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到工作的转型(STWT)是青年人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过渡,是个体在职业生涯中做出的首要的职业调整,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从学校到工作转型的定义出发,引入美国从学校到工作转型在教育改革中的实例,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启示。
关键词:从学校到工作的转型;职业探索;教育改革
1.学校到工作转型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从学校到工作转换,从时间上看,转型阶段介于个体离开学校之后和开始就业之前。它由三个基本组成要素:①以学校为基础的学习,以职业为基础的学习和与此相关的活动;②以职业为基础的学习,在真实的工作场所进行实践、结构性培训并以学徒的身份接受专门的工作指导;③建立并维持学校、职业和其他成人环境之间的合作关系的各种活动。这三个组成部分的目的在于鼓励所有学生在校期间使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学科成绩都达到高水平;把学科学习和职业活动相结合,使学校教育更适合学生的需要。
2.美国STWT在教育改革中的实例
美国、英国、日本是最早开始STWT研究的国家,他们在此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而且在过渡途径、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方面各具特色。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目前还处于引进和介绍国外研究资料、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法的阶段,本文引用美国STWT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实例,在介绍美国教育改革的同时促使人们对我国教育改革进行思考。
美国STWT项目在指导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做出选择时首先从学生的自我认识教育开始,接着是职业探索和职业寻求[1]。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都市学区实行的由九到十二年级的学生参加的“通向满意之路:青少年自我决定过渡方案”[2]。该方案共分为与年龄相适应的四个活动阶段,四个活动阶段与年级相适应。具体如下:
(1)集中阶段:在九、十年级,通过课文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并开始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同时以小团队或个人的方式参加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主题的班级活动。
(2)信息综合阶段:学生们把从第一阶段中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
(3)探索阶段:学生和指导老师、父母一起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这有助于学生对他们的未来做出选择。
(4)联系阶段:学生到社会各个部门参观、访问,到学校附近的劳动市场搜集就业信息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3.STWT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我国学校职业教育在普通教育为主体的教育分流机制下,学校到工作的转型还没有真正形成纵向贯通,运作良好的内在体系。统一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衔接存在制度障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试图提出几点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1)将职业教育渗透到基础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技能的学习、意识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而需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因此,达到最终的职业教育目标需要按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渗透职业理念、职业内容和职业指导,并在日常的生活与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职业体验与实践的机会[3]。
(2)承认学生的内在差别。不同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影响,其学习能力、职业兴趣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应尊重学生的这些内在差别,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和实践内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3)加强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的整合。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核心是整合学习本位学习和工作本位学习,对职业学校而言,这就要求改革把职业课程教育与实际工作割裂开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重视生产实习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也要为他们将来就业从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4)实现产学结合。创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真正的生产和实践环境中得到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生产意识、专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对于学校和企业而言,这是双赢的结果。但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水平总体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制度还不完善,因此,如何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行产学结合,建立起完善的学校到工作的过渡机制,将是影响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邓 晶.美国“从学校到工作”项目的实施概况及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S2).
[2]石伟平.STW: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的抉择[J].全球教育展望,2001(06):74.
[3]李会民.西欧国家从学校到岗位的过渡教育[J].中原职业技术教育,1995(01).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从学校到工作的转型;职业探索;教育改革
1.学校到工作转型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从学校到工作转换,从时间上看,转型阶段介于个体离开学校之后和开始就业之前。它由三个基本组成要素:①以学校为基础的学习,以职业为基础的学习和与此相关的活动;②以职业为基础的学习,在真实的工作场所进行实践、结构性培训并以学徒的身份接受专门的工作指导;③建立并维持学校、职业和其他成人环境之间的合作关系的各种活动。这三个组成部分的目的在于鼓励所有学生在校期间使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学科成绩都达到高水平;把学科学习和职业活动相结合,使学校教育更适合学生的需要。
2.美国STWT在教育改革中的实例
美国、英国、日本是最早开始STWT研究的国家,他们在此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而且在过渡途径、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方面各具特色。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目前还处于引进和介绍国外研究资料、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法的阶段,本文引用美国STWT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实例,在介绍美国教育改革的同时促使人们对我国教育改革进行思考。
美国STWT项目在指导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做出选择时首先从学生的自我认识教育开始,接着是职业探索和职业寻求[1]。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都市学区实行的由九到十二年级的学生参加的“通向满意之路:青少年自我决定过渡方案”[2]。该方案共分为与年龄相适应的四个活动阶段,四个活动阶段与年级相适应。具体如下:
(1)集中阶段:在九、十年级,通过课文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并开始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同时以小团队或个人的方式参加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主题的班级活动。
(2)信息综合阶段:学生们把从第一阶段中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
(3)探索阶段:学生和指导老师、父母一起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这有助于学生对他们的未来做出选择。
(4)联系阶段:学生到社会各个部门参观、访问,到学校附近的劳动市场搜集就业信息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3.STWT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我国学校职业教育在普通教育为主体的教育分流机制下,学校到工作的转型还没有真正形成纵向贯通,运作良好的内在体系。统一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衔接存在制度障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试图提出几点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1)将职业教育渗透到基础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技能的学习、意识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而需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因此,达到最终的职业教育目标需要按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渗透职业理念、职业内容和职业指导,并在日常的生活与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职业体验与实践的机会[3]。
(2)承认学生的内在差别。不同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影响,其学习能力、职业兴趣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应尊重学生的这些内在差别,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和实践内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3)加强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的整合。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核心是整合学习本位学习和工作本位学习,对职业学校而言,这就要求改革把职业课程教育与实际工作割裂开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重视生产实习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也要为他们将来就业从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4)实现产学结合。创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真正的生产和实践环境中得到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生产意识、专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对于学校和企业而言,这是双赢的结果。但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水平总体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制度还不完善,因此,如何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行产学结合,建立起完善的学校到工作的过渡机制,将是影响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邓 晶.美国“从学校到工作”项目的实施概况及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S2).
[2]石伟平.STW: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的抉择[J].全球教育展望,2001(06):74.
[3]李会民.西欧国家从学校到岗位的过渡教育[J].中原职业技术教育,1995(01).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