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走向你,走向一种抵达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03756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秋,凉意渐生,湖中的荷花尚未谢却,岸边的烟柳依然葳蕤,人眼依然是一派绿意盎然,一切都还是恰好的模样。
  记得学服装设计时的老师说过,任何颜色只要放在恰好的位置,都是美丽的,作为一名设计师应该学会喜爱所有的颜色。很多年过去我依然清晰地记得这句话,如今的满目绿意就是我喜爱的颜色之一,喜爱它的的娴雅宁静,也喜爱它的无限生机。
  编辑发来了三张新书的封面设计图,一幅是浅粉底色上撑放着一捅红色的撒花油纸伞,一幅是茶绿色底色绘着工笔玉兰绶带,还有一幅浅蓝底色画了写意的梅竹。三幅古风的封面都很美,却还没有达到我心中期待的样子。
  知道我学习过多年工笔画的责编建议不妨自己画一幅做封面,或许更有感觉。思忖了两天开始执笔作画,却不想画姹紫嫣红研丽的花卉,我想要的封面应该是素心淡然的,令人人目即可感受到一分清,一分凉,一分静。
  淡月梨花,折枝入画,这是我想要的静且净的感觉。于是,先用没骨画的技法画了一幅折枝梨花,没有底稿,我直接涂抹点染而成,白色的花,底部有淡淡的汁绿,胭脂色的花蕊,画好后,发觉花色太素,淡墨微痕,不甚分明。又调了汁绿涂抹了底色,再以水破开颜色形成深浅不一的水渍洇痕来渲染,效果虽然好了许多却仍不完美,最后还是补勾了墨线和色线才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
  封面选用了浅浅的薄荷绿色,和画上的汁绿色重叠之后,整个颜色有了浓淡对比和渐变的色阶,令画面层次更加丰富起来,又经过美工设计师的反复设计修改才有了最终呈现出了封面的效果。书名《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到白头》是编辑的建议,也是因为这个名字我才想要画一树花开一树雪的梨花。作为一位作者,之后,我要做的事情也只能是安静的等待图书上架销售。
  一直喜欢读书,喜欢在书店度过一个又一个安静的周末,在这里随时抽出一本书籍,就会有一位大师等待着和你做一次感情和思想上深切地恳谈,常常在书中看到一个未知的神奇的世界。还喜欢在一排排书架间游曳,像一尾魚奔赴大海,不需要陪伴,也不需要方向,堆纸垒墨的书店就是一个人的清欢。
  如果有一天能在书店摆放整齐的图书里,遇到自己的书,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怀着这样的梦想,日复一日笔耕不辍,偶有懈怠就会默念一下邹方鲁的诗句:“只识前修真寂寞,应知后美贱繁华”以此自勉,继续潜修在墨黑纸白的书田。
  新书出版时,并不如我多年前料想的那样在书店相遇,而出首先在网上的书店开始销售。这也是近些年来的一个常态,上网购书正成为许多人的首选。虽然少了实体书店里慢慢浏览的闲适和触摸纸张的愉悦,却也有轻松购物和送货上门的便利。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许多传统行业都受到了来自电子商务不同程度的冲击,杂志、报刊、图书、书店无一例外。前几年每个月总有写不完的杂志约稿,近两年也因几个杂志的停刊少了许多。
  而我之前每月总会逛几次的书店也逐渐被网上浏览购书代替,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并不全是因为便利。因为给写杂志历代画家的稿子,常常需要看一些专业的书籍,这些冷僻的图书在实体店里很难觅到踪影,倒是在网上书店云集的购物app里总有收获,即便是一些早已绝版的图书也有专业的旧书网可以淘到,这也是我选择网购图书的一个原因。
  无论书店未来的发展如何,以一个作者和购书者的双重身份来看,我觉得无非是购物便利和体验舒适两点。网上的海量图书可以满足购书者的各种需要,而如今实体书店提供的沙发,茶点等多元化服务也能让购书者有极好的购物体验。
  我们常常喜欢以线上线下来区别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店,其实有多少线上的网上书店不是线下的实体书店,又有多少线下的实体书店不是线上的实体呢?随着时代的变迁,经营有了多种的形式,不囿子传统,尝试新的模式,也就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赵恒的《劝学诗》里写:“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那么坐拥书城的书店是多么引人遐思的地方,有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有等待为理想而插上的翅膀,有丰富的精神食粮和财富,这里是梦开启的地方,也将是梦延续的地方,无论将来以何种形式存在,总会令人忍不住轻轻的走向你,走向一种抵达。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随着电商和电子书的发展,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实体书店,到今天可以说有些日薄西山了。那么,书店是如何产生的?最早的书店又是啥样?里面可以买到什么书?书又是什么样子的?别急,大家随我穿越到汉朝,去看看当时的书店。  等等,为什么只是去汉朝,不是去更早的时代?因为在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贵族子弟们在官府学习,或者氏族内部进行传承,总之学习环境是封闭的,读书书单是指定的。春秋末年血缘氏族解体,孔子兴起私学
期刊
古人与书店之间,趣事何其多也!  陈寅恪在其著作《柳如是别传》提到,他年少时住在江宁,和他的伯舅两家衡宇相望,他的伯舅俞先生藏书虽然不多,但是也有不少精本。如四十年前有正书局石印戚蓼生钞八十回石头记,这是俞先生官至翰林之日,以三十金在京师海王村书肆购得。这里提到的书肆,类似于今天的书店,关于书肆的历史,最早可以追寻到西汉时期。  杨雄在其所著《法言·吾子》中说:“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这里
期刊
近几年,随着商业地产和书店的联合,在全国各地新开的书店数量倒是不少,就连新华书店也参予到这场书店变革的运动中,那么是否对全民阅读的促进有非常实际的效果,却还是一件值得探讨的事情。  新闻媒体和一些自媒体,在网上宣传着大量新型书店,这些书店的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多元化,依附于商业地产,加上千篇一律的所谓的文化活动,并过度强调设计感,时常宣称是由某某著名设计团队设计,书店自身在宣传进也以设计作为自身优势,
期刊
市肆閑行仰古尘,馀怀待尽未成棼。   千秋魂魄常如在,幻影衣冠又一新。   姓字颇惭时辈觉,行藏愿与蠹鱼伦。   天高地厚宽如许,多难方知患是身。   一一[近现代]佟绍弼《与广权漫步书肆》
期刊
一匹生绢细细织就,截取一段绷在竹制的扇骨上,就成了一把团扇。或刺绣、或画描,拿在手中摇曳昭昭的是执扇女子的女红和才情。  所以,历代画家笔下的仕女纵有百般面目,一旦执一把团扇在手,大抵那幅的名字就是《纨扇仕女图》了,仿佛那女子的千样妩媚,万种风情都不过是为了给纨扇铺垫一个圆满。  入夏时,一把团扇在手,有清风徐来,最是花好月圆的时节,此时、此际,相遇而欢,所以人们也称团扇为合欢扇。  就如春之于花
期刊
台湾是最早将书店做成一种时尚的地方。在仁爱路,在敦南街,二十四小时灯火通明,人们在这里读书、写作,喝茶或咖啡。  思想穿上文字的蝶衣,飞过无数人的心头,少长咸集,相与为友。  是传统,却又不拘束;是时尚,却也不放纵;是商业,有着它的坚守,有情怀,不碍布局清晰。  诚品不是第一家地标性书店,却是一个可敬时代的开启。吴清友先生与他的团队,在当代找到一种存生的可能。追随者众,却鲜能步其风光。究其根本,有
期刊
你有多久没有在实体书店买过书了?笔者掐指一算大概有十年了。正是在2010年左右,在电商的冲击下实体书店经历了倒闭潮。在穷则思变之后,实体书店纷纷转型。2015年苏州诚品书店开业标志着代表了生活方式和美学的新型实体书店的复苏。咖啡、文创、设计成了新实体书店的标配。  钟书阁、方所、西西弗、光的空间……新型书店一家比一家美,它们成了网红打卡地,大家争相去这些新书店拍照,顺便喝一杯咖啡,但买书的人还是少
期刊
因为没有管好自己的老婆,记忆最深刻的当属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俞鸿图。这个清朝雍正年间湖北乡试的主考官,本来应该带头遵守科考纪律,严格执行考官不准带家属的规定,但因原妻去世,刚刚娶了老婆林氏的俞鸿图,可能新婚的滋味还没有尝够,竟让这个水性杨花的妻子与自己同行。  同行也就罢了,俞鸿图悔不该酒醉又将科考试题泄露给林氏,以致这个丧门星拿着这些试题与自己的情夫到处高价兜售。知道消息的雍正皇帝勃
期刊
《儒林外史》中有位文章选家马纯上先生,又称马二先生。他的工作是编选时文辑印,作为科举文章应试指南,南京、杭州、嘉兴等地的书肆里,到处都有他辑选的文册售卖。  书肆,是古今典籍的聚散地,是雅俗文化的传播体,以此为桥梁,联系着难以计数的文人学者、藏书家、书生及其书贾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承载着文明资源与学术薪火的积聚与传送。书肆的繁荣或凋零,折射着社会经济与时代文化的盛衰变幻,而书肆的分布迁移,则又与该地
期刊
最好  女友问我,你如何看禅?  这个短信让我一时怔住。因为来得太突兀,她是让我欣赏的女子,有恐怖的美。无论人还是文章,隔着岸,我已经闻到她的香,阵阵袭人,有道不出的美。  她的人,说的,看的,谈的,我远远观看着,近了,却又茫然,这感觉,其实就是禅。  记得胡兰成写过这样一句:“记得正二月里汉阳人做棒香,一种土黄,一种深粉红,摊子竹簟上在郊原晒香,远看还当是花,我非常喜爱那颜色。”我看这个禅,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