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父亲和他的两个将军儿子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eng7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一位一字不识的农民父亲,为共和国培养了两位将军。他们人生之初,身份是卫生员、保密员,但他们在生命长河中,于自尊中养肥了努力的意志。只因为,有一位质朴的父亲打着灯笼让他们看到了远方。
  
  我家在渭北高原一个偏僻的小村子,祖祖辈辈靠天吃饭。我记得有次连续四年干旱,玉米叶子干得一摸就碎成了黄末,地上黄土有半尺多厚,供人洗衣饮牛的涝池底干得都裂了缝。在陕西长武县,只要一提到我们家,几乎所有的人就会告诉你,那家父母一字不识,却为共和国培养了两位将军。
  
  爹让大哥飞起来了
  爷爷是靠在麦草垛上听广播里讲评书《三国演义》,被大火烧死的。可能因为有这样的爷爷,一字不识的爹,对读书向往极了。可惜因家贫,一出生他就过继给大爷爷家。大爷爷家比我家好不了多少。没有读过书的爹是个种田好手,多年担任生产队长,喜欢听人读报,了解国家大事,喜欢听村里先生说书,讲故事,听秦腔,明白了不少事理。他经常拿书上戏上的故事教育我们,说:“你往戏上看,《武家坡》、《屠夫状元》,哪个将相不是出自寒门?再富富不过三代,穷不丢人,没本事才让人瞧不起。”
  一个初春的上午,爹和大哥在院里柿子树下乘凉。爹突然说:“你快看!”大哥抬头望去,一只老鹰正在蓝天上空盘旋。爹问大哥,鸡和鹰身上都长着翅膀,为什么鸡飞不起来?大哥回答不出来。爹说,鸡不想飞,想飞也能飞起来。大哥不信,他故意去赶鸡,一只受惊吓的公鸡扑棱棱飞上了墙头。爹又问大哥:“你想不想飞?”大哥说:“想!”爹双手搂着大哥的腰,让他双臂伸开,旋转起来。大哥果然看到天地跟以前不一样了。爹说:“你记住,只要心里扎实,没有锯不倒的树,没有蹚不过的河。你是老大,只有你飞起来了,弟弟妹妹才能跟着你飞得更高。”
  大哥学珠算,老是打不会算盘。三叔是生产队里的会计,打得一手好算盘,爹让大哥去向三叔请教。三叔在牛圈里起粪,说没空。大哥流着眼泪背着算盘又回来了。爹带着大哥再次来到三叔家,三叔还没来得及开口,爹就让大哥跪下,自己则夺过三叔手里的挑水扁担和筐子,直奔牛圈。三叔说:“你这是干啥?快放下。”爹说:“你给娃把算盘教会,我帮你把牛圈里所有的粪全起完拉到地里。”三叔不好意思地说:“这怎么行?”“没啥不行的,你给娃教会打算盘,我帮你干活,我还赚了呢!等娃有出息了,将来孝敬你。”“来,让娃跟我学。”三叔说着就进到家里拿出算盘,坐到院子里的石头上,右手抓起算盘梁,“啪”地一甩,所有的珠子好像听到命令全部归位。三叔美美地吸口旱烟,然后对大哥说:“来,我先给你表演一下。”说着,右手指不停地在算盘上飞舞,看得大哥眼花缭乱。表演完,三叔说,好好学。
  大哥开始学得不专心。每当看到瘦小的爹担着满满的粪筐从三叔家长长的洞子上坡往门口担时,本来就瘸的腿瘸得更厉害了,大哥的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走到爹跟前要抢担子。爹黑着脸,只顾担粪,吭都不吭一声。三叔对大哥说:“过来,好好学,得对得住你爹。”果然,再学时,大哥已经能集中精力了,后来珠算打得全校闻名。
  
  我家第一位将军诞生了
  大哥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的,上了六年小学,担任了六年班长。初中三年,大哥担任了三年学习委员,加入了共青团,出席了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68年3月,大哥参军来到宁夏贺兰山下的塞北城市银川,分到师医院教导排当了名卫生员。爹让人给大哥写信,说村里3个去县医院学医的小伙子,一个学完四处抢着要,一个四处送礼都没单位敢要。天上不会掉馒头,那个学的好的人,可不是天生的。大哥为了学好医,在自己身上多处练习扎针,终于能一针见血。教导排结业后,大哥分到师医院门诊所当卫生员,后来又提干当护士、干事、指导员、教导员,军区组织处长,后调北京总部工作。
  大哥把父母亲接到北京享福。父亲看到大哥不是在办公室加班就是回到家里抱着材料看。爹让大哥给他念他写的材料。听完,他说:“虽然好多我听不懂,但是我听懂了你写的话里有‘党和国家’、‘国防和军队建设’、‘政策’,这可都是天大的事。你是拿笔杆子的,笔杆子比锄把厉害多了。你锄错一棵好苗,来年少了一碗粮,勒紧裤带能熬过去;你写错一句话,可能改变成千上万人的命运。”从朴素的语言里,大哥深深领悟到文字的分量,肩上的重担。陪同首长视察部队,到过全军许多王牌部队,实事求是地搞调研,扎扎实实地写材料,为首长做决策服务,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为部属的成长服务。一步一个脚印地一路走去,从干事、副处长,处长,一直当到局长。
  1996年春天,正当大哥在总部某局长的岗位上得心应手地工作时,组织决定让他到济南军区某部任政委。远离北京,家庭分居,困难很多。大哥多少有些失落,给父母写信诉苦,自己任正师4年了,这次下到部队,还是平职,有些想不开。妈想着大哥可能是犯了错误,愁得一夜睡不着觉。爹说:“我生的儿子我知道,老四,给你哥写信告诉他,他是公家的人,公家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爹还说,农民种地,为了不让庄稼苗长得太快,常用肥料和土壤把小苗底部圈起来,还用脚踩一踩,让它长慢些、长壮些。这叫“蹲苗”。领导让大哥下去,就是要让他“蹲苗”。大哥愉快地去了新的岗位,补扎实了基层这一课。3年后,大哥由于工作突出,从黄河之滨一个偏远的县城又调回北京总部工作,成了我家第一位将军。
  
  拉住战友的手,你就不会从山上掉下去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二哥在16岁那年,来到被地理学家称为“地球第三极”、探险家称为“死亡地带”的昆仑山下的黑山沟口某仓库当了名保密员。此地位于黄河北岸,青海湖之东,日月山脉东麓,是农业区与牧业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结合部。部队在深山沟里,崇山峻岭,抬头仰望只能望到一线天。二哥除了到西宁解放军325医院学化验外,几乎就一直没有出过这山口。
  当了两个月兵的二哥,给家里写信说,他在很高很高的雪山当兵,喝的水里面有虫,四季积雪,不能感冒,少氧气,而且脱头发、嘴唇干裂、手指甲凹陷。如果在高原上得了病,基本就没命了。听说几百名官兵牺牲都是因为突发疾病,或是高山缺氧,不少人死在了方向盘上……第一次翻越唐古拉,他感到感冒和不感冒一个样,吃饭和不吃饭一个样,睡觉和不睡觉一个样。母亲听了,眼泪流得止也止不住。爹让上中学的姐姐给二哥回信,问是不是就他一个人在高原当兵,要是还有一个人,他只要拉紧战友的手,就不会从山上掉下去。二哥从此再也没有写信说部队有多苦。
  一次,爹听说二哥单位有个战友回家探亲,步行20里路,来到二哥战友家,一遍遍地打听二哥在部队的表现。那人说二哥坐下能写,站起能说,处事又公道。爹认为人家当着他的面,肯定只能说儿子能干。出门时,听说另一个公社还有一个刚转业的干部也跟二哥在一个团,又走了8里山路,没有说他是谁,只说是打听二哥表现的。那人消除了戒心,滔滔不绝地把他看到的或者听到的关于二哥的事全讲给爹听。爹回到家时,已经半夜了。他把睡得正香的姐叫起来,让立即给二哥写信:“听说你在部队干得不错,我跟你妈很高兴,不过,你为啥那么爱喝酒呢?喝酒误事误国的例子还少吗?”第二天姐要去寄信时,爹又说:“信上再加一句:你就是走到天边,爹妈也望到你。”
  此后,二哥和他的战友们爬冰卧雪,披星戴月,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大部分地段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的2000公里的青藏公路上,近200次翻越“生命禁区”唐古拉山。在高原一待就是30年,从保管一份份材料的保密员做起,学着抄材料、背材料、写材料,到干事、科长、政治部副主任,一直干到师政委。
  二哥接父亲到城里生活。有次,天很冷。爹走到部队办公楼,看到两排玻璃橱窗上贴着许多人戴着大红花的照片。爹不顾天冷,一个个地细细瞧完。晚饭时,二哥给他夹菜,他忽然问二哥,说:“我怎么没有在戴红花的人里找到你?”二哥脸一下子红了。从那以后,二哥牢记着父亲那充满期望的眼神,努力工作。当兵站部政委6年期间,他和其他常委在2000公里风雪线上带出一个又一个先进团队,其中有3个汽车团连续4年无责任事故,荣立了集体二等功,被誉为“青藏线上的钢铁巨龙”,被评为“全军模范团党委”,而他本人荣立三等功3次。
  
  石缝里发芽,看你想不想开花
  2001年,组织征求二哥意见,想安排他到家乡所在的省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工作,爹听说后,说:“别在家门口干事,熟人多,容易影响工作。”不久,二哥调到南方某军医大学任副政委,成为我们家又一位将军。在高原部队工作了30多年的二哥,对新的环境极为不适应,总念叨高原好:“我觉得还是在线上干工作痛快,在基层干工作痛快。我不怕出力,年纪轻轻的,有的是汗水。我最腻味那种疙疙瘩瘩的麻缠事情了。雪线是一片净土,不像南方,整天潮湿闷热四季又不分明,知识分子又清高。”爹说,他只知道农民种地,不管啥地,只管犁地、点种、浇水,功到了庄稼自然就种好了。二哥听得低下了头,深入科室,与知识分子交朋友,调整工作方法,很快工作就开创了新局面。
  后来,二哥所在的军医大学根据中央军委有关精神,集体移交地方。刚当上政委的二哥想不通,想让在北京工作的大哥帮忙留到部队。爹知道后,给大哥说:“你问老二,脱了军装是不是就干不成事了?”二哥最终跟着全校官兵集体转业,成了南方某医科大学的书记。脱掉穿了30多年军装的二哥,在改革开放前沿,思想心理都经过了痛苦的蜕变。但二哥始终记着爹的鼓励,紧跟着时代的步履,四处奔走,成功完成了从军校到地方高等院校的大转型。
  
  永远照不全的全家福
  随着孩子的长大,一个个离开了家。姐姐高中毕业后,当过医生、出纳,开过拖拉机,后来考试优异,当上了工人。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二年,高中毕业的四哥没有考上大学。四哥要去当兵,爹说:“你学习好,再考一年。”四哥复读一年,终于考上了大学。我当时上了小学,下面还有两个整天生病住院的弟弟和妹妹(最终他们还是夭折了)。家里农活多,所有的农活几乎都靠着家里的那头老牛,拉粪、犁地、播种。妈说给老大老二写信让他们寄些钱吧。爹说,他们已经寄钱给老三娶媳妇了,再说他们工资也不高,又添了孩子,城里花销大。爹卖了牛,供四哥上了大学。这时家里除了三哥,几乎就没有了壮劳力。妈因为三年之内两个孩子得病离世,身体精神大不如前。
  有一年割麦时,三哥忽然间得了肠梗阻,住进了县医院。那时,爹已经快七十的人了,还在顶着烈日割小麦,割完再一辆辆拉回家。有天,妈做好了饭,等他半天不回来,到了地头,才发现爹昏倒在地里。他清醒过来后,妈说:“你看你,生了6个儿女,病了,跟前却没一个端水递药的。”爹说,说明他生的儿女有出息:两个当了将军,一个当了县长,一个当了作家,一个当了工人,还有一个虽然是农民,也是常年在外靠自己手艺吃饭。他就是累点心里也高兴。然而,有出息的儿女却没能在身边尽孝。
  2005年7月,种了一辈子庄稼的爹此时已经83岁了,家里的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哥哥们做主把地上交了,爹终于可以好好地歇息了。可爹天亮就起来干活,搓玉米,织毛衣,帮着妈做饭,一刻也不闲着。没想,在搓玉米棒的时候,爹坐空椅子,大腿骨折,再加上肺部感染,抢救无效,去世。爹养育了9个儿女,活下来6个,但在他去世的时候,我们却没有一个人守在他身边。处理后事时,我们兄妹都回去了,想着等送走父亲后,我们全家要照一张全家福,告慰爹的在天之灵。结果,爹还没入土,大哥忽然接到电话,让他到北京开会。妈说:“快走吧,国家的事要紧,这是你爹常说的。”我们兄妹6个,遍及大江南北,总不能都一块儿回家,至今也没有一张全家福。
  
  (本文选自长篇非虚构文学《渭北一家人》,蓝天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其他文献
1937年,由美国著名作家、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采写的报告文学《西行漫记》出版,中国共产党真实情况首次向外界公布。这本书尽管读过多遍,但每次品读都有不同的收获。我认为,这本书最可贵之处是一位西方记者客观的叙述,所描写的人物与事件没有刻意拔高和贬低,没有带着傲慢与偏见,而是以一种平行的视角,向我们讲述充满信仰和理想、青春和激情、乐观和勤俭的一群人的真实生态。  为什么当红军?为什么选择共产党?为什么
期刊
假如让我当三天高原雷达兵,第一天,我要克服高原反应,还要适应在极端天气下生活工作。第二天,我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论是雷达操纵员、站长还是炊事员。第三天,我要亲亲我的爱人和孩子,感谢这么多年来他们对我的支持。告别了战友,我将奔向位于低海拔的城市,去大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尽情地蹦跳。我以一个女记者的身份想象假如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体验高原雷达兵的生活,将会去做哪些事,会品味到他们怎样的酸甜苦辣。 
期刊
也许因为有过在高原服役的经历,我一看到《一路格桑花》,就对它产生莫名的亲切感。  “我爱的花儿在高原/她的美丽很少有人看见/我爱的人儿在高原/他的笑容没有被污染。”在读党益民的长篇小说《一路格桑花》时,我常是泪水模糊双眸,被小说所叙述的故事和人物及他们表现的性格、精神情感深深感染。  可爱的军人在高原一如既往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是一种义务和职责。他们如高原上的格桑花一样,静静地在严酷的环境傲然开
期刊
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有着共和国“和平盾牌”的美誉,始建至今,这支部队先后涌现出黄炳华、孟祥斌、陈大桂等30名英模,186名官兵被评为革命烈士。烈士佩勋而去,留在他们身后的又是什么?    去年,一份关于英模和革命烈士家庭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深深牵动了二炮首长的心。由于失去了“顶梁柱”,一些英烈家庭都遇到了不少困难,经济收入、子女入学、住房就业等方面也多少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面对“勋之殇”,部队首长的
期刊
妈妈的一生很短暂,我甚至都没来得及体会真正的母爱,但她用勤劳和质朴诠释了不一样的伟大。    “小莉啊,你上天有灵,你听到了吧!”  那一年的春节是我军校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春节,初二那天不胜酒力的我在家喝得大醉。从来都没这么醉过,醉酒后的我不停地在说着。“我要我的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孩儿真的很想你,我为什么没有妈妈,不管,我不管,我就要我的妈妈……”我突然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没有一点顾忌。我突然
期刊
旭日初升,手握五四手枪保持射击姿势,柔柔的阳光打在她身上,英姿飒爽神采奕奕,举手投足间无不透露出一名优秀女军人所具有的自信与活力。这是对张威的第一印象:军味足。  女军人首先姓“军”,刚分到团里时,第一次军事考核张威就亮了红灯,五个考核项目有四个没有达到军事大纲标准,这让张威十分脸红。为成就一个“军”字,张威苦练军事技能,确保训练素质全面过硬。通信装备不精通,她自己买书查资料拜师傅,硬是三个月内掌
期刊
在我的床头柜里,珍藏着一根泛白的背包绳。每当看到它,新兵时值班的一次惊险经历就会浮现在眼前。如此的惊心动魄,刻骨铭心,致使我一看见它,班长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话语就回荡在耳边,从而使我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  新兵连结束后,我被分到了一个边远高山雷达站。那年冬天来得特别早,雪也特别大,我这个从南方过来的新兵很不适应。有一天下了一整天大雪,到了晚上也没停止,而当晚正是我和班长担负战
期刊
行动,从黎明开始,战车撤出原阵地,保障车辆不行动。阵地上按原样架起了假目标,我们才放心大胆地开离了阵地。笨重的战车在戈壁里一车多宽的水泥路面行驶了4个小时后便进入了沙石地面。寸草不生的戈壁上偶尔能见到几株枯萎的骆驼刺,时而卷起的黄沙模糊了前行的路线,有经验的老司机领着车队巧妙地绕开松软的沙地。大约半小时后,车队到达预定阵地,这里距离巴丹吉林大沙漠不到5公里,能看到高大的沙丘绵延起伏,浩瀚无际。  
期刊
一幢老式公房里的隔壁邻居,只要一家打开铁门,另一家就会无奈“被关”,也就是说邻居两家同时只能有一户人家可以进出。去年10月,某部姚连长为迎接即将出生的宝宝,在驻地买了一套老式公房,未曾料隔壁邻居小张今年春节期间给自家安装了新的防盗门,致使姚连长一家进进出出十分不便。  原来,小张的家原先有两扇门,木门是朝里开的,铁门是向外开的,今年春节的时候,小张将自家的铁门拆了重新安装了防盗铁门。“我家的铁门2
期刊
300期,25年,《解放军生活》一路走来。  忘不了,三任国家主席和数十位元帅、将军为这本战士读物倾注的关爱;忘不了,杂志组织策划的“全军优秀班长”评选、“我为边陲儿女挂奖章”等全国全军有影响的活动;忘不了,彭道安、濮继红、张晋生、薛舜尧主编和曾经在《生活》这块精神高地开垦过的人们,是他们用智慧、汗水让《生活》收获了连续三届国家期刊奖;忘不了,太多的忘不了……  当光环照耀的接力棒,传递到新一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