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农民生育观念分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ang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持续偏高,对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以江西省上饶县皂头镇为例对农民生育观念展开调查,通过个案访谈法收集资料,从中分析当地生育观存在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有关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农民;生育观念;性别比失衡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037-03
  为了减少我国人口众多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得到有效控制。然而,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9年1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期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21。国际上认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一般在103—107之间,而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江西、安徽、海南、河南、广东等5个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却高达125以上。其中,江西省在普查期间出生人口为45 698人,男婴25 679人,女婴20 019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8.2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7.06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某些农村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30以上,尤其二胎出生性别比甚至高达140以上,且有逐渐上升趋势。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如此之高对社会发展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要想消除不利因素,则首先必须对农村生育观念进行调查并找出影响生育观形成的原因,其次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本文则是基于此目的,采用实地调查方法,以江西省上饶县皂头镇为例对农村生育观念展开调查,通过对其中20名村民个案访谈的形式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江西省上饶县皂头镇村民生育观念现状
  皂头镇位于上饶县东南部、丰溪西岸,地处河谷丘陵。面积43.6平方千米,人口3.365万人,辖1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有居户6 893户,户籍人口33 600人。
  所谓生育观念,一般是指人们对生儿育女的态度和观点。通过对村民进行有关生育观念的调查,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1)人们倾向于“生”。在调查中,有95%的村民认为,对他(她)们而言,结了婚就可以生孩子,而且生孩子是人理所应当经历的过程,就和到适婚年龄就该结婚一样。除个人特殊原因外(患不孕不育症等),农村不生孩子的家庭几乎很少。一位20出头、徐姓的男村民说,在农村像他这样年纪的,家里都开始帮忙找对象了,结婚后一两年内就会生孩子,这是自然的事。(2)大部分人们有生男孩的性别偏好,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偏见。调查85%的村民说到有生男孩的意愿,这些人中有刚结婚的90后、已经生育过但没有男孩的村民。一位女儿已经两岁的肖姓妇女讲,农村现在男孩还是很值钱的,虽然娶媳妇的成本越来越高了,但无论是长辈们、老公、周围邻居骨子里都希望生男孩。(3)人们趋向于追求儿女双全的完美主义,认为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是最好的结果。调查中一位30多岁林姓的妇女的话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理想子女数一男一女。我觉得一男一女最好,女儿贴心,儿子养老。生男生女还是有区别的,人是贪心的,有女儿就想要儿子,有儿子就想要女儿。有儿子别人就更看得起,这种事有时候婆家长辈最在意了,自己的小叔子生了两个儿子,公婆就更偏心他们,帮他们带孩子、出钱出力做房子。”
  受这些生育观念的影响,笔者调查发现该地存在不少不在计划生育范围内的生育现象。这种现象多表现为超生、“两非”(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非法进行终止妊娠)行为等,只为添男丁。调查中就发现有过超生经历的村民不止一位,一位余姓40出头的男村民这样说道:“最理想的子女数就是有儿有女两个。之所以会生这么多胎(已生5胎),就是想要一个儿子。以前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但为了生个儿子以后老了有依靠,女儿终究要嫁给别人做媳妇。生完大女儿如果第二胎是儿子就不会生的。后来并不像想象中一样,村里不少人做过B超鉴定后来打胎的,自己于心不忍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结果。”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将会对社会发展带来以下问题。
  1.男多女少的人口构成,一方面,使男性在寻求配偶时必定出现竞争激烈的困难局面,甚至找不到适婚年龄的女性,迫使男性向低年龄女性人群中找,男性的平均婚龄向后推迟;另一方面,使男性未免失婚的情况下要花费更多的经济成本,对经济贫困的农村男性来说更加难以找到配偶,“不仅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给人的自身再生产带来严重问题,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卖淫嫖娼现象增多、多重性关系出现、拐卖人口案件增多等,形成对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冲击,威胁传统婚姻家庭与形式。”[1]
  2.男多女少的人口构成,不利于女性地位的提高。不仅使女性在就业中,由于男女生理差异的缘故,处于不利地位,“生活上,在生育男女和生育数量上都要承受来自于配偶及配偶家人甚至是‘重男轻女的’社会文化的压力。无形之中,她们将自己的位置放低、姿态放低、权力、尊严和人格下移”[2],有的产生顺从心理,甚至发生选择性流产这样伤害自身的行为。
  3.男多女少的人口构成,势必使一部分无法找到配偶的农村男性无法成立属于自己的家庭,没有自己的孩子,在当今以家庭赡养为主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下,缺乏家庭子女养老,从而增加农村养老的压力。
  二、江西省上饶县皂头镇村民生育观念产生的原因分析
  1.村民重男轻女、好生养、喜齐全的生育观念,根本上受长期传统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男权主义文化影响。在长达几千年的传统封建社会中,男性占主导地位,女性地位卑微,对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影响重大;其次,受儒家文化熏陶,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深入人心,在农村无法生育子女的家庭承受巨大的心理和其他村民的舆论压力;最后,在宗法制度下,家庭成员的多少、家庭的规模对家族在地方的势力的决定有重要作用。调查过程中有位徐姓30多岁的女村民这样说:“想生个男孩,自古以来生男孩家里都很重视。开始结婚七八年没得生,我在外面打工从同事介绍的一户生了3个女儿准备偷生男孩的家里捡了一个刚出生的女儿回家。因为经常听别人说捡个孩子能带来好运,自己也会生。后来真生了一个女儿,现在想生个儿子。我的婆家三兄弟个个都生女孩,都结扎了。家里人的希望全落在我身上。婆婆对于别人辱骂绝孙很是气愤,大伯二伯也希望能够不再忍受别人的闲言闲语,只要我生个男孩。自己之前没得生已经受够冷言冷语,虽说生了女儿更好了一点,还是希望生个儿子。还是以前好,孩子多以后长大家庭就有依靠了,而且也不容易因为人单力薄受欺负了。”   2.农村经济因素对村民的生育观念也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教育也欠发达,虽然我国目前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教育环境,但还是有很多农村孩子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文化程度较低。农民大多靠干力气活来养活自己和家庭,这时男性相对于女性的优势显而易见。同时,一部分农民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涌入城市,社会在就业选择上对男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偏好,女性在就业上遭遇歧视。此外,江西属于中部农业大省,加上多山、多丘陵的地形,不适宜大规模的机器操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强化了对男性劳动力的依赖和需求。最后,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现实情况中无法一蹴而就,目前家庭赡养仍然是农村社会养老的主要渠道。所以,儿子实际成为家庭经济和养老的主要承担者。这就是农村家庭都想生男孩以满足现实生活需求的原因所在。一位徐姓老村民的话证实了这一点:“虽然现在政府政策提倡生男生女一样好,可是现实的农村家庭还是更需要男孩啊。男孩在家可以帮助干农活,女孩虽说也有这样的,主要还是体力不行。在外打工也更好找工作,等父母老了,还是承担养老责任的主力。女孩除非招婿,最后都成为别人家的媳妇了,有心也没力。”
  3.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致使村民在生育观念的性别选择产生偏好。根据《江西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夫妇双方均是农民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领取《再生一胎生育证》后,可以再生育一胎:只生育1个女孩的;男方到无兄弟的女方家结婚落户只生育1个子女的,但女方姐妹有2人以上的,只能准许1人;一方为独生子女,且其父亲或者母亲亦无兄弟姐妹,只生育1个子女的;男方的兄弟均无子女并已丧失生育能力,只生育1个子女的。其优点是制定政策的目的是好的,根据江西省当前农村生产力状况和农村家庭的现实生活需要出发,“在控制人口的前提下体现了人文关怀,允许生两胎;其不足之处在于客观上形成男女有别的生育指示,所以在生育第二胎时都是冲着男孩去的,人们会采取各种手段和医学技术、想方设法生男孩”[3]。调查过程中这样的例子不少,满足二孩政策的家庭,怀第一胎时都比较轻松,一般不会去做性别鉴定等措施。头一胎是女儿的,第二胎都是冲着男孩去的,这时候父母有压力了,为了确保生个男孩就会去采取各种手段,而这些手段不言而喻都是非法的。照此发展,很多人都这样做。更有甚者不满足两个孩子继续超生、要男孩,从而性别比就会大大超出正常范围。
  4.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为村民的生育观念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大批进口的、国产的B超仪器引进医院,加上产前胎儿性别鉴定技术和选择性终止妊娠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到目前为止选择性终止妊娠在我国仍然合法” [3],为村民实现生男孩的愿望提供了技术和法律的支持。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使用B超等设备进行非法产前胎儿性别鉴定,但某些拥有该设备的个体医疗机构或个体行医者受自身利益驱使,使性别选择成为可能,从而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同时,据笔者调查了解,进行产前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成本较低,费用不到千元,在村民承受范围内。
  5.政府部门管理上的漏洞也为村民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继续滋生埋下隐患。一方面,在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方面仍然延续过去单纯地宣传计划生育内容为主,很容易使村民感到没有新意,不能真正领悟“人口控制”和“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的重要性,从而产生行为偏差;另一方面,对满足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村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户和二女户家庭,理应实施的相关优惠政策不能做到很好的宣传和落实,也会对有着重男轻女生育观念的村民有影响,即不能起到很好的弱化作用。调查中就有这样的情况,一位方姓的中年妇女说,“我家是二女户家庭,大女儿中考总分加了10分,大学考上后乡政府发了2 000块。听说以后到了一定年纪,我们俩老的有养老保险拿,交社保也比一般人少交一些,其他有什么优惠政策就不知道了。”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对鼓励措施的并不十分了解,这使该村民的满意度和对其他村民的激励作用而言可能大打折扣。同时,由于“非法产前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选择性终止妊娠行为隐蔽性极强,几乎都是暗箱操作、托关系操作,很难取证,致使政府部门的严惩打击效果不是十分明显。”[4]这对遏制因不良的生育观念而导致采取非法手段进行生育男孩的行为无疑是不利的。
  三、改良农村生育观念、解决江西省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措施和建议
  1.要改善农村生育观念,根本上要提高村民生育知识水平,针对这次被调查地育龄男女受教育程度、生育知识普遍不高的具体情况,该地计生委应联合政府相关的各职能部门多开展形式多样的计生宣传工作,比如对未婚青年及在校学生要突出青春期健康教育、性道德教育、人口意识教育以及性病爱滋病的预防教育等;对新婚夫妇突出新型生育文化教育、少生优生以及新型家庭的美德教育;对已婚育龄夫妇,主要以生殖健康、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等内容为主。开展科学生育教育,转变传统的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生育理念。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改变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念。宣传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更贴近农民的实际。
  2.当地政府应要提高女性地位,应坚决反对歧视女性,倡议男女平等,在上学、就业、工作待遇等方面给女性以对待男性平等的条件,以保障女性权益。首先,“提高女孩入学率,对‘独女户’或‘双女户’家庭女孩入学提供照顾,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学杂费全免,上学期间按月提供生活补助。”[5] 其次,对当地妇女进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农业知识和技能,保证和提高妇女的收入,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消除女儿无用论。最后,在村干部等职位上可以适当增加女性数量,提高当地妇女政治地位。
  3.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们将生活追求从生男孩转移搞好家庭经济条件上来,从而减少对子女的依赖,进而推动生育观念转变和生育率下降。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加强经济建设,加快地区技术革新,客观上削弱男性的性别优势,进而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达到优化男女比例的效果。   4.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制度,落实国家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惠政策。一方面,为农村家庭医疗、养老减轻负担;另一方面,消除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是独女户家庭的后顾之忧。对转变村民生育观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调整现行的独生子女和农村‘二女户’奖励制度和优待政策,多渠道兑现农村独生子女户和‘二女户’的奖励优待。发挥独生子女和“ 二女户” 父母的养老示范效应。”[3]解决独生子女和“ 二女户” 父母的后顾之忧,同时发挥其良好的示范作用,继而影响和转变其他村民的生育观。该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应法律法规认真执行、严格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养老制度和相关奖励措施,建设服务周到的养老院,为村民认真遵照计划生育政策进行生育活动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对相关工作的进行建立监督和反馈机构,确保农民真正受益。
  5.在农村地区提倡招赘婚姻,改变传统男婚女嫁的嫁娶形式下女性地位低下、男权文化、生男生女不一样的状况,有利于提高女性地位,淡化男性偏好。另外,招赘婚姻允许孩子随母姓,可以客观上改变“只有男孩是传后人”的观念。“双女户家庭通过招婿能实现家庭养老和传宗接代,有儿子的家庭即使作艰苦的准备也可能面临失婚的威胁,在儿子出赘或‘打光棍’的情况下,儿子根本无法完成家庭养老和传宗接代,这一现实冲击了‘养儿防老’等传统村落文化,逐渐树立了‘宁要两女也不要两男’的生育性别期待。”[6]该地政府可以对进行招赘的女孩家庭实行物质鼓励或精神嘉奖等措施,以此达到倡导招赘婚姻、淡化男性偏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立文,余冲.江西省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探究[J].农业考古,2010,(3).
  [2] 王晓燕.西部地区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与对策——基于贵州省长顺县马路乡出生人口的调查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
  报,2010,(4).
  [3] 李若衡.广东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及影响[J].南方论刊,2011,(8) .
  [5] 张延刚.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治理问题探讨——以徐州市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0).
  [6] 彭德乔,钟海萁,杜鹃.贵州省黔南州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研究[J].西北人口,2007,(2).
  [8] 尹旦萍.土家族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调查分析[J].南方人口,2011,(4).
  [责任编辑 高惠琦]
其他文献
摘 要:财务是地勘单位经济活动的综合表现,是地勘单位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因此,管理地勘单位必须重视财务工作。预算是财务管理的主线,是地勘单位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预算管理应该作为单位主要领导、经营层、管理层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和手段。从我国地勘单位现状来看,虽然推行了预算管理,但是很不全面,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覆盖面窄、效率低、执行力差;对预算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方面仍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
期刊
摘 要:廉政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党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并顺应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深化和发展。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在分析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产生的严重后果以后,制定出许多反腐倡廉的规章制度,严格约束共产党员的一言一行。他主张通过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来根除腐败,还通过民主与法制建设来保障廉政建设,同时强化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为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做出了重大
期刊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构,体现出浓重的国家主义色彩。从社会历史背景来看,国家主义法律体系是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建构的产物。随着法律全球化的发展,也由于一个国家与社会二元格局的逐渐成形,对这种立法中的国家主义色彩必须进行深入反思,在法律体系的构建上应该对多样的法律渊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形成更具有包容力的国内法概念。  关键词:法律体系;民族国家;国家主义  中图分类号:DDF05
期刊
摘 要:随着商业银行案件风险的不断暴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案发频率较高的县域银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防范案件风险,已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因此,从用基层建行的视角,从工作机制、工作抓手、工作重点等方面,就如何根据金融行业特点做好县域建行党风廉政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党风廉政;银行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通常来讲,管理重视和强调的是有形管理,即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安全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并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管理范畴中。为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的地位与作用,党一再强调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努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今天,必须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管理工作来对待。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将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极其深刻
期刊
摘 要:城市困难群体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不仅处于明显的经济弱势、政治弱势、心理弱势,而且还处于明显的文化弱势。他们的需要是多重的。在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经济帮助、就业援助、心理疏导的同时,如何满足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给予他们相应的文化关怀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以漳州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对漳州城市部分困难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全面了解,梳理出这一群体精神文化生活
期刊
摘 要:2013年1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近10年来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引发了公众的热议。因此,以2003—2012年基尼系数为例,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分析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012-03  2013年
期刊
摘 要:为加快农机事业发展,在对富源县朝阳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快又好发展的对策,即强化政府扶持、增强农机农艺的融合、加强服务指导及培训三种对策。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促进;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042-02  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云南
期刊
摘 要:通过整理分析2007年北京42部门投入产出表,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北京市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该类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应该作为北京市重点产业优先发展。  关键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业关联;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  中图分类号:F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0
期刊
摘 要:阐述中国劳动力市场核心问题的改变:就业总量创造不足问题已被劳动力市场失衡所取代。劳动力市场失衡原因首先在于,伴随经济发展中国劳动力市场供给结构发生了升级,新增劳动力结构主要由初中以下受教育者转变为初中毕业生,又由高中毕业生转变为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供给结构转型同时,需求结构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劳动力需求依然是低技能、低工资的低端就业,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不匹配性诱发了劳动力市场的失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