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思维与模式,实现有效教学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分利用有效课堂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理解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达到高质量教学目的关键所在。
  一、创新教学思维,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作用
  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长期营造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和学校环境,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探寻教学方法,从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着手,来逐步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一)因地制宜,营造学生的为学环境
  为学生营造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有利环境,这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营造学习环境,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情况因势利导,将情景教学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如:在七年级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的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挫折”,我故意提出疑问:“在成长的道路上,你曾经遇到过挫折吗?在遇到挫折时你有怎样的情绪反应?”当其中一位同学站起来后,他不好意思地摇头说:“我不知道,我不会说。”当时,我马上抓住此机会便说道:“很好,这位同学用了一种很特别的方式回答了我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同学们片刻茫然后发出一阵笑声,都会意地说道:“回答不出老师提的问题也是一种挫折!”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把握机会,做好积极引导工作,在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上下功夫。尽量用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妙趣横生的语言,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教师语言的记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要随机多引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教学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因时制宜,提高学生的向学兴趣
  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效果相差很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是思想品德教学,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基本点。利用“时事摘抄”或“今日点播”等形式将时事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不失为因时制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形式。例如在讲述《挫折面前也从容》一课时,将“日本大地震”等资讯贯穿到课堂执教过程中,这不仅巩固、深化了教材知识,拓宽了课堂教学,更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体现了本学科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三)因人制宜,加强学生的分层指导
  由于学生个体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不同,搞“一刀切”教学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是有很大弊端的。如何弥补这些缺陷,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指导。根据学生对概念理解的程度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指导,从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弥补,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类、分层、分批次施教。将立体直观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难点的突破中去,充分运用影视素材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这可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之一。例如在《追寻高雅生活》的教学中,我着重运用了奥运开幕倒计时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感人事迹、藏族老人每天坚持升降国旗等影视资料,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使得“高尚情操”这一教学难点不解自破。
  二、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情景设置的作用
  (一)适时创设教学情景,巩固教学主题
  引入课堂教学情景要紧扣教学主题并且把握住时间节点,在引入教学情景时,教师要掌握好课堂时间的分配,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适时引入。要分析引入的课堂情景是否对学生掌握知识点起到相关作用,学生本来已经全面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再引入教学情景,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趣。反之,学生尚无一知半解时引入教学情景,就会使学生不知所以、无从下手。所以,创设教学情景,把握好时间和火候很重要,在制定教学情景教案时,首先就要考虑设置的目的,应该设置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应该在课堂出现怎样的氛围下进行设置。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情景的设置计划营造相应的教学气氛,待条件成熟后,及时引入,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检验进一步加深理解,深化了教学主题,这样才能发挥教学情景设置的实际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把“三段推理法”应用于课前自学5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本知识点的因果关系联系起来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从而大致掌握课文的整体结构,逐步学会贯通知识点间的联系,提升知识整合能力;在课堂最后的2分钟,则是让学生自由提问、互动讲解规律、讲清重点的环节,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
  (二)适度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思想品德教育与日常生活贴近,所以设置课堂教学情景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在设置情景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情景内容既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说出一知半解,使学生有能力切实参与进来,同时又通过实践操作,令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充分利用青少年猎奇好动心理,引发极大的学习兴趣,进而在学习上能够加深对知识重点和难点的记忆。如《丰富多样的情绪》一课,关键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去领悟知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了“情绪脸谱”四字成语竞猜活动;又如在讲述“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时,创设“大步向前走”活动,要求学生以仰首向上、低头向下、正视前方三种方法大步向前走,从中感受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情感状态。这种运用肢体语言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的模式要贴近生活和实际而设,同时不乏新奇别致,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习后有成就感和收获感。
  (三)适量延伸教学情景,强化素质教育
  教学情景的引入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进行情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做出有效引导。将教学情景所涉及的知识面尽量延展拓宽,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在掌握主题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尝试,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在情景课上的创新习惯。在把握情景教学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集中学生精力而不能分散学生精力,要用情景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层层入胜,而不能让学生的想象发挥到教学主题以外去,这是教师要适当把握的。在进行情景教学中,教师要把握问题主线牵引学生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在教学过程中故意设置一些“弯路”或“陷阱”,引导学生从山穷水尽中逐步探寻柳暗花明,在不断纠正学生错误思维偏向中达到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不断的犯错误和改错误中加深对施教主题的把握和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索和全面思考能力。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传统课堂是教师依照课前教学预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而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却是在预设的基础上动态生成的过程。预设课堂有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但也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课
我从教已有二十六个年头了。这二十多年的执教生涯,闲暇想起感受良深,其间有喜有忧。喜的是:看到自己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培育,朝气蓬勃,茁壮成长,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合格的人才,桃李满天下。忧的是: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学困生问题,每当提起学困生,就令自己感到头痛。当脑海里浮现出学困生那顽皮、屡教不改、我行我素的面孔时,真是难于入睡。以2009学年六年班数学科为例,全班48人,学困生竟有16人,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已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实施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培养是当前广大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师不懈的追求。  一、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师教、忽视学生学的教学观念,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机会,让学
如何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里获得综合能力的高效发展,这是英语教学的难点更考验着英语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真实的生活情景还原真实的课堂教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因备课不够深入,对教材的处理生搬硬套,对教学凭空臆想,使得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多的是采取“现图现用”、“现景现教”,对情境创设的重视度不高。我曾经听过的一堂课PEP.B4 U2——Let’s talk“What time i
在一次大型的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上,许多中学的教师都感到现在的学生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好教了,叛逆性很强,经常让老师觉得没尊严。不错,在过去,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谚语的熏陶下,师道尊严有其时代感与进步性,而在今天,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极大丰富和快节奏给师生关系注入了新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先那种像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阐述的师生关系将不存在,再不能一味强调“师道尊严”了。如果我们的
0 引言  为了分析矿山压力分布规律及变化规律,运用矿压在线监测技术实时不间断的监测,根据监测的数据变化对矿山压力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以便为后期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1 概况  七号平峒东翼A505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工作面是东翼A5采区第五个综采工作面,工作面布置在喇嘛庙河以东A5煤层中,工作面材料顺槽、运输顺槽均沿煤层底板布置,材料顺槽走向长度为750米,运输顺槽走向长度为735米,开切巷掘进
摘 要:煤矿生产管理是关系到人、机、环、管等多个要素的系统工程,管理内容复杂多样,当前煤矿生产管理中在管理体制、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给煤矿生产管理带来困难,为提高煤矿生产管理水平,应针对现有不足采取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煤矿;生产管理;生产设备;施工人员  1 煤矿生产管理理论介绍  煤矿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在特定的井下环境, 由人、 机、 环、 管等若干要素在空间及
变压器是电网中常见的重要电气设备,电力系统依靠它实现改变交流电的大小。本钢电网中运行的电力变压器以油侵式居多,配置瓦斯保护是保证油侵式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技术之
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一、诗意的朗读  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中,大多数教师都非常重视朗读。个人读、分组读、集体读;表演读、配乐读,使语文课堂书声琅琅,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但余映潮老师的朗读教学设计有着更为高远的创新境界和更加诗意的教学情境,表现出诗意的细节之美。  请看余老师执教苏版课标课文、童话《七颗钻石》时的朗读
目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有的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甚至让学生把书后的《总复习》做好几遍;有的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复习方式,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不堪言,而收效未必大。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最大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  一、明确复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