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恰如其分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p54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笔者的观察和思考,目前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评价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在乎自己的评价会对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随口评价,对评价的目的缺少把握;二是评价的模糊性,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同样的评价语言,没有差别,没有区分,一律是“很好”“不错”“请坐”;三是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教师不能够针对学生的答问、学习的具体情况作出针对性评价,不能够判断出学生的问题而给以启发和引导。这些情况造成了整个评价的失当,起不到教师评价应有的激励意义和引领作用。
  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建立自觉的评价意识,不了解评价的意义和作用,因而没有引起对评价的重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是“过程与方法”(笔者认为,新课程实施中最难落实的就是这项目标),而学生在学习、思考、答问、展示等学习活动中,往往会暴露出思维角度、推理过程、价值观念、判断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是因为问题出现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才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启发、评价和指导,这是最切实也是最有意义的。因此,教师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评价的意义和作用应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建立自觉的评价意识,学会恰如其分地评价,真正发挥评价的指导意义和激励作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不断进步。
  教师对学生答问展示的评价,反映的首先是教师对这一问题的把握程度,其背后是教师的判断标准和价值观念。尤其当学生的推理出现错误、情感产生偏差、价值判断标准出现错位的时候,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地评判、引导、纠正,就意味着教师认同学生的观点,这样就会给学生带来错觉,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怎样才能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呢?
  第一,对学生的学习、答问、展示等敏锐地进行判断,这是作出恰当评价的前提。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迅速而准确地分析判断出学生答问的优劣正误,然后才能作出恰当的评价。比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有教师问:“你最佩服的角色是谁?”有一个学生回答,“我最佩服白骨精”,理由是白骨精足智多谋,屡败屡战,锲而不舍。这样一个回答非常另类,价值观念产生了重大偏差,教师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判断。白骨精的这些“优点”,其实都是为了害人而表现出来的奸诈、贪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毒,怎么能佩服呢?可是,有的教师却对这样的观点大加赞扬:“见解独到,有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评价会将学生的价值观引向何方?
  再比如教学《看云识天气》时,教师要学生做一个游戏:每一个小组模拟一种云“我就是某某种云,然后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特点”(这种设计是很有创意的)。在展示环节,第一组学生说,我是某某云,“阳光可以透过云”,如何如何;第二组接着展示,基本是把课文相关语句念了一遍,第三组第四组也都没有按照要求来介绍,根本没有转换角色,没有变化口吻。执教教师硬是“听不出来”!根本没有觉察到学生的回答有问题,白白浪费了一次大好的指导时机,使得教学只有过程,没有“生成”!
  第二,明确评价的内容和对象。有的教师不明白课堂教学实施中评价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往往只关注问题的答案,关注学生答问的正确与否。对那些不正确的答案或不完全正确的答案,都不予理睬,不能针对性指导;其实这才是最需要指导的。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答案、展示作出判断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思路、学习方法、思维状况作出判断和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答案的产生过程,这正是学习方法的适时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是最有价值的指导,比评判答案本身的优劣更有价值和意义。
  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作出评价。有的学生的答案根本不是学生思考的结果,而是从参考资料上直接“拿来”的,这是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如果教师只要答案而不对学生的态度作出评价和引导,就等于说教师认可这种投机取巧,赞同这种“走捷径”的学习方式和态度,这会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危害,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力首先来自态度。比如,有学生笑话另一个学生说,“因为读好一个句子,急得一头汗”。教师立即纠正说:“不对,是为了读好一个句子,急得一头汗。”这绝不是文字游戏,学生关注的是结果,而这位教师关注的是产生结果的态度;学生笑话同学水平差“急得一头汗”,而老师引导大家要学习他“急得一头汗”的认真态度。这恐怕不仅仅是评价的关注点不同,而是评价观念和评价意识的不同吧。
  第三,给学生创造新的改进机会。比只关注结果进了一步的评价是指出不足或提出建议,但是不能“仅此而已”,还必须给学生以新的改进和提高的机会,不能让学生带着遗憾坐下。要肯于让学生“再来试试”,肯于让学生表达出“你现在的观点”。
  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评价最能显见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反映出教师对文本的把握程度、对学情的了解程度;是对学生实施指导的最佳时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课堂评价中判别真伪优劣、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启发引导、表扬激励的意义和作用,克服模式化的评价,实施针对性的评价,让课堂鲜活起来,让教学“生成”起来,让学生成长起来。
  (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朱蒙)
其他文献
如果,一千个读者眼中也有一千个卢梭,那么,我的卢梭,便是那第一千零一个。  如水的浪漫与如火的热情,孤独的卢梭,浪漫的卢梭,疯狂的卢梭,一个独自行走着的卢梭……或许某天,当那个孤独的灵魂不经意地回首时,蓦然发现,原来,上帝之城遗留在世俗之城的遗民还很多。只是,那个时代太过于极端,不能容忍他们的存在。  他的逝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开启。    启蒙思想家?    卢梭生活在启蒙时代,他的思想在当时大
《瀑布》是叶圣陶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诗歌,它以瀑布为对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因此学生乐读、爱读。我在教学时注重引领学生在学习中移步换景,从远听瀑布声,到远望瀑布状,再到近观瀑布状,在每个场景中为学生配上精美的图片,创设优美情境,帮助他们建立直观形象,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让图、文、声融为一体,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趣味接龙,铺垫美    兴趣是最好的
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是大学求生存、求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是教风。教风是学风的影响源,是校风的支撑点,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生长点。教师是立校之本,深化教学改革,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优良学风建设,关键在教风。因此,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实事求是地说,绝大多数高校教师教学是认真的,教风是好的,但也有个别教师教学不认真,应付了事。他们虽然人数不
教师的教育和素质与国家和民族的教育水平息息相关,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教师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在不断的摸索中制定教师教育政策,旨在促进教师教育发展,提升国家的教育水平。二战后,日本国内百废待兴,国家也重视教师教育的发展,制定一系列政策以促进教育水平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按照历史沿革,对中日两国教师教育政策制定内容展开比较,分析其政策制定的特点,并在比较中思考和借鉴。    一、二战后
话题主持:朱蒙  参与嘉宾:程赛珠(福建省闽侯县实验小学)  范玲玲(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一小)  雒红军(陕西省眉县常兴中学)  代安荣(重庆市铜梁县大庙中学)  廖学军(四川省绵阳市滨江小学)    朱蒙:民生问题无小事。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生活的改善有目共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愿景,已经或正在逐步实施,这是国家进步、强大的最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和教师队伍建设。党的十七大前夕,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发表了重要的831讲话,向全社会强调了“三个必须”:“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向全国教师提出了“四个希望”:“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上大学前,我也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儿,因为有一个厨艺不错的爸爸,把我的嘴巴养得很刁。进了大学之后,一切都很愉快,唯独一进食堂就揪心。食堂里的任何菜都是煮出来的,只有冬瓜最好吃,因为冬瓜越煮越好吃。  那时候学校的后门口有个小食堂,我们叫“小炒”,实在馋得很的时候,就会去那里解解馋。小炒的菜名都用粉笔写在一张黑板上,其实也就是蒜苔炒肉、青椒肉丝、红烧丸子等一些家常菜,可对于久不见荤腥的学生,那
案 例  2020年12月19日,張莹通过某网络外卖平台,在一家名为“老张鲜肉大包”的快餐店花了20元买了5个“狗不理”包子。因急着出门,她在外卖平台上选择“到店自取”。  到店后,张莹刚咬一口包子就吐了出来,她说:“肉很干,没有弹性,很难吃。除口感不佳外,包子里的肉馅还有股臭味。”她跟包子店老板理论,但老板说她无理取闹,还让店员强行推她离开。  气不过的张莹在外卖平台上给了差评,并留言称“包子又
《纸的秘密》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比较”这种区分事物的科学方法——以“纸”为载体,让学生采取各种方法探究纸的秘密,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纸进行比较,从中经历科学比较的过程。笔者的第一次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一、活动准备  让学生搜集各种各样的纸(包括纸制品),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有关纸的信息。  二、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究纸的秘密。同学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  漫漫20載,母亲慈祥和善的音容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不时浮现。毎当此刻,心就颤抖,眼就发热,鼻就发酸。仿佛是梦,依稀母亲还活着。母亲一生平凡,但母亲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对我的影响却现实而深远。历历往事如铁流一般浇铸于心,平淡而峥嵘,潺缓而澎湃,纷繁而清晰。情之厚如斯,百世不足还。  1998年农历10月27日,这个黑色的日子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  那天中午我下班回家正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