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力学的研究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ong2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力学在物理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虽然我国古代并没有“力学”这一词,但是并不影响古代人积累其技术经验和力学知识。只是古代中国人缺乏逻辑推理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训练和传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罢了,并不是“中国古代无力学,因此亦无力学史”。本文以力学的不同领域为横坐标,以古人的生产技术、生活用具、房屋构造以及诗词歌赋等为纵坐标,在力学的不同领域中又以各个朝代为线,对我国古代的力学发展进行整体的论述。
  【关键词】力学 简单机械 杠杆 滑轮
  一、绪论
  1.“力学”的古代词义演变
  物理学中的“力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并不具有现在科学上的含义。宋代周密的笔记《齐东野语》和元代的《金史·张行简传》的典籍中都有“力学”一词,但是它们是“努力学习”的意思。在明清时期留下的地名中,有个“力学胡同”。每逢科举岁月,这里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儒生,他们中大多数在此用功念书,以待进士考课,此胡同因此得名。
  在鸦片战争之后,不仅有《重学》专书出版,而且将重学分为静重学、动重学、水重学、气重学、流质重学、天重学,也就是现在所谓的静力学、动力学、水力学、气体力学、流体力学、天体力学各分支。直到1866年,美国教士北京京师同文馆教习丁韪良在《格物入门》中才将Mechanics翻译成力学。但是,在京师同文馆刊刻《格物入门》之后,力学一词并未被普遍接受。直到1900年,当日本教材大量地传播到我国并被译成中文出版时,“力学”一词才被中国人所接受。
  2.中国古代力学发展
  从北京周口店挖掘出来的石器表明,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经会打击石块,人们已领悟到锋刃和尖劈的作用,制造了各种尖状器和刮削器,如斧、凿、铲、针、钻等。某些这类器物还装有柄,表明杠杆已被使用。在距今约10万年前尚无弓箭的时代,人们发明了“抛石索”,以将石球抛射。后来,人们创造了弓箭、箭镞,利用天然纤维加工成绳索,人类从狩猎生活逐渐过渡到畜牧业。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中已经有了大批的木构建筑和榫卯接合的经验,这些表明了静力学的初步知识已经开始指导当时的建筑师。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中,有以草泥为主的混合材料建筑,有一种符合重心原理的提水陶罐。正是因为来源于清贫者之中,墨家接触更多的是民众的生活。力学,本身就是产生于社会大众的一种学问。在先秦之前就有了原始的木质尖状耕作器,即耒耜。[5]人们“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制造简单的石磨、石棍,从而杠杆、冲撞及磨压的力学应用在生活和生产中开始扩大。从陶器的制作中,人们初步知道了某些有关旋转运动的知识。
  汉代从汉武帝时起,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普遍使用牛耕、推广铁质农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水利,使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手工业方面,首先是冶铸铁的技术有了极大提高,燃料煤的使用、鼓风设备的改进,使当时能大量生产铁质农具、兵器和生活用具。从汉迄唐,虽政体时分时合,有兴有衰,但科学技术总在缓慢发展之中。
  二、中国古代对简单机械的认识和应用
  1.杠杆
  第一,中国古代人类使用杠杆的事实依据。杠杆是人类最先使用的简单机械,最早可以追朔到旧石器时代。当原始人拾起一根棍棒,并以此企图撬动一块石料时,他们实际上就是在使用杠杆。在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有石铲、骨耜;在新石器时代,许多石制工具装上了木柄;在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中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刃、骨刃,美观、锋利而有凿柄孔,这已经不是将木柄和石具用天然纤维捆束在一起,而是将木柄装入凿孔之中。这些考古发现表明,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在实践中懂得了杠杆的经验法则:装上木柄,延长力臂,俭省力气。杠杆原理表现在被人们广泛应用的桔槔、踏和衡器等上。
  第二,简单介绍桔槔的结构和记载桔槔的书籍。桔槔是一种取水机械,是不等臂杠杆,古籍上又称之为颉槔。据说,商汤时贤臣“伊尹始作桔槔”。将一长木支撑于一根立柱上,使其支点的两端长度不等,就造成了简单的桔槔。桔槔的一端系有绳索、吊桶,另一端常捆扎一石块,以助人拉举重物。据西汉刘向的《说苑·反质》记载:春秋末年,郑国大夫邓析出游,曾下车教农夫使用桔槔灌溉农田。在《庄子·外篇·天地》中也记载了一种汲水工具,戽斗。由两个人拉住两边的绳子摆动着斗,把低处的水送到高处的天地里去,它运用的是力的分解和平衡原理。因此,桔槔不仅被古人用来提水,墨家还将它改造成战斗机械。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时,辅佐越王勾践的范蠡,在兵书中写有:“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这种“机”就是利用杠杆原理所制的抛石机。
  2.滑輪
  滑轮,古代称为“滑车”。外国传说,滑车出现在阿基米德之前(公元前300年)。然而,据史料记载,在此之前我国早就有了这类简单机械。如《物原》记载:“史佚始做辘轱”(史佚是公元前1100年周代初年的史官)。据《左转·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载:“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又据《通典》记载:“以八轮车上树高杆,杆上安辘轱……亦谓之巢车,如鸟之巢。”(《通典》为唐朝杜佑撰,成书于公元766-801年)
  辘轱是滑轮的另一种形式,可能产生于商末周初。它常被用作井中提水的工具,其主要部件是一根短圆木,其一端有曲柄。圆木上绕绳索,可绕其固定轴转动。当辘轱用于提水时,绕在其上的绳子的两端均可系吊水桶,只要两股绳逆顺交转于轱筒。这样,达到辘轱总是做有用功的目的。这样的辘轱称之为双辘轱、花辘轱或复式辘轱。方以智就辘轱起重省力一事写到:“凡引重,用一辘轱省力倍,以筒筒圆木,入滑汁其中,以绳卷筒上。其力更省。”在辘轱转筒和轴之间加入润滑油,方以智称之为“入滑汁其中”。
  根据史籍和实物,我们可以知道:早在春秋期之前,我国劳动人民已经使用了桔槔、滑车和辘轱,后来记入文献,并科学地归并入一类。[7]其中“巢车”就是将滑轮和辘轱等机械归为一体的总称。《辞海》中绘有巢车图,巢车是一种专门用来观察敌情瞭望车,车底部装有轮子,可以推动,在双支架杆上装定滑轮,跨绕绳索,一端吊筐篮,另一端绕与绞车上,攻城时可用于观察城内敌兵的情况。在历史上就有好多这些事例: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时,楚共王曾经在太宰伯州犁的陪同下,亲自登上巢车察看敌情。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将英语教学作为重点基础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行业面临着诸多考验,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道到主动探究。初中英语作为英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同样具有需要提升和改进的空间。文章主要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进行论述,进而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对英语教学产生兴趣。  【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英语教学包含听说读写四大部分,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阅读理解部分的教学,原因有三个:一是学生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中,多偏向于阅读英文文献和期刊等用处,在实际生活中说英语的机会比较少,因此阅读理解能力对英语学习来说极其重要。二是初中阶段英语考试题型中阅读理解部分的分值比重最大,学生要想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需要在阅读理解训练上多下功夫,教师也应多多关注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训练。三是阅读
期刊
【摘 要】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家”是一个最重要的词汇,“家”既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单元,也是整个价值体系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求“厚人而同厚家,厚家而同厚国”。在中国,每个人必须依附于某个家庭而存在,而其中的每个人,不管在外做了什么,都是代表家庭或家族的,因此“家教”在中国有特殊的含义。自从有了班级授课制这种学习模式后,学校、班级成了学生的又一个“家”。本文就在班级管理
期刊
【摘 要】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品悟和剖析文章的内涵。文本解读应该有法有度,灵活多变。本文例举了现实教学中的一些实例,旨在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文本解读 辩证处理 作者意图 感性  解读文本是语文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种能力,深入、准确地品悟和剖析文章的内涵,是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图简单,往往强学生所难地让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势都发生了不同的转变,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致力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还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变革,提升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学习技能。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将开放性思维模式引入到课堂中,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本文就开放性思维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开展讨论,对其合理的应用提供几条建议,希望可以为初中英语的教学工
期刊
【摘 要】讨论法是教师围绕教材知识给出一个主题,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观点阐述、相互交流的一种教学、学习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这种方法很常见,本文论述了讨论法的优缺点和讨论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得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民主的讨论气氛、教师在讨论过程的有效指导以及将讨论法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终身学习能力是教师应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讨论法 中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能够让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质量得以有效提升,并且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全面素养得以提升,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初中英语中,如何构建和实施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  【关键词】初中英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 建构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下,选择
期刊
【摘 要】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作用于生活。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无不是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情感、见闻所创作出的反映实际生活的篇章。因此,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应从生活出发,加强与实际的联系。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真实情感,写出的作品也会真实动人。由此可以看出,实现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生活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对初中生活化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提出了几点有效开展策略,以供参考。  【
期刊
【摘 要】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化学学科 核心素养 探究与创新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在我国初中教育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教学因其自身学科的历史性、故事性、趣味性而备受学生关注。但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该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剖析和解决,逐步进行改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能。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围绕初中历史的教学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简约化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现状 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