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与惩罚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tou119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样样都有。我认为,赏识就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剂”,而惩罚就是“除虫剂”。在教育过程中,鼓励、表扬与惩罚运用起来只有有法有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一棵幼苗,如果给它适时地添加营养,再及时地帮它除虫,它定会长得又快又好。同样,一个孩子,如果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了“营养剂”和“除虫剂”,他必定也会茁壮成长。
  一、 赏识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剂”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等待开发的矿藏,都可能是天才,都可能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只要我们从赏识孩子开始。而鼓励与表扬正是赏识的两个重要方式。
  1.鼓励
  鼓励孩子意味着老师或父母相信孩子——相信他们的能力和智慧,相信他们能够战胜面对的困难。那么,应当如何鼓励孩子呢?
  及时发现优点。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名言。再调皮的孩子也有优点,再与人为难的孩子也愿意别人肯定他。所以,不要忽略孩子的优点或认为理应如此,老师们应当及时而充分地表示对他的能力和优点的欣赏,并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所持有的肯定和友好态度。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鼓励他,才是教育的起点。要先肯定,再教育,失去了必要的肯定,教育就有可能误入歧途。
  不要强调责任。不要喋喋不休地唠叨他应负什么责任,不管孩子做事的结果如何,老师们都应鼓励孩子尽力去做,并且给予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得到经验和体验成功。低年级的尤其是内向的孩子面对陌生的、从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时会担心和害怕。他们有时不愿意探索、不敢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结果将会如何,所以老师们应当鼓励孩子去探索新异事物,敢于了解未知,从中得到经验,并勇于承担后果,承受失败。经过挫折得到的成功,孩子将会更加牢固地铭记心中。
  给予充分信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问题,同时相信孩子的能力,这样能帮孩子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心态环境。自我的成长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更加努力地去实现自己。所以老师们应当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去面对现实世界,同时要允许他们自己去尝试。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所说:“学生能做到的,老师坚决不做。”这样多给孩子们真正锻炼的机会,他们就会建立自信和乐观的态度,为他们的个性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
  鼓励是孩子成长的推动力和营养剂,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加油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只有及时而充分地鼓励,孩子的进步才能更加迅速。
  2.表扬
  表扬和鼓励是有区别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一些老师也许常常会鼓励孩子去探索,去进步,去学习,但常常忘记表扬。
  表扬是一种十分明确的肯定孩子某些行为的方法,是当孩子表现良好时才能给予的。表扬好行为比惩罚不良行为能让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它能增强孩子的自信,提高他们的自尊,给他们更大的勇气去面对新的世界和承担更重的任务。
  表扬的作用是巨大的,不容置疑的,但表扬决不能滥用成一种无原则的赞美。无论哪种表扬,均应该让孩子明白这是良好行为的后果。表扬不是事前的添加剂,而是好行为事后的强化。所以,不能在产生某种后果之前滥用表扬。
  比如:当学生处于自豪状态时,老师的表扬、激励语就是学生进步的顺风帆。当学生在学习中付出了努力,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时,他们认为自己付出了努力,取得了成效,值得表扬,也迫切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这时老师的表扬能使他们体会到“苦尽甘来”,感到自身的努力没有白费,学习是苦中有乐,其乐无穷。有的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进步,但与其他同学相比并不突出。此时老师的表扬使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注,令他温暖,从而对老师怀有好感,并将这种好感迁移到有关的学习中,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还有,当学生并没有发现自己的长处,如:一个反应慢、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平时并不起眼,但主动弯腰拾起地上的纸屑这一件小事却发挥了他的长处,此时老师的表扬会令他喜出望外,并找到自信和学习的乐趣。
  但是不合时宜、不了解学生心态的表扬往往适得其反。那些天赋较好的学生,他们能轻而易举地取得好成绩,此时老师的表扬往往会令他们骄傲自大,轻视其他同学,甚至歧视“勤奋学习”的行为。教师的表扬对此类学生不仅没有激励作用,而且还可能助长他们自满的情绪,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态度,使全班形成浮躁的学风。再如,过多的表扬:教师一口气表扬了一大批学生、经常性地表扬学生或某个学生经常受到表扬,这些类似的表扬好像“走过场”,会使学生变得麻木不仁,不会因此而兴奋,因此表扬就失去了作用。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老师们还要讲究表扬的艺术,一定要多些关注、少些敷衍,多些花样、少些重复,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真的为他高兴。老师们的语言、动作、神态、语调都可以传达表扬、赞赏的信息,可以选择较正式的场合在集体中表扬,也可以在课间与学生个别交流。对进步较大的孩子可以用略带夸张的口气说上一句赞美的话,可以高兴地与其握手,也可以来个激动的拥抱;对一些一贯表现较好的孩子甚至只需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充满爱意的抚摸,或只是微微一点头,亦或是一个灿烂的笑容,就可以传递“老师为你高兴”的信息,从而激起他积极上进的愿望,让表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二、 恰如其分的惩罚是学生成长的“除虫剂”
  鼓励和表扬是必要的,它能让成长中的孩子及时得到“营养”,从而成长得更快。它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孩子树立了自信心,会激发孩子的创造灵感。但教育过程也离不开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也是脆弱的。中国青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教育本来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样样都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种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但如何运用惩罚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1.抓住良机有实效   惩罚是让孩子从行为效果的相反意义上接受教训,因此,施予惩罚时,惩罚的时间与行为效果发生的时间越接近越好。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们急于求助,而此刻对他们恰如其分的惩罚能使他们终身难忘,收到教育的奇效。当然,如果孩子在做不好的事情之前就被训诫或警告,相对于他实际做过以后再被惩罚,前者的效果要好得多。
  2.意见一致才可靠
  老师们所持的惩罚标准应该前后一致。孩子受到无原则的惩罚,其错误行为的发生率比完全不受惩罚时还要高。所以,老师对待孩子,无论是赏识还是惩罚,很重要的原则是一致性——横向一致(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和纵向一致(对一个孩子的前后一致)。而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对待孩子所持的标准,无论在情感上或在行为上也应该是一致的。
  3.解释理由很重要
  惩罚孩子而不解释理由,其效果一定不好。应该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惩罚他,这样他就能吸取错误行为的教训而有所改变,以后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才会减少。因此,解释理由是运用惩罚手段不可缺少的环节。
  4.惩罚“二忌”要记牢
  一忌身心伤害。惩罚有时是必要的,但是惩罚决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等等。越要惩罚越要尊重。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打、骂、不许吃饭、把孩子关在黑屋里等伤害孩子身体的方法都应予以禁止,因为孩子并不能理解这种惩罚与他的不良行为之间有什么联系。虽然从表面看,这些粗暴的惩罚可能会产生一时的效果,但从长远来说,孩子对惩罚者将会形成恐惧感,久而久之,它还会给孩子留下一个很强的攻击性行为模式的印象,这样的孩子一旦释放出他的恐惧感,就渐渐地也变得粗暴和养成攻击的习惯。罪魁祸首当属对孩子身心有所伤害的粗暴惩罚,它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人格成长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二忌频繁使用。运用惩罚的方法教育孩子要特别慎重。面对孩子的行为,首先应尽量“防患于未然”,尽量少用惩罚。因为过于频繁地使用惩罚,一种孩子可能从此躲避惩罚者,甚至会产生畏惧和无助的感觉,或由于无法逃避惩罚而变得畏缩不前甚至说谎,其根本无助于改正错误;另一种孩子则将惩罚当“家常便饭”,在多次的惩罚中变得“破罐子破摔”,失去了自尊和上进心。当这些孩子稍大以后,他们对父母或老师频繁的惩罚行为产生反感,会更加助长敌意情绪和敌对行为的发生,以致一些孩子离家出走、逃学逃课,成为“问题少年”。
  5.遵守原则不可少
  (1)目的性原则。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惩前毖后,使受惩罚者改过自新和健康成长,起到激励和教育警示的作用。老师们决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盲目地采取过激措施,因为好孩子不是惩罚出来的。
  (2)灵活性原则。应针对不同时间、场合、违规程度,以及被罚对象的性格类型,灵活选择不同惩罚方式。比如随便扔纸屡教不改的,罚他扫一回地;说脏话的,罚他给大家唱首歌;作业没认真写的,罚他重抄一遍;跟同学打架的,罚他写一份检讨书……
  (3)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的原则。不能孤立地使用惩罚手段,要与正面教育、反面事例、鼓励表扬等方法以及整个教育方法体系结合起来。
  (4)不产生新问题的原则。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要注意把握度、时机,注重效果,不能产生副作用。
  因此,我们运用惩罚时,一定不要意气用事和情绪激动,要冷静而慎重地进行。
  综上所述,赏识和惩罚都是为了把孩子教育好,都是源于老师和父母对孩子的爱心。适当的鼓励与表扬,可以给学生以极大鼓舞;恰当的惩罚,也会促使学生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老师应该娴熟地运用“营养剂”和“除虫剂”来教育、管理学生,唤起每一个孩子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我们要寓赏于教,寓罚于教,让孩子们在“营养剂”和“除虫剂”的合力下茁壮成长!
其他文献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  【摘要】对于“诗意作文”,漯河市高级中学是这样理解的:“诗意”不仅是作者的个性展现,能引读者入“有我之境”,还应妙语生辉,引读者察“境界全出”。一篇好的作文,不仅引人思考,而且以情动人。“诗意作文”既是对生活的再现、对岁月的留痕、对人性的聚焦、对心灵的解剖,又是对文字的舞动、对视觉的美化、对韵味的张扬。  【关键词】诗意;聚材;技巧;完善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不再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素质好坏的唯一标准,而是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说理”课堂是一种新型课堂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不断“说”的过程中思考,逐渐培养清晰的思维能力,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文章就如何构建高效的“说理”课堂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说理”课堂  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
低年级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出发,在教材选择上,编者有意选取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文章,尤其是通过借助不同的文体来表现作者不同的思想内容,在文本中突出人文价值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些文本为了进行情感渗透,在写作方法的选取上采用对比的形式,如《酸的和甜的》一文通过小兔子、小松鼠与小猴子在“是否吃掉树上的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的不同态度对比,突出猴子的聪明与才智,表达“做什么事都要
【摘要】微课生动形象,短小精炼,能够有效展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微课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给课堂带来了生機和活力,使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富有感染力,提高了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文章阐述了微课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微课在中学数学中应用的意义,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中学数学;意义;应用;注意点  一、引言  新课改的实施,使得传统的教育理念迎来了改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
【摘要】近年来,以“先试后导”为特征的尝试教学法在教育界掀起热潮,但落实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效果如何却没有定论。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为实验素材,以厦门五缘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探析尝试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的具体效果,以期为后续略读课文教学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以“先试后导、先练
【摘要】年龄因素对外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的关键期假说在母语学习中的重要影响也已被大多数人所肯定。文章借助关键期假说探究年龄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进而反思我国普遍存在的外语早教现象的合理性。  【关键词】关键期;年龄因素;外语早期学习  一、关键期假说综述  关键期是指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着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语言习得最为容易,而超过这段时间,学习效率逐渐下降,语言习得的能力受
平衡是艺术存在的本质,如果说教学作为艺术的确存在于我们的课堂,那么,我们的教师是不能不追求平衡的。否则,一不留神,问题就会出现。比如,考虑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就有可能忽略教学目标的实现;考虑了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与,就有可能无法应对学生呈现的各类问题;考虑了学生的探究。就有可能影响教学效率;考虑了知识的传授,就有可能忽略态度的养成、方法的掌握。  请看《鲁班和橹板》(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片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活动经验,离不开活动,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基础上获得的。南通市第二附属小学吴冬冬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通过切土豆,帮助学生很好地建立了“面、棱、顶点”的概念,现摘录其
教师幽默语是教师聪明才智的表现。教学幽默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一种教学风格。教学中的幽默语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消除师生间的隔膜,缩小师生的心理差距,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它能消除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疲劳感、振奋学生的学习情绪、调节课堂气氛;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幽默的课堂教学艺术,可以说是教学设计细节中的幽默,例如不脱离教学的笑话、趣事;机敏的妙语、警句;生动有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中职数学课程改革严重滞后于专业课改,不但影响了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教育,也不能体现数学课程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功能。基于此,文章以机电专业为例,探讨了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路径,以期为中职数学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路径;机电专业  数学学科中的三角知识、函数知识、几何知识等在机电课程学习中发挥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