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回归传统 第三篇 赏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下)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cier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意境审美
  意境更多地体现了审美主体审美创造的作用。意境是“意”与“境”同步的构建与契合,是“景”与“情”的交融,是物我一体的最高审美境界。它具有含蓄隽永,回味无穷,可以心领神会却又难以言说的审美特征。
  奇石的意境审美,我们从命题、赋文、配座、组合的意境美的表达与感悟来加以说明。
  命题的意境美 命题有就石论石、人石两分的命题,也有人石合一的意境的命题。要达到意境的命题既要有对事物表象记忆的生活积累,更要有切身的体验。一石友有一灰中略显蓝的凸纹斑点纹卵石请笔者命题,初时命题为“梨花雨”,后觉不妥,“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说梨花白如雪呀。思虑之中,夜色渐浓,推窗外望,只见夜光之中物体竟然有一种淡淡的蓝。于是倏然奋笔,将此石命题为“梨花夜落轻如梦”,表达了人石相融如梦幻一般的意境感受。
  意境的命题总是善于将有限之“象”化为赏析者创构之“境”,如“芦荡晓雾锁清秋”,“风怀别情柳依依”,“半山载月归”,“秋江孤帆尽”等等。
  赋文的意境美 以赋文的方法表达意境美可以较命题有更大的力度,可以恣意遨游于心生之“境”中。在赋文创作的过程中赏者可以超越石上图像的时空局限在以想象去构建画面情景中的意境之美。
  配座的意境美 以配座来表达创作者的意境感悟,可以用烘托、寓意、象征、暗示等技巧,让观赏者在赏析中,通过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感受到一种余音缭绕的回味之美。
  组合的意境美 组合的意境美既在于组合石之间的关联度安排,也在于命题的点睛作用。
  意境在赏石审美的命题、赋文、配座、组合等艺术美创造中的种种表现,说明了意境的虚拟之美、含蓄之美,余意未尽之美为奇石的审美创造和再创造提供了多么大的空间!
  三、和谐审美
  我国传统赏石审美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从低层次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有偏爱而无偏见“以己度人”之心;从高层次看,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者爱人”之心,在帮助别人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奇石特有的和谐审美的人文魅力正是表现在它所具有的各取所需的丰富性、见人见智的不确定性和雅石共赏的同乐性这几个方面,这与回归崇德向善的传统伦理观念,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景是完全一致的。
  各取所需的丰富性
  我国传统赏石审美从来都具有各钟其爱、各取所需的丰富性,从不单一,从不偏执,这在历代的石谱文献中得到充分反映。
  《云林石谱》以儒家美学为主旨,在孔传所写的序中说喜欢奇石符合儒家关于以石比德、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孔圣人曾说“仁者乐山”,“好石乃‘乐山’之意”。《云林石谱》收载各种奇石的名录有116种,产于当时82个州、府、军、县和地区,涵现在的20个省市自治区。
  明代《素园石谱》以道家美学为主旨,崇尚赏石审美中赏析者精神的作用、传承的意义,所以要为那些名石绘图、辑文、立传,以传承于后世。在林有麟看来,这比拥有石体本身更为重要。
  到了清代,为石立谱之风日盛,有为己所藏之石立谱的,如《惕庵石谱》;有为他人所藏之石立谱的,如《冶梅石谱》,有为地域之石立谱的,如《广东新语》;也有为石种之石立谱的等等。清代石谱种类之多,前所未有。
  唯美是取,各取所需的审美理念传承至今。在祖国广袤国土的戈壁大漠、江河湖海、崇山深谷中各类新石种不断发现的同时,我国石友还将视野投向了国门之外,巴西的彩釉玛瑙、马达加斯加玛瑙等外域石种纷至沓来,全球配置赏石资源已见端倪。
  见人见智的不确定性
  奇石中具象的凤毛麟角,多为意象、抽象。这种与具体物象的似与不似和完全不似,造就了奇石不同于其他任何艺术形式的物象的不确定性,为见人见智的审美发现带来了最具独特性的审美趣味。
  除了对奇石不同观赏面的选择,对同一观赏面不同观赏角度的选择外,还有在同一观赏面的同一观赏角度下因对主体图象的不同选择而有不同的感知。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对背景和图象的不同选择,二是对视觉重心的不同选择。
  雅石共赏的同乐性
  由于奇石具有见人见智的不确定性,因而对一同枚奇石可以各感其美,各有所悟,与石同乐,从而把奇石的这一审美特性表达得淋漓尽致。
  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对同一事物由多人来表达各自的感受,这在诗歌创作上称之为“唱和”,赏石亦是如此。《素园石谱》在卷之一的“虢州月石屏”的赏析诗中就辑有欧阳六一(欧阳修)、苏沧浪(苏舜钦)、梅宛陵(梅尧臣)三人的诗作,相映成趣,令人玩味。
  这种赏石赋文的唱和形式流传至今,成为我国赏石文化的一大艺术特色,我们不妨称它为“雅石共赏”。
  雅石共赏并不只限于一石由多人赋文以美的点评,也可以于一石的审美之中纳入各种艺术形式而产生一种众望所归的艺术魅力。
  四、多元审美
  赏石审美的多元化不仅是我国传统赏石文化与绘画、文学、书法相结合的传承,而且也是借鉴当代文化全球化的多元发展态势,将赏石文化与传统文化、科学技术、当代艺术、市场经济和大众审美情趣在交融互动中的创新。对此,我们有以下期许。
  抽象审美得到普遍认同 这里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奇石的抽象、意象、具象是与具体的物象对照而言,本身并无高低之别,就像写实的绘画与抽象的绘画都有优秀之作,也有平庸之作那样。二是抽象美是有形式美规则的,不能随意拿一枚什么也不像的石头说这是抽象的。抽象奇石的前提是有观赏性,首先是“美”,然后才是“抽象”。有石友称抽象奇石为“美石”,正由此故。我们相信,随着对奇石抽象审美实践的不断深入,对抽象奇石的形式美的理解会逐步趋于一种理性的认同。
  行为艺术在体验中回归与创新 如果说人们对一般事情主要关注其结果的话,那么行为艺术更看重过程之中的审美。行为艺术在奇石审美体验中的表现形式可以有,雨花石表达一个过程的“置水呈像”;将小品石多人分别组合创意的“组合演示”;对昆石类奇石以放大镜观赏,或对岩石切片显微观察的“探微揽胜”;对图纹石图纹放大剪裁的“剪裁赋意”;在为石赋以诗文的即兴写作时的“咏石即兴”等等,尽可以大加发挥。行为艺术在赏石审美中当从约定俗成进入到规范化、程序化的地步,就可以形成一种可以与我国传统“茶道”比美的“石道”了。
  高新技术在赏石审美中崭露头角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国运兴,收藏热,促进了作为上层建筑的赏石文化的发展,而且科学技术还直接渗透于赏石审美之中,除了对于科学美的赏析外,还可以有高新技术应用的3D成像,让奇石审美的形象传达更精确更快捷;将光色的造型作用应用奇石的陈设,让造型石显示出从未有过的全新形象;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奇石的形象与文本、声音、动画等作综合处理,在虚拟空间中感受到奇石艺术实在的魅力等等。
  奇石艺术成为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 奇石艺术的天造形式在前、人赋妙意在后的表现主义特质,本身就具有当代艺术的基因,当它与高新技术、市场经济、大众生活相融汇,并借鉴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后,必将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占有它应有的位置。举例而言,奇石的陈设可衍变为“场地+物品+情感”的装置艺术;奇石精品的限量仿真制作可衍变为“波普艺术”,奇石艺术与各种艺术形式的嫁接,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可衍变为“大众艺术”、“商业艺术”等等。
  更加重视奇石艺术的精神层面 奇石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其精品、神品、绝品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然而对奇石的精神创造却是无限的。《素园石谱》作者林有麟的友人黄经在该书的小引中说得好,当有这本石谱,哪怕是一件珍爱的石头也没有了,也能怡然于赏石审美的愉悦之中。“图绘著录”,为石立谱;收藏石谱,赏析石谱,当成为与收藏美石比肩的一种精神收藏的爱好,而它在审美意蕴的发掘上,审美传达的广泛上,文化传承的可续上,更较物质的收藏具有优势。
  重视奇石艺术的精神层面当然不限于石谱的著述、收藏,凡对自然之石赋以妙意的命题、配座、陈设、组合、赋文、绘画、摄影等等,莫不如是,奇石艺术的精神创造的形式将更加活跃,更加多样,迎来繁花似锦的局面。
  奇石艺术物质层面的产业链延生 奇石产业链的延生从南京六合雨花石的资源保护性开发和综合利用为发端,现已形成一种大势所趋,这表现在一是回归到先民对石质的高度重视,在石种中不断地追寻新的玉种或次于玉的玉化石种,将那些不足于发现自然美的原石用作人为艺术创作的雕件用材,二是由单纯的观赏性艺术品向实用性艺术品领域拓展。
其他文献
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三届全国观赏石博览会”在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隆重开幕。  后旗是西部最大的石资源产地之一,盛产玛瑙、蛋白玉、碧玉、树化玉、水晶、黄蜡石、风凌石以及各种宝石级的矿物晶体40多种,名石“小鸡出壳”就出自玛瑙湖。此次观赏石博览会便是市、旗两级观赏石协会依托当地良好的资源,联手打造的一届纯牧民戈壁石展。展会风格独特,广受好评。展会同期还举办了大型石展、精品展、玛瑙湖赏石采风探宝、露天宿营
期刊
节开幕式于阿拉善左旗隆重举行。  每年一届的阿拉善奇石文化旅游节,使阿拉善奇石在国内、国际赏石界的影响力快速提升,使阿拉善成为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戈壁石集散地之一。  2011年,阿拉善左旗就开始积极探索奇石宝玉石产业发展的新路子,采取加大从业人员培训以及新市场建设的措施。2013年,该产业由粗放交易型向精深加工型成功转变,阿拉善奇石宝玉石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图1、简易的摊位在展销会上随处
期刊
贵刊寄来的三期《中华奇石》杂志,在仔细阅读之后,我自认为这是当今石界难得合心仪的一本刊物,能感受到贵刊的办刊风格和主旨。以前我曾是《石道》的忠实读者,后来也曾订阅过其他刊物,但越看越乏味,所以也就都舍弃了。  寄来的三期杂志中要数今年第一期为最好,其中《观点》栏目里:永边的《文化的陪嫁丫鬟》,牧人的《当代中国还能出大赏石家吗?》这两篇文章对赏石现状都有着振聋发聩的“敲打”作用。杨靖的《看什么》,焦
期刊
奇石的消费,就是指欣赏石头,收藏石头,享受自然艺术。奇石消费和其它艺术品消费一样,属于文化消费。旧时的文化消费品如琴棋书画、文房四宝;而现代是大量的电视手机、电脑光碟等,它们都是人造的、可以再生产的。而奇石消费与一般的文化消费品截然不同,它把天然性、奇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提供于市,取悦于人,来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  赏石消费的古今变化  人类的奇石消费史虽然很长(据说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原
期刊
“在石界,我们不是中流砥柱,玩石路上我们也曾迷茫,我们为了心中所爱不断地努力、学习,并将这一段路走到底。或许,我们的积淀还不够,或许,我们还不够成熟。但对于石头,我们有一颗热爱的心,我们是石界新生代,我为我代言。”   80后:我玩石我快乐  代言人:田捷  喜欢是基础  在与他交谈过后,发现他是典型的八零后,聪明、思维敏捷、勤奋、爱钻研。田捷最早以前在各地做生意,搞电脑配件,在全国跑市场,偶然间
期刊
民间的赏石文化  民间的赏石文化至清代呈现丰富多彩、繁荣昌盛的景象。文人赏石与皇家赏石交相辉映,形成古典赏石最后的高峰与风采,留下了标新立异的赏石形态。  (一) 园林赏石  清代的江南园林,以扬州、苏州最为繁盛。清代中期,苏州园林已成领先之势,其中“留园”奇石,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留园”原为明代“东园”废址,乾隆五十九年(1794)归吴人刘恕,改名“寒碧庄”。刘恕中年退隐,唯好花石,收集太湖石十
期刊
都说,乱世藏黄金,盛世热收藏。对古董,我是门外汉,古玩、字画非我辈能玩的。既缺阅历,也缺功力,更缺财力。  说不上始于何时,涌现了石头收藏热。报纸上常见“某某‘捡漏’,一块原本普通的石头,经行家收藏保养后,价格陡涨数十倍”的新闻。我只当是传说,也没留意、介入。业余生活,我爱好两项,一是晚饭后散步,二是周末到山塘水库垂钓。这两项爱好,我已坚持了十多年。否则,整日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恐早已腰肌劳损。平
期刊
前 言  台湾的玫瑰石闻名于世,因为它的图案类似绘画,因此被称为“台湾的国画石”,内地也有类似玫瑰石的画面石被称为“国画石”也叫草花石。草花石是2000年左右出现在海峡两岸雅石市场的,目前价格还算普通,值得石友收藏,因此本文特地介绍。  名称的由来  草花石又称“国画石”,因为石面上多呈现单色或多色彩的草花状图案而得名,也因其具有浓郁的中国水墨画意境,才被称为“中国国画石”。  当然草花石也并不完
期刊
藏瓷王,长5米多,高近4米,厚3米多,重25吨,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最完整的藏瓷。通体金光四泻,犹如佛光普照,雍容华贵,既像虎头,又像白菜(百财)。  奇石藏瓷中的“藏”是代表它来自于青藏高原,“瓷”是由于整体坚硬、质密,石胎较白似象牙,石面富有光泽,石皮颜色古朴宝气,质感莹润,如陶瓷之釉面,故取名“藏瓷”。是近几年发现的稀贵石种,资源量极其有限。  藏瓷产于西藏藏东地区最为著名的景观“
期刊
神仙自在逍遥,美酒在手,世事了然。三五结伴,推杯换盏,酒化万象,醉梦桃源。  世人苦闷,终因脱不了恩怨,解不了情愁。易事易人,困厄可脱,喜乐能平。换一副仙家把酒的心境,人生一样快意洒脱。  荣获2011中国·上海玉(石)雕神工奖“铜奖”  题名:【三仙醉酒】  石种: 福彩冻石(雕件)  电话: 13950438882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县  上街镇浦口村浦中80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