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部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中的“大人”是泛指,除了父母,还可以是祖辈、教师、亲戚、邻居等。与“大人”共读可以降低阅读难度,增进孩子与大人的感情,培养阅读兴趣。基于“大人”的广泛性,教师可以设计行之有效的阅读卡,引导“大人”更好地与孩子进行共读,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部编教材;阅读卡;共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07
  “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教材的全新板块。作为参与试教的教师,我有幸提前一“读”为快。在试教实践中,我发现这一板块深受学生喜爱,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板块,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安排的意图,准确把握板块特色,这样才能使“和大人一起读”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和大人一起读”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何为“大人”?
  (一)传统意义上的“大人”
  在传统的认识中,与大人一起读,即亲子阅读。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阅读、分享收获的过程。它在学生课外阅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新赋予的“大人”含义
  为何新教材不直接地称之为“亲子阅读”呢?笔者认为编写教材的专家们考虑到教材使用的区域情况不同。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还明显存在家庭教育水平的差异性。城市的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大部分家长都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意义,自觉地进行亲子阅读,阅读教育开展较好。但是,对有些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说,情况却不容乐观。笔者所在的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我们对班级45户家庭进行了粗浅的统计,具体如下:
  从表中不难发现,家长受教育的水平偏低,加上他们迫于生计,下班到家也较晚,基本由祖辈接送孩子,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开学初,通过家访,我们发现只有9户家庭有独立的书房,部分家庭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材料数量不多,种类不齐全,更新速度缓慢,家长自身并无阅读的习惯。所以,在阅读上更需要除父母之外的大人参与。
  因而,部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中的“大人”是泛指,除了父母,还可以是祖辈、教师、亲戚、邻居等。对孩子来说,只要年龄比他们大的,有阅读协助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他们眼中的“大人”。
  二、 为何要“和大人一起读”
  (一)认识“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表达能力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二)品味“一起”的趣味性
  小学一年级是学前教育转向学校正规教育的过渡时期,是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形成的奠基阶段。这个时期的“和大人一起读”活动对培养孩子基本的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降低阅读难度。一年级的孩子有时候并不是不想阅读,而是受认知水平的影响,无论是对拼音的拼读还是生字的认识,他们都需要花时间去消化。如果一篇文章拦路虎太多,就会打击孩子的信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厌倦甚至是恐惧心理;而与大人一起读则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降低阅读难度,阅读就会顺利,对故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2.增进与大人的感情。通过一起阅读,能增进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进行有效的正面引导。和大人一起读,可以让孩子深切地体验到亲情、友情的温暖,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们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爸爸妈妈很爱我”“爷爷奶奶爱我”“叔叔阿姨爱我”“哥哥姐姐爱我”的幸福感觉。日久天长,这种感情就会像春雨滋润春苗一般,使孩子茁壮成长。
  3.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最大的本钱。孩子在听大人读或读给大人听的过程中,在无声的文字和有声的语音作用下,对文字产生亲近感,对阅读产生兴趣。“我想读”“我会读”“我能读”的阅读信念也会慢慢树立起来,它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使孩子喜爱阅读。一旦孩子爱上阅读便欲罢不能,他们会不停地阅读,越读越多,理解能力就越强。
  三、 “和大人一起读”什么
  部编一年级下册新教材一共有八个“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有一个“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其中的文章、儿歌、童谣类三篇:《谁和谁好》《孙悟空打妖怪》《妞妞赶牛》,故事、童话类三篇:《狐狸和乌鸦》《夏夜多美》《三只白鹤》,写景抒情类《阳光》,家庭趣事类《胖乎乎的小手》。这些文本充满童真童趣,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审美要求和阅读欣赏水平,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 如何“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倡导“与他人分享阅读快乐”的理念。怎样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才是关键。“大人”对象不同,方法也各异。当“大人”是长辈时,可以邀请他们来学校,坐在孩子旁边开展“和大人一起读”;当“大人”是老师自己时,可以示范“和大人一起读”,回家后让孩子把开展的过程简单地告诉长辈;当“大人”是同辈的哥哥姐姐时,可以请本校高年级的哥哥姐姐来教室做客共读。“和大人一起读”重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仅在教室里开展类似的活动并非长久之计,我们可以把阅读地点挪到校园以外。有一种方法适合每一位“大人”——设计 “和大人一起读”阅读卡,此卡并非学习单,只是为了指明“大人”的阅读方法、阅读方向、阅读过程,进而让孩子更有效地阅读。
  (一)示范朗读,学着模仿   如,一起读《三只白鹤》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阅读卡。
  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孩子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1.扫清文字障碍,为情感体验做铺垫。一起读时,大人先范读孩子后读。当发现孩子读错时,大人要及时纠正。第一遍读不通顺,再尝试读第二遍。在不断的朗读中,增加词汇量、培养语感,更为之后的情感体验奠定基础。
  2.引导孩子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味。如,《谁和谁好》是一首儿歌,四节句式完全相同。这样反复的构段方式,利于孩子迁移朗读。先由大人按节奏朗读,请孩子倾听、跟读;也可以用对答的形式读,大人读:“谁和谁好?”孩子读:“藤和瓜好。”大家齐读:“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读的形式和方法可以多样化。只要是孩子觉得好玩、有趣,愿意参与阅读的,都是值得赞赏的。
  (二)设计简单题目,培养思考能力
  还是以一起读《三只白鹤》为例。
  1.简单提问,完成文本解读。一年级孩子思维简单,他们找问题的答案大多来自于文本,所以大人的问题要时刻紧扣文本,在一问一答中完成文本的解读。
  2.通过对话,进入幻想画面。把文字读成画面,孩子才能真正领会到阅读的乐趣。如,读《狐狸和乌鸦》可以围绕“狐狸是怎么骗乌鸦张嘴的呢?”这个主问题展开,重点帮助孩子理清狐狸怎么一步步说好话,最后骗得乌鸦的信任。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故事在孩子心中演绎的过程。
  (三)演绎故事,获得情感体验
  情感是表演的生命,而情感体验对城乡结合部的孩子来说相对更弱些,因为他们的见识少、知识面窄,理解能力更弱。因此,大人就得帮助孩子分析文本中的角色特点,创设情境,将他们带入文中的情境,让他们扮演文中的角色,获得情感体验。如,一起读《夏夜多美》一文后,大人可以创设情境,并演小蚂蚁的朋友们,让孩子演小蚂蚁,和他的朋友们对话。在对话中,孩子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四)鼓励孩子,获得自信
  在阅读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气氛,全面提高阅读效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孩子阅读中遇到困难或有点滴进步时,大人要及时鼓励,树立孩子独立阅读的信心。评价鼓励时要具体,少用套话。可以这样评价:“你读得真流利!”“这么长的句子你都能读好,真了不起!”
  (五)寻找资料,迁移阅读
  全册教材只有八篇“和大人一起读”,但不意味着只要完成规定的文本就算完成任务了。学无止境,每一篇文本衍生的文本还有很多。《三只白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达到预期的目标。类似的故事还有《刻舟求剑》《缘木求鱼》《郑人买履》等。相应的小故事让大人读,也可以让孩子自己读。这样,孩子的阅读内容就逐渐丰富起来了。
  在教师阅读卡的帮助下,“大人”持之以恒,让每个孩子的小手都有“大人”牵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相信孩子由一开始的不会慢慢过渡到参与阅读,到最后独立阅读,喜欢上阅读——这就是“大人”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文有文路,但文路并不等同于教路。一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教者细读文本、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后对课堂的整体把握,也是教者教学目标、教学理念的综合体现。教师通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三次不同的教学设计,从以文章原有的脉络为顺序推进教学,到以习得方法为主要目标设计教学步骤,直至紧扣学生的阅读体验展开课堂对话,真实地再现了教学设计从以“文”为本到以“生”为本的全过程。  [关键词]教学思路 写作思路 习
[摘 要]童话具有三大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心理价值。以《长袜子皮皮》的导读为例,童话导读时应尊重儿童的兴趣,进行快乐阅读;唤起儿童的体验,进行审美阅读;引领儿童掌握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  [关键词]童话导读;童话奇境;导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4-0058-02  儿童是童话的存在,童年需要童話。童话的本质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厘清阅读关联方:文本、生本、师本及作者。其中,生本是阅读主体,师本是阅读发动者、引导者、服务者,起到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庐山的云雾》具有多重美感体验,教学时从不同角度校准学生的思维坐标,对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贴近引导;思维坐标;校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
[摘 要]阅读指向写作。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实现学生语言迁移,继而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是个关键。遗憾的是当前语用教学还立足于写一写、说一说,没有引领学生从字里行间去理解品析文字。因此,只有拓宽路径,才能丰富语用教学内涵,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拓宽路径;语用教学;直接语用;存储语用;素养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摘 要]三年级上册的语文统编教材,第一次出现了以“观察”为主题的习作单元。教学《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时,要充分领悟教材各板块的编排意图,基于习作目标,把握学生学习起点;要用好“习作例文”,让学生习得表达方法;要观照单元整体,加强板块整合,凸显习作单元的教学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观察,表达自己的思想。  [关键词]单元习作;整体把握;习作例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教学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可以从文章所采用的手法入手,如托物言志、首尾呼应等,将物的内质和人的品格联系起来。同时,也应该注意文章的结构形式,了解清楚文章写了几件事,通过哪些事情把物和人联系起来。  [关键词]梅花魂 爱国之情 首尾呼应 托物言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78  《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月
[摘 要] 对于寓言故事的教学,教师应准确地抓住文本的特点,充分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探究、大胆想象、感悟发现。这样,语文课堂将充满智慧之美。  [关键词]寓言教学 课堂智慧 探究 想象 发现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78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充满智慧的。教师对文本透彻独到的解读,对教学目标精准的定位,
[摘 要]文本的创作表达存有“虚”处,这正是阅读教学重要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学契机。对文本之“虚”进行拓展、补充,就能实现认知视阈的多维呈现。教学中要拉近推远,切换认知维度,延伸作品“虚”处;把握生成,充分拓展联系,补充作品“虚”处;置换角色,利用不同维度,拓展作品“虚”处。  [关键词补白;切换维度;把握生成;置换角色;多重视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共振”属于物理学术语,意思是说当外力振动频率与物体内部固有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时,就会发生更为强烈的振动现象。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教师要努力探寻学生学习活动振动频率,一旦教师教学行为节拍与学生本身固有的振动形成“共振”,自然能够爆发更强大的能量,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探析于永正老师教学《翠鸟》一课课堂教学设计特色。  [关键词]翠鸟;教法;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
[摘 要]线索和顺序在本质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线索起组织材料的作用,不涉及安排材料的次序;顺序是安排材料在文章中的次序的标准,不涉及贯穿材料的功能。教师要引导学生明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辨明易混、易错点,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线索;顺序;辨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6-0050-02  线索和顺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