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句名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由此可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息息相连。《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为了使他们能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到生活实际中,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呢?
一、故事情境
小学低年级的同学都特别爱听故事,形象生动的故事加上绘声绘色的讲述,再融合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感染,能够迅速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教授《循环小数》这一节内容时,就利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老和尚讲故事》作为导入,让学生自己毛遂自荐给同学们讲这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故事是这样的,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小学生摇头晃脑的动作,故作深沉的表情,故意压低的声音,惹得同学们捧腹大笑,更是跟着他摇头晃脑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通过这个生活里常常讲到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初步感受到循环就是不断的重复,从根本上掌握循环小数的本质特点,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数学思想,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生活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元、角、分》一课的内容时,就可以在课堂上模拟购物场景:每个小组都摆上几个文具,标明价格,让学生自己扮演售货员和购物者的角色,小组内进行现场购物。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基本的购物活动,让学生在付钱、找钱、换钱的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幣,学会元角分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
三、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也是思维的动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知识的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动物王国举行运动会,几个小动物分别骑着车轮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小动物们骑着车子上下颠簸的样子滑稽搞笑,学生笑着评论着,这时候老师就提出“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疑问,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积极思考,快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四、游戏情境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比较好动,都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例如在《10以内的加减法》的练习中,如果仅仅罗列算式让学生来算,没一会儿学生就开始不认真了,所以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制作一些卡片,写上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把学生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立,手持卡片,根据算式的结果找朋友,学生边算边找,气氛活跃不说,算的还又快又准,快速又有效的完成了学习任务。除了“找朋友”,数学课堂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开火车、夺红旗、比一比、猜一猜等游戏活动丰富学生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知识的内化。
“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我们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数学生活化的指引下好学、乐学、会学,并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知识,真正感悟数学的真谛!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呢?
一、故事情境
小学低年级的同学都特别爱听故事,形象生动的故事加上绘声绘色的讲述,再融合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感染,能够迅速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教授《循环小数》这一节内容时,就利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老和尚讲故事》作为导入,让学生自己毛遂自荐给同学们讲这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故事是这样的,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小学生摇头晃脑的动作,故作深沉的表情,故意压低的声音,惹得同学们捧腹大笑,更是跟着他摇头晃脑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通过这个生活里常常讲到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初步感受到循环就是不断的重复,从根本上掌握循环小数的本质特点,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数学思想,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生活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元、角、分》一课的内容时,就可以在课堂上模拟购物场景:每个小组都摆上几个文具,标明价格,让学生自己扮演售货员和购物者的角色,小组内进行现场购物。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基本的购物活动,让学生在付钱、找钱、换钱的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幣,学会元角分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
三、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也是思维的动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知识的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动物王国举行运动会,几个小动物分别骑着车轮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小动物们骑着车子上下颠簸的样子滑稽搞笑,学生笑着评论着,这时候老师就提出“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疑问,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积极思考,快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四、游戏情境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比较好动,都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例如在《10以内的加减法》的练习中,如果仅仅罗列算式让学生来算,没一会儿学生就开始不认真了,所以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制作一些卡片,写上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把学生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立,手持卡片,根据算式的结果找朋友,学生边算边找,气氛活跃不说,算的还又快又准,快速又有效的完成了学习任务。除了“找朋友”,数学课堂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开火车、夺红旗、比一比、猜一猜等游戏活动丰富学生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知识的内化。
“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我们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数学生活化的指引下好学、乐学、会学,并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知识,真正感悟数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