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楷书的笔法与临写研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e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学习书法,人们必须先学习楷书,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不可绕行。如果一个人对楷书无知或者一知半解,其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谈到楷书,必然要谈欧阳询的楷书,也就是常说的欧楷,其楷书作品被称为“翰墨之冠”,是楷书艺术的最高极则。《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作品,这块刻碑是欧阳询的书法代表之作,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学习价值极高。它适合书法学习者临摹和学习,是极好的范本。本文以《九成宫醴泉铭》为例,研究欧体楷书的笔法与临写技巧。
  一、临帖问题研究
  临帖前,书法学习者要掌握临写要领。一般来说,书法学习主要依靠临帖,同时一个书家水平的高低、成就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临帖所下功夫的大小。临帖是个终身问题,是每个书法学习者和研究者不能脱离并需要长期坚持的。临帖时,书法学习者不能掺杂过多个人主张,既然是临,就要遵照帖上所写。
  临帖动作单一,内容乏味,有些书法学习者经受不住这种枯燥和寂寞,迈不过这一关。当然,有些人写字从来不去临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自然也很难在书法上取得成就。临帖要有法度,也就是规范,临帖的意义就在于约束自己、规范自己,按照大家认可的共性去往前探索,去谋求进步。
  临帖首先要注意的是形式,如笔形、结构形态,要做到与原帖相似,甚至达到乱真的程度。当然,这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有些人经受不住这种艰苦,就想尽快地达到神似。实际上,他不知道神与形的关系就像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形都不像,就更谈不上神。书法学习是没有什么捷径的,也许不走捷径,就是最好的捷径。
  学习古人的碑帖时,人们要注意,凡是古人留下的石雕作品,往往都有石花,特别是碑上,上边有很多凿痕和磕碰的痕迹,年深日久,这些痕迹有一种朦胧之美。许多书法学习者喜欢追求这种朦胧美,甚至拿起笔来进行模仿,甚至描摹。而经过风化,年深日久产生的这种朦胧美不是双手能写出来的,用纸和墨来展现石花的朦胧美也是不现实的。
  书法学习者要选择清晰、可辨识的碑帖作品进行临帖,不要刻意追求那些与碑帖本身无关的东西。
  二、欧体楷书的笔法与临写
  (一)临帖的一般方法
  書法学习者要掌握临帖方法,边写边思考。例如,选择临写“然”字时,初学者应该看一笔,写一笔,最多看两笔,不可把全字都看下来后再临写,以避免忘记笔法。“然”字第一撇不能重,四点要写得靠上,不要写得太靠下,写字速度要慢。临帖时,书法学习者要看仔细,多看几眼,加深对这个字的印象。
  做事情要有谱,人们最早说的“谱”是乐谱,书法学习也是同样道理。书法学习者在临帖时要做到胸有成竹。仍以“然”字为例,当把眼睛闭上后,书法学习者脑海里要浮现欧阳询碑帖中“然”字的写法。如果闭上眼后,什么也没有,还不清晰,书法学习者就不能用手把它表现出来。所以,临帖时,脑子要多停留,观察时间要长一点,加深心中印象,最终自然地用手写出来。手要跟着心走,心里没有,手是写不出来的。练字就是练心,书法学习者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写这个字就是为了明白怎样去临写。
  再选一个字“怡”,其中有短竖、横点、垂露竖、撇点。先整体看看“怡”字,再看看这个“口”,欧阳询写这个“口”时,有时它是封上的,有时它是不封上的。从字的本意来讲,封上和不封上都无关紧要,但是,临写时,如果它没有封上,书法学习者就不能将它封上,尽管把它封上并不是错,但从学习角度来讲,那就是错的。书法学习者不能边学边改,如果真正拥有改正它的能力,就没有学习意义。欧阳询留这个口,书法学习者可能不知道原因,但是写的时候,书法学习者会逐渐习惯。这是书法学习者在临帖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也是必须克服的习惯,书法学习者的习惯应该适用于它,不能边写边去改它。
  书法学习者要注意,临帖是非常枯燥的,学习者很难有更多的发挥。但是,如果书法学习者真正地静下来,把这个问题搞通、搞懂,在临写中取得成就,它给书法学习者带来极大的喜悦和享受,这是不临帖的人所不能感受到的。任何艺术成就都产生在枯燥和痛苦之中,没有艰难和痛苦,自然就不会有享受,人们常说“痛快痛快”,只有痛,才能快活。
  (二)基本笔法的写法
  总体来看,《九成宫醴泉铭》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书法学习者要临写《九成宫醴泉铭》这块碑的基本笔画,就必须研究基本笔法的写法,下面选择部分典型笔法进行说明。
  首先看点。点笔种类很多,这里就选一种,即右点,它有三角一个肚,它的难点是有了三角就没有了这个肚,有了这个肚,往往就差一个角,必须是一笔写成,不能勾描,不能往回里带,写两个例字“公”“分”,它们都有右点。
  再来写横。横有肩横、提横、中横、短横、长横。以长横来说,要注意横笔都要扛肩,右部要往上抬。写长横时,书法学习者入笔不能太尖,不能太露锋,应该采用方笔。欧阳询碑帖的横有着不同的讲究,如“玄”字的一横,笔画较细,“上”字底下一横的笔画较粗,两者不能互换位置。较粗的一横,绝不能放在一个字的上边,也不能放在一个字的当中,只能放在字的下边。反之,如果上边的长横放在下边,就都不漂亮。
  接着讨论竖。欧阳询的竖笔写得非常漂亮,竖笔有很多种,有悬针竖、垂露竖。如垂露竖要注意垂露,到了结尾的地方,稍稍一带就可以了,不可以太重。
  然后讨论撇。撇法比较好写,有很多种,以最难的竖撇为例。竖撇要先竖后撇,撇笔上边一般不太露锋,大撇时不露锋,小撇有时露锋。竖撇有一个规律,就是笔法不要写得太粗,比如写“天”字,有一笔竖撇,先写竖撇然后写捺;再如写难度比较大的“史”字,也有竖撇,要先竖后撇。
  再来讨论捺笔。准确来讲,捺笔有三种,即正捺、平捺、反捺。
  一是正捺,起笔时不能露锋,呈额头状,无论这个额头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都必须这样去写,只有这样去写,笔才能中锋下来,避免出现侧锋。根据字的不同,这个捺笔的最后那个脚可大可小,可宽可窄。例如,写“令”字时,有一笔(小横)靠左,还有一个点(捺笔)。需要注意的是,“令”字的捺笔起笔藏在这一撇里,看不见。而“又”字起笔是暴露在外、看得见的。无论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都必须写成一定的形状,都叫额头,不要让它露出锋。
  二是平捺,这个写法和正捺略微不同,不仅是角度问题,也是起笔问题,起笔要注意。写“之”字时,本来是一提一撇,是一笔,欧阳询把它写成了两笔,很多楷书名家作品都是这样,但一笔写下来也不错。再如“随”字,其中,“有”字先写撇,后写横,点藏着,走之旁的拐弯不要太大,注意长锋。笔画多,笔画就要细一点,不要写得太粗。
  三是反捺,露峰入笔,回峰收笔,要写得坚定有力,准确把握角度。
  三、结语
  临帖是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当然,历史上,古人也曾经说要关夏云,舞剑器,利用自然景象来启发书法学习。这并不是说它没有什么作用,但是一般人很难理解一些自然景象或人为动作。书写者要让书法的真正奥妙和它的艺术精髓联合起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书法学习者要勤于思考这个问题,多方面地思考和练习,要做到不达到目的不罢休,只有具备这种精神,才能学好书法的笔法和技法。
  (延边大学)
  作者简介:苏禹夫(1994-),男,吉林辽源人,硕士,研究方向:油画。
其他文献
岩画作为原始游牧民族记录生活、传递信息的载体,留存了上万年。岩画反映出大量原始社会状态的信息,给各个领域及学科带来了极高的研究价值。岩画同时是原始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研究岩画图式特征,从中发现原始审美特征,对当代艺术多样化探究具有现实意义。原始岩画的图式映射着原始社会人群特定的审美认知水平,本文以阿勒泰市敦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为研究样本,从美术学角度分析该岩画的造型和空间表现上的审美表征,研究
期刊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内涵。书法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审美心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史料,对书法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书法创作提供一定参考。  中国书法有上千年的历史。书法工具较为简单,毛笔一支,宣纸一张,墨水一瓶,便能够进行书法创作。不仅在本土,国外华人也热衷于这一艺术。书法看起来简单,但是拥有较高的造诣却很难。本文将探讨书法的本质,以及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期刊
小剧场话剧是在有限的观演空间内,通过演员的动作、语言等向观众生动呈现历史和现实中的社会场景,近距离地与观众互动和交流,从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小剧场话剧有其自身独特的审美特性,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青睐,近年来,小剧场话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基于此,本文从小剧场话剧的由来作为切入点,对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兴起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小剧场话剧的特征以及小剧场话剧舞台空间进行探索。  由林兆华导演的
期刊
笔墨是我国书法中必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元素,笔墨也是书法呈现出独特韵味的根本所在。墨色变化就是墨浓淡、干湿以及墨在纸上扩散的线条变化。书法创作中的墨色变化在视觉上会给人一种明暗变化的感觉,使得书法作品更具美感。笔者针对行草书法创作中的墨色变化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希望有助于行草书法创作美感的呈现。  在书法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行草书法是继隶书发展后出现了一种与楷书相对的书体。起初,人们应用行草书法仅仅是因
期刊
当今世界,日本的设计一直名列前茅,独树一帜,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十分发达。中国与日本同为亚洲国家,同属于东亚文化圈,因此日本这一设计强国的设计理念对中国设计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设计简述  (一)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史  1868年,日本开启明治维新,随着国门打开,一大批新鲜的事物和新奇的思想理念从西方流入。也就是在这时,日本人对于工业设计开始产生一定认知。当然,文化的传输是双向的,西方的
期刊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自始至终遵循着一套调剂人际关系的礼俗规范,但是文化不同,礼俗规范也不尽相同。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对本族文化的交际习俗习焉不察,并且常常不自觉地以本族文化的习俗和规范,衡量和判断其他文化的交际行为,得出褒此贬彼的结论。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学习来说,初学者只关注词典的简单释义,却未考虑到词语运用时的礼貌交际环境,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因此,在学习和教学中,人们必须深入了解礼貌语言
期刊
中国多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创作出了各具特色的红色歌曲。基于此,本文以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当中,井冈山革命时期,湖南茶陵红色歌曲为例进行红色歌曲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湖南茶陵地区红色歌曲的主要内容;其次,分析井冈山革命时期,湖南茶陵红色歌曲的艺术特色。最后,根据目前红色歌曲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促进红色歌曲传承与创新的有效对策。  湖南茶陵的红色歌曲,在精神内核上,具有中国红色歌曲
期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趋势也日益明显,现代人的思维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变化。而雕塑作为我国一项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持续的创新、继承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实现突破。在这样一个时代,雕塑艺术创作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针对雕塑艺术创作多元化发展的策略进行具体研究,希望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借鉴,为提升其雕塑艺术创作的时代感、丰富其艺术格局带来启发。  21世纪是网络时代,社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进行自身产业的革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摄影技术最开始作为一种记录工具出现,但是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开始走向美学,成为一种艺术。由此,这个时代不仅仅对摄影者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而且还包括了画面所呈现的美感、比例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对摄影艺术要求的提升,美术领域的艺术也开始影响到摄影艺术,并在摄影艺术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让摄影形式和观念都得到了丰富和
期刊
在历代文人书法大家中,“气”的内涵贯穿于书法家自身及其作品中,“气”是构成书法的重要因素,也是书法家生命精神的外在发挥。书法传承到当代,“气”在书法艺术中反而追其“形”,丢其“气”。从最近10多年的全国书展上来看,表现得最为突出。这种状况显然是背离书法自身意义的。在当前以及今后的书法创作中,如何能够“养气”,提高书法创作的文化内涵,值得书法家们思考。  中国书法的发展从“三代吉金”到现代已有2 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