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PPP项目社会影响评价体系构建

来源 :中国房地产·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pri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效率以及规避后期风险,更好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核心利益群体角度出发,结合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特征,从社会经济、社会环境、自然与生态环境、项目与当地社会的相互适应性以及政府表现评价五个维度构建了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海绵城市PPP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海绵城市;PPP;社会影响;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19)11-0021-28 收稿日期:2019-09-26
  1引言
  我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的不足、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和污水处理循环使用的意识薄弱,城市雨洪灾害和水污染管理现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目前的城市水生态危机。海绵城市,强调的是城市在应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方面应该具有良好的“弹性”,即通过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然后在需要用水时将储存的水排出并加以利用。2016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住建部联合发布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中提出,希望到2020年,建成30个适应气候变化的试点城市,其中主要措施就包括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巨大,对地方政府来说,PPP模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目前,大多数试点城市已采用PPP模式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海绵城市本身是一项规模大、范围广、影响深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与PPP的结合无疑加深了这种社会影响的广度与深度,因此构建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体系十分必要。目前我国缺乏有关海绵城市PPP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本文在国内外关于工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特征,从核心利益群体角度出发,建立了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2海绵城市PPP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内涵
  2.1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特征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量很大,相应地其建设投资巨大,大约为每平方公里1.6亿元一1.8亿元,每个城市的投资预算动辄数十亿、数百亿元。针对海绵城市所需的巨大资金缺口,必须考虑新的融资方式。2012年以来,政府提出了采取PPP、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项目的建设运营。
  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截至2016年8月31日共有海绵城市PPP项目68项,分布于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分析该项目库,较为细致地梳理了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特征主要包括:①海绵城市PPP项目地域分布广泛,运作方式存在差异;②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说,海绵城市PPP项目涉及利益群体众多,包括政府部门、社会资本、项目社区、公众市民和弱势群体等;③海绵城市项目耗时长,建设完成后的运营过程仍需要投人大量人力物力;④BOT是海绵城市PPP项目建设中最主要的运作方式;⑤海绵城市作为环保类公益性项目,利润空间不大,对社会资本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政府付费的方式已然成为了海绵城市PPP项目中的主流回报机制;⑥政府在海绵城市PPP项目承担发起责任,具有主导的作用。
  2.2海绵城市PPP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概念
  不同研究者对工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定义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以下几点内涵:一是注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二是强调多层次分析,包括项目层次、区域层次、社会层次等。三是强调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分析。PPP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主要围绕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公众三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展开。
  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要结合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本质和PPP公私合营模式的特征,以社会公平和公众参与为前提,综合考虑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对人文精神的传承、对社会民生的改善等多方面影響,全面评价项目与当地社会的互适性以及当地公众对项目的接受度,同时还需衡量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之间沟通合作的伙伴关系是否高效良好。因此,本文结合上述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特征将海绵城市PPP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定义为:在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从社会经济、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识别、监测和评价投资项目的各种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当地社会的互适性,评价项目的社会接受度和项目可行性。
  2.3海绵城市PPP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对象
  不同利益群体根据其对项目影响力的大小可以分为核心利益群体与一般利益相关者,其中核心利益相关者指的是对项目影响较大,并且承担的项目风险也大的相关利益群体,这类群体是重点分析的对象。在海绵城市运营过程中。主要参与主体是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周边社区居民、项目使用者(公众市民),同时海绵城市PPP项目最终是以促进社会公平为建设目标,必须考虑项目对弱势群体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弱势群体可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群体主要指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指下岗失业者和贫困者等。还有学者提出了另一类弱势群体——自然性弱势群体,即那些处于比较恶劣的自然条件或由于突发性自然灾害而导致的社会弱势群体。在海绵城市中,自然性弱势群体可以认为是不存在的,因此,本研究中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本文将政府部门、社会资本、项目社区、公众市民、弱势群体定义为海绵城市PPP项目的核心利益群体。
  3海绵城市PPP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海绵城市PPP项目核心利益群体的诉求
  前文已经界定了海绵城市PPP项目的核心利益群体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社会资本、项目社区、公众市民以及弱势群体5类,下面将对他们在海绵城市PPP项目中的利益诉求进行分析。PPP内在的三方主体关系对应“政府——市场——社会”构成的治理背景,以满足核心利益群体诉求为导向的项目治理适应了PPP治理问题的需要。从上文PPP的特征可以发现PPP项目治理涉及政府治理、公司治理和项目的治理三个层次,具体关系见图1。因此,基于项目治理视角对海绵城市PPP项目的透视可以让我们深层次理解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内在需求。公共部门与私人投资者的利益关注点不同,前者更关注宏观利益,例如改善区域水环境、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后者则以其自身利益的实现为目标,较少关注项目的社会影响问题。海绵城市PPP项目有别于一般商业项目,政府既是监管者又是合作者,因此其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相关行业的充分发育。对政府而言,是从统治到主导的变化;对社会各方而言,是从被动服从到主动参与的变化。项目治理的核心是项目所有权和治理主体。海绵城市PPP项目治理的主体涉及政府的内外部监管、外部专业市场的支持、社会公众的关切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环保组织、社会媒体、弱势群体)的关注。海绵城市PPP项目中的社区居民以及公众市民的利益诉求是实现周边生活环境条件的改善以及项目本身能够与周边的社会环境相适应。海绵城市PPP项目中的生理性弱势群体对项目的需求体现在两方面:安全和方便。对社会性弱势群体而言,要注意海绵城市建设不会给其脆弱的生活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同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或经济收入。   3.2海绵城市PPP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维度
  社会影响评价的维度应围绕着各核心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展开,并结合上文海绵城市PPP项目社会影响的评价定义,海绵城市PPP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维度可分为社会经济、社会坏境、自然与生态环境、项目与当地的相互适应性以及政府表现评价五方面。
  具体来说,对社会经济的评价是基于政府部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升级的迫切性,社会资本对于项目利润的预期以及公众市民提高生活水准的需求。对社会环境的评价是基于海绵城市PPP项目对基础设施的影响,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对当地教育、文化、卫生的影响,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对地区社会进步的影响以及对地区社会公平影响。对自然与生态环境的评价是基于海绵城市PPP项目对于当地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文资源的影响。对项目与当地社会的相互适应性是基于项目社区、公众市民以及弱势群体对项目的可接受程度,当地社会经济的环境,项目效果的持续性,公众参与程度,征迁安置问题,社会风险概率。对政府表现评价是基于PPP领域相关政策是否具有一致性与连续性,PPP领域相关法律是否完善,政府机构间是否能够实现统筹协调,政府是否完全履行特许经营协议的相关约定,政府所做的决策是否符合科学性。
  3.3指标体系构建
  目前尚未有关于海绵城市PPP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本文在现有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影响评价指标的研究基础上,对相关指标体系进行了汇总。
  刘启雷等将社会影响评价的一级指标选取为社会经济增长、社会和谐性、社会可持续发展、居民与项目协同四个大类,其中社会经济增长的二级指标为居民收入水平、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带来技术创新等。高喜珍等认为GDP增长速度、恩格尔系数会直接影响对于社会经济的评价。贾广社等认为消费支出、收入水平、对政府财政的影响、对国家大型设施布局的影响等因素对社会经济的评价具有深远影响。在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中,就业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基础设施改善等因素都会对社会环境的评价产生影响。高喜珍等认为贫困人口比例、出行方便、安全、购物便捷程度、就医条件、教育条件、生活设施健全程度,弱势群体增加收入,降低生活成本这些因素会对非盈利交通项目的社会环境评价产生影响。劳动力构成、项目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农用地与建设用地转用速率、人口构成的变化、当地人口密度的变化、促进城镇化进程这些因素对重大项目的社会环境评估具有现实意义。閤超成等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和水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西北地区的海绵城市水文评价指标。刘启雷等认为居民对项目的认可度、居民参与项目程度跟项目与当地社会的互适性有直接关系。李强等认为信息公开度、对项目社会发展对策的满意度、项目导致的纠纷及解决情况可以直接影响项目与当地社会的互适性。林勇刚认为部门间协调度、规划与政策法规协调系数以及规划措施可操作系数对政府的表现评价起到关键参考作用。赵国富等认为政府决策的民主化、政府法制建设指标、政府机构之间的协调以及特许权协议的履行有助于提升政府的表现。
  结合前文提出的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维度以及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本文提出了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4海绵城市PPP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的验证
  4.1问卷情况介绍
  本研究面向国内PPP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共计300份,收回110份,回收率36.7%。根据所发放的110份问卷。在受访者所参与PPP项目中所处地位的性质问题上,超过半数的受访者主要来自研究机构咨询机构,来自政府部门的受访者最少。在受访者从事PPP项目的经验问题上,四分之三的受访者的从业经验在5年以下,考虑到我国PPP项目热潮不过短短几年,这种现象也是合理的。在受访者从事PPP项目的领域问题上,一般情况下,受访者在交通类、社会公共服务类、市政基础设施及城镇综合开发类、水务类四大领域均有涉及。
  4.2描述性统计
  本调查采用的是1-5直观打分法,即让参与调查的人员根据自身的直观感受给出各指标的直观重要性程度,其中5分表示非常重要,4分表示比较重要,3分表示一般重要,2分表示不太重要。1分表示不重要。在此基础上,对5个分组下的33个具体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4.3信度检验
  根据Alpha信度系数法的检验要求,当信度系数大于0.9时说明问卷信度很好,该数据的信度系数为0.954,说明问卷结果信度很好,也说明受访者对于全部指标的认可程度处于很高的状态,意见基本是一致的,如表3所示。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于全部33个指标,他们的得分从最高4.14(利益与风险的分担)到最低3.06(贫困人口比例)。全部指标的得分均值都高于3.0,这说明本文所建立的指标都是重要的。在社会经济类别中,地区GDP总量以及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指标得分最高,这是因为海绵城市本身属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类项目,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其主要社会经济目标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以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在社会环境类别中,多是公众日常生活中可以直观感受到的变量,如基础设施完善度,项目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便利程度等,因此这两个最容易被公众感受到的变量得分最高。在自然与生态环境类别中,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的四个指标得分相当,且均值超过3.9。这是因为海绵城市PPP项目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城市各种水生态危机,建立良好的水生态系统,且这四项指标均依据住建部提出的海绵城市绩效考核指标。在项目与当地社会的相互适应性类别中,风险预防措施的制定以及当地群众对项目的支持率两个指标得分最高,这是因为公众对项目的感受和支持程度往往决定项目成败,且项目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引发社会风险,所以提前做出应对社会风险的预防措施很有必要。在政府表现类别中,各指标得分均较高,其指标均分高于其他四个类别,其中相关政策的一致性与连续性、政府违约行为、项目目标的合理度以及利益与风险的分担四项指标得分均超4分。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PPP项目的失败案例中绝大多数是由于政府信用问题造成了项目失败,社会资本方人不敷出而退出项目。由于PPP项目周期很长,政府的换届、政策的更新、新政策的出现均会对项目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政府的履约行为对项目的进行也有重大意义,如规定年限内不再建设类似项目,以保证社会资本的盈利等。政府对项目提出的一些要求必须是合理科学的,在与社会资本利益分配与风险的问题上也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避免“拍脑袋”导致项目目标不切实际和政府一味推卸责任等问题的出现,促进项目按预期顺利展开。
  5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各大城市近年来频繁爆发出严重的水生态危机,首先是城市内涝灾害严重问题,其次,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也在日益加剧。由于我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的不足、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和污水处理循环使用的意識薄弱,城市雨洪灾害和水污染管理现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的目前的城市水生态危机。海绵城市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与PPP的结合加深了社会影响的广度与深度。海绵城市与PPP项目的结合不但具有一般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影响的特征,还要考虑到政府方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关系所带来的更为复杂的影响,因此对其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评估意义重大。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海绵城市PPP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由于诸多因素限制,本研究尚存不足之处。我国海绵城市发展起步晚,相关数据比较缺乏,因此后期需要增加专家访谈等调查,完善社会影响评价打分标准。
其他文献
摘要:纵观意大利的城市广场设计,历史作为一种设计要素,始终稳定贯穿于设计中。对历史的传承隐藏着今人的意识与方法,今天的所为亦创造明天的历史。通过对意大利城市广场的浅析,发掘历史在城市广场中所起的控制作用,并转化为今后的设计策略,让历史延伸到当下和未来的生活情景中,让设计在历史中延续。  关键词:历史,意大利广场,控制要素,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
期刊
摘要:低效工业用地的科学诊断是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的前提。以产值高低作为评判用地效率的依据,利用工业用地比较生产率和单位工业产值用地水平两项指标,分析了2011、2013、2015年张家港市各区镇工业用地数量及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年,伴随张家港市工业用地数量、产业门类和空间布局的快速调整,工业产值出现回落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进入调整期,且各区镇工业用地效率存在不均衡现象。针对发展中
期刊
摘要: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发展和老年人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居家养老发展实践与实地调研,构建包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因素的老年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居住满意度有序logit模型,實证检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对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并针对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和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居住满意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有序logit模型  中图分类
期刊
【事件】  近日,由仲量联行、太古地产和平安城科三家行业巨头共同主办成立的中国第一个房地产科技企业加速器——“城越”加速器,首期启动营在上海正式举行。  【点评】  “城越”加速器是2019年7月由仲量聯行、太古地产和平安城科3家房地产领军企业共同成立,同时开启首期项目招募计划。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加速器累计对300家房地产行业相关科技企业进行了调研和筛选,接受了117份商业计划书,经过多轮评选
期刊
摘要:市场比较法是目前估价中运用最多、最为方便、也最为贴近实际价格的一种估价方法。但是在市场比较法的重要环节——可比实例的选取上一直存在着很大问题,主要依靠估价人员的经验,主观性强,缺乏定量分析。导致估价结果不客观,大大降低了估价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结合具体的估价实例,量化探讨不同的可比实例对估价结果的影响,以此明确可比实例的选取对于估价结果的精确与否至关重要。  关键词:可比实例,市场比较
期刊
摘要:我国不动产契证史可分为三个阶段,表现三种不同的权属登记结果凭证:不动产立契时期,立不动产契;不动产发证时期,发不动产权证;不动产登记簿记载并发证时期,不动产登记簿记载,同时发不动产权证或证明。研究不动产契证发展史,以期对现代业务有所指导。  关键词:不动产;契证;历史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18)01-0058-62收稿日期:2017
期刊
摘要:将群众体育与房地产业进行融合发展,是群众体育事业与房地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创新举措,也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等内容要求。选取桂林为研究个案,对群众体育与房地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在对相关基本概念、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者进行融合发展的策略,为当前群众体育与房地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群众体育
期刊
摘要:研究目的:低效工业用地内涵、类型划分及认定标准。研究方法:规范研究和案例研究。研究结果:基于差别化和多部门协同管理思想,构建了低效工业用地六大类型及指标体系,对低效工业用地范畴与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基于国家、地方产业与用地政策,分别从政府管理和园区管理两层面针对低效工业用地认定标准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运用ACGIS系统对案例园区进行了低效产业地块辨识、类型结构划分及分布的实例研究。研究结论:
期刊
摘要:通过选取我国1999-2015年的房地产价格宏观数据,运用灰度预测模型预测了2016-2031年我国房地产价格走势,同时运用马尔可夫链优化模型对预测值进行优化,得出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并结合EMD方法对预测模型的优化进行了展望。基于上述预测分析,为中国房地产的宏观政策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灰度预测;马尔可夫链优化模型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采用2012-2017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住宅相关面板数据,主要研究在金融危机过后,我国住宅限购政策影响下的住宅市场价格变化。采用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的住宅供需均衡模型,梳理出相关指标并采用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方法进行估计。除此之外,利用误差修正法研究价格的趋势性运动。实证分析显示,我国住宅市场基本符合供需平衡。收入水平、地区人口数、土地成本、贷款利率、住宅空置率、城市建成区面积以及开发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