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 放飞学生潜能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FH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现、整理、加工、应用的过程。教师通过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根据掌握的情况调整教学。但是,现在的许多小学数学作业存在一些弊端:一是目的单一。教师布置作业无非是复习巩固课内所学的数学知识,很少有扩大视野、增强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功能。二是内容单一。作业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总离不开口算、笔算、完成练习册等内容,学生疲于应付简单的程序性操练,毫无探索兴趣,失去了新奇感,感到厌倦。三是安排模糊。教师常常是将作业作为随便填满学生课余生活时间的填料,让学生不忘数学学习,有事可做,缺乏让学生产生学有所获、练为所需的感觉。
  那么,如何改变小学数学作业的这种现状呢?
  一、设计生活性的作业,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何为有价值的数学?简而言之,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好的数学作业应该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帮助学生形成实践能力。在作业中设计生活性的实际问题,能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例如,在学生学过10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法后,可以设计“小鬼当家”的购物情境:妈妈请你用10元钱买早点(如下表),你准备选择哪些品种?有什么理由?
  这样的题目,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能想出许多种不同的安排,并能用很多式子表示10的组成,有两个数的、三个数的、四个数的……
  又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以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爸爸妈妈提出装修建议吗? 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1)每个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个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2)根据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需要的材料,并算出所需材料的数量及价钱。
  当然, 还可让学生自己提出需考虑及解决的问题。
  上述两个例子中,作业内容选取买早餐、为自己的家做装修设计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既可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设计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喜欢数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所以,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具有童趣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如在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设计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他家去玩。小熊说,他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助小兔找到小熊家吗?这样的作业改变了过去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类似的作业还有“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等,这些带有童趣的游戏性作业,把计算融入故事情节中,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作业,掌握了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计算能力。
  又如,阅读并批改《小明的日记》。
  ××××年××月××日星期×
  早上9點钟,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用了5小时很快刷了牙,洗过脸,吃了200吨的早餐,背起40千克的书包,向400千米以外的学校走去,速度达每小时80米,路上遇见45克的小胖子阿方,我俩有说有笑地向学校走去。到了教室,我马上拿出了厚1厘米,长20米的课本来读书。
  你的批改意见:。
  这道作业把枯燥、单一的填合适单位名称题改为富有情趣的日记,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验证中自主尝试发现。
  三、设计差异性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知识、经验、能力、性格、习惯、兴趣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在课外学习中应得到更为有效的关注与尊重。因此,教师可将作业设计成难易不同的基本级、一般级、提高级等组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如暂时落后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基础题,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难度稍大的练习,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难度、不同数量的作业练习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自助餐”式作业供其挑选,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在数学作业安排中可以设计这样的分层作业:
  基本级:学校举行运动会,三(1)班取得18分,三(2)班取得22分,三(3)班比三(1)班和三(2)班的分数总和少8分,三(3)班得了多少分?
  一般级:把题目补充完整,使之成为两步计算应用题,再计算。“五一”期间,文峰大世界卖出冰箱108台,卖出彩电125台,?
  提高级:各人到自己身边寻找一些数学信息,自编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并解答。
  以上三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任选一题或多题完成。这样的分层次“自助餐”式作业,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得到收获,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开放性作业主要表现在解题方法多样化,问题答案不唯一等方面。开放性的作业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与想象空间,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去观察、思考、分析与解答,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张扬学生的个性。开放性作业设计,可以从条件的开放、过程的开放、思路的开放、结论的开放几个方面入手。
  1.条件的开放
  例如,在学生学习奇数、偶数、素数、合数等数学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把下面的数进行分类:1、2、3、4、5、7、10、13、15、17。这一道题的条件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把这些数按数的位数进行分类;可以按奇数、偶数进行分类;可以按质数、合数和1进行分类……这样设计的题目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2.问题的开放
  问题的开放是指所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不确定的,学生必须搜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着手解题,这一类开放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想象力。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五(2)班有男同学28人,女同学22人,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思路的开放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之后,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题目:请你举出所有的0都能去掉的小数;请你举出所有的0都不能去掉的小数;请你举出有的0能去掉,有的0不能去掉的小数。这样的题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4.结论的开放
  有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必须将认知结构进行组合、重组。如:“有52名同学去划船,大船每只可以坐8人,小船每只可以坐6人,我们可以怎样租船?”这道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思维方式得出不同的答案。
  五、设计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
  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应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新知识”的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方法创新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一些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
  如,下面是用棋子摆成的“T”字。
  (1)摆成第1个“T”字要用多少个棋子?第2、第3个呢?
  (2)照这样摆下去,第10个“T”字要用多少个棋子?第n个呢?
  又如,许多学生都喜欢吃拉面,拉面师傅将一根粗面条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就把这根粗面条拉成了许多根细面条,如下图所示。
  拉了3次后,粗面条变成了多少根?要想将这根粗面条拉成128根细面条,要捏合多少次?
  以上两道作业,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探究活动,充分经历探求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不仅生动获取知识,而且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以上既有趣,又有挑战性的作业,收到的效果会比单纯做几道计算题更好,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
  (责编黄桂坚)
其他文献
最近听了两位教师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在怎样证明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个环节上,两位教师都有各自的想法和教法。  案例1:   师:如何用绳量出圆的周长?请会的学生演示给大家看。  师:请同学们拿出四个自带的圆,量出各自的直径和周长,并用计算器计算好周长与直径的商,填在表格内。(学生交流并测算结果)  师: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生:商都是三点几,说明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三倍。  师:对,
期刊
审视我们平时的复习课教学,基本上是一练到底,书上有什么就练什么,考试时什么内容容易出错就练什么。复习课在不经意间就滑向了练习课、典型错例分析课,突出的是训练和查漏补缺的功能。“熟悉之处无风景”,时间长了,师生都会出现厌倦的情绪。怎样让复习课变得生动、深刻而有效呢?笔者以六年级下册“数的复习与整理”一课教学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理——理出知识发展脉络  形成知识网络、使概念结构系统化,是复习
期刊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P88。  教学目标:  1.通过剪、移、拼等数学活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2.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创新能力,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
期刊
又要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了,我不禁回想起上学期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的情景。  出示例题后,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39+0.06=1.45(米)。“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小刚的成绩+0.06米=小军的成绩。”“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决吗?”“x-1.39=0.06。”“x-0.06=1.39。”“算式中的x表示什么?哪来的?”于是,我便开始细致地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书写格式。谁知,刚解答完毕,
期刊
素质教育的快速推进,需要培养会合作、善交流、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而合作学习就是有效的培养途径之一。但是,当前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合作学习的小组构成不科学、要素把握不当、模式单一、内容选择不精当、程序设计不清晰、时机把握不适宜、课堂调控不得力、反馈评价不及时等等,不一而足。本文试就时机把握这一问题予以研究,希望对促进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山重水复时  学习始于疑问
期刊
最近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课堂上学生群情激奋,可以说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自以为这节其他教师认为掌握得不好的课,自己上的效果却是很好。可是,学生的作业情况表明却恰恰相反。于是,我不得不认真地反思:自己的失误在哪里?  一、过程回顾  师:同学们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生1:求近似数。  生2(补充):四舍五入法。  师:如果你能把这两个内
期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过生日吗?森林里的小白兔也要庆祝生日了,兔妈妈请来了小白兔的好朋友——小灰兔们一起来庆祝呢!你们想知道兔妈妈是怎样为小白兔庆祝生日的吗?(播放生日歌)兔妈妈在庆祝小白兔的生日之前,要先考考小灰兔呢!请看屏幕。  1.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 () ()  2.  这些蘑菇的是( )个  (1) 提问:怎样计算?怎样想
期刊
最近笔者有幸参加县里的“同课异构”优质课评比,六位教师执教“因数和倍数”一课,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活动方案,其中一位教师的设计使活动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自然,特选其片断,以飨读者。  一、教学案例  师:课前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数字卡片,上面有同学们自己的学号,都有吗?举起来给老师看看。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数字卡片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的数字卡
期刊
教学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这种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不断的提升。在“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中,笔者为教师的个性教学所折服。  一、巧妙整合情境,为教学奠定有效的基础  (上课之前,一位听课教师问这节课上什么内容)  师:你们想猜一猜吗?  生:想。  师:那你们认为老师会上什么内容?(学生猜)你们觉得自己猜得中吗?  生1:有可能猜中,也不一定能猜中。  师:你能用
期刊
本学期,我尝试将本单元的起始概念课“垂直和平行”与“画垂线和平行线”进行教材重组整合,设计专题研究“垂直和垂线”与“平行和平行线”。这样处理我觉得有以下—些优势:(1)学生的体验强烈,有利于经历过程理念的落实。 (2)使学生获得整体性发展,最终达到两个基本概念的融合。(3)垂直和垂线的深刻认识能为学生验证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提供另—个探究切入的手段,因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教学设计:  一、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