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在体育课中学生受伤的事例也举不胜举。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把“安全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呢?本文仅就现代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1 教师必须加强专业思想。热爱本专业,热爱学生,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备好每节课,除备教材外,还须备场地、器材,对于每节课须有的安全措施,均须做到胸有成竹。这样的话,上课的组织方法、练习手段、形式、运动量和强度、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都尽可能与学生实际相符合,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
2 加强专业理论与技术的学习。体育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并且使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只有从复习中巩固、提高专业的理论水平,才能与先进的技术同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在课中做到游刃有余,这也是减少课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措施之一。
3 注意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相互促进。在校的高材生,未必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体育课也不例外。有人也曾说过,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未必是个优秀的教练员,这确实有道理。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的冲突。不同地区,不同教学对象,由于场地、器材、学生水平的不同,同一教材,它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也应有差别。如果没有掌握到这一点,而是用单纯的理论知识去套用一些纲要,那么课的顺利就会受到影响,当素质差的学生完成难度较大的或是强度大的动作时,就容易出现损伤。
4 课前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体育中,学生的课前安全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生,自我的控制能力特别差,练习过程中容易分散精力,所以教师课前必须加强安全意识。而且每节课都应针对教材说明注意事项。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练习时集中精力、注意安全意识,并容易得以强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二、培养学生的自护意识,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1 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课程标准》中强调: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作为小学生,他们在运动时,可能不会注意自己当时的身体健康状况。比如生病期间,伤病尚未完全恢复间或有异常心理等情况,而不懂得约束自己去参与激烈的运动。不但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作为教师则应及时提醒学生,随时注意关注自己的身体与健康,根据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做见习或是做适量的运动,避免参与激烈运动对身体所造成的伤害,从而达到有效地自我保护。
2 加强对活动器材的安全检查。体育老师在组织学生活动之前,应认真检查有关活动器材是否安全,严禁使用已损坏的可能导致学生意外伤害器材,如有器材被损应提前通知学校予以修理或更新。比如学校的足球场,如果场地不平整,活动中就很容易引起踝关节扭伤。学校的篮球架,如果不稳固,学生进行活动时倒塌下来容易砸伤学生。《课程标准》运动领域目标强调: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因此,教师则应随时注意提醒学生对运动场、器材安全检查,让学生养成在运动前对器材进行安全检查的习惯,培养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意识,以减少或避免因活动器材不安全造成的事故发生,从而达到有效保护自我的目地。
3 培养学生对运动环境的观察判断能力。小学生在活动中对周围的环境、化合物、事物、天气等因素缺乏观察和预判的能力,难以估计和判断事情发生的安全性,因而容易造成伤害事故。例如:长时间在烈日下剧烈运动,没有根据运动场地大小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活动中不注意周围的障碍物进行及时避让、躲闪和掩护等等。因而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对环境的观察力、判断力,学会去分析事物发生的过程及产生的结果,从而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以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身体健康领域目标中的“懂得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从而更加注重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以减少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有效地达到自我保护。
4 鼓励学生参与运动,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及身体的对抗性。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可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灵活果断等方面的意志品质,从而极大地克服完成运动时的胆怯心理,提高和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成长。也能培养和同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在有效提高自身运动能力的情况下,会避免因怕完成动作而去完成时所造成的伤害,保护了自己,促进了身体健康。
总之,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努力为学生建造安全锻炼环境的同时,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运动中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不断去了解、总结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能力,促进身体健康,从而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
(责任编校:蓉莞)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1 教师必须加强专业思想。热爱本专业,热爱学生,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备好每节课,除备教材外,还须备场地、器材,对于每节课须有的安全措施,均须做到胸有成竹。这样的话,上课的组织方法、练习手段、形式、运动量和强度、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都尽可能与学生实际相符合,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
2 加强专业理论与技术的学习。体育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并且使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只有从复习中巩固、提高专业的理论水平,才能与先进的技术同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在课中做到游刃有余,这也是减少课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措施之一。
3 注意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相互促进。在校的高材生,未必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体育课也不例外。有人也曾说过,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未必是个优秀的教练员,这确实有道理。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的冲突。不同地区,不同教学对象,由于场地、器材、学生水平的不同,同一教材,它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也应有差别。如果没有掌握到这一点,而是用单纯的理论知识去套用一些纲要,那么课的顺利就会受到影响,当素质差的学生完成难度较大的或是强度大的动作时,就容易出现损伤。
4 课前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体育中,学生的课前安全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生,自我的控制能力特别差,练习过程中容易分散精力,所以教师课前必须加强安全意识。而且每节课都应针对教材说明注意事项。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练习时集中精力、注意安全意识,并容易得以强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二、培养学生的自护意识,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1 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课程标准》中强调: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作为小学生,他们在运动时,可能不会注意自己当时的身体健康状况。比如生病期间,伤病尚未完全恢复间或有异常心理等情况,而不懂得约束自己去参与激烈的运动。不但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作为教师则应及时提醒学生,随时注意关注自己的身体与健康,根据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做见习或是做适量的运动,避免参与激烈运动对身体所造成的伤害,从而达到有效地自我保护。
2 加强对活动器材的安全检查。体育老师在组织学生活动之前,应认真检查有关活动器材是否安全,严禁使用已损坏的可能导致学生意外伤害器材,如有器材被损应提前通知学校予以修理或更新。比如学校的足球场,如果场地不平整,活动中就很容易引起踝关节扭伤。学校的篮球架,如果不稳固,学生进行活动时倒塌下来容易砸伤学生。《课程标准》运动领域目标强调: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因此,教师则应随时注意提醒学生对运动场、器材安全检查,让学生养成在运动前对器材进行安全检查的习惯,培养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意识,以减少或避免因活动器材不安全造成的事故发生,从而达到有效保护自我的目地。
3 培养学生对运动环境的观察判断能力。小学生在活动中对周围的环境、化合物、事物、天气等因素缺乏观察和预判的能力,难以估计和判断事情发生的安全性,因而容易造成伤害事故。例如:长时间在烈日下剧烈运动,没有根据运动场地大小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活动中不注意周围的障碍物进行及时避让、躲闪和掩护等等。因而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对环境的观察力、判断力,学会去分析事物发生的过程及产生的结果,从而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以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身体健康领域目标中的“懂得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从而更加注重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以减少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有效地达到自我保护。
4 鼓励学生参与运动,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及身体的对抗性。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可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灵活果断等方面的意志品质,从而极大地克服完成运动时的胆怯心理,提高和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成长。也能培养和同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在有效提高自身运动能力的情况下,会避免因怕完成动作而去完成时所造成的伤害,保护了自己,促进了身体健康。
总之,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努力为学生建造安全锻炼环境的同时,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运动中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不断去了解、总结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能力,促进身体健康,从而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
(责任编校:蓉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