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中国还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低空开放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却已在深入调查全球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形势;当中国在千呼万唤中终于明确了要不要对所有通航飞行任务进行审批时,美国早已酝酿出了一部复兴通用飞机制造业的法案。无独有偶,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2013小飞机复兴法案》(SARA)的同时,英国政府和英国民航局(CAA)也对外公布了其通航产业发展规划,并确定在民航局内部设立新的通航部门,以集中精力,进一步规范和简化通航管制,释放通航活力。
美英步调一致地发力通用航空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这从下面一段美国国会的论述便可看出。
美国国会在长期的调查当中发现:
一.小型飞机产业的健康发展能够推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增长以及保持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有效使用;
二.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获得认证的通用飞机当中,小飞机占了接近90%的比例;
三.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工程师、飞机制造和维护专家以及飞行员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而这些人员对于确保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美国的国防安全至关重要;
四.通用航空在美国的制造和科技行业当中属于收入较高的行业,而美国的制造和科技行业所生产的产品大部分出口到了国外;
五.通用航空相关技术的发展能够推动航空产业本身的成功和安全,也能提升美国的科学实力;
六.美国小型飞机的平均使用年限达到了40年,平均年限如此之长的原因是新型小飞机的适航监管制度太严,以致设计创新能力和投资力度不足;
七.从20。3年开始,美国平均每年流失约10000名私人飞机飞行员,部分原因在于市场上缺乏成本更为低廉的新型小型飞机;
八.放松和修订与小型飞机有关的管制条例,可以清除阻碍通用飞机采纳新的安全技术的障碍,从而提高通用飞机的安全性。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发现:美国国会是站在全球的高度来思考其国家通航产业发展的,这一部法案的推出,是美国基于对全球市场的综合判断,因此,未来23部规章的修订必然影响全球通航产业。
事实上,在航空尤其是通用航空领域,美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其既是全球通航市场的主要支撑者,又是各类通用飞机产品的主要输出者,同时还是行业规则的主要制订者。多重身份决定了美国在全球通用航空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以至于巴西、加拿大、日本、法国等国的主流制造商纷纷在美国本土设立生产线或研发机构。中国在全资收购西锐飞机公司之后,事实上也把自己的厂房设立到了美国本土。
美国规则的改变,首先冲击的是现有的23部制造商,它们之间必然会进行一轮重新洗牌和布局。在23部修订完毕之前,各厂商必然会重新谋划自己的产品组合和研发方向。那些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具有创新精神的厂商,可能会在新一轮的改革中积累优势,并最终胜出。在这个过程中,不排除会有一些新的厂商和品牌崛起。
其次受到冲击的将是运营商和服务商,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新机型的涌现有可能带来运营规章的改革以及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传统运营商和服务商面对这些新情况,要么变革,要么被淘汰。
对于中国的制造商和投资者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物色那些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厂商,采购那些有新技术和新材料优势的产品,将有可能在新一轮的洗牌中获得领先地位。
不仅如此,中国政府也可以考虑先一步降低自身的适航标准,进一步吸引全球新技术向中国市场聚拢,中国未来庞大的市场容量完全可以吸引到全球研发者的目光。
当然,美国此轮放松通用飞机管制,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施惠全球,其更主要的目的仍在自身,主要包括:创造就业,增加出口,巩固航空产业地位,稳定飞行员队伍,提升通航飞行安全水平,鼓励技术创新等。
虽然法案中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但是仔细研究美国人考虑问题的思路,依然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美国国会说: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获得认证的通用飞机当中,小飞机占了接近90%的比例;美国国会又说:通用航空相关技术的发展能够推动航空产业本身的成功和安全,也能提升美国的科学实力。这些认识说明什么?这说明在一个通用航空发达的国家,小飞机型号的发展在通航产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且对航空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研制更应获得关注和重视。对比中国,我们更加重视“大飞机”计划,举全国之力去发展,但是却忽视了通用飞机研发,美国通用飞机产业如此发达尚且检讨他们对小飞机的研发“投入不足”,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检讨?历史经验表明,如果没有通航产业孕育出来的市场、技术、人才,中国“大飞机”计划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用航空工业基础也将无从搭建。
此外,在中国的低空空域改革问题上,很多人一直在强调国防安全、国土安全!甚至有些人认为:放开低空空域,意味着放开国防和国土安全的大门。或者有些人说,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手段控制低空危急空情!
谁都不否认国防安全和国土安全的重要性,但是靠守就能换来安全吗?
清朝康熙皇帝在视察边关长城时曾经因为一句诗放弃了长城的修建工程,这句诗便是:万里长城万里空!企图利用长城来守住国土是不现实的,是妄想。同样的道理,企图利用管制空域来守住国土安全也是不现实的。古人尚有如此眼光,而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人却始终不能突破固化的思维,实在令人费解!
再看看美国,他们如何看待国防安全问题,其实他们的思路很简单,从美国国会的调查分析中你会发现:他们依靠的是发展通航产业,培养通航人才,尤其是飞行员去维护国防,而不是靠管制天空去维护。
说到底,安全不是靠物质屏障能守住的,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安全靠的是人去守卫的!
美英步调一致地发力通用航空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这从下面一段美国国会的论述便可看出。
美国国会在长期的调查当中发现:
一.小型飞机产业的健康发展能够推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增长以及保持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有效使用;
二.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获得认证的通用飞机当中,小飞机占了接近90%的比例;
三.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工程师、飞机制造和维护专家以及飞行员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而这些人员对于确保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美国的国防安全至关重要;
四.通用航空在美国的制造和科技行业当中属于收入较高的行业,而美国的制造和科技行业所生产的产品大部分出口到了国外;
五.通用航空相关技术的发展能够推动航空产业本身的成功和安全,也能提升美国的科学实力;
六.美国小型飞机的平均使用年限达到了40年,平均年限如此之长的原因是新型小飞机的适航监管制度太严,以致设计创新能力和投资力度不足;
七.从20。3年开始,美国平均每年流失约10000名私人飞机飞行员,部分原因在于市场上缺乏成本更为低廉的新型小型飞机;
八.放松和修订与小型飞机有关的管制条例,可以清除阻碍通用飞机采纳新的安全技术的障碍,从而提高通用飞机的安全性。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发现:美国国会是站在全球的高度来思考其国家通航产业发展的,这一部法案的推出,是美国基于对全球市场的综合判断,因此,未来23部规章的修订必然影响全球通航产业。
事实上,在航空尤其是通用航空领域,美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其既是全球通航市场的主要支撑者,又是各类通用飞机产品的主要输出者,同时还是行业规则的主要制订者。多重身份决定了美国在全球通用航空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以至于巴西、加拿大、日本、法国等国的主流制造商纷纷在美国本土设立生产线或研发机构。中国在全资收购西锐飞机公司之后,事实上也把自己的厂房设立到了美国本土。
美国规则的改变,首先冲击的是现有的23部制造商,它们之间必然会进行一轮重新洗牌和布局。在23部修订完毕之前,各厂商必然会重新谋划自己的产品组合和研发方向。那些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具有创新精神的厂商,可能会在新一轮的改革中积累优势,并最终胜出。在这个过程中,不排除会有一些新的厂商和品牌崛起。
其次受到冲击的将是运营商和服务商,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新机型的涌现有可能带来运营规章的改革以及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传统运营商和服务商面对这些新情况,要么变革,要么被淘汰。
对于中国的制造商和投资者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物色那些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厂商,采购那些有新技术和新材料优势的产品,将有可能在新一轮的洗牌中获得领先地位。
不仅如此,中国政府也可以考虑先一步降低自身的适航标准,进一步吸引全球新技术向中国市场聚拢,中国未来庞大的市场容量完全可以吸引到全球研发者的目光。
当然,美国此轮放松通用飞机管制,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施惠全球,其更主要的目的仍在自身,主要包括:创造就业,增加出口,巩固航空产业地位,稳定飞行员队伍,提升通航飞行安全水平,鼓励技术创新等。
虽然法案中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但是仔细研究美国人考虑问题的思路,依然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美国国会说: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获得认证的通用飞机当中,小飞机占了接近90%的比例;美国国会又说:通用航空相关技术的发展能够推动航空产业本身的成功和安全,也能提升美国的科学实力。这些认识说明什么?这说明在一个通用航空发达的国家,小飞机型号的发展在通航产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且对航空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研制更应获得关注和重视。对比中国,我们更加重视“大飞机”计划,举全国之力去发展,但是却忽视了通用飞机研发,美国通用飞机产业如此发达尚且检讨他们对小飞机的研发“投入不足”,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检讨?历史经验表明,如果没有通航产业孕育出来的市场、技术、人才,中国“大飞机”计划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用航空工业基础也将无从搭建。
此外,在中国的低空空域改革问题上,很多人一直在强调国防安全、国土安全!甚至有些人认为:放开低空空域,意味着放开国防和国土安全的大门。或者有些人说,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手段控制低空危急空情!
谁都不否认国防安全和国土安全的重要性,但是靠守就能换来安全吗?
清朝康熙皇帝在视察边关长城时曾经因为一句诗放弃了长城的修建工程,这句诗便是:万里长城万里空!企图利用长城来守住国土是不现实的,是妄想。同样的道理,企图利用管制空域来守住国土安全也是不现实的。古人尚有如此眼光,而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人却始终不能突破固化的思维,实在令人费解!
再看看美国,他们如何看待国防安全问题,其实他们的思路很简单,从美国国会的调查分析中你会发现:他们依靠的是发展通航产业,培养通航人才,尤其是飞行员去维护国防,而不是靠管制天空去维护。
说到底,安全不是靠物质屏障能守住的,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安全靠的是人去守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