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状的幸福 流动的风景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lzm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幸福,只有为了学生未来的幸福奠基的教学才能有诗意的鲜活、流动的溢彩和纯净的呼吸。幸福的课堂应该是一涧春水,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就像是水和水之间的关系,平等互融,接纳包容,幸福共享,只有流动的幸福感成为课堂中涌动的波澜,才能唤起学生自主合作意识与潜能的觉醒。
  【关键词】语文教学 动态 幸福 幸福感
  
  幸福的课堂,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河流,师生如水般交融。起点是心灵诗意如涓涓细流,归处是生活的外延如大海之广博。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因此,幸福的课堂不是蜗居一隅的盘点和井底之蛙的狭隘,而应该是流动的风景,那是一个有着生命活力的绿色空间,那里是有氧的呼吸,思维之花在蓬勃生长。
  教育有辛劳的苦涩,但教育的果实应该是甘甜的,尤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需要窒息的严谨、课堂的生硬预设,我们也不需要教条式的知识捆绑、居高临下的犀利目光,而应让教学的进程成为教师和学生分享人类精神财富的过程,成为各自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分享。在这样的合作分享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幸福、流动的快乐、成长的喜悦。让语文教学不再是复制的作坊,而是创造的乐园、流动的风景带,永远因为生命个体的满足而流光溢彩。
  流动是源头的活水,是亲和的细润与不竭的热情。
  幸福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一切的教学或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在为孩子一生的幸福而奠基。“幸福之所以比快乐要稀少得多,不是因为获得幸福需要更艰难的努力,而是因为人们在大多数时候没有采取能够获得幸福的行动方式”。你是否习惯了居高临下,一张没有微笑的面孔,语调里永远渗透不了生命的热情?你是否拖着疲惫的身躯,一种职业般的厌倦,课堂里永远听不到你爽朗的笑声?课堂是一块啃了又啃的干面包,再灵动的思维也会因营养的缺失而干枯。
  课堂里本来没有色彩,教师的热情和源自心底的爱才是这一方寸间的太阳,没有水状的交融,没有亲和的气息,没有流动的新鲜空气,一切平等与尊重都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换一种更平和的心态,欣赏地去看每个生命的个体,寄存生活的纷扰,让课堂的精彩远离非健康情绪的干扰,进入角色前的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不经意的赞扬,一点体悟到的生活美好,不要在苛求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要在抱怨中冷却了探讨的温度。心存一份幸福美好的情愫,让幸福传递幸福,让课堂因幸福而美好。
  流动是涌动的波澜,是幸福的合作和潜能的觉醒。
  课堂应该是洋溢着人文光辉和理性阳光的旅程,令人心驰神往,优哉游哉,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个体生命间的对话与交流,而不是“目中无人”的橡皮泥制造,师生不应该是知识的奴隶,也不是被动的道德说教。真正的个人幸福感是一种自由与合作的精神状态下,不被批判和压抑的生命个体的满足,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考量,不再是教师完全预设的课堂步骤中的一个棋子,他们可以选择合作以及合作的状态,让思维之水流动汇聚,才会有涌动的波澜。
  课堂本就应该成为师生共同彰显生命的舞台,是师生实现生命成长的场所。在《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中,我采用了一种聊天式的探讨,聊新词新语的现象,聊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探究新词新语这种文化现象的利与弊,以及对高中生写作的影响与引导,一种高度平等基础上的对话课,让学生在网络搜集与兴趣准备的背景下,充分地打破了课堂的僵硬形式,师生没有严格的界限,有的只是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合作学习的伙伴。没有精雕细刻的匠气,在聊的方式里收获了知识,也找到了快乐!师生在课堂中体验着智慧的流动、情感的碰撞、价值的共享;课堂氛围是那样的民主、平等、安全、愉悦,既包容着认知的暂时缺陷,也呼唤着潜能的觉醒。
  流动是细节的浪花,是真诚的点滴与涟漪的荡漾。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这样描述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高效而快乐的教学需要的是事半功倍,需要的是以一双真诚的眼睛去关注每一个生命的个体,看他们每一个知识环节后的精神状态与自然神情,是参与后的愉悦满足还是事不关己的冷漠麻木,是豁然开朗的轻松快意还是迷途未返的困惑惘然,是劳逸结合的惬意舒适还是疲于应付的被动厌倦。观察学生的表情与状态,像关注自己的心灵,我想,每一个细节都会使课堂幸福满意。
  学生是课堂的一面镜子,那里面真实地照出课堂的细节处。真诚地关注课堂的点滴,让羞赧的学生避免尴尬,让跃跃欲试的学生不会熄灭思维的火花,他们不是乱码,需要教师用心去解读。在《苏武传》一文的教学结尾处,在体悟了苏武十九年于匈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的精神气节后,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千古的英雄光环熠熠生辉。我却从学生微扬的面庞读到了他们凝神的思索,我请学生表达,多元化思想的学生见解不一,除了对其忠诚的敬仰之外,有学生表达了苏武不识时务、耗损的生命缺少真正的色彩等真实的看法。抓住这个契机,我和学生展开了关于忠诚的探讨,展开了关于苏武生命的意义与追求、个人人生的价值观与幸福感的探讨。一个细节的捕捉,掀起了课堂的高潮,同时也让学生对人生的意义多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流动是延伸的蜿蜒,是知识的漂流与空间的拓展。
  语文课堂是要教学生如何折好一只漂流船,真正的目标是要他们沿着知识的溪流去自己漂流,那一径的两岸,水清岸绿,都不在我们的视线之内。语文不是凝固的深潭,而应是高处的山涧,蜿蜒的流淌是自然的精彩,课堂教学更只是一个本源,无限而真正的精彩,是它的归处——生活的大海。
  延伸,也需要起点。也许是一次不经意的名著导读,也许是一点可取的网络资源,也许是教师博客里的一篇下水文,也许是学生报纸上一个小小的豆腐块,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寻找语文知识与兴趣的源头。撷取生活中的一片云彩,带进课堂,学生也许会因此打开视野的窗,而看到整个的知识蓝天。和学生在博客里交流一次写作心得,和学生换读一本好的书籍,和他们交流一个时事热点,分享一次生活的感悟和经历,向学生敞开一次真实的心扉,他们都会将这个点画成一条知识的射线,而没有尽头的一端,就是生活的外延。
  幸福的课堂应该是一涧春水,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就像是水和水之间的关系,平等互融,接纳包容,幸福共享,这样才会有泉水叮咚,碧波荡漾。像水一样的交融,像水一样的流动,自由如梦,飘飞如花,语文课堂将会成为诗意的泉眼,因它的不凝固而生动飞扬,而永远拥有灵动的色彩!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第六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李白《蜀道难》一诗的主旨,多年以来,比较确定的说法是“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本文摘引有关资料,并试图从他个人的求仕历程的角度予以审视。一管之见,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李白 《蜀道难》 主题探微 文学解读    《蜀道难》是李白袭用乐府旧题,展开丰富的联想,大胆的夸张,着力描绘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风光的诗作。历代学者关注倍至,对其研究的结论,也可谓见仁见
【摘 要】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无疑是诗歌精品,它充满温暖、关怀、理想、博爱;但诗人本身留给我们的却是孤独、悲伤、绝望的形象,他英年早逝,成为上个世纪诗坛的悲剧。诗歌与诗人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一首诗歌传达给读者的究竟有多少,这需要读者细心地去寻找和探索。  【关键词】诗歌 海子 温和 孤独 悲伤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
【摘 要】文言文是传承文化传统的,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结晶,教师要秉承课改精神将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发扬光大,而不能只将文言文教学定格在字词教学上。我们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从课堂教学的模式上进行改革,文言文教学要注重读、译、疏、说、备、查六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新型文言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 创新课堂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白话文的
【摘要】《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介绍了简朴的自然史,具有隽永的科学性和让人感动的人文精神,带给我们的游戏事趣、审美情趣、人文理趣值得回味和品读。  【关键词】《动物游戏之谜》;自然;科学;人文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尺度。《动物游戏之谜》一文,带给我们的游戏事趣、审美情趣、人文理趣值得回味和品读。    一、简朴的自然史    简朴和自然的外在
【摘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彰显校园特色,不仅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要通过构造团队意识、营造读书氛围、建立人本管理机制,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以及形成高尚的行为文化来构建校园文化,彰显校园特色,使校园文化特色成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关键词】校园文化 学校特色 人文环境 行为文化    校园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学校整体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制度,全体
【摘 要】以往大多数论者在论及《林黛玉进贾府》时,总是强调本文是如何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是如何第一次描写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的,是如何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宝黛初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心心相通的微妙关系的。这诚然不错,但往往忽视了黛玉六岁丧母,“林黛玉进贾府”其实就是贾府收养小黛玉这样一个酸心刺目的重要事实。进贾府,实际上就是拉开了黛玉人生悲剧的序幕。  【关键词】
【摘要】新课改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全面展开,但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差,以及目前教育体制、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仍存在着很多现实的矛盾,造成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教育目标 教育体制 评价机制    目前,新课改已在中学教学中全面展开,这次课改面对的是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传统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积累而
【摘要】巴金的《小狗包弟》是一篇书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章,其中体现了巴金先生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本文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角度对《小狗包弟》的哲学文化意蕴作了深入的挖掘和阐释。  【关键词】巴金 文化哲学 人与自然    从古希腊开始,欧洲就将自然作为人的对立物,到了近代,更发展成与自然的对抗。“人是万物的尺度。”面对自然,人是中心,是目的。中国则历来有天人合一的理想,这不仅是哲学的、审美的境界,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情感的艺术,语文老师作为学生情感的引路人,必须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特别是对语文老师的情感。亲其师,信其道。要教好语文,策略是杠杆,情感则是支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感 情感 情感策略    我国的古圣先贤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授人渔不授人鱼”的学习策略。可以说,好的学习策略,是教学中的省力杠杆。学习策略是杠杆,那么什么是支点呢?那就是情感!所以,学习策略中的情感策略对学
【摘要】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表现了作者在人生低谷中对生存状态、个人命运及生命价值与意义的独特思考,显示出坚韧顽强的生命意志,本文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深入的解读。  【关键词】史铁生 生命意识 生存状态 生命价值    地坛是史铁生心灵的基督,是史铁生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古人对生与死祈祷的地方,这个静谧的所在,史铁生开始了和地坛的对话,开始了对生命的思考。在与地坛的不断对话中,史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