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可以很美,时尚可以很严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ran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余岚吸引是因为惊艳的一抹绿。她当时出现在闺蜜的朋友圈里,对一个敏锐的色彩感官爱好者而言,其实五官、身材、气质在第一眼之中完全是被隐去的,满眼都被那霸道的翠绿感(真的是很接近阳绿翡翠的那种绿)占满。在日常认知里,艳色的饱和度都非常高,是一类非常危险的颜色,以至于经常和俗字挂钩,但是遇见了可以降伏它的人,反而会有一种特殊的高级感。
  余岚就是可以降伏这种艳色的人,而且是骨骼纤细,有张小小鹅蛋脸却留着圆寸头的美人。羊毛呢的旗袍款外套配同色七分裤,大戒指,方跟手工牛皮鞋,配硬朗的方廓形皮……被浓烈时尚感包裹之下,估计很多人都会产生好奇,这样的女子,会有什么样的社会身份?
  余岚在日常最多的时间都处于两点一线,两间办公室虽然相隔5分钟步行路程,但却是完全两个不同是行业。
  现在可以解密一下余岚的身份了:
  光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上海文履三千Showroom、Alanchu衣履品牌创始人。世人意识里的带着多重身份的律师与时尚品牌,坚硬与柔软,守规与打破,自律与自由,看起来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两极,但是余岚偏偏能够hlod得住。
  寻求法律的时尚表达
  别人对她界定的跨界,余嵐会认为这个想法很过时,她一再强调没有界,当艺术思维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解决的一定不仅仅只是专业问题。
  她先读取了自己20年律师执业经验,擅长构建独立品牌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框架;进行职业形象的管理和塑造的同时创立独立原创品牌,享受在乏味的职业套装中寻觅时尚感;专注研究律师庭审语言、肢体语言、法律文字的艺术表达。
  于是,在某个冬日的正午,踩着一地金黄的法国梧桐叶,叩开了安福路259号的门。安福路,旧时上海的法租界的核心地带,就在这条处处是老洋房的街道上,隐匿着各种风格独特的建筑、店铺、美食。余岚的showroom就在上海话剧中心对面,本来就是一个超文艺的地标,旁边还有一家馆藏丰富的私人摄影博物馆。她的Showroom那道门就让人记忆深刻,品牌的铭牌就是一只玫瑰红的金属鞋子,撩拨着路人一颗探索的心。
  来开门的她,骨架比想象中的更小,眼神灵活有锐利,偶尔还是会流转出妩媚,但真能够感觉小身躯里安放的灵魂能量相当的强大。
  她的Showroom也很小,安福路是真正的寸土寸金,她的服装、鞋履,与老榆木家具、干花、老古着物件一起错落有致地和谐生存。这样律师的空间最适合去了解法律如何可以时尚表达。
  余岚竟然说,法律其实也可以是很美的。有点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态势。她聊起《法哲学沉思录》,这本书就是如此阐述法律之美。她承认自己最喜欢的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写法律文书时深受他的影响。在看似单调枯燥的法律语套路中寻找华丽又潮湿的感觉也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同样也是跨界,多元化文化碰撞融合实现在法律文书当中,想想都很过瘾。她特别提到肯尼迪大法官在一篇刷爆朋友圈的同性婚姻判决中说道:“孔子教导说,婚姻是政体的根基。”居然还引用了孔夫子的话,还这般没有违和感的存在,这是何等高明又精彩的文化跨界和语美感!
  法律行业是一个比较成熟稳重的行业,是需要由内而外散发自信的光芒,有一种低调的专属性才是真正法律人的腔调。想在律师职业套装中找到专业轻奢时尚感和想在法律文书中寻找词藻的华丽文艺范难度系数一样大。
  余岚说,这个时代在变,就是律师这古板的职业也在变,她想让全是套路的律师职业鲜活起来。她举例,以前在法律文书里惯常见用语如“性格不合”,在今天会做原生家庭的一个追溯,尽量如拼图般分析出当事人思维与习惯的形成。再比如到了今天,律师的着装风格和肢体语言的表达都前所未有地引起过行业关注,在国外甚至有专门针对律师群体的形象顾问团队,她现在也在致力打造这样的一个团队来为律师群体服务。
  她认为,作为一名律师,穿衣的首要条件是得体。什么叫得体呢?我想如果一个人的帽子、衣服、裤子、鞋子和包包都是这个人身体自然延伸的一部分,就是得体。
  余岚认为律师的色系上推荐莫兰迪的高级灰色系列,莫兰迪擅长使用灰色调和中间色调,诠释温和优雅知性的画面。这个系列介于正装和牛津学院风之间的状态,适合穿梭于机场、会议和法庭之间。
  再比如咖啡色系为主的大地色系,属于中性暖色色调,它优雅、朴素、庄重而不失雅致,是一种比较含蓄的颜色。
  以法律的严谨苛求时尚细节
  问余岚为什么想做一间Showroom,还创立一个时尚品牌?她说她从小爱美,永远为自己定制风格,走不一样的路数。也正因如此,她也买不到心里所想的服饰,于是就开一间Showroom,创下一个品牌。
  她的Showroom基本上是预约制,反正离律所也不远,有时候下午她也会在这里办公。其后是有一个团队的,有独立的服装和鞋履制作团队,每位成员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她的另一位合伙人Byran,是专业的鞋楦制作师、鞋履设计师,还有服装团队的两位成员在制衣行业里有二十多年的经验,店里的每双鞋子、每个包包,每件衣物她都会想到精雕细琢。余岚特别喜欢老外对细节有种死磕的劲儿,所以她现在也是以法律的严谨和理性思维的逻辑结构在一板一眼地学习。甚至严谨到将鞋盒设计成为抽屉式,以便于可以循环利用。
  只有在时尚这一板块,她才算真正的无界式。跨界真是什么角色都扮演过了。在外人看来,她是Showroom的老板,但也是Showroom的室内设计师、监工、财务、客服,甚至是模特品牌代言的模特。
  余岚特别感谢她的摄影师,来自家乡徽州的90后查珺,她在瞬间读懂她,并且一再强调“你不戴帽子更好看!你的短发好有女人味!”终于可以让我明目张胆地全方位地展示我挚爱的圆寸短发,还有就是学会了在镜头下如何实现戏在心中的戏精秘诀。余岚说她的圆寸头非常难打理,需要技艺精湛的发型师,来保持圆的廓形。她很自豪地说,短发是取悦自己的表现。
  这样一个永远坚持生活在两极的女性,却总在想着两个极端的交融。关于传统如何与国际接轨因她而有新的思路,尤其对旗袍的思考。古着而不是古装,放到其他传统事物甚至是非遗,也是一样。不能够诠释当下生活,再是呵护也不具有生命力。经典要不守旧才能重拾光芒。
  而像旗袍这种老上海的迷思,她也自有一番独立见解:如果将旗袍作为日常着装的一种,她的经验就是千万不要把旗袍当成旗袍来穿,因为这是一种时尚概念,就像旗袍的“新天地”一样,中老年人看了觉得怀旧,年轻人看了觉得很时尚,外国人看了觉得很中国,中国人看了觉得洋气。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将旗袍穿成百老汇歌舞剧女星的感觉,像古装片里的临时演员,像迎宾小姐,像茶服,那就大错特错了,确实需要反省和调整一下,因为出现这种情况是“衣服在穿你”,你已经掉进了“穿旗袍”的陷阱,就像戴假发套的感觉。
  那么如何避免把中式古着穿成中式古装,如何摆脱“怂”呢?余岚觉得可以尝试着用西式面料来诠释中式风格的古着:比如用支数高的羊毛面料;再如,将中式古着套装化,跨界融合西服的着装元素等等……这是中式古着与国际时尚接轨的思路。余岚一直认为,时装领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全新的风格去再现曾经出现的事物,在古代传统旧东西中去寻找对未来现代时尚的启示,让古旧不守旧,让经典重拾光芒,各国经典实现融合走向大同,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很多人是从她的Showroom去认识她,欣赏她,与她一起承认服饰是身体与灵魂的双重容器。曾经问她,如果说女人是花,她应该是哪种状态下的哪一种花?她说她是林间野外的哪一种,没有名字,也无法被简单归类的那种,灿灿烂烂地被扎成一大捆……
  终于知道余岚的优雅之下,始终潜伏着一份狂野。
其他文献
当代艺术主张个性,但一些当代艺术家选择联合,以艺术小组发声,或抱团取暖,或因某一理念而结合。艺术小组向来又是松散且不固定的。在当今文化传播日益多元化的时代,艺术小组又将何去何从?  自而松散的小团体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西方的现代哲学和先锋派艺术涌入的背景之下,产生了一场前卫美术运动,即“85新潮”。在“85新潮”进行得如火如荼期间,些艺术小组应运而生,如因地域原因而组成的小组“北方艺术群体
期刊
一年之计在于春。冬天还没有结束,我们已经走在了辞旧迎新的道路上。回顾2018年的国内艺术品市场,不管是经营者还是投资者,其心情都可谓是复杂的。新的2019年已经开始了,“金猪”在财富上无疑被每个人寄予了更多的想象和期许,在遭受了过去一年的行业持续大调整的考验以后,能否在接下来的一年迎来更多的好运气,现在就让我们来放飞思绪,自由畅想一下。  一、需求疲软引发的调整趋势能否回归正常轨道?  受大环境的
期刊
无数次在瓷器上、油画上、铜版画上,见过那处千帆云集,洋楼林立,还有彩旗飘飘的广州十三行,也总会遥想两个世纪前它的繁华盛景:车水马龙的街道里夹杂着广府乡音与洋腔洋调,鳞次栉比的商铺里陈列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当然,还少不了那数之不尽的工艺品,广绣、壁纸、银器、牙雕、贝雕……在这些专售给西方人的东方奢侈品中,唯有外销扇最让人眼前一亮,作为多种工艺存于一扇的集大成者,方寸之间凝聚着十三行匠人的整体智
期刊
曾几何时,我们曾是那个让人向往的天朝上国。技艺精湛的手工品为世界各国艳羡,更曾远涉重洋,成为异国他乡让人趋之若鹜的奢侈品。即使未曾踏出国门者,也各具特色,铭记着一方水土的风韵。斗转星移,那些原本精美绝伦的手艺似乎已跟不上社会极速前进的步伐,成为日益被边缘化的“非遗”。  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非遗工艺最多的国家。除了少数在当今获得较好的传承与发展,大部分依旧举步维艰,甚至奄奄一息,亟待社会力量
期刊
当一位老师面带略作神秘的笑容把这部书递给我的时候,我就知道眼福来了。这是属于那种让我浊眼为之焕发异彩的古籍,人手的木夹板与粉色的槟榔笺封皮很是搭调,扉页的万年红让我猜到是一部岭南旧物。当看到书名《楚庭稗珠录》时,我不禁脱口而出:“此书一直以来只闻其名,不知其踪,不料今日于此得见本尊真颜。”立地冒出一个念头:这么多年宋,究竟什么样的人物,才能拥有这部书?而当我看到内中“陈君葆”的藏印时,当下释然。宝
期刊
将一篇童话从文字转变为画面,就是《大鱼成长记》系列纸本水墨画所做的事。画家对文字的偏爱让她的詩歌、长篇故事可以与这些架上水墨作品互文、互证,相互阐述,这并不多见。从外在清新温婉的颜色运用和灵巧的角色形象人眼,我们会觉得李博伦的画是一种童真而浪漫的、充满轻柔婉约女性特质的表达,无论是画面选用的孩童题材、反复出现的几个灵巧可掬的动物形象、象征天真稚气和纯挚的符号——如泡泡、珍珠、海水、向日葵等,更重要
期刊
乾隆朝仿制宫廷所藏历代文房玩物,是中国文物史上一个高峰期,大凡瓷器、铜器、书画,都有追摹古人而留下名品的实例。而用在书画纸方面,则有赫赫有名的乾隆年仿金粟山藏经纸,至今仍为造纸史上的传奇之物。  仿金粟笺源自乾隆之喜好  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浙江海盐金粟山的金粟寺,开始订造了一批抄写藏经用的纸,材料是桑皮、槠皮等,多数抄写经文的纸背后,盖有“金粟山藏经纸”的椭圆形木戳印记,有研究者甚
期刊
一书,一菖,一画笔,这是吴浩的日常。  他痴爱菖蒲,家中常伴菖蒲八百余株,而菖蒲的“不假日色,不資寸土”,似乎也正应着吴浩性格中的淡泊纯粹。他亦痴迷于传统绘画,那种将高士之清怀雅格纳于心中。浸淫于此番生活趣味,灵动往来的满纸逸气,潜入肺腑。如此这般,画之面目,乃真实性情。  不惑之年为艺术漂泊  冬日,在成都双流麓镇的大来山房与吴浩先生围炉夜话。灵动怪诞、坦荡直率是笔者对吴浩的第一印象。  在大来
期刊
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猪是吉祥、丰收和财富的象征。中国养家猪历史可追溯到黄帝时代。中国文字据说是由仓颉创始,而从家字拆字所见,是六从豕,是无豕不成家。可见在黄帝时期豢养家豕之普遍性。而我国早就有猪图腾崇拜,其中代表性的就是红山文化中的玦形猪首龙,其使玉器由一件单纯美身佩饰,异化为神物、权柄和祭器。与这些早期的猪作为祭祀用品不同,在明清以及近现代中,以猪为题材的艺术品,基本上都是取
期刊
在中美贸易战和经济下行的大环境背景下,2018年成为中国拍卖行业的临界点,而2019年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征集和招商面临的挑战也势必难度升级,大中小型拍卖行均是如此。但某些瞬间也表明,二级拍卖市场在理性调整中等待回暖。如那些自带流量热度与实力派“演技”齐聚一身的超级拍品,给予2018年艺术市场另一种嗨点和爆点。此外,中国书画、现当代艺术、古董珍玩、古籍善本等每一个业务板块平分秋色,作为艺术市场大众参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