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幼儿学习品质养成的区域环境创设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一日生活隐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对于需要“养成”而非“教成”的学习品质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中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提供具体的示范引领,加大对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力度,强化学习品质的养成教育。
  一、着眼日常的学习力,让“遵守规则”成为一种习惯
  幼儿的规则意识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基础与保证。规则只有内化为幼儿的自觉意识,才能外化为幼儿的行为表现。
  1.温馨约定——规则乐知晓
  为确保区域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教师将制订的规则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巧妙地布置在各个区域“我们的约定”栏里,有的“约定”在小吃店房子形柜的屋面上、有的“约定”在橱柜立柱的空当中……这样的约定既通俗,又美观;既亲近幼儿,又行之有效。
  2.微格规则——要求巧细化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规则需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比如,美工区规则中有一条“小工具,放放好”,在剪纸活动中就是剪刀的安全使用,包括剪刀不使用时放在桌子上,到地上捡拾东西时放下剪刀,和别人说话交流时不拿剪刀等。这一系列的动作规范用语言来讲非常繁琐,将其拍成录像或PPT,幼儿通过看、听、练的方式学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循序渐进——意识早萌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有些行为习惯从幼儿入园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比如幼儿收拾整理玩具的习惯培养。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最初的意识启蒙比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因此,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一个大箩筐作为玩具的家,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将玩具都放进“家”里,以此来培养幼儿最初的整理意识。
  二、聚焦环境的支持力,让“独立操作”成为一种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要通过空间、设施、材料等支持幼儿的活动与探索。对于幼儿,他们需要一个有利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进行学习的空间,因此,空间品质的呈现是幼儿活动的基本条件。
  1.区域巧安排
  为了营造全方位开放的空间,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我们利用走廊、活动室、午睡室的室内外空间,安排动静交替的活动。一般情况下, 老师将“娃娃家”“小吃店”等有社会性交往的区域设置在走廊或午睡室里,将相对安静的数学区、益智区、美工区开设在教室里,将表演区、建构区开设在廊道或大厅的公共区域,为的是动静分开,避免幼儿之间相互影响。
  2.区间巧隔挡
  学习性区域游戏最大的特点是能满足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因此,它需要一个互不干擾、互为方便的游戏环境。于是,我们利用桌子、椅子、 柜子等的不同组合造型,根据区域特点灵活进行空间区隔。有的需要增高,老师就用KT板通过垂挂、附加、交叉隔挡等方式有效增高间隔,并将这些增高部分有效利用,或贴上示范作品,或布置提示标志,或展示工作单,使整个环境既互为一体,又美观实用。比如,我们将两张拼在一起的桌子用KT板搭成十字形,将桌子隔成四个相对独立的Office办公空间模式,这样创造性地提升了活动的空间品质。
  3.墙面巧分层
  我们将游戏区的墙面延伸至地面,布置成了三个层面:教师示范层、作品展示层、幼儿操作层。利用桌面、地面、墙面的兼容,我们进行了立体化的活动,展现了一幅集方法支持、材料呈现、幼儿操作、作品展示等多层次的立体画卷,同时很好地体现了幼儿与环境的对话。例如,健脑区墙面的上半部分是教师制作的儿歌图谱,图文并茂;下半部分是幼儿的儿歌,创编内容稚气十足;地面还放了地垫、小靠垫。在这样温馨的环境里,幼儿安静地阅读、专注地游戏。
  三、提升材料的驱动力,让“主动探索”成为一种乐趣
  教师所投放的区域活动材料的适宜性,直接关系到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以及在活动中是否有所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是适宜的、可操作的呢?我们认为,适宜的材料除了材料本身具有自然性、探索性、可变性等特点外,材料的呈现方式在幼儿的自主探索活动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根据活动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呈现方式,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支持作用。
  1.开放式呈现
  材料用开放的形式呈现,幼儿有了更大的自由选择和自主操作的机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和乐意操作的个性化学习材料。这样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尝试不同的操作,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2.分层式呈现
  为了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活动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得到发展,我们会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呈现方式:一是原材料提供方式的层次性,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三种形式;二是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性,一般也设三种层次,用不同数量的五角星标识,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
  3.启发式呈现
  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我们采用不完全呈现的方式,给幼儿留下更多探索的空间。比如,在科学区“声音大小和豆子多少”的活动中,我们用透明饮料瓶装豆子,一个装一粒豆子,另一个装一把豆子。另外, 提供相同大小、相同材料的空瓶子和豆子,供幼儿自主探索,发现豆子多少和声音大小之间的关系。
  除了三种呈现方式外,组合式呈现和定点式呈现也是两种比较常用的呈现方式。组合式呈现就是尝试将材料用增添、删减、细化等方式重新组合,赋予材料新的生命。定点式呈现就是将平时收集的一些废旧材料以定点式呈现的方式放在教室的百宝盒子里,支持他们的创造性活动。
  实践证明,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区域环境的有效创设、材料的合理提供、评价的多元导向,幼儿在学习性区域游戏中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知、情、意、行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作者单位:江西省进贤县幼儿园)
  □责任编辑 胡波波
  E-mail:1340863327@qq.com
其他文献
学校的内涵发展凸显学校的办学品质,着重体现的是学校的软实力,有别于学校人数规模的增长和学校硬件设施条件的改善。在对上海浦东新区几所学校的学习考察过程中,除了一些现代化的硬件设施让我们羡慕之外,他们的办学理念、人员素养、课程建设、管理文化等内涵发展更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课程建设——练好内功的基础  课程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元素,开齐开足国家法定课程不容商量,但要使学生身心健康、兴趣广泛,综合素养得
期刊
教务员是教学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学校、学院、教师及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主体,旨在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及服务水平.通过对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务员队伍现状分
宝宝不午睡,大部分与生活作息习惯、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如果在家养成了良好的午睡习惯,那么,宝宝在幼儿园里适应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睡不着就闭眼安静下来  ● 在家怎么做:每天中午,家长最好陪宝宝午睡一段时间。这是示范,当宝宝看到大人躺下睡了,他也容易安静下来。陪睡时,可轻拍宝宝的肩,轻哼小曲,或放轻音乐,使他尽快进入睡眠状态。如果宝宝实在睡不着,就告诉宝宝:“看,像妈妈一样,闭上眼就行。”  ●
好的习题可以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 促进思维的发展; 而不好的习题, 将是枯燥无味的机械重复, 自然事倍功半, 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 教师在
期刊
《山鬼》作为屈原《九歌》组诗中的一篇,在向我们展示山中女神爱情悲剧的同时,也让人深深感到屈原对楚国的忠贞眷恋之情.
我下班回到家,游兴奋地迎上来,说:“妈妈,我跟外公学会裁纸啦!”  不用剪刀却能流畅地把纸沿着折痕撕开,这是游一直向往的技能。她兴冲冲地要向大家展示。  她拿了一张漂亮的橘色纸,先开始折折痕。  爸爸在一旁看着,说:“折得太轻了,得使劲一点。要不然会撕坏的。”  “哼!”游不以为然,继续按照自己步骤来:折好,打开,压住一边,拉着另一边,用力一撕——真的撕坏了。纸比较厚,而且她确实没把折痕压实,所以
本文以Laufer&Hulstijn的“投入量假设”为理论基础,通过三组不同任务投入量实验考察任务对高中生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结果表明:阅读任务存进学习者的词汇附带习得;投入
本刊讯 2019年3月9日,第四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渣县隆重举行.在同根同祖同源的血脉联系下,在一脉相承的文昌文化背景下,来自海峡两岸及美国、泰国、
期刊
九月的校园生机盎然,清晨的阳光分外明媚.走进南昌十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树红花簇拥下的“和谐”二字.迈入学校的大门,就被扑面而来的温暖气息所包围:同学们身着整洁的校
期刊
编者按:近日,一位自嘲为“差生”妈妈的家长,在儿子顺利度过“小升初”之后,回首6年培育孩子的艰辛经历,写下一篇长文,讲述了她与众不同的育儿理念。  我的儿子是“三不学生”  6年前,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学校里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而我却在无人处泪流满面。  儿子入学面试很不理想,10以内的加减法需要掰手指头,汉语拼音不会,识字量大概是2位数,还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带着对未来的忧虑甚至焦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