多。  7 月 24 日,“双减” ,即《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负担的意见》文件正式落地。与以往低调从容地出台教育政策不一样,这一纸文件以风卷残云之势绿了整个教育股,洗牌了一整个教育行业。  力度空前,前
期刊
我费氏祖辈世代生息在浙江湖州双林镇这一纯朴又明丽的乐土上,祖父费善绩(绮成)曾在上海永兴洋行任职,根据家谱“世守善斯昌,开业立大纲”,为父起名“斯恩”,寄寓中国人“知恩图报”的质朴文化思想。终极他一生的执着追求,作出的非凡成绩,确实没有辜负父母、家乡养育之恩,朋友、同道知遇之恩,国家、领导培育之恩。  父字“省吾”,出自论语“吾日三省吾身”, 16岁就到上海协恒庆出口号学生意,工作之余学书画、读外
期刊
身着优雅的丝绒旗袍站在小板凳上,顾盼生辉的眼,一步一摇,一种江南风韵……在另一场表演中,同一批舞者又摇身一变,成为抗战时期扛起民族救亡大旗的坚毅女性,把抗战时期中国人的绝望、恐惧、愤恨、誓与敌人决战到底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看得让人热血沸腾……  台上舞者的忘我表演,台下观众看的泪眼盈盈。舞者一身素色衣装,脸上抹满了炮灰、污渍,在舞台上翻滚、中枪、攀爬……全身心投入环境中,一段表演下来大汗淋漓
期刊
“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晋诗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有《夏歌二十首》,其中正有這么应时应景的一句。说到苏扇,其实只是一个总称,包括苏州折扇、檀香扇、绢宫扇、纸团扇。金阊街道滨河社区冯志洪制作苏式折扇,一摇一曳,挥洒出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指尖倜傥和浪漫。  一把折扇两人制,伉俪天作之合  冯志洪原工作于苏州湖笔厂,热爱各种手工艺,2000年左右,他选择了最钟爱的折扇工艺,创业成立扇庄。逾二十载走来,有挫折,
期刊
透过建筑,可以读到的不仅是建筑本身。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曾说过,“更是阅读我们的城市、我们城市的文化以及城市当中的人。”以故居建筑和周边空间环境为载体,把名人时代文化、生活文化与街区社会环境合为一体,营造历史氛围,形成名人故居的联动规模效应,正是保护区、姑苏区古保委当下负责实施的名人故居文化展示项目。  从名人故居看生动的城市历史  德寿坊是苏州城区西部的一条街巷,位于富郎中巷南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