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叙事长诗分析研究

来源 :散文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傈僳族书面文学发展较晚,除了当代文学外,传统的文学均为口头文学.傈僳族口头文学体裁纷繁多样,有神话、传说、歌谣、长诗、民间故事、寓言故事、谚语、谜语等,其中叙事长诗的艺术成就最高,内容最丰富.叙事长诗反映了傈僳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读傈僳族的叙事长诗可以认识、深入了解傈僳族.本文将从叙事内容、叙事技巧、叙事艺术三个方面来分析研究傈僳族的叙事长诗.
其他文献
关于《锦瑟》的主题历来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主流的观点大多不出怀人说、咏瑟说、自叙身世说、悼亡说、自叙创作说等.当代著名作家王蒙从文本本身出发,创新性地提出了“无端说
贺麟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翻译家,既有扎实的国学功底,又系统接受了西方哲学教育,是真正会通中西的文化大家.本文按时间顺序详细梳理了贺麟在翻译理论方面的成就,并用
本文通过对甫跃辉短篇小说《巨象》中梦境的解读,挖掘主人公李生在城市生活中精神上面临的多重困境和道德感的固守与突破.探寻甫跃辉企图构造的城市边缘人物的自我世界.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表达了对初唐四杰创作的肯定态度.在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中,多多少少出现了“王杨卢骆当时体”的影子.本篇拟以杜甫对初唐四杰的看法起笔,分别从杜
语用翻译主要是在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语用学理论以实现源语与目的语的等效,“即运用语用学理论去解决翻译操作中所涉及的理解和重构、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
双雪涛、班宇和郑执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工人“下岗潮”为背景,塑造东北底层人物并书写其生存困境.本文对他们作品中的下岗工人、青少年群体及“奇人”“怪人”三种人物类型进行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活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以英国翻译家韩斌翻译的《高兴》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语音、词汇、句
《秋颂》被认为是济慈最完美、最成熟的一首颂歌,该诗被誉为英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作品之一,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高峰.本文从意象角度出发,基于视觉意象、嗅觉意象、味觉
音乐,是文学,尤其是诗歌关注的重点内容.音乐无形,用文字来描绘,欲求动人、感人,实现化无形为有形是关键.手法上,侧面描写常常被运用并推崇,但直观描写如果注重丰富修辞下的
明清诗文流派纷呈,文人团体众多,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线性思维导图和层次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记忆诗文流派及代表作家,使用对比并列思维导图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