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之美”在教学中有效渗透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我国数学家徐利治说:“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数学给人的感觉往往具有严谨性、逻辑性与抽象性等特点,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更谈不上“数学之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之美”主要表现为抽象美、方法美、符号美、公式美、结构美、数形美、奇异美、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以及和谐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数学核心素养就包括数学审美能力。由此,基于整个社会都提倡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背景,研究“数学之美”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数学之美”


  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渗透“数学之美”的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教材,仅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验其美,从而没有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小学阶段,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新鲜、感兴趣的事物上。因此,教师可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渗透“数学之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寻找“数学之美”。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一课时,为了在教学中渗透“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习数学知识。
  师:今天我们要讲的知识是0—10的数字,相信大家在幼儿园已经学过了,那么请大家齐读一遍0—10。
  生(齐读):0、1、2……
  师:请大家观察,“1”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
  生1:粉笔。
  生2:比较短的铅笔、蜡笔。
  师:很好,那么“2”像什么?
  生3:小鸭子。
  教师:这位同学很棒,请大家分别找出0至10所像的事物。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数学之美”,不仅有利于转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有利于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进而将数学学习延伸至现实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发现“数学之美”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解小学数学概念时,往往是在讲解例题后直接陈述分析数学概念,但数学概念理解难度大,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这样的教学导致教学质量较低。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提问,让学生在数学概念中发现“数学之美”。
  例如,在教学《垂线与平行线》一课时,垂线与平行线概念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若教师仅按照教材内容讲解,学生未必能理解其概念。
  师:教室中,两个墙面相交的这一条线与墙面的另一条线是什么关系呢?请观看教材封面,竖线与横线又是什么关系呢?请大家用量角器量出角度的大小。
  生:90o,两条线相交且为90o。
  师:很好,大家非常棒。我们将两条相交且角度为90o的直线称为垂线。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教师适时播放垂直线或平行线构建事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了其中的“数学之美”。教师讲解完例题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提问,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数学规律,进而在数学概念中发现“数学之美”。如此,有利于降低小学数学知识难度,提升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在归纳总结中发现“数学之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三、让学生在课堂探究中挖掘“数学之美”


  在新課程标准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强调教学过程中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课堂中心”以及“将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探究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学传统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探究环节仅重视学生的探究结果,忽视“数学之美”的渗透。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探究环节挖掘“数学之美”。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请大家回忆一下。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很棒,大家都记得。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请大家根据长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探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
  学生根据教师的启发进行探索研究,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为边长乘以边长。
  师:很好,大家在探究正方形面积计算方式的过程中,发现正方形的特点了吗?
  生:四条边相等,角都是90o,规规矩矩。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对,这也是“数学之美”中的一种统一美、和谐美与结构美。
  让学生在课堂探究中挖掘“数学之美”,即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原则,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挖掘数学之美。如此,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挖掘“数学之美”,推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之美”。

四、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学生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过程。当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组织一些活动来提升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开展“动手动脑”“想一想”“画一画”“看一看”以及“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例如,在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讲解完成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中的“数学之美”,教师组织开展了课堂活动。让学生讨论多媒体播放的旋转物体的视频,并通过旋转制造出精美的物品,然后让学生观看我国古代建筑。
  师:古代建筑的图片是什么图形?
  生:轴对称。
  另外让学生画一画平移的图形,感受平移中的数学美。
  师:同学们,古代建筑正是应用了数学中的抽对称知识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也体现了“数学之美”中的对称美、结构美。
  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为学生组织课堂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完整地经历观察、感知、体验“数学之美”的过程,获得“数学之美”的体验。
  总之,作为小学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数学学科有“美”。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挖掘教材中的数学美元素,并将“数学之美”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挖掘以及感受“数学之美”,体验数学的美观、美妙、美好,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正红镇第二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
其他文献
STEM教学是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相整合的四位一体的教学,基于项目学习的STEM就是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来进行STEM整合教育的教与学。本文以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建高塔》一课为例,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简要分析基于项目学习的STEM教学策略。  一、问题导学,任务驱动,逐层递进  教师可以在项目主题所包含的内
期刊
随着新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当今小学教育出现了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迎合当前教学改革需求,不仅可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且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整合,最终以科技发展带动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提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融合”发展。  一、现代信息技术
期刊
微信已经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通信软件,具有信息沟通速度快、通信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字”社会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课文学习效果,推动并顺应新的教育模式,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考量的。本文对用微信群提升学生课文学习效果的优势与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以期提高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进步。  一、利用微信群激发学生阅读兴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
期刊
游戏模拟的是人生,探索的是未知。游戏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幼教改革的实现。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其活动气氛是宽松的,活动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使幼儿多层次的发展需要得到满足,是幼儿自我学习、探索、发现、完善的一项活动,因而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多进行区域游戏活动,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一、注重公共活动区域的开发  区域游戏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在活动中,一所幼
期刊
教书育人这是对教师最简单的定义。的确,教书的目的是育人,或者说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学生不是机器,是有丰富情感的个体,所以,他们的发展不仅要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学科技能的练习,更要包括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练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尊重。由此来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不应该是肤浅地学习生物知识,而是要提高到生命的高度。如何让课堂成为丰富学生生活、丰富他们人生经历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其目标是要培养出符合世界水准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人才。然而,就目前来看高职英语教育却问题重重,远不能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职责。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英语教育该如何开展?要有什么样的目标定位?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定位,又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改革和调整?  一、目标定位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期刊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作为陶行知理念的关键内容,对教育教学影响深远。陶行知的这一理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也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从幼儿的教学实际出发,对幼儿园教学中陶行知理念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一、在教学理念中,融合生活化理念  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理念中的“生活理念”着重强调的,其本质就是将教育与生活相融合。幼儿教师可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幼儿增加对生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应当担负起生命教育的任务,探寻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发挥其人文性,注重人文关怀。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末,“生命教育”出现在我国教育视野中,但国内教育理论界对其内涵的阐释还未达成一致。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认为:“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是教育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对他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中不乏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元素,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渗透式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一、小组合作法  小组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通常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对学生提出
期刊
音乐欣赏水平,作为人的素质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情操、素养。笔者结合中职教学实际,对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做一探析。  一、立足思维创新,拓宽学生创新视野  没有创新就没有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基础的艺术鉴赏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曲家的巧妙构思,感知艺术创意,继而加深对音乐创新的认识,有效拓宽创新视野。  比如,贝多芬的《命運》交响曲,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主要用一个中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