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自爱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_wsx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自爱,便联想到“束身自爱”,“束身”即约束自己,不放纵。自爱即爱惜自己的身体、名誉。在社会日常生活中,也常有人当口头禅说:“哎,要自爱呀!”的确,应当提倡人人讲自爱,要看成像净化空气一样的重要。
  自爱,自己爱惜自己的身体,这是人们通常所知的情理。身体是“本钱”,健身保护不外乎是心情要好,饮食得当,周身要运动,一般说,有些文化知识的,大都会珍爱自己身体健康。不过,懂得并能做到爱惜自己名誉的,那就要难一些了。
  名誉,关系到一个人的品格,名誉的好与坏,又看出一个人价值的高与低,珍爱自己的名誉,显得非常重要。著名作家孙犁就很珍重自己的名誉。有文章说,重庆出版社组织编选了一大套大型丛书——《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其中小说篇的主编,出版社决定请德高望重的老作家孙犁担任,并派负责同志千里迢迢来天津登门拜访,郑重聘请,不曾想到,却被婉言谢绝了,而且没有一点商量余地。事后,有人拜访孙犁并谈及此事,他轻声慢语地说:“你看30年代,鲁迅、茅盾,朱自清他们选编《中国新文学大系》的时候,哪个不是自己搜集材料,阅读作品,最后写出‘导论’的,现在编《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我答应了,就应该亲自动手干,可是我现在的身体状况力不从心,既然不干了,就不要答应,挂虚名的事,我不干。”可见,老作家孙犁对自己的名誉是多么的自珍自愛,正如《墨子·修身》篇中所云:“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人必先自爱而后人爱之”,这是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良言。因为一个人自身纯净,崇尚真善美,才能令别人敬爱;如若自身行为不端,人家就瞧不起!所以说,必须先要自爱,然后才谈得上被人爱。著名作家巴金、冰心、钱钟书信誉卓著,名声远扬,受人爱戴,也正是自身的人品与文品高超的缘故。■
  阿尔荐自中国文联出版社《杂花树》一书
其他文献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不经意间我们正走向人生的晚年。从呱呱坠地到两鬓染霜,岁月的行囊里装满了酸甜苦辣。  接下来,在夕阳的路上能走多远,取决于我们的体魄和心态。  不要怕被周围人遗忘。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论平民百姓,或是帝王将相,最终都会淡出公众的视线。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退休后,喜欢文学的他推出了回忆录,这本畅销书不仅赚足了版权费,还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冷战历史的宝贵资料。  世界是自己的。  曾
期刊
“代价”,是经济学的一个名词,指购物的钱款,和获得经济效果所付的成本。亦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精力,所作出的牺牲。因此,“代价”无处不在。  享受文明要付出代价:在城市生活,可以充分品味现代文化的瑰丽、高楼大厦的舒适、车水马龙的繁华,充分品味快讯快车快递快餐的效率、大协作生活的方便、现代化大生产的辉煌,但同时也得承受每天数小时上下班路上的拥堵、日以继夜的嘈杂喧哗、人际关系的浓淡冷暖、工作
期刊
这个城市有多少被你遗忘的角落?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图》,一个画家受命去画他的城市,表现其中的繁华。画家画了一千六百多个人,各式各样的场景。其中有一个场景是:官家的轿子出来,前面有人举着“肃静回避”,一个小孩在路中间玩,他妈妈怕他被马踩到,惊惶地把他抱起。  还有一个画面,出现在画卷快结束的地方。一个做大官的人进城,前有开道车,后有随护。城门口有一群叫花子,其中有一个没有腿,做官的人回头看了他一
期刊
年轻的时候受苦是福气,老的时候受苦是悲剧。  年轻人身体好,不怎么生病,也不怕累,恢复又快,感冒发烧,扛一下就过去了。如果等到六十岁了,还没个吃饭睡觉的地儿,贫病交加,那才是真痛苦。年轻时看病排队,这算什么苦啊?一边排队一边观察社会,没准儿还能写个小说;等到七十岁了站那排队拿药,哆哆嗦嗦地被人吆喝来吆喝去,心里就会觉得特别凄惨。  拿挣钱来说,不要看到社会上某些人通过非正常手段牟利快,就跟着改变。
期刊
跨界,是生活的新课题,有斜杠的人生,才是傲娇的资本。这话题先是从演艺圈挑起。一夜醒来,演员变成了歌手,变成了导演/制片/主持,变成了作家/画家/书法家/演说家,变成了美食家/旅行家/收藏家/慈善家……百思不得解:老天已经给了你们颜值、身段还有大长腿,为何还要通吃世界,不让我们在海底捞一点?王宝强遭婚变时,有人说王导到了片场就蹲在一边落泪,大伙不知是劝还是哄。我才知晓,导演的门槛早已锯平,谁都能进了
期刊
刚吃完晚饭的小威像往常一样,拿出绘画本,准备练习。而妈妈也像往常一样,搞好卫生便坐在孩子的身边,看着孩子给一栋小房子上色。  对刚上幼儿园的小威来说,填起来还真不容易,不是上错了颜色,就是不小心填到外面去了,看上去还真不算美观,小威却是自得其樂。  可坐在旁边的妈妈却急坏了,看着孩子把一栋房子填得乱七八糟,真恨不得抢过彩色笔亲自上阵,这对她来说不过小菜一碟。填到一半的时候,妈妈终于按捺不住,对小威
期刊
受惠于父母的偿还予儿女。  迟暮老人垂头追怀往事,天真少年翘首瞻望未来。唯有成熟的中年人平视前进,迈着稳健的步履。既有的往事尚无暇追怀,执著的事功使他不再翘首。  我咀嚼邻近,却向往遥远。  贫贱者易安——除了富贵肇祸,还因为更易满足,更满足于精神。  不义之财是棘手的,很少能消停地享受。  未来即此刻。  沉溺昨日悲欢,失去今日。失去今日,未来何属?  在仁义礼仪之邦,无耻之徒也会温文尔雅些? 
期刊
燕栖檐下,是一种环境叙述,也是一种善良的表达。故国家园皆是生来的信托,年年燕去燕归,是节令之约,也是故人信守。战火离乱,灾患拆迁,都使燕子长辞。“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轻巧地书写了另一种史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其实比二月春风更像剪刀的是燕尾。  栖居,于屋于巢,都是一生的命运,为了后世的繁衍。人能伐木筑梁、烧砖垒墙,与那燕子一家的衔泥衔草筑巢,本就是异曲同工。燕子
期刊
今年年初开始,“张献忠沉银”遗址的考古发掘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祖辈传下来的藏宝寻宝故事,如今变成现实,黄的是金,白的是银,即便作为围观者,看着也是莫名的兴奋。  3月20日,官方透露该遗址已经出水文物近2万件,专家认为,目前的发现仅为冰山一角。  相传1646年张献忠有千艘船只的金银财宝沉入江底,我不禁要问:这么大一笔财富,怎么就没有转换成战斗力?他为何退出四川,又在南明将领杨展的打击下终致惨败
期刊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天鹅湖的一个小岛上。它们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  岛上住着老渔夫和他的妻子,见到这群天外来客,非常高兴,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精心喂养天鹅。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获取食物,老夫妇就敞开茅屋让它们在屋子里取暖并给它们喂食,直到第二年春天湖面解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