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统编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专题的实践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被列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它直接指向以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综合性、开放性、参与性、活动性、探究性是其基本特征,主要学习方式是学生为主体,要求对语文知识、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运用,实践形式有跨学科、跨领域、走向社会等。本文以七下“孝亲敬老”活动为例,阐述如何根据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实施活动,激发学生开展活动的热情,提升综合性学习的成效,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核心素养;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课程中是与传统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教学形态相并列的一种课程实施形态,是在本世纪初的课改中提出来的新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将其概括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这一板块并没有受到过多的重视。
  2019年秋季开始,上海市各学校的初中学段全部覆盖统编教材。这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板块,编写者在整体规划上做了调整,线索比以往教材更清晰,操作性更强。每册语文书在整体布局上设置三条线索:传统文化类,语文生活类,社会现实类。通过综合性学习,学生既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能打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能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公民意识。
  每个综合性学习专题,教材中有罗列一些活动形式,比如“展示自我”、“撰写广告词”、组织“文学社团”、故事会。形式是新颖的,但是如果教师直接指定某一种形式,学生是不是又没有多少积极性了呢?是不是还像课文教学一样,说什么做什么,没有太多的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可见,学生既是综合性学习的决策者,又是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者。
  以七下“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为例,教师主要起指导和组织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一、个体研读,确立活动主题
  每个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专题,范围过于宽广,学生很难有切入点。在活动之初,必须要明确此次活动的任务是什么,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可行性的活动。随后,通过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了解本次活动的重点和目的是什么。最后,结合以往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经验,一边阅读,一边圈画资料中的要点,初步形成自己的小主题。如:根据资料三的《古籍中关于“孝”的论述》,有的将有关“孝”的名言确立为自己的研究重点,有的将其作为开展活动的依据。
  二、小组合作,制订活动计划
  初步确定活动主题之后,全班汇总交流。根据主题的类别,分为几个互助小组,开展后续的探究工作。组员通过资料搜集和整理,参照书本上资料一的提示,自行制订一份活动计划,包含活动目标、活动主题和活动步骤。经过讨论交流,教师将班级同学设计的方案汇总(见表1)。
  令人欣喜的是,学生打破空间的限制,活动场所从班级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在各个范围内进行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三、分工合作,实施活动内容
  根据活动方案,小组成员以个人或组合形式,绘制宣传海报,在班级和年级宣传栏内张贴海报,大力宣传“孝亲敬老”;借助网络资源,查找大量的资料,整理而成关于“孝”的名言和故事,摘抄或制作成演讲稿;借助身边家长力量,寻访身边的老人和敬老院,开展具体的活动。
  四、小组讨论,开展活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评价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着重考查学生在活动中的综合运用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主要关注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參与活动,搜集整理资料的自主性和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评价也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指导,学生讨论交流,围绕此次活动,制定评价标准(见表2)。
  五、成效与反思
  本次“孝亲敬老”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自主研读、查找资料、搜集整理、合作交流、整合资源、自主探究、社会考察、实践创新。从原来的形式单一到汇集作品展示、故事演讲、实践体验等形式,不断拓展活动空间,挖掘活动资源,使此次活动成为一次有规划、有目标、有成效的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不过,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综合性学习活动由于缺乏活动经验,活动实施过程还不够细化,需要后续加强指导。第二,探究意识还不够深化,有些同学停留在表层,仅为完成任务而执行。第三,活动资源有待继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网络、社会、博物馆、名人故居等资源,让学生走向社会,跨领域进行实践探究。
  “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这句话早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出现,现在它走入统编教材成为独立的个体,意味着它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类课程。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未来的语文课堂更加需要开放式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意义,更有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媛媛.核心素养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几点体现——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18(1).
  [3]周燕玲.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J].甘肃教育,2019(7).
  [4]靳彤.统编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编写体例及教学建议[J].语文建设,2017(10).
  [5]岳建芳.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8(8).
  作者简介:张杨丽,女,1990年生,上海人,本科,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外国文学作品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引入熟知的中国文本,寻找可相互参照的层面,有助学生读懂作品,并获得文化的理解、审美的体验与思维能力的提升,实现素养的发展。本文以《老人与海》对读《愚公移山》为例,谈中西文本异同比较实现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深度阅读的路径。  【关键词】中西文化;互文性;外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
【摘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该怎样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在语文教学探索的过程中,我接触到读经教育,发现古老的中国智慧经典中提倡的“仁、义、礼、智、信” 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礼记·大学》中就一直强调“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君子慎其独也”,就是在强调思想品质的重要性。我把经典《学庸论语》引入我语文教学中,引进我的班级管理中,激发学生人性中向上、向善的品质。  【关键词】学庸论语
【摘要】本文结合特级教师唐江澎的示范课,从群文阅读的维度切入,思考一节“已经按常规学过、背过、练过、考过”的文言文尚存在多少可为的空间:从孤篇到群文,磋磨是为治学态度亦是可为良法,包括声情并茂地朗诵、对古人经典评点的研习、以核心主题为焦点的阅读。  【关键词】磋磨;群文阅读;示范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前阵子,笔者观摩了第六届“中语杯”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教育要实现信息化,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进行探讨,主要从教学模式、注意的问题开始,最后明确了信息技术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程整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理念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之后,学校积极推崇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使得信息技术发
【摘要】随着以学生为本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也成为新的亮点。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营造一个质简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本文以小学语文精准教学为例,结合小学语文课程《陶罐与铁罐》《女娲补天》,以案例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小学语文精准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为构筑精准、简约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小学语文;精准课堂;《陶罐与铁罐》;《女娲补天》  【中图分类号】
【摘要】杜甫的《春夜喜雨》描绘的是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大地上的一切生物都进入了萌芽和生长的状态,动物从冬眠中醒来,植物也开始发芽,正是需要雨露滋润的时节。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来看,刚刚踏入校门的小学生就像是一棵需要阳光和雨露滋润的幼苗,一棵幼苗想要稳固茁壮成长,牢固的基础是后盾和保障,老师作为一个园丁般的角色,对孩子实施教育的第一步就应该从德育教育入手,而且这种教育开展得越早,孩子思想层面接受积极影响的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备受关注。语文这门学科的综合性较强,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和学生的全面成长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教师需要积极凸显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关注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树立及规范,灵活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策略和教育途径来引导学生,确保学生始终坚持正确的人生三观,拥有一个完善的人格。对此,本文结合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主要价值,通过对目前德育教育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分析来提
【摘要】人教版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口语交际内容在编写特点上有相似相通之处,同时也有一定的差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口语交际内容和读写有较大的关联,通常跟日常生活相挂钩;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口语交际内容拥有特定章节,引导词较为醒目,然内容不多。本文通过对两版教材口语交际内容模块进行梳理,希望能够统筹全面,立足课堂实际,为提升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做出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本;口语交际能力
【摘要】中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人民教育事业沿着党的路线继续推向前进至关重要,因而做好党建工作在中小学校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借力活动抓党建,抓实党建为教育,本文对多措并举抓实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黨建;“主题党日”活动  【中图分类号】
【摘要】大学语文是公共基础课,倾向于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但就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实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因此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大学语文对人文素养提升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0-0026-02  【本文著录格式】王仁芬.大学语文对人文素养的提升策略——以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