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中的恋歌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ong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宏观角度来论述马勒的音乐创作,重点从马勒的音乐语言之中所交织着对死亡的思考出发,来探讨其旋律背后的诉求。
  关键词:马勒 音乐创作 死亡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古斯塔夫·马勒于1860年7月7日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克里希特,那是奥匈帝国统治下的一个捷克城镇。他的父母是犹太人,古斯塔夫排行第二,他出生后不久,全家就移居到了伊戈鲁。在这个位于布拉格与维也纳之间的军事重镇,马勒度过了他的童年,这段生活经历对他的音乐生涯具有深远影响。
  马勒的音乐是对19世纪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总结,也是对人类生存状态以及新的音乐形式的预示。这种新的音乐形式是20世纪主要音乐流派之一,即表现主义音乐。也即典型的后浪漫主义风格,其作品感情的容量和表现幅度都超过了前人。他无与伦比的高超作曲技巧将艺术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人们说马勒的作品似乎总是在多愁善感和尖酸刻薄之间、在怀旧和批判之间摇摆不定,这可能也是它们常常给人某种不舒适感的原因之一。实际上这其中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矛盾,它就像一个钟摆,像一个三棱镜,随着光线变化,某种看起来是陈腐和多余的音乐思想,在另一个角度却变成了不可缺少的新概念。
  其实,马勒的音乐表现着两个宇宙,即无形的人类心灵宇宙和有形的自然天体宇宙。就是在这样两个世界里,马勒从天写到地,从生写到死,从人类写到自然,从具体的山川大地写到抽象的天堂地狱,从人类最细微的心灵角落写到广阔无垠的宇宙天际。在这里,天地万物无所不包,因此可以说,马勒的音乐表现了从精神到自然的宇宙所有。静观马勒的艺术人生,感受马勒的音乐语言,他用深刻的心灵体验铸就了艺术之博大的审美内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马勒1888年完成的《第一交响曲》,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作品。这种独创性首先表现在他对这部交响曲中各乐章主题音调的处理上。马勒喜欢用歌曲曲调作为他交响曲中的一些重要主题。他的歌曲常常成为孕育他的交响曲的“胚胎”。有时马勒也采用一些其他作曲家作品中的音调作为其创作材料。核心音程的贯穿,以及主题音调的变奏也是这部交响曲写作中的重要特点。
  马勒的《第四交响曲》,是一部以他自己所作的歌曲《天堂的生活》为构思基础而创作的交响曲,在他的十部交响曲中,人们通常认为这部交响曲最为通俗易懂。实际上宣泄着自己的隐衷,童话中的荒诞和神奇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灵。许多人以为马勒所要表述的仅仅是自己的不幸身世而已。事实上,他的悲怜要比世人想象的更为沉重而又深刻,更具人性上的典范性。
  在各种艺术门类与范畴中,死亡都始终是纠缠着艺术家们头脑的一个深奥复杂而又无法回避的主题。人人都要面对死亡,问题是如何面对死亡、如何看待生和死的鸿沟。激烈地抗争?無奈地接受?平静地等待而寄希望于天国?马勒的音乐是一部探索人生的交响哲理诗。早期作品以声乐和器乐的交织表现了青年时期的马勒热切追求光明,积极进取和勇于搏斗的乐观精神。中期作品完全以器乐交响的形式表明马勒对人生的苦难的深刻感受越来越沉重,一种悲怆、暗淡、忧愤的精神贯穿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晚期作品也是声乐器乐相结合的交响曲,集中表现了他在死亡面前多层次情感交织的音乐风格,也体现了作者在死亡之前对生的渴望。
  “想象一下整个宇宙唱起了歌。我们听到的不再是人类的声音,而是行星和太阳在旋转。”这无疑是他内在的视觉以及精神的暸望。指挥家门盖尔贝格的信中这样说道:“当马勒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所有的观众都站起来向他鼓掌致意,随后是令人窒息的寂静。接着,马勒像上帝又像恶魔一般地紧紧揪住人们的心灵。”在马勒的所有交响曲中,我想再没有如《第三交响曲》中那个叫做“爱告诉我们什么”的未乐章和《第五交响曲》中闻名遐尔的“小柔板”更能集中显现出他对生死和爱欲问题的哲学性阐述了,而至于《第九交响曲》中那个同样精彩至极的最后的柔板乐章,则不过是他隐没前对无法释怀的巨大悲哀的宣泄罢了。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指出了两大原则:无垠的星空以及心中的道德律令。而遥望星空的心灵,长期以来内心或许为幽峭、郁结的痛苦挣扎所萦绕,好像仿佛陷入一个漫长而不知终止的梦魇里。而一旦明白恩典之爱,犹如突如其来的高亢、轩昂的长长的乐段,也好像天国来的启示一般,响彻云霄,把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同时把我们引入欢乐的凯歌,心中弥漫着庄严的圣咏。
  对于马勒的音乐来说,这种宗教性诉求无疑是指引他创作的巨大动力和灵感之所在。有了1888年描绘大自然风光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也有了1894年探寻人生意义的《C小调第二交响曲》,经过这两部作品在技术和人文方面的尝试,马勒开始了他与宇宙对话的征程,他要将与天同乐的欣喜之情完美地展现在《第三交响曲》的创作之中。
  笔者不禁想到了和马勒同一时代的布鲁克纳,就在他即将度过人生的第七十个秋天时,他的健康状况恶化了。但是他依然艰难地谱写他的《第九交响曲》。他预感到这将是他最后一首交响曲,不仅是自己一生音乐生涯的总结,也象征着自己向生活的告别。他安详又有些忧伤地说道:“现在我把最后的作品献给众神之主,我亲爱的上帝,我希望他能保证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它,并乐于接受我的礼物。”我想这里边包含的蕴含和诉求又何尝不是马勒音乐的写照呢?
  
  参考文献:
  [1] 李凯奇:《论马勒音乐的表现主义特质》,《音乐视听》,2002年第3期。
  [2] 周荣生:《论马勒音乐创作中的宗教情感》,《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
  [3] 李秀军:《生与死的交响曲——马勒的音乐世界》,三联书店,2005年8月。
  
  作者简介:苏建华,女,1977—,河北宣化人,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工作单位:石家庄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春怨》是唐朝诗人金昌绪仅存的一首诗作,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民歌色彩,至今已有多种英文译本,均出自名家之手。本文分别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中外翻译大家Fletcher和许渊冲的译作,从形式美、音韵美和意象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和评析,以探讨古诗英译中风格再现的问题。  关键词:春怨 风格 翻译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古代诗歌被誉为文学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数百年来
期刊
摘要 林语堂先生的许多译作在英语世界脍炙人口,而《浮生六记》是其最见功力的代表作。《浮生六记》描写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涉及的领域极广,其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化词汇。本文从人名地名、称谓方式、度量衡几方面对其译本中特定文化词汇的翻译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浮生六记》 文化词汇 翻译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    林语堂先生是蜚声海外的著名学者、作家和翻译家。他翻译介绍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期刊
摘要 广西忻城土司《教士条规》教化的启示体现在崇儒学、讲性学、慎言行与人才的教化,体现在博读经史、尊师益友、为善改过与人才培养,体现在善于参悟与解读、勤于笔耕与著述等几个方面。怎样发掘和继承这些文化遗产,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忻城土司 教士条规 教化 启示  中图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广西壮族忻城莫氏土司衙门的宗法建制以及从族谱中查到的《力田箴》、《官箴》、《分田例议》、
期刊
摘要 《论语》是对孔子言与行的记录,是儒家思想的集中反映。《论语》虽是语录体,却属于政治伦理哲学书籍。《论语》的哲学文本性质决定了翻译时应遵循的原则——兼顾“学术性”与“通俗性”,翻译过程中应采取异化翻译策略。  关键词:《论语》 翻译 原则 方法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一 《论语》的文本性质    《论语》是对孔子言与行的记录,文体类型属语录体。孔子对弟子提出的众多问题的
期刊
摘要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连,英语种族隐喻包含了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打上了深深的历史发展烙印。本文结合实例,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英语种族隐喻的特征和类型,探讨了种族隐喻性贬语形成的战争、宗教、种族歧视等历史原因。  关键词:种族隐喻 类型 文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在英语中,人们发现一些表示国别或民族的种族专有名词或其所构成的习语不能直接从字面意义理解。这
期刊
摘要 古人反复喟叹的“诗能穷人”现象,无疑在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这不仅是因为社会对痴于诗艺的作者的不接受,更是因为作者本身为了诗艺而脱离了社会。实际上这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在社会层面的显现。  关键词:诗 人格 社会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诗能穷人”这一命题始于晚唐孙樵。孙樵《与贾希逸书》云:  “杨雄以《法言》、《太玄》穷,元结以《浯溪碣》穷,陈拾遗以《感遇
期刊
摘要 中国传统图案是我国几千年古老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宝贵资源。现在,如何更好地对传统图案传承及应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侧重于从符号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把握传统图案的“实质”,通过具体的例证探寻对传统图案传承应用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图案 传统图案 符号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一 从符号学角度重新认识    在
期刊
摘要 本文对当今纷纭复杂的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化作了梳理,对文学理论和其他学科理论的“杂糅”现象作了分析。此外,文章还对文学理论的“普遍价值”作了探究,揭示了文本分析理论的式微的原因,并对文学理论的出路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文学理论 理论的跨学科 理论效价 阐释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在美国20世纪50至70年代研究生教育的经典教材《文学理论》中,作者韦勒克说:“
期刊
摘要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大的赢家,横扫8项大奖。电影讲述了身为贫民窟的年轻人贾马尔·马里克虽历经磨难,却执着于爱情,并最终与爱人终成眷属的故事。电影本身的含义是希望、乐观,并旨在表述连命运都没有给予任何機会的人,也可以战胜困难并取得成功。  关键词:苦难 梦想 幸福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正如《旧约·诗篇》中所说:“悲痛可能会持续一整夜,但
期刊
摘要 脱离人物矛盾、脱离情节的戏剧性冲突、不忠实于历史的戏剧性表达,而一味地追求“好听好看好玩”,势必把音乐剧引向“综艺大观”、“个人演唱会”或“群星演唱会”,从而远离音乐剧“立体戏剧”的审美本质。音乐创作和编曲、舞蹈编导、道化服的设计与制作经常与故事呈现的戏剧情境不协调,这是中国原创音乐剧在起步阶段呈现给大众的最大硬伤。  关键词:剧本 品质 情节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