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建构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来说,语文课堂的有效建构,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磨的问题。教学中如能确立“读述结合实基固本、问题导引解疑释难、情境联想品意激趣”三个维度,并依此去建构课堂,就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建構
  新课堂教学改革对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探索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时代要求,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建构一个有效的语文课堂。
  一、读述结合实基固本
  对于课文教学,尤其是叙事性的散文名篇佳作的教学来说,“诵读+复述”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说是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的不二途径。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短文时,采用读述结合的方法,就是十分理想的选择。先说诵读,宋人朱熹所著的《近思录》有言: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这个见解仍适用于今天的语文课堂,尤其适用于文言文的教学,因为文言文文字简约而意蕴又十分丰富,就如清水煮佳茗,经过反复诵读,才能让学生在简约的字句中发现无尽的内蕴。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诵读的方式,既可一步步引领学生体味到文字背后的内蕴,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以《论语十二章》为例,在教读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个别诵读、轮读、伴读、评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方法,并要求加以灵活运用。首先可以个别低声诵读的形式,清除字、词障碍,大略领会文本内容;第二可利用集体诵读的形式互相纠错补漏;第三,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原版的《论语》,使学生对本文的出处及背景等有一个感性的把握;第四,可进一步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去进行半背诵式的朗读。多种诵读手段的使用,并不只是花样翻新,其主要目的是要实现诵读对于强基固本的作用最大化。这样首先可使学生明晰重点字词含义,把握文本内容,其次可强化学生对诵读的兴趣,同时还可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对文本的情感。课堂实践的反馈是: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学生对于文字词句的理解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语文基础得到巩固和提升,且学生的语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
  当然,在诵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也是强基固本的必要步骤。从一般意义上说,复述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消化、整理、判断、运用和表达的过程。教学《散步》一文时,教师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基本情节,扣住重点,以一家三代人在田野里散步为线索进行复述,用自己的语言来构筑故事情节,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用语言,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文本内容在头脑中烙印得更深。同时,在复述时,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根据文中情节进行“补白”,进一步扩充课文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不仅强化了对课文的识记,更进一步发展了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引解疑释难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课堂问题生成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教师给出的问题,其二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对文本的解读,设计好若干问题,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研讨与探究,这是构建课堂教学过程的基础性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问题构成了课堂的基本经络。例如,教学《那树》这篇文章,在解读课文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出下面一组问题。问题一:本文表现了作者对“那树”怎样的思想感情?问题二:那树“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请说说“坚固”表现在什么地方?问题三:文中说树“是世袭的土著,是大地的效死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问题四:第一段中说“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问题五:树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绿色是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当我们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当我们周围的绿色越来越少的时候,你想对周围的人说点什么,写下你最真实的感受吧。
  上述五个问题,体现了由浅入深的一般认知规律,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设定的教学目标稳步推进,不但能够准确全面地理解领会课文内容,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研讨探究的课堂氛围。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先由教师循序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来思考解答,这是问题导学的初始阶段,而有效课堂的建构,当然不能止步于此,更高一级的建构,教师应当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多向度质疑思维。要完成这一层次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则是极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质疑问难的氛围。教学《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教师便应当创设氛围,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留出足够的自由思考时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各自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做一个简要的梳理,然后把这些问题反馈给学生,由学生去讨论、探究,对于学生实在无法回答或未能触及要点的问题,则由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点拨。
  三、情境联想品意激趣
  在课堂的结尾阶段,依然不能忽视课堂建构的重要性,只有各个阶段均能有效乃至高效,课堂才能构建完整,才能算得上是比较成功的语文课堂。在此阶段,教师可以采取情境联想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已经有所领会的知识和教师有意设置的全新的情境衔接起来,通过给学生以必要的明示或暗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迁移和联想。仍以教学《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为例,教师便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在本文中,作者借汉文帝劳军这一事例阐发的“为将者应当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观点,在今天还有没有意义?作者的观点仅仅只限于治理军队吗?作者观点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乃至社会其他领域有无启示和帮助?周亚夫遇到的如果不是汉文帝,而是某个昏庸的皇帝,会发生什么?……类似这样的迁移和联想,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要旨,更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除了提问激发联想之外,分组讨论和质疑论辩也是十分有效的做法,且能起到快速激趣的效果,教师针对文中内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如周亚夫明知是皇帝来劳军却如此做派有无必要、如果军队只听命于长官必会形成割据势力等,引导学生运通过小组研讨及论辩,从而生发出高于文本原有立意的思维,是语文有效课堂建构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一堂堪称有效而真正成功的语文课,应当做到动静相得、维度合理、有序开展,能在课堂节奏的快慢、疏密、张弛方面精心安排,让学生产生舒泰之感,仿佛置身于洋溢着情趣与理趣的空灵之境中,这样的语文课堂,在建构上才能真正称得上是有效的。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仅对于语文知识点的把握更为深刻,而且思维范围将会变得更为深广。对于教师来讲,初中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像是一片云遮雾罩的海洋,它看起来茫无涯际,但是,只要把握适当的维度,合理建构,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修正、拓展,就一定能驾驶语文教学之舟达到有效课堂的理想彼岸。
其他文献
教师职业倦怠是如今教育领域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职业倦怠不仅会对教师的身心造成伤害,还会对学校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帮助中小学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有研究结果表明:教龄6~20年的中小学教师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龄超出25年的教师职业倦怠感逐渐降低。  根据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多种多样
期刊
导引文件是开展项目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开场白”,是制订项目学习方案、开展项目学习活动的引言,是整个项目学习活动链上的开端。导引文件的“导”就是引导,“引”就是索引,目的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开展的项目学习上,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对所要开展项目学习的内容、方法、思路做到心中有数。现以一年级开展《“鱼”项目学习》时制作项目学习导引文件为例。  一、开门见山的引言  项目学习活动中强调学生唱
期刊
现阶段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必要吗?有!不仅必要,而且需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不仅要抓早,而且要抓实。在以往,很多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划分到德育的范畴,没有单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实二者是有明显的不同,无法等同或者用其一取而代之。其次,在很多小学教育中,往往忽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任教师,其课均由班主任
期刊
在中小学开展文言文教育,首要任务是为了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言诗词课堂阅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是大部分学生存在畏难心理,课堂气氛低沉,对学习阅读文言文兴趣不高,觉得是为考试而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学生被动接受,完全处于死记硬背状态;没有科学性、系统性地教学,完全忠实于文章注释,更没有怀
期刊
自媒体是指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总称。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抖音、美篇等自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入校园,它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创新了学校文化的建设形式。自媒体技术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打造学校文化建设新平台  传统的学校文化建设主要依托校园宣传栏、报纸、学生刊物等校园平面媒体,文化内
期刊
学困生也叫差生和后进生,一般也被叫作“问题学生”或“难教学生”,通常指那些学习、行为、思想、心理等方面表现出不良倾向、困难或不适应现象的学生。学困生的特点是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很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时常拖欠,而且严重缺乏自信,因为老师同学看不起而经常感到自卑。这种种因素制约了学困生的进步。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该把转化学困生当做重要的工作来抓。笔者任班主任多年,为转化学困生做了很多尝试,
期刊
赏识教育,强调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对其进行肯定和赞扬,让孩子获得愉悦的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其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同时,对行为结果的赏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此行为的印象,提高学生养成良好行为的几率。可见,所谓赏识教育,并不是指简单地表扬学生,让其收获愉悦的心情,而更重要的是赞赏后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强化。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善用赏识和惩罚,才能让赏识和惩罚成为工作中的助力。  一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重要性.rn笔者在执教三年级时,做了一个专项调查,发现习惯好、成绩优的学生表现得更加
期刊
摘要:研学实践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高效教育新形式。可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斗精神等方面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审美素养、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研学实践 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对学生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传承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载体,是教会人们阅读、表达和交流的基础学科.当历史的车轮来到自媒体时代,“生活处处是语文”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