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体验 尊重个性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te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新的作文教学思想: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引导体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好的习作应该浸染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也正是这种情感驱动的力量,推动学生进入“神思飞扬”的状态,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审美意象。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有意识地感受生活。深入生活的核心是体验生活的能力,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敏锐地感受各种刺激所引起的情绪变化。
  1.走进自然,观察、感受、体悟
  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中,多观察,多感受,并用语言将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春天的校园,生机盎然;夏天的绿阴,怡人心田;秋天的果实,喜上眉梢;冬日的飘雪,浪漫纯洁;风、雨、日、月……我敏锐地抓住这一切,创设机会引导学生体察、表达情感。
  例如,开展“我们的校园真美”系列活动。在班级组织学生分组在校园里观察、体验,以多种方式展现校园美景,并引导学生评价。这些,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提高了表达能力。
  2.跨越学科,参与、建构、交融
  数学、科学、体育、艺术等学科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我有意识地抓住习作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交融,激发学生强烈的习作动机,跨越语文学科,充分地锻炼观察、思维、表现、评价的能力。比如,我在了解到学生在音乐课上正进行名曲欣赏的系列活动后,就适时地在语文教学中安排相关的活动。如,我准备一首曲子,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展开想像的翅膀,然后组织大家畅谈感受。交流的过程中,我不时地启发、点拨他们:“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干什么呢?”最后水到渠成,他们就用稚嫩的笔抒发了自己的所听所想。
  
  二、发现生活,把真实引入作文
  
  鲁迅曾说,写作不是凭空的,也不是实打实的,只是把在这个人身上发生的典型事例移栽到那个典型人物上。一句话,写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丰富的感性积累才会有精彩的文字空间。这精彩可以间接地来自的阅读,但最有意义的该来自生活见闻。所以我认为让学生写实事,说真话,抒真情,才是小学作文教学之务。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从生活中找题材,为解决学生“无米之炊”做了有益的探索。
  1.采乡俗民风,写农家风情农家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农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俗、民风。许多乡俗民风,随社会的发展,还增添了新的内涵。引导小学生有意识地采集,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散发着浓厚乡土气息、反映如皋特色的作文。
  2.看农村新貌,赏四季风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了解家乡,更能激起小作者对家乡的关心和热爱。走出校园,实地观察,为学生写真写实打下基础,这样,减少了“闭门造车”,胡编乱造的现象。
  3.赏家乡特产,扬家乡美名。土特产,其本身包含着“独特”之处。这显然是作文表现“个性化”的极好材料。我引导学生重点对如皋的白蒲查干、黄酒、香肠等如皋特产,进行了实地了解、查访,激起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写出了不少介绍家乡土特产的优秀习作。
  
  三、减少束缚,提供习作空间
  
  我力求每次习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贴近儿童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并为儿童所喜欢。我在使用教材时,做了适当的调整,努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将学生引入话题情境。减少学生习作的束缚,我以为首先应该表现为选材的自由。假如在教材规定范围内学生无写作素材可选,就应放宽至相似的素材和题材。同时,语文教师身负历史责任,理应积极投入习作教材的实施、修改、开发中,在实践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完全可以和学生探索其规律共同创造,开发有新意的习作话题。
其他文献
拜读《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7年第一期刊登孙勇老师撰写的《“公式”,不妨易名“计算方法”》一文,对文章中作者提出的观点,本人持否定态度,而且相反地认为,这种将“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混淆的问题,正是目前小学数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甚至在一些重要教学专业杂志中的有关教学论文、教案或专著中也曾经多次出现。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讨论这一问题,以有利于今后的教学。  所谓“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与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得。因而质疑是发现新知的钥匙。实践证明,质疑更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1,质疑的目的不明。2,质疑的心情太急。3,质疑的范围太小。4,释疑的方法太拙。 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足。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达成“三维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一、认识理解    (一)“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又是一个重要的载体,所以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仍然
“数学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将学生熟悉的蕴涵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从而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一、了解学生生活背景,搭起数学生活桥梁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各种数学现象、数学问题,这些数学知识虽然
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儿童的学习过程影响是深远的。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特点(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以及课堂教学第一手经验,我决定从创设情境人手,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喜欢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交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谈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根据这一特点,组织课堂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
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亲近语文。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亲近语文,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一、师资引领,让学生亲近老师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是一个充满童心的人。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纯真。童心,表现为淳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也正是人民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堂教学中展示新观点、新理念的现象比比皆是,音乐课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聆听、演奏、绘画、朗诵、手工、表演等都有机会登上了音乐课的舞台,新课程确实改变了原来封闭的传统音乐教学。可是也不难发现,由于对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把握不准,好多音乐课堂的音乐味却明显少了,一堂课中,学生获取音乐信息量不多,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凸现出来了。然而,音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感受生活,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生活的习惯与能力。    一、让学生感受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换言之,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实
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年轻的妈妈悄悄地把我拉到一边说:“周老师,你上次给过小寒一颗糖作为奖励,是吧?”  我愣了愣,才想起是有这么一回事。当时我叫了几个读不出单词的学生来办公室训练,他是读得较好的一个,所以我就给了他一颗糖。我好奇地问:“有什么问题吗?”  “小寒回到家,他就迫不及待地向我们炫耀,说老师奖励他了,不仅如此,他还逢人便说,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小寒的妈妈继续说道,“之后,我便发现他学习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