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分析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d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工业水平的持续提升,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技工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技工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高素质的技术能力,更要具备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也正是工匠精神的具体要求。首先针对工匠精神做简要介绍,然后重点分析和阐述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影响因素,最后总结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希望有助于我国技工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关    键   词]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8-0004-02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并且在后续多次讲话中,都对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适用作出了重点强调。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在制造产品或者从事生产的过程中,对工艺追求精益求精,对产品追求尽善尽美,并且不断为之开拓创新、努力奋斗的精神[1]。工匠精神是古代匠人们在生产和传承中的精神财富,对于现代社会同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的过程中,更需要这种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开拓创新、努力奋斗的精神。技工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工匠精神,是现代社会对于技工院校教育提出的要求,也为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一、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承和丰富的内涵,也是我国古代匠人们的安身立命之本。指的就是工匠在制造产品或者从事生产的过程中,对工艺追求精益求精,对产品追求尽善尽美,并且不断为之开拓创新、努力奋斗的精神。发展到现代,人们对于工匠精神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解读,包括崇尚劳动、精益求精、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追求完美、保持专注、目标坚定等都被认为是工匠精神在某一方面的体现。就其内涵来说,就是要对所做的事情具有精益求精的追求,并愿意为了不断提升其完美程度,而付诸努力、勇于创新,不被外界因素干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追求终极完美的精神[2]。
   二、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影响要素
   (一)文化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既有鼓励技术的一面,比如“家有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反映出古代人们对于技术的重视,也涌现出了以木匠祖师鲁班、铸剑师欧治子、水工李冰等杰出的工匠被人们世代传颂。但是不得不说,我国文化中对于体力劳动者也存在着一定的歧视现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认为只有读书才是成才的正道;士农工商中,手工业者的地位也并不高;在读书人看来,“奇技淫巧,君子不为”。这些都可以看出,古代社会对于工匠并不友好,对于工匠缺乏应有的认同和尊重。这种思想到今天也同样影响深远,所以人们对于技工学院普遍报以不屑一顾的态度,学生自己也存在自暴自弃的心理。这种观念和心态,对于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育制度的营销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制度,但是在教育结构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人们普遍认为,读书、高考、上大学是正途,而进入技工院校学习属于被淘汰者的选择。然而这样带来的结果是,每年高等教育培养大量毕业生,但是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同时高级技术型人才、熟练技工非常匮乏,供不应求。这充分证明了高等院校教育并不能取代技工院校。然而在当前教育制度下,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往往都是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甚至很多初中毕业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对学校的培养也非常不利[3]。
   (三)时代发展对工匠精神的冲击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工匠精神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进入工业化以后,传统手工作业模式被打破,分工合作、标准化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这使得手工劳动的价值越来越不被人们认可,随着机器化、自动化的发展,工匠被认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消失。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一个需求被唤醒、市场供不应求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企业往往关注短期效益、低质价廉赢得市场,获得了大量财富;这也进一步冲击了以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为追求的工匠精神。同时,整个社会的技术人员呈现出一种收入低、地位低的局面,也让社会对于工匠和工匠精神越来越缺乏认可度。
   (四)技工院校自身不足
   我国的技工学校近年来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各个学校的办学年限相对都不长。所以在办学理念上往往更加重视学校的规模扩张,而在教育质量的提升上相对不足。一方面,学校往往更加看重就业率,重视技术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养成;导致很多学生走上社会以后,并不热爱本职工作或者不适应。另一方面,很多学校本身不具有深厚的底蕴,而工匠精神则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4]。另外,很多技工院校的教师本身不具备工匠精神。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本身缺乏精益求精的态度,而是随波逐流,漫不经心,必然难以对学生形成正面的影响。
   (五)学生缺乏职业规划、职业认同
   技工院校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规划和职业认同的培养。大多数技工院校的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对未来缺少长远认识,所以对于未来缺乏足够的规划能力。对于学习,很多学生依然是被动学习的心态,最多将专业学习看作日后谋生的工具。所以技工院校务必要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职业认识,深化职业意识;技术、工作不仅是谋生的工具,而且能够成为自我价值实现的依托。只有帮助学生逐步摆脱学习是为了生存的最基本的动力,逐步将技术升华为精神、灵魂的追求,才能够真正让学生具有工匠精神的原动力[5]。    三、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
   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从多方面、全方位建立这样的培养氛围和环境,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逐步形成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同时强化自身。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人才培养体系融入工匠精神
   所谓人才培养体系,指的就是技工院校的办学理念、学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要在其中融入工匠精神,就要将工匠精神作为本校学生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纳入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并作为评估教学的重要标准和依据。不但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勇于奉献、追求卓越。
   (二)教育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
   学生在技工院校中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学习,所以工匠精神的培养最核心的环节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同时,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式的培养,所以要全面覆盖学生的教学环节。具体来说,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开设专门的工匠精神课程,作为学生德育教学的组成部分
   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工匠精神是未来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备素质,所以在技工院校的课程体系中,理应将工匠精神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纳入其中,这既是学生德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专业属性和职业精神的重要课程。当前,已经有技工院校开设了工匠精神这样的课程,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编写的《工匠精神读本》可作为这门课程的教材,只有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深刻的认识,对古今中外大国工匠的事迹有充分的了解,明白对于一名工匠型的技术人员,专注集中、精益求精、积极进取的意义所在,才能够让学生树立起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和尊重感,才能达到塑造自我的目的。同时通过这门课程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工匠的职业认识和职业自豪感,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
   2.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
   专业课程是技工院校学生学习技能的主要内容,同时所学的各种技术也是工匠精神的主要体现依据,所以在专业教学中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对学生形成有效影响。这一方面表现在要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各种技术,对学生严格要求,逐渐对学生形成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态度;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在就业指导中融入工匠精神
   学校要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结合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未来,找到人生的目标和价值体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能够帮助学生找寻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从而树立坚定的新时代高素质技工人才的职业信仰,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锤炼自身能力,主动参与时间锻炼,主动融入社会。另外,学校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或者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人才来校演讲,让学生对他们的生活有深入认识,学习他们的工匠精神。
   (三)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
   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首先,校内经常开展与工匠精神相关的艺术文化活动,诸如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等,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其次,利用学校的宣传栏、校园网、公众号等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在学生周围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可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推荐学生参与省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技能提升意识,培养学生以技能报效国家的意识。
   (四)在学生实习中融入工匠精神
   在学生的实习实践中,不仅要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强化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状况以及对工作的熟悉度,更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际生产中,体会实践中专注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另外,可以建立现代化学徒制度,教师与师傅同时对学生实施培训,对学生严于要求,让学生在生产实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更能够学习到师傅们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个作品、每一项工作,确保做到更好。此外,在对学生实习评定中,要将工匠精神作为重要的考查内容,从而对学生予以更大的激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技工院校的重要使命。所以,技工院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将其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利用德育教学、专业教学、就业指导等各种课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此外还要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和学生的实习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刘岳.浅谈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业,2017(1):40-41.
   [2]谢梅芳.新形势下技工院校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思考[J].轻工科技,2017,33(7):173-174.
   [3]岳俊华.论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J].人才资源开发,2017(21):34-35.
   [4]张聿曼,陈伟.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J].科技资讯,2019,17(22):240-241.
   [5]杜扬洋.培养工匠精神提高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J].劳动保障世界,2019(26):54.
  编辑 王亚青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连续性模块化专业课程开发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它对于推进中学职业教育连续性模块化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在分析中等职
基于学科教学知识视角,以《幼儿数学活动指导》“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在职前教育中有效提升幼儿教师的学科(数学领域)教学知识水平与
[摘 要] 中职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现有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对现有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中职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适当应用仿真软件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平台,优化教学质量。以化工专业课程为例,分析中职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仿真软件的应用。  [关 键 词] 中职;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仿真软件;化工专业;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
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以学前教育专业“三二连读”分段培养为例,在实践基础上,阐述了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具体策略,为其他专业中、高职衔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并正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政治哲学课堂教学走进生活,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学习置身于社
县级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向学生讲授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就县
[摘 要] 在推进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学前教育备受关注,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这一阶段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其他阶段的教育改革成效,因此,我国开始不断加大对幼教专业的教育投入支持力度,全面提升幼教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教学能力。作为该专业学生所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钢琴弹唱能力不容忽略,该专业学生需要主动抓住学习和提升的机会,掌握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着眼于自身的职业生涯
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实际教学中,要利用语文文本、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及学生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物,作为活水,来滋润、浇灌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通过对校园及校园周边一些健身活动场所的随机调查,了解“肥胖型”大学生目前参与健身锻炼的心理现状、价值取向、锻炼的方式方法以及投入等,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