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老伯拣到那块石头的时候还是春天。
那天,大伙儿都在庙梁子上修戏台,项老伯见一块光溜溜的石头上好像有一个人头像,细一看,是一个人坐着看书的形象。忽然,有人说:“这不是马赟县长嘛?”于是,张看了说:“唔,像乎!”李看了也说:“像,像得很!”
一说起马赟县长,村里人就喜欢。
就说这修戏台吧,先前村里是个戏窝子,每年过庙会时,大戏小戏都是在这庙梁子的戏台上演出的。后来戏台子被拆除了,建成了一个养猪场,再后来,拉电的时候又在废弃的猪场上架起了一个大大的变压器,四周还装上了铁丝网。现在,要重新修一个自娱自乐的大戏台,村长选来选去,还是觉得原来戏台的位置最合适,弦子一响听三村,自古以来就是越唱越红火的风脉地方,可是要移动变压器,却不是村长职权所能解决的问题。按惯例,村长应去找乡长,乡长应去找县供电局,但村长去找过,却迟迟没有消息。
村长急了,大伙儿也急了。
村长就对项老伯说:“请您给马县长打个电话吧。”
很快马县长就有了回话,说事情已经落实妥了,并给村子资助了一笔筹建款。
村里就轰动了。
四年前,马县长上任后的第一站就是到庙梁子村来下乡的。他看见项老伯家里挂着一把三弦子,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垢,感到乡亲们除了整天劳作外,就是打牌、喝酒、上床睡觉,精神生活十分沉寂。他问项老伯:我们的山歌子呢?劳动号子呢?乡间小调呢?项老伯说:“好我的县长呢,这里先前是个花鼓子架,锄头一响,山歌子唱得满坡都是,可是现在,现在人都重这个,”他做了个数钱的动作,“山歌子早都不唱咧。”
马县长坚持让项老伯给他唱山歌听。项老伯说,山歌子好唱口难开,没有帮手搭不起台。立时打发娃儿去叫了帮手来,拉的拉,扯的扯,敲敲打打就开始了。一连几个夜晚,村里就像过大事一样热闹。马县长就热锅下面,成立了民间文艺演唱队,并选项老伯任队长。不久项老伯就带领演唱队去县里参加了马县长搞的首届民歌调演大赛,还受到了表扬。
转眼到了年底,马县长在县城举行民间文艺创新座谈会。
这回项老伯和村长都在会上,他们听了马县长《民歌民舞:塑造动感乡村》的讲话,“一个行动——民歌民舞民曲;一个目标——让人民快乐与幸福。”理由是:文化精英们为城市制造了汗牛充栋的文化产品,让城市人消化不良,但小资情调的电视剧与农民无缘,市场上的文学作品也与农村失于紧密,政府搞的三下乡演出活动也只是短暂而不经常的一会儿,真正属于农民群众自己的文化产品那是太少了,只有让农民朋友自己行动起来,才能解决他们在物质生活相对满足之后的文化匮乏与精神沉寂。
两人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会后,他们去见马县长。
马县长说:“前些年,也许光顾了修田造地、修路拉电和通水的,现在看来,没有文化生活,就不是以人为本,也不得和谐。”
项老伯说:“那是呀,单腿走路不成姿势。”
村长说:“我们想恢复戏台子。”
项老伯说:“要不然我死不瞑目。”
村长说:“毁戏台子容易,建戏台子难。到时候还要请你县长帮忙!”
马县长说:“村长跟县长活路差不多,有啥请的呢!” 村长说:“哪可差得远呀!”
项老伯说:“反正把事情办好了为是。”
转眼到了春节,庙梁子村的民间社火以耍颤龙和烧狮子最为出名,表演者在严冬里光头光背与光腿,浑身上下涂抹蛋清和香油,然后让观众放开火花使劲地狂烧,火花愈猛,雄狮愈加兴奋、激越和勇猛,甚至烧极了,宁可在地上打滚,死也不求饶,如同这里舞龙头,龙头上点亮一百支蜡烛,舞龙头的人必须是汉大力猛的壮士,象征着光明的开拓者,既不能中途松懈,有气无力,更不能喊爹叫娘,说“我不行了”。凡舞龙耍狮的优胜者,大伙都要抹红庆贺。马县长是民间文化的有心人,他一直都在研究汉水文化中的河源文明,他从排山倒海的汉江号子声中和惊天动地的挥龙舞狮的场景中,领悟出一种民间的认同力量,他一直在努力着把这种根性的认同力量,化成克服文化匮乏与精神沉寂的强大动力。
这年春节,马赟县长跟往年一样,大年夜携妻儿陪老母亲吃过年夜饭,然后正月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乡下度过的。
那天晚上,他来到庙梁子跟大伙儿一起闹社火,整个村子就沸腾了。尽管村长和项老伯事先就打过招呼,不许给县长抹红,可是到了中途,大伙儿已经把马县长抹得张胡子认不得李胡子了。恰好在这时村里有位九十岁的老太太,她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歌手,她一心要见马县长。马县长听说后远远地就跑了过去,他看见老太太迎过来的时候,拐杖就倒了,马县长张开双臂一下子就将老太太抱在了怀里。可老太太“呀呀”地说:“咋就把我县长抹成个红蜡烛了,教我一点都看不清了。”马县长说:“老人家,您看不清了就摸吧!”老太太伸出手来,在马县长的脸上、肩上,摸呀,摸呀,霎时,数百人的大场子,一下子就鸦雀无声了。是的,这些跟泥土打交道的庄稼人总认为石头是泥土的骨头,有了石头的支撑,泥土也就长了精神!
打这以后村里人就把马县长喜欢的不得了了。
有一段时间,马县长在全县集中精力大抓民歌民舞创新工作。他三天两头去乡村督察文化队伍建设,有时绕道也要去庙梁子看看戏台修复得怎么样了。
某一日,项老伯说:“马县长,我让你看一件宝物。”就抱出了那块石头来,说:“看着像不像你?”马县长看了半会儿,咋也没有看出它与自己有相像的地方。倒是另外一件事情令他大喜过望。那天,他从项老伯家里出来,穿过一片竹林,忽然听见竹林背后传来一声嘹亮的歌唱,“兰草花呀不会开,开在那个高山陡石岩!”他扭头一看,竟然愣住了,只见一位纯朴、羞涩和靓丽的乡间少女,在那片灿烂的兰草花丛间,正冲着对面山腰唱着多情的山歌。紧接着对面的山上就传来了一个男子的对唱,“叫了一声妹呀,哥哥带你一把上呀上高台!”马赟县长在读大学中文时,最爱《诗经》里的“汉水游女”,他一直认为汉水儿女是能歌善舞的,是多情聪惠的,可是好长一段时间,他一直没有发现自己意想中的汉水游女的形象。在此一刻,他忽然有了触电般地感受:我们遍山的竹林兰草是多么的诗情画意!我们多情的汉水儿女是多么的可亲可爱!当那位少女忽然发现马县长在注视她的一刻,猛然间,黑发一转,乱入花丛不见踪影儿了。据说,那首《兰草花》好久都没人传唱了,如今像竹笋和兰蕾一样冒了出来, 马县长是多么激动,他把它收录在民歌集成的首篇,还把县里的文化节定为“兰草花节”。很快那首山歌就在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唱红了,甚至唱进了机关、工厂和学校,就连他自己也在许多集会的场合与县委的一位女书记合作,带头唱起了这首优美的山歌......
那天,项老伯从修戏台子的工地上,把那块奇异的石头抱回家摆在正厅的方桌上时,屋子里就涌满了看热闹的乡亲们。大伙儿都觉得这么个怪石头,咋就越看越觉得那上面的石像就是马县长,方面,高额,镜片后面满眼热诚,满是智慧,说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随和可亲的县长。
大嘴刘二嫂说:有一回,马县长在她家召开干部会议,乡长、书记都到场了,听马县长讲,有些干部讨厌文化能人,其实像项老伯那样的人,他们善良,无所私求,做领导的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要学会与他们交朋友,用其所长。你听听,人家县长水平多高呀,到底是在加拿大留过学的高材生呢!
外号叫“李广播”的邻居也说:最近,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写马赟县长的文章《谁在山间思歌想舞》。说记者问他,近几年来,县里的文化经费投入扩大了两倍,但经济收入增长也翻了三番,有人说你给本县文化带来了春天,你自己怎么看待?马县长回答说,这是不科学的说法,文化不应该因主要领导的好恶来决定文化的兴衰命运,应该像旬阳一样,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相匹配的文化发展规划目标,以理性治县,就会少走弯路。
那天夜里,项老伯一直没有睡好,他翻来覆去地想,应该把这块石头送给马县长,马县长也一定会很高兴。尽管后来马县长见到这块石头时没有表态,但他一时还是舍不得,闲暇时,就将那石头摸来又摸去,感觉那石头会说话,说的全都是马县长的话;也感觉那石头会唱歌,唱的全都是大家爱听的民间之歌。项老伯逢人就讲,马县长是高人,水平高,觉悟高,能跟大家链在一起。有时候他批评那些文化活动不积极的人,急了就骂:谁要是看不见马县长重视文化的机遇,谁就是瞎眼子狗!
夏天的某一日,他陡然感觉身体不够利索,便用块红布把那块石头细心地包好,还想给马县长写几句贴己的话,但又感觉词不达意,一连写了好几遍都揉了,最后,干脆让儿子送石头的时候代他问个好。结果马县长又托他儿子,给他带回了一些县里新近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集成卷本,另外还有一个小巧玲珑的防风打火机,一打,声音很脆,火苗很蓝很亮。项老伯孩子似的,将打火机反复把玩着,打试着,并“嘿嘿”笑着,自言自语地说:“打火机,打火机,马县长,俺伙计!”忽然感觉浑身是力。他常在凌晨醒来,想新戏台子的布置和安装,想秋后搞一场演出,想请马县长来讲几句话,但总怕把事情没有办好,愧对了马县长的一片苦心。当然,他也常想自己:一个农民能遇到这样一个好人县长,能这样瞧得起自己,还能用得上自己,活到这个份儿上,真是三生有幸,无比快乐。人嘛,你还要怎么样呢?
然而,时令很快进入了秋天,项老伯的演出还没有准备好,一个准确的消息传来,马赟县长届满要调动了。项老伯顿时感到内心空空荡荡的,好像有一块石头在沉重地压着。他不是想不开,也不是不理解,但就是心里难受,坐立不安,甚至忘记了吃午饭。他来到当初发现那块石头的现场,那里已经是他梦想成真的新戏台,许多孩子在那里追逐嬉戏,反而使他更加失落和难受。一直到了半下午,他才把儿子从地里喊回来,命令他立即去把那块送给了马县长的石头,再重新要回来,理由只有一个:日后想念马县长时,难以谋面了,可以睹石思人!
不过,笔者去核实过,那块石头至今还在马赟手里,但,此时的马县长已经变成了县委的马书记。他对我说,他会亲手把那块石头还给项老伯的,要不然,石头离开了泥土,石头也会寂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