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we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简要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必然性,并探讨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这种思想品质。
  关键词: 语文教学审美情趣培养
  
  美感是人对外界事物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对美的向往是人类的本性,也是永恒的追求。在学校,教学活动就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应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一种必然。
  
  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必然性
  
  首先,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儿童,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小学语文课就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而教学的本质属性又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教学实践表明,一节成功的、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一个“美”字,“美”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
  其次,教学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由教师施教和学生受教来有目的地传授知识经验,其根本职能是教育人、美化人、使人成才。教学活动中有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蕴涵着对美的直接追求,存在着重要的美育功能。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情趣、自由活泼的个性,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一天天成长,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其精神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充分发展学生美好的天性,培养他们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展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方式和途径
  
  1.寻觅教材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潜存着丰富的育美材料,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应有尽有。如叶圣陶老先生在《荷花》一文中关于荷花的描写:“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面,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不光赞美了白荷花的美丽,还表现了作者对美妙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赞美。又如《黄山奇石》中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仙人指路”这些关于奇石的描述也表现了自然造物的神奇之美。再如《清澈的湖水》一文中对湖水的描述,如“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是一种景物的自然之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表现了瀑布的雄壮之美。这些课文都是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其实课文中各种美的描述应有尽有,层出不穷。《妈妈的爱》中叙述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体现了母爱之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体现了游子思乡之美;《赵州桥》、《人民大会堂》表现了建筑美。还有歌颂英雄的《王二小》、《狼牙山五壮士》,表现机智的《司马光》、《称象》,赞美诚实的《诚实的孩子》、《在金色的沙滩上》;描写科学家不畏艰难,顽强奋斗的《爱迪生》、《一定要争气》,等等。可以说,每一节课就是一节美化心灵的材料,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2.品味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共同达到的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体会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自己对意境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从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对意境的体验,忽略了由此领会到的想象美。要领会意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置身于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达到想象再造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以作者的思想为经,以作者描绘的景物为纬,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例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课文的第七小节写了游人攀登天游峰的困难及扫路老人打扫天游峰的艰辛,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说到游人的表现时,把作者的思绪化作一个省略号,留给读者体味。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学习课文,再出示天游峰的插图,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中,想象当时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加突出扫路老人豁达开朗的性格特征。
  
  3.领略朗读美
  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必不可少,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就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感情,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
  诵读的时候,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体会采用不同语调,而诵读的方式既有教师的范读,又有学生的个别读,或者齐读,这需要根据文章抒发的感情而定。大体说来,情感低沉、缠绵柔缓的文章,最好采用个别读,从而体会到节奏的柔美;而激昂、热烈的文字,最好采取集体诵读,从而体会节奏的奔放美。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例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的朗读指导,如果学生对扫路老人的形象感知不足,体验不够,教师也只从技巧方面指导朗读,是收不到效果的,只有紧紧抓住感情这条线,才能读出扫路老人的精神之美。实践证明,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诵读中,不仅仅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情感之美,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语言节奏之美,受到美的熏陶。
  
  4.学会创造美
  学生从课文中发现了美,欣赏了美后,教师更应教会学生创造美。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所学课文的反思,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完课文之后,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在学完《葡萄沟》后,让学生以“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为题写几句话,介绍给没去过葡萄沟的人。学完《小黄鸡的故事》后,教师可让学生写几句赞美梅子的语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写作的习惯,最后达到创作的程度。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美学教法,利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学感染学生,从而让课堂气氛优美一点,让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廷华,许自强.美育与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蔡笑岳.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其他文献
王蕊有着13年的服装行业从业经验,从最初的实习导购,到以培训为主的店长,再到如今的店长兼市场开拓经理,王蕊坚持做有追求的服装人。“每当顾客对我搭配出的服装表示满意,并
摘要: 本文从翻译的过程,即理解与表达入手,深入探讨了学生翻译过程中应理解什么及如何表达的问题。学生应从英汉语言差异、英汉思维差异及英汉文化差异三个方面理解原文,并要注重翻译技巧,这样才能使表达更准确。在翻译作为当今社会一项不可缺少技能的背景下,本文从英汉对比研究的角度,力求探讨出培养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方法,使学生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和翻译水平。  关键词: 语言差异思维差异文化差异翻译技巧英语翻译能
9月,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蒙古、菲律宾、印度、越南、巴什基尔、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迪拜、俄罗斯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模特将相聚中国广西南宁
申论终端写作,是指“申而论之”的写作过程中,经过了审题、构思,明确了虚拟身份、论述主题、文章标题,拟定了写作提纲之后,直接落笔写作正文的最后环节。这是申论考试全程的“最后决战”。“引论—本论—结论”是议论文最基本、最通用的结构形式,申论写作是考场作文,讲究时效,考生又多是缺乏专门写作训练的学生,故采用此法比较稳妥,但必须掌握好相关要点。    一、引论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引出题旨    引论即文
摘要: 在翻译活动中,翻译目的直接影响着译者对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翻译家严复出于改革社会思想的目的译介外国作品,特别重视其中的思想性。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出发点,严复的翻译在近代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和融入国际体系的进程。   关键词: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严复归化和异化思想启蒙作用翻译策略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具有很
摘要: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本文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做法来克服一些弊端,让学生有所获,有所得。教学实践中应以训练思维、开拓视野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提高。  关键词: 作文教学思维训练写作兴趣    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作文教学也就相应地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目前作文教学现状确实令人担忧。据笔者了解,目前初中一周两节作文课一般是这样
解放军报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全面提高报纸宣传质量。之所以确定这一工作重点,一是为了贯彻落实去年江主席视察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军报办得更有特色,更受读者欢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中学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托,当然承担着培养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任务。在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选择上,教材编写者们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水平,以时间为序,精选不同时期的、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中学生的文言阅读材料。在注释上,编写者们旁征博引,博采众长,精心选择,为每一篇文言文作了详尽而恰到好处的注释,既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读懂文章,又给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会议上提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最直接、最实际和最终的外化形式,是学生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同时也为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天地。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习作,这是时代对语文作文教学
摘要: 语文教学应该实施人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本文从处理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文本教学与延伸教学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正确对待语文教学中的人性化问题。  关键词: 语文教学人性化关系处理    《语文课程标准》把人文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来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