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时不我待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li95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否将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在此次《药品管理法》的修订中加以体现是业界的关注焦点之一。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用“时不我待”来形容业界对这一制度的急迫性。
  五味杂陈的探索过程
  苏州生物纳米园总经理刘毓文代表创新药企,讲述了她的焦虑。苏州生物纳米园共有94家以药品研发为主的企业,其中大分子和小分子几乎各半,这些企业遇到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融资了56亿元,获得30多个临床批件,下一步若是产品上市就需要再融资建厂,又是一个重复产能的建设,不然只能卖掉产品。”
  大多数制药企业遇到的问题同样如此,在批文流转众多障碍的当下,企业想要扩充产品线,只有两条路,要么为了一个产品而买下整个企业,要么自我申报。而自我申报这条路,又为本来工作已经分外繁重的CDE增加了工作量。
  “2001年起实施的把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合一的‘捆绑式’管理体制越来越暴露出其制度局限性,概括而言,‘捆绑式’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药品研发动力不足、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相关主体权责不清、政府行政资源浪费等。”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师、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勇表示。
  而借着此次修法的契机,引入MAH制度,看似是一个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切入点,一方面鼓励创新,一方面平衡资源配置。


  所谓MAH制度,其核心的要素有四点,首先是允许MAH申请人和申请持有人变更;第二是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第三是MAH申请持有人承担药品上市前后的安全性、有效性保证义务;第四是药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或者MAH承担药品生产、销售、召回、撤市等质量保证和产品流通追溯和控制义务。
  其实关于MAH制度的讨论进行到现在,药监部门、学界、业界对它的争议已经不是要不要建立中国的MAH制度,而是该如何将这个制度,在中国现阶段医药产业的发展状态下落地。而且探索已经开展,目前CFDA正在苏州生物纳米园就创新药的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进行试点方案的尝试。
  “五味杂陈”这是自2009年就开始对此制度进行研究的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邵蓉形容自己6年来,在经历了MAH制度从被监管部门质疑到现在被认可后的感受。“可喜的是,从去年到现在,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在提到MAH制度的时候,都认为应该建,焦点是该如何建。”
  硬件基础已经具备。“两次GMP认证,使得中国已经具备了实施MAH制度的基础条件。”
  剩下的问题是MAH制度的体系该如何设计。事实上建立中国的MAH制度概括的来说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上市许可持有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上市许可和生产许可不再捆绑后,委托加工是否能够保障药品的质量?当出现药品质量问题或者药害事件时,追责机制该如何配套?
   MAH是一个机制
  上市许可持有人主体范围的确立意义重大。这是MAH制度在中国落地必须要想清楚的首要问题,因为中国近4000家制药企业并不都具备成为MAH的资格。
  那么“推行MAH制度,除了生产企业外,其他人,比如医药商业公司、科研院所乃至个人等,可不可以申请成为上市许可持有人?”一个被普遍提及的观点是“应该为MAH设立准入的门槛,但是这个准入的门槛应该用财产来衡量还是用制度去保障,这是在修法时需要考虑的问题。”邵蓉表示。
  之所设立准入门槛,其实就是一个很朴素的观念“若是出现质量问题,企业有经济能力和没有经济能力,其承担责任风险的程度不一样。”
  为此,有专家列举了几个可以成为MAH门槛的指标,比如“有生产能力且GMP通过中国药监部门认证也符合国际标准,已经成立一段时间且有产品在市场上销售,还有企业的诚信与声誉是得到一定验证的等等”,符合这些条件的可以作为MAH制度先行先试的企业。
  事实上门槛之外,更重要的是与MAH制度相匹配的后续管理体系,“业界在讨论MAH制度的时候更多看到的是前面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开后,对业界带来的利好,很容易忽略后续应该具备的机制对此项制度执行效果的影响。”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如果只是前段对MAH制度放开了,而后边的机制不变,那其中就会有问题。”
  比如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在美国,不良反应报告90%都是由企业负责收集并报告给药监部门,而中国只有20%左右的不良反应报告来自企业。若是后续的药物警戒体系的建设跟不上MAH制度中所规定的上市许可持有人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安全负责的设计,那么肯定会出现一放开就会乱的结果。”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杨悦在研究欧美国家的上市许可制度时发现,欧美国家并没有对上市许可持有人设置入门条件,“我们习惯了设置条件,而欧美是靠机制来约束的。”
  对于此机制中应该有的内容,杨悦进行了梳理,比如“在《药品管理法》中设定上市许可持有人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有效性负责,比如要求其质量标准要及时提高、标识里的警示性信息要及时补正,不良反应监测要及时进行,风险效益不平衡的时候要进行风险控制,以及场地变更的时候要跟原来的标准设计保持一致等。”
  当然,在设定这些约束条款的同时,还应该设计出鼓励机制,让企业能够自觉执行。因为MAH制度说到底其最核心理念就是质量源于设计。“上市许可持有人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是最熟悉、最了解的,而企业作为获利主体,应该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诺和诺德质量合规部副总裁张庆认为“如果有这么一个机制,抛开你用什么样的名字,只要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临床试验、上市许可和上市后的监管等各种程序做到规范,其最终的效果就能达到。”
  “这就是要建立一种机制。让不具备成为上市许可持有人条件的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不能也不敢申请,如果制度设计最终达到这样一个效果,这个制度就是可行的。”杨跃表示。
其他文献
过去两个月,由于擅自改变提取工艺而事发的“银杏叶风波”持续发酵。  按照药品监管部门最近公布的对市售银杏叶口服制剂(片剂、胶囊)的第一批大面积抽检结果:在完成检验的284批样品中,检出不合格药品67批,占全部产品的23.6%,涉及24家药品生产企业;有60批药品为企业自检不合格。截止目前,已经有多家相关企业采取产品召回措施,其中不少知名企业赫然在列,市场大为哗然。  这也不意外,银杏叶制剂是国内市
期刊
近日,佛慈制药发布提价公告,决定对企业15个浓缩丸产品和阿胶产品进行提价,其中15个浓缩丸产品出厂价平均上调12%,阿胶出厂价上调34%,依照公告,这些产品零售价均将做相应调整。这是自药价放开后,首家提价的企业。  从佛慈制药公告内容可见,除了阿胶外,其余提价产品均是市场竞争激烈的低价药品种。实际上,新政实施不久,低价药提价的动作即比较频繁。上海信谊生产的心脏病常见药地高辛片涨价10倍,从6.7元
期刊
6月17日,百时美施贵宝(BMS)中国区总裁林泰慷通过邮件对前员工聚集维权事件做了内部回应,称对任何违反合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要求员工继续关注各自工作重点。  2014年7月,BMS开始在中国裁员,据不完全统计,此次裁员涉及近1000人,多轮裁员几乎涉及其中国区所有的事业部,这也成为在华跨国药企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  对其裁员行为,外界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如为何存在有选择性裁员现象;累计近千
期刊
在大家还不清醒,抱有侥幸心理,以为不会这么快,刀不会这么狠的时候,中国医药环境,仅仅半年的时间,就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  上半年医药环境的巨大变化,包括放开药价完全市场化,医保支付政策改变等,都反映了国家的进步。以往的医药环境一直是温水煮青蛙,如果现在企业还不觉悟,还不跳起来,就会被煮死。未来药品价格的降幅将不是每年2%~5%,而是10%、20%甚至更高。目前国内化药99%以上都是仿制药,这些产品
期刊
115期我们是滴探访了完美世界总部,对《笑傲江湖》做了一次前瞻性报道,这款游戏已经进行了数次公司内部封闭测试,最近的一次被称为“黑盒”测试,直接邀请玩家到完美世界总部现场试玩。本次测试的内容太多,时间有限,笔者只能管中窥豹。听说其中尚有部分内容会修改,因此本篇报告只作为给未能参加测试的玩家提供参考之用。
期刊
5月下旬以来,一种名叫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在韩国暴发。韩国保健福祉部通报,截至6月25日,韩国MERS确诊病例已达180例,死亡29人。受其影响,中国在5月29日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1例来自韩国的输入性病例。6月10日,一名中国籍女性在韩国确诊染病。  韩国此轮疫情的暴发,源自一位从中东多国旅行归来的病患。而中东,正是MERS疫情的策源地。自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5
期刊
《神武》暑期巨献“幸福人生”内容已全部开启,本文要揭秘的,正是“幸福人生”中的一大福利——帮派学徒系统。
期刊
互联网带来了认知的第二次革命,能够很好的帮助传统产业,但腾讯一直不认为互联网能够颠覆医疗。  互联网认知革命到来,医疗健康领域成为我们一个重点的方向,是因为这个领域足够大。医疗卫生产业到2020年会成为5万~8万亿元的市场。而且,即便如此,中国的医疗支出在GDP中的占比与其它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很低。我认为,医生、医院、患者、药品公司,任何一个都可以变成互联网的切入口。  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要进
期刊
这似乎是一个展望性的话题,众多观点献策献力的聚焦点是当《药品管理法》修订完成并开始执行后,以CFDA为代表的药监体系,该如何将业界寄予《药品管理法》的美好期待落地实施。其实就是要回答一个核心问题:接下来药品监管部门要通过什么方式对医药产业进行管理?  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和健康是任何一个药品监管部门的目标,同时也是《药品管理法》所应该体现的立法目的,这毫无异议。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这个目标,落足
期刊
现阶段药品审评审批的实践不适应医药产业的发展,已经是共识。这次《药品管理法》的修订,给了业界一个更广阔的语境去思考这个问题:怎么从法律层面让药品的审批审批制度引领产业创新发展,而非被动适应。  激活静默的环节  观念的转变首当其冲。事实上,2001版《药品管理法》颁布至今,在药品注册管理上不断有新的规章、制度出台,其中也包括对创新药的各项鼓励政策,但是最终结果的达成并没有获得各方的满意。  “那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