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成,教师该做些什么?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67716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曾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面对课堂教学中超越预设,鲜活丰富的即时生成,教师该做些什么呢?
  
  一、捕捉与引导
  
  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不能自拔,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即时捕捉并理智地引导,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会时常出现一些意外的生成信息。比如出现学生的发问与课文主题毫不相干,表述不准确有语病,由于紧张表达不出自己的意思,……面对诸多意外,是放弃还是抓住?是敷衍还是深究?是正引还是误导?都直接关系到问题的解决与否以及之后的教学能否顺畅有效。引导得好,可能会因此生成一个新的亮点,反之则可能造成教学的失误与遗憾。
  1.价值观偏离式的
  生成是一种富有灵性的召唤,是一种价值引导下的自主构建。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导致了想问题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教师应该做什么?
  且看《五彩池》一课。当学到五彩池很美的那一段后,冷不丁一学生问:“老师,五彩池里可不可以游泳啊?”“谁来说说可以游泳吗?”“池里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尖尖的会刺人,不能游。”“池很小,形状不一,不能游。” ……这与文章主旨——五彩池很美大相径庭。这样的“引导”,使五彩池在学生心中的美瞬间就大打折扣。教师不妨这样引导:“五彩池多美呀,吸引了很多游人观看,假如你脱光了衣服在里面游泳行吗,你就忍心破坏这美丽的画卷啊?”“不行。”“能游吗?”“不能游。”
  笔者认为,教学首先应有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观最终将作用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突如其来生成的捕捉并不是舍得花时间对其解决就行,还应智慧地引导。第一种处理根本谈不上引导。老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围绕着“能游”与“不能游”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的“重视”不要也罢!后者的引导最终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游。这就是暗示的艺术。五彩池的美吸引了这么多的游客来观光旅游,每一个有美感的人都会羞于在别人面前丢脸,每一个有美感的人都会不忍心去破坏这美丽的画卷。价值观的导向便不言而喻。这才是语文“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茶壶里煮饺子”式的
  有时候孩子学了课文会有自己的理解,但在公开课上面对着几百双眼睛时,他可能会语无伦次导致表述不准确,或者心里有话可却像茶壶里煮饺子一样倒不出来。面对着这样的生成,我们教师该做什么?
  如2006年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的一堂有趣的童话课《从现在开始》。当学生读了句子“尽管大家直摇头,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苦练跳的本领”之后,老师问学生:“动物们跳得怎么样?”一个学生回答:“它们跳得都很难跳。”“跳得都很难跳。跳得都很难什么?”“很难受。”“难受,很快就改过来了。”
  显然,在老师的眼里“难受”才是对的,怎么能说“跳得很难跳呢”?这不是语病吗?是的,老师最后看似帮孩子修改了病句,但事实上并没有明白孩子说这话的本意,茶壶里煮饺子一样有话却“倒”不出的孩子其实是想说“动物们因为不习惯跳,所以很难跳”。没错,当然难跳了。你说猫头鹰习惯了翱翔蓝天,让它到地上跳会怎样?猴子天天在树上荡来荡去,让它在地上跳会怎样?还有老虎呢?狮子呢?小鱼儿呢?……因为不习惯,没跳或少跳,才难跳;更由于难跳,所以个个跳得直流汗,所以才感到难受。如果老师能捕捉“难跳”,把它作为新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举例子体会动物们为什么难跳,跳得怎么样。把各种动物难跳的样子和难受的表情,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形象地再现出来。然后结合插图和前面的“叫苦连天”一词,让学生在体验后描述动物们的感受,如:“有的大汗淋漓,有的气喘吁吁,有的腰酸背痛,有的无可奈何……一个个都叫苦连天”。最后再把他们叫苦连天的话想象出来。他们会叫什么呢?比如:“呼……呼……呼……太累了!太累了!袋鼠,求求你别下命令了!”“唉!累死我了!都是袋鼠这个大笨蛋害的!”“袋鼠啊袋鼠,你赶快下台吧!我们都快累死了!”“哼!袋鼠袋鼠,当什么大王!趁早滚蛋吧!”……
  假如老师能发现“难跳”这个“错误”背后的教学契机,那么不但尊重了孩子的本意,更重要的是可籍此一步步生成出丰满的故事画面,一层层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动物们的真切感受,这样的生成怎能不让人叫绝呢?
  
  二、关注与参与
  
  课堂上老师为了出彩,往往会模拟一些场景让学生表演。可有时表演却又不那么尽如师意,面对这样的生成,我们老师怎么办呢?是走过场还是自己也参与其中?且看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是如何处理的。
  为了体会“辩斗”的真味,王老师请第一对学生上台辩斗,这时孩子均按原文朗读,书面语明显,虽读得流畅,但少了些激动和相应表情动作。之后,老师给予适当提示,比如他们辩斗的表情如何?说话的语气什么样?还会有什么动作?再请第二对学生辩斗,学生说得比较口语化了,但还是只辩不斗,还没出味。这样够了吗?显然,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辩斗,这时王老师意识到光学生自读自悟自演是难以实现的,于是自己上阵与最好的学生辩斗起来。
  
  三、尊重与补充
  
  一位教师在执教《我是什么》时,提出问题:“云遇到冷空气会变成什么?”学生纷纷回答:“雨、雪、雹子……”这当然是教师需要的答案,但是有个小男孩却大声说:“会变成酸雨!”只可惜教师并没有理会,而是瞪了他一眼,这个小男孩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接下去的课,对于小男孩来说是可想而知了。如果我们这样问:“你是从哪知道的?那你知道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吗?”孩子肯定会把他知道的一口气说下来,因为他得到了尊重。同时他也会给你带来无限的惊喜。因为是二年级的孩子,对酸雨的形成肯定说得不是那么好,这时老师就应适时的给予补充(前提是老师首先要了解这一知识),用孩子的语言,孩子喜欢的口气把酸雨的形成告诉他们。这就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把课停下来让孩子们都了解酸雨的形成又何妨?讲完后还可抓住这一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但课堂40分钟是有限的,面对一些太偏离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钻“牛角尖”式的即时生成,我们教师就应恰切的“避开”,尽量做到不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是锻炼教师捕捉、判断、重组信息等能力的最好场所。只要我们目中有学生,就会关注课堂的即时生成;心中有文本,就能对课堂即时的生成进行判断、有效引导、适时补充,甚至参与其中。愿所有老师在这条路上能披荆斩棘,化险为夷,拥有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查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是为评判学生的优劣,对学生进行分等鉴定。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启发、改进、创造的功能,关注个体的
期刊
新课程理念强调艺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课程,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建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艺术课程与以往的音乐、美术课程相比,在学科的价值定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方面都体现出不同,下面就以我在短暂的艺术教学实践中谈几点体会。    一、综合化的艺术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    艺术课程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各科
期刊
所谓求异思维指的是一种逆向性的创造思维,其特征是用不同于常规的角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客观事物而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求异思维的内涵具有广博的开拓创新性和迁延性,运用求异思维教学能够克服教学模式的凝固化和一统化弊病,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把思维从狭窄、封闭、陈旧相因的体系中解放出来。在一个新的领域中进行思维的创造性、开拓性的辐射与复合。显然,逆向性创造思维有益于启迪和挖掘学生潜在的智力,提高教育教学质
期刊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大部分学生动起来,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主观能动性 学习动机     农村中学的学生水平差别很大,在教学中我觉得要让大部分学生动起来,提高教学成绩,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
期刊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很强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受过去传统教育影响,主宰教学全过程的状况依然存在,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基本的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实现,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我们应采取何种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呢?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个人观点:    一、 精选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学能力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却只
期刊
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前提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在互动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
期刊
传统教育评价制度以出卷考试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评价方式,是指导教师教学的有力指挥棒。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家长也只认得考试,于是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的标准。  考试这样一张卷子定成败的评价形式,不可能对学生较长时期所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进行全面的检测,所以就出现了评价的片面性和偶然性,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是弊大于利,所谓对学生的“减负”也只能是空谈。  传统教
期刊
摘 要 21世纪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控技术作为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其人才不仅需要理论,还需要实训实践。如何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如何带好实训工作,值得探讨。  关键词 数控技术,实训,人才,操作能力    数字控制是一种借助数字、字符或其它符号对某一工作过程(如加工、测量、装配等)进行可编程控制的自动化方法。数控机床是采用数字控制技术对机床的加工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一类机床,是数控技术典型应用
期刊
所谓误区:是指由于不当的教学理念与不当教学方法,使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散乱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这是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目的,完成中学历史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要想取得最佳效果,除了其他因素外,课堂管理工作的情况如何,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许多教师深知这一点,因而他们非常注重历史课的
期刊
审美是一种人生境界,美育就是要造就一种审美的人。而语文本身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具有“审美移情”的性质。尤其是汉语,重意义、重意象、重意境的特点也强调语文教学中“沉浸”、“品味”、“感悟”的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美育。具体来说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以下几点体现:  首先,语文课程的设置体现美育    一、语文课程目标突出体现了美育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规定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