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记者 王通化
自主择业:真的一切从零开始?
“一不求职位高低,二不考虑待遇多少,如果公司需要,安排我做什么都行。”
两年前的一次应聘而试,李仲尼这样告诉他的考官。
2003年,李仲尼从一名团职干部自主择业,后来应聘到湖南金正方公司下作。那是2004年2月,李仲尼从《株洲晚报》上看到湖南金正方,企业集团属下的华丽服装批发人市场招聘市场管理人员的信息,便想试试。
这一试,便是两年。两年时间,李仲尼从一名普通职员一直干到高层管理人员。现为总裁助理的他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位考官说的话:“根据你的经历和应聘姿态,我建议公司打破年龄界限,破格录用,并在部门经理助理岗位试用。”
李仲尼认为这句话道出了他和更多自主择业干部身上的价值,原来一切并非从零开始,“经历本身就给了你未来”。
五粮春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庾大庆认为,“把心态归零很重要”。庚大庆2001年从军区空军转业办主任的位置自主择业,成为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是得益于他在部队的工作经历,他和“五粮春”才相互选择了对方。
自主择业5年来,庾大庆感到自己之所以就业成功,除了在部队的锻炼出来的军人作风外,最重要的还是到地方面对各种困惑时,能够及时凋好心态。“有的战友放不下‘官’架子,就阻碍了自己的就业之路。”
安徽省绿之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靳础当初不但放下了官架子,还在合肥市长丰县三十头乡四十头村租了300亩地,老老实实地当上了新农民。
“新农民也不是好当的!”这是靳础的口头禅。当初为了使自己尽快变成内行,靳础抱着铺盖住进了园区,向懂技术的专家学习十几个品种的蔬菜种植,学习几十个品种的花卉苗木培育,还学习养殖鸭、鸡、猪、鱼类……
靳础说,“这是军人踏实的作风在帮着自己。”帮他更大忙的是军队的管理经验。靳础把军队的管理经验应用于农业管理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现在有了更大目标的靳础,想告诉大家的是,自主择业了,心态归零,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一切都要归零。
“部队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库”的现实
当然不能一切都归零,也归不了零。
有着15年兵龄的著名人才专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德贵认为,“转业军官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得到了良好的锻造。”
这些转业军官“来到地方只要灵活运用,就会很快崭露头角”。在吴德贵眼中,军转干部身上吸附着军队建设的宝贵经验和启示。归结起来,“至少有9条经验和启示”。
第一条,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军队历来强调要搞五湖四海,这样好处有三;有利于打造和谐团队,有利于组织文化建设,有利于成员自立自强。启示是:选人视野更宽,力避近亲繁殖。
第二条,步调高度整齐划一。解放军之所以能攻无不克、所向披靡,靠的就是铁的纪律和组织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这样有利于决策的有效贯彻,有利于形成整体合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启示是:任何团队,都要讲民主与集中。意见一经集中,决策一旦做出,就必须坚决贯彻到底。
第三条,人才资源内部开发.军队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基本上都是自己培养的。解放军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满足了军队自身建设的需要,还为地方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人才,包括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有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以营业额计,在中国排名前500位的企业中,具有军人背景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就有200人之多.启示是:人才就在你身边,开发不能灯下黑。人才培养成本最高,引进成本居中,使用成本最低。
第四条,队伍代谢良性循环。官兵每年都有转业、复员的,每年都有新补充。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增强肌体活力。任何一个组织,只有保持人员正常流动,才能永保生机与活力。启示是:只有在合理有序的流动中,人才方能找到自己最佳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五条,赏罚严明约束激励,军人中大约81%以上都受过不同形式的褒奖。过度的压力能使天才变成白痴,适度的激励能使白痴变成天才。军队不仅重视正面激励部属,而且对违纪现象处理也非常严厉。国外有学者建议,领导者每天坚持赞美五人次以上,你的群众威望将会大大提高。启示是:激励是脱颖人才的关键。企业的领导者在赞美问题上要慷慨地把它洒向人间。
第六条,反应迅速雷厉风行。“兵贵神速”,才能克敌制胜。毛泽东提出过游击战16字方针:敌进我退,敌跑我迫,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创造性地贯彻到企业当中,提出了16个字: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好,人好我早.这就是海尔的“先人一步战略”。
第七条,联手联合协同作战。解放军打仗历来靠协同作战。当今社会凸显三大特征: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说明:个人的作用在下降,群体的作用在上升,群体的智慧才能创造新的业绩。启示是:相斥双损,协作共生。
第八条,善于总结继承创新,总结与规划是人才成长的两个阶梯。军队班务会、连务会等提高了基层干部的总结能力。学会总结总结工作有两个用途:一是大家共同分享工作成果,共同提高:二是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今后工作。军队培养人才就是在不断总结中实现的。这一点非常值得企业管理者学习。启示是:善于工作不善于总结的人总是长不大,人善于总结过去不善于规划未来的人总是提不高。
第九条,领导垂范身先士卒。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带领战十冲锋陷阵的都是指挥员。启示是:今天的军转人才不仅能提出长远发展的战略构想,还要能把战略意图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
毫无疑问,包括自主择业干部在内的广大转业干部,构成了具备部队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库。当这个人才库与其他人才库遭遇时,谁能更好地“亮剑”?中国人民大学就业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姚裕群从就业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当前全国大学生有413万,每年以百万基数上升,社会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与大学生相比,“转业军官有优势也有劣势,但总体上看,竞争优势不足”,姚裕群认为,在这种供求关系的影响下,转业军官如果不能施展自己的硬本领,仅凭过去的经历,很难形成竞争力。
姚裕群认为有六个问题值得当前思考,“一是转业军官的特点与成功人才的特征,有差别还是无差别?差别有多大?二是专业积累,两用人才的含金量有多高?三是素质优势,综合素质到底有多少胜算?四是脱离市场,重新定位为谁服务?五是心理落差,能否找回体面的自我?六是痛苦蜕变,蛹能否化成蝶?”
在姚裕群看来,自主择业转业军官要实现就业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公共就业服务系统的全面利用:二是进行个性化培训与转岗,三是分析自己的职业意向,明确职业价值观,四是拓展各方面的资源:五是最大限度地争取 政策支持,六是学习成功军转企业家的经验:七是认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显然,不独是自主择业干部,一旦离开部队,这是部队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库整体要面临的问题。
爱他们,就给他们舞台,给他们些掌声
5年前,王金华和另外17名自主择业干部加盟“兰田集团”时,并没有想到今天的成就。但今天,依托强势企业所创造出来的“兰田模式”已被社会肯定。“我们感到莫大的欣慰。”已是山东兰田集团副总经理的王金华说。
让他更为欣慰的是,这是他第二次被邀请参加这个以自主择业干部创业为主题的论坛。准确地说,这样的论坛到目前才只办了两届。所以,他目睹井参与了这样一个论坛的尝试与诞生。
“这是我们的舞台,我们需要这样的舞台。”王金华说。
这个舞台的搭建发起人是《中国人才·转业军官》杂志。2005年3月31日,由该杂志主办的“自主择业转业军官创业论坛”在北京香山盛世物业公司总部举办。媒体评价那一次的论坛为“军转安置部门,民营企业、转业干部和人才专家们的一次完美嫁接”。
一年后的4月21日,在武汉战友创业培训中心,由这家杂志主办的“2006’自主择业工作论坛”如期举行。被邀请的人事、军转部门的代表、人才专家代表、军转干部企业家代表、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代表,在会上畅所欲言。
主办方把这个论坛定位为“为全国全军自主择业工作者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为人才专家开辟军转天地的课堂,为自主择业转业干部搭建了就业创业的舞台”。
爱他们,就要给他们一个舞台,给他们一些掌声。
“论坛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党和政府一直关注和支持着自主择业转业干部,也标志着自主择业干部择业创业的成功,更标志着自主择业政策在调整中不断成熟。”湖北省人事厅副巡视员刘金芳说。
“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顺利就业,创业,牵动着军心和社会。”国务院军转办巡视员赵勤华说,从《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颁布以来的实践看,这项改革,适应了国家干部人事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形势,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军队各级组织和广大军转干部的拥护和欢迎。“截止2005年12月,5年来,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已达7万多人。”
几年来,无论是地方还是军队组织,无论是转业干部还是社会有识之士,都为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就业创业倾注了大量心血,摸索出许多宝贵经验。
赵勤华说,这次论坛立足于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关心自主择业转业干部择业创业的氛围,立足于探讨和摸索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的特点和规律,立足于开发使用好这一重要人才资源,“对促进自主择业转业干部的就业创业,对推动自主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乃至对做好整个军转安置工作,都会产生很好的影响。”
全军转业办干事、《中国人才·转业军官》特邀副主编顾伯冲认为,掌声和舞台来自于政策的完善和落实,“我们军转安置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用政策吸引他们自主择业,用政策扶持他们就业创业,用政策帮助他们在地方经济建设中书写辉煌的篇章。”
当然,更好的舞台和掌声来自于社会。这也是自主择业对转业干部构成的挑战和诱惑之一。诸多信息表明,众多民营企业正将管理人员选拔的目光落到转业军人身上,众多人才专家将自己研究的课题圈定在转业军人身上,那么,转业军人呢,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呢?!
自主择业,给自己一点信心!——这是一个论坛大声和我们说的“悄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