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小学生”学什么?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to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小读者,新学期又到了!
  今天的你快快乐乐地上学,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们给你讲授各种精彩的知识……你或许会好奇,千百年前的孩子们是怎样上学的?他们又會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呢?下面,我将带你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看看那时的“小学生”究竟学些什么吧!
  “老祖宗也上“幼儿园”和“小学”
  中国是个教育发达的国家,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的教育事业就取得了很多成就,此后的历代政府都对教育非常重视。
  在秦汉时期,一般小朋友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要去蒙馆接受蒙学教育了。蒙馆有点儿像今天的幼儿园和小学,里面的老师不仅要教小朋友各种各样的知识,还要培养小朋友的良好生活习惯。只有接受过蒙学教育,小朋友们才能接受更高等级的教育。
  在一本东汉时期的图书《四民月令》中就记载了当时洛阳地区乡村教育的情形——你知道吗,当时的小朋友们上学,也会有寒暑假期呢!
  作为那时的“小学生”,都需要学习什么课程呢?根据史书的记载,汉代的“小学生”主要学的是“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六甲”是关于时间的知识,“五方”是关于空间的知识,像什么历法、地理之类的学问,都算“六甲五方”中的内容。“书计”指的是读书写字和计算,这是学校的“主科”。除了认字、写字,学生们还要诵读《孝经》《论语》等经典作品。
  汉代的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识字和计算能力。如果穿越到汉代,你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吗?
  识字可是基本功
  想学好知识,识字很重要。只有多多识字,学生才能很快进入学习经典的阶段。
  据《汉书》记载,当时的学生们要学习《仓颉》《博学》等十种基础识字用教材,一共四十五篇文章。
  在这么多识字读物中,最有名的要数《急就篇》了。因为这本书的开篇两个字是“急就”所以就取了这么个奇怪的名字。相传,这是西汉元帝时期的黄门令(古代官职名)史游专门为小朋友们编写的。《急就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与常识课本,里面涉及姓氏、组织、饮食、器物、动物、职务、百官知识、典章制度等很多内容,用不同的字组成三言、四言或七言(三个字、四个字或者七个字)的韵文,两句一韵,比如“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你试着读一下,是不是很顺口?
  从汉代到唐代,《急就篇》一直都是社会流传的主要识字教材。唐代以后,《急就篇》才被其他识字教材所取代,例如我们今天所熟识的《百家姓》《千字文》等等。
  识字是每一个人日后深入学习的一项基本功,千万马虎不得!据说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小时候就不愿意好好学习识字,认为认识字只是为了记住别人的姓名而已,没有太大的用处,因此他没有真正进入“小学”的学习阶段,后来学兵法也不肯好好学。这也许是导致他最后失败的一个原因吧!
  计算能力也很重要
  对汉代的小朋友们来说,不但要识字,培养计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当时的儿童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所以汉代很多人都精通算学。比如著名的大学者郑玄,他是儒学大师,却也精通《九章算术》。
  还有一位名人——汉武帝时期著名的理财大臣桑弘羊,他本是洛阳商人的儿子,小小年纪就精通心算,所以13岁就做官了,是不是很厉害?高超的计算能力让他很早就崭露头角,后来他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出土的很多汉代文物中,识字教材和算学教材往往是一起出土的,这也说明了当时算学的重要性。其中发现的《九九术》,就是乘法口诀,还被列入了“术算类”的范畴。
  告诉你个小秘密,你上学时一定背诵过乘法口诀,其实两千年前的小朋友们也背过差不多的内容,而且在当时的社会非常普及呢!
  多才多艺的“神童”们
  由于秦汉时期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人们普遍重视读书、重视学习,再加上社会风气崇尚奋发有为的“少年精神”,所以就产生了许多历史留名的“神童”。
  当时有很多小朋友,小小年纪就知识渊博,令人惊叹。
  比如东汉时期的大孝子黄香,他9岁时就懂得操劳家事,孝顺长辈,名声都传扬到京城了。他学习勤奋刻苦,小小年纪就精通很多儒家经典,才华横溢,被当时的人称颂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后来他受到皇帝的赏识和信任,担任要职,受到世人的景仰。
  还有东汉末年的何晏,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人称为“神童”。七八岁时,曹操问他兵法上的问题,他居然可以对答如流,为曹操解疑答惑。三国时期魏国的钟会,他在少年时就精通儒家经典,知识水平甚至超过了很多成年的儒生。
  在当时,不仅男孩子出色,也出了不少小才女呢!比如西汉的班婕妤(yú)、卓文君,东汉的班昭、蔡文姬。蔡文姬是东汉大学者蔡邕(yōng)的女儿,她10岁时就在音乐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父亲弹断了哪根琴弦,现出了惊人的天赋——父亲弹断了哪根琴弦,她居然可以根据琴音判断出来。12岁时,她在书法上已经获得父亲的真传,精通楷书和草书,字体飘逸传神。14岁时,她已经成为远近知名的“神”童”诗书礼乐无不精通。后来,她还创作出了《胡笳十八拍》她还创作出了《胡笳十八拍》这首流芳千古的名曲。她学识渊博,记忆力惊人。晚年时,她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居然默写出了四百多篇年轻时读过的父亲藏书中的文章,成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现在你知道秦汉时期的小朋友们是怎样,上学的了吗?他们跟你一样读书识字,掌握各科知识,还有不少人从小就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所以,你也要努力加油,抓住机会好好学习哟!
  其实提升记忆力很简单,平时利用零散的时间,多背诵一些经典文章,说不定哪天就能发挥大作用呢!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你一定看过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吧!当你见到那么多拥有传奇故事的文物,是不是也想成为一名国宝守护人,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机会来了,现在这里就有三件来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国宝,它们有着动听感人、荡气回肠的前世故事。现在,请允许我作为我们的001号讲解员,邀请你来一起守护我们的“国家宝藏”!  老将也有雄心在——乌杨石阙  走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首先映入
期刊
馆长推荐  千里为“重”广大为“庆”。重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早在200万年以前,巫山人”就在这片热土上生存、进化了。雄伟险峻的瞿塘峡、幽深秀丽的巫峡、滩多水急的西陵峡共同组成了地球上最富造化伟力和人文情怀的奇观一长江三峡。接下来,就请你跟我一起走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领略山水之城的魅力,感受重庆的悠久历史和长江三峡的灿烂文化!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张荣祥  出个题目考考你:我们人类是由什么
期刊
要说咱们国家名字最好听的城市,重庆绝对排得上前几名。重庆重庆,双重喜庆,你知道这个名字跟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吗?答案是南宋光宗皇帝赵惇。在公元1189年,他先是被封为恭王,不久便正式继承皇位,于是将原本的恭州改名为重庆,这个名字一直被沿用至今。  重庆的别名有很多。在遥远的商周时期,重庆属于巴国的势力范围,在這里生活着英勇善战的巴人。他们曾经作为敢死队,在武王伐纣的战役中冲到最前线,为周朝的建立立下
期刊
你知道吗?北京烤鸭是从南京传来的!  晚上,赵小野一家去吃了北京烤鸭。这种食物真是超级美味,吃的时候用一层薄饼包上帶着酥脆鸭皮的烤鸭肉和蘸着甜面酱的葱丝、黄瓜条,不一会儿,赵小野就抱着肚子靠在沙发上,撑得动不了了。  他突然想起,自己在南京时,在外婆家也吃过烤鸭,南京的烤鸭同样超级美味,但南北两地的烤鸭在原材料和吃法上都有一些不同,南京的烤鸭肉没有北京的那么肥,且南京人还会拿烤鸭皮和烤鸭肉一起蘸特
期刊
我们都知道,乐队就是演奏音乐的队伍。那么你注意过乐队的乐器吗?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乐队来自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演奏者是几个憨态可掬的小人儿,他们演奏的都是那个时代很常见的乐器。  这是一组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叫作唐代伎(jì)乐俑(y?ng)这些俑席地而坐,各自弹奏,神态栩栩如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乐器吧!  现代乐队分好多种,有管弦乐队、摇滚乐队等等,但是乐器我就不太懂了。  我知道,
期刊
清代皇帝学习刻苦吗?  和明代皇帝一样,清代皇帝也通过“经筵”“日讲”来接受“继续教育”,此外还会学习大臣们进献的“讲义”。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明代的大多数皇帝,清代皇帝的权力更大、更集中,所以他们学习起来也更加勤奋和自觉。  比如顺治皇帝,他在没有亲政之前读书很少。亲政以后他便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经史子集无所不学。作为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之前又没有什么基础,每天看这么多书,哪里来的时间呢?据记载
期刊
在重庆的历史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那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战时首都,重庆在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重庆人民团结一心,为赢得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塔上“跳出来”的强大空军  你见过跳伞吗?在你的印象里,跳伞是什么样子的?  从翱翔在天空的飞机上一跃而下,打开背在身上的降落伞,耳边是呼呼的风声,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美丽风景,就这样滑翔在空中,随
期刊
常常有人用白居易的詩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来嘲讽君王的荒唐生活。难道皇帝的生活常常是这样黑白颠倒的吗?在前面一篇文章中看过了乾隆皇帝的一日作息时间表,你一定会回答:不是这样的。  乾隆皇帝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而且每个阶段的事情都是以小时为单位。这让我们不免好奇,在没有手机、电视、石英钟的年代,皇帝怎样精准地确定并安排自己的时间呢?谁来提醒他什么时候该上早朝,什么时候又
期刊
亲爱的小读者,你在生活中可能会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但是,你有试过和几千岁高龄的、操着方言的“老古董”交朋友吗?今天我们就来向你介绍几位“重量级”的朋友……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刀削面,右手一指揪片儿汤。  啊哈!我们有耳福啦!遇到著名合唱天团——晋侯稣(sū)钟家族!  你好!请问你们为什么名叫“酥”?  这个问题毋庸置疑,当然是因为我们的声音很“酥”,特别是我!  我说
期刊
当我们准备办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说“好好筹划一下”;当我们赞美古代一位有谋略的人物时,又常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来形容。“运筹”“筹划”这两个词中都有一个“筹”字,亲爱的小读者,你知道什么是“筹”吗?  筹又叫策、算子、算筹,它是我们祖先的一个重大发明。从春秋时代到明代中晚期,算筹存在了两千多年,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文化等领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就连大名鼎鼎的祖冲之计算圆周率,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