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校园里最丑的一棵树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max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因为一句诗而喜欢上夜晚宁静的芬芳。在诗人们的笔下,桂花香处皆明月。初秋季节,桂花的清淡和校园的书香相得益彰,滿园香气送来朗朗书声。“无人得似天工巧,明月中间种桂花。”我爱桂花,但绝对不是我们校园里的那棵“妖树”。我实在无法割舍哪怕一点点的爱给它,因为它一直在挑战我的审美情趣和鉴美水平。
  它的丑打破了校园的和谐与对称。校园里的其他树木都被设计师们整齐排队,只有这棵“妖树”长在法外之地。它的位置打破了校园绿化的布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谈不上对称,均不符合审美的标准,皆无法激起一个爱美之人的赞叹。它就像挣脱了枷锁的野马或是犯了错误的学生一样,独自长在校园广场的通道上,使本来就不宽敞的校园变得异常狭小。它的存在迫使所有的车辆和行人都不得不放慢匆匆的脚步去绕行,郎朗的书声到它这里都要被无情阻挡,所有目光都无法穿过这团绿色的叶障。
  它的丑简直丢尽了桂花树的脸。它没有华丽的外表,身体线条一团乱麻,枝干交错杂乱,没有高挑的身材,没有秀美的长腿,看不见碧绿的秀发,嗅不到应有的芬芳。10多年了,它增加的只是岁月的年轮,不曾见它长高或长壮哪怕一分一毫,每一年顶上的枯枝还在不断地自毁前程。几只斜出的枯枝上时刻飘着几片发干的树叶,本是柔软的叶子却带着尖刺,一不小心就会扎得人直哆嗦。它的树干白中带着许多乌黑的斑点,没有人愿意去触及那累累伤痕,百花盛开的季节只有眯着眼才能找到一点花瓣。
  它的丑是孤独的煎熬。10多年来,花匠没有给它修剪过一次枝叶。除了上天恩赐一点雨水之外,无人关心它的存在。大家已经忘记什么叫文明与谦让,长在底下的小草也备受牵连,大家似乎把对这棵树的不满全部发泄在了可怜的小草身上。它的丑招不来小鸟和蝴蝶在它身上嬉闹和打闹,它的丑没有任何的寄生草敢在它身旁缠绕。没有学生在它底下乘凉,毕业生更不在它的身旁合影留念。
  它的丑使我已经开始怀疑它存在的意义。我一直担心,它会降低师生们的审美标准和水平。我曾经多次在脑海里设想着去伸张正义,去维护校园的和谐与美丽。想给它挪一个窝,让校园的通道更宽敞;想悄悄地给它多施点肥,哪怕春天它能多长一片嫩叶;想用剪刀按照自己的想象给它打扮一番,让它变得更漂亮;更想向学校领导建议将其逐出校门……可每当我像贼一样走到它跟前时却杀气无存,铩羽而归。虽然我有一万个灭了它的理由,但我实在不忍心对这样一棵与世无争、不求获得、不求认可、默默陪伴的丑物下手。这是一面带有透视功能的镜子,站在它的跟前,令人瑟瑟发抖。
  它的丑感化了我的心灵。十几年来,这棵桂花树没有任何变化,独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论四季风霜雨露,它总是按时将那少许的花香洒满校园;无论严寒酷暑,它总是校园里最独特的风景。岁月的风沙裹胁着讲台的粉尘带走了多少光阴的故事,校园的桂花和一张张年轻的面容雕刻着一群人,这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教师在守护着他们心中最俊美的桂花。在它底下沉思的我渐悟了它存在的意义,在进出教室时会不经意地从教学楼上俯瞰这棵桂花树,闲暇时总想到它的叶下做个透析,吸进它的丑,呼出我的丑。
  它的丑让我无地自容。我为什么要用外表去评判一棵树的价值与意义?每一棵树都有权利去沐浴春光,无论它是美还是丑,老师又岂能将其丑化。园丁可以修枝剪叶,但教师必须用爱去拾起、擦净每一片坠入尘埃的绿叶。我慢慢地品味到了它的坚强,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求获得,不求认可,它活出了月光下最灿烂的自己,不负月光,逐梦成长。这不就是学校一直倡导的“阳光心态第一、健康第一”教育管理理念吗?我们既然选择了阳光,也就不惧怕任何的黑暗。
  我们为什么总想着去破坏而不是包容?为什么要去抹掉学生的尖角、个性而不是让他们闪光?为什么要把每一棵树都修剪成统一的模样?如果校园不能包容一棵树,又怎能包容充满个性的学生呢?我也理解了历任领导没有因为校园建设而毁掉一棵树的良苦用心:校园建设一草一木皆文化,学校发展一砖一瓦皆育人。多民族的临沧,多彩的文化,让它长“民族团结楼”前寓意深刻,内涵深远。包容它的丑,保持它的模样,突出它的位置,就让它见证教育的画丑为美吧。
  ◇责任编辑 晏祥辉◇
其他文献
一、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萌芽并获得发展的前提。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差,语言表述不完整,头脑里还没有建构起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一年级的教材中有大量以图形或图文结合形式呈现的问题情境。例如,一年级上册中“有几枝铅笔”一课,
期刊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购物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
期刊
教材: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  设计理念:《向往奥运》本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肖复兴通过描述自己采访巴塞罗那奥运会和奥运明星时的强烈感受,抒发了对中国北京申奥成功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篇文章语言流畅,情真意切,耐人寻味,是一篇进行朗读训练、陶冶美好情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期刊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余文森在《教育时报》2006年第9、13期发表文章指出,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以看成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以看成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以看成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这三个指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学指的是促
期刊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It′s colourful/pretty/expensive.”  2.能够在情境中正确使用“Can I help you?”“How much is this dress/…?”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主要语言项目是掌握句型:Can I help you?How much is this dress
期刊
“我的发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一至四年级“语文园地”中一种训练形式(五、六年级为“交流平台”),人教版教科书编者对这一栏目做了创造性的安排。第一学段的内容由识字,初步了解字、词结构为主,第二学段转向以发现词、句、段、篇等语言规律为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思想,我们只有认真解读编写意图,才能用“我的发现”这一平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教材“我的发现
期刊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水平提高的重要渠道、环节和手段。反思可以是对他人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可以是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可以是个人反思,也可以是集体性反思。    一、要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  教学反思可以直接来自于实际的课堂观察或课堂经历,也可以是通过录像、录音等手段所保存下来的教学记录,或以文字形式记录。    二、要选好反思的“切入点”  教学活动具有时间性和整体性。时间性是指教学活动是在一定
期刊
2020年9月,云南省高一历史使用了新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新教材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来铺展历史脉络,教材内容高度简洁凝练,非常具有逻辑性,知识点密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新教材存在以下难点:一是教学内容总体容量偏大,知识点较多,而叙述过于简洁浓缩,这需要老师补充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增加,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难度加大
期刊
聚光灯下,乐声悠扬,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们踮着足尖翩翩起舞。近期,来自云南砚山的芭蕾女孩们,火遍了央视、芒果TV等知名媒体的文娱频道。虽然,她们的舞姿还显稚嫩,面对主持人的采访,却一改乡村孩子的羞涩腼腆,“感觉就像仙女一样”,“将来想当芭蕾舞演员”,眼神中透出满满自信和对多彩未来的憧憬。  记得多年前,但凡问及乡村孩子读书求学的梦想,答案几乎不假思索,十有八九不是当“老师”,就是当“医生”,且不分年龄
期刊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一线教师,探究如何让学生在高考语文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一直都是自己努力的一个方面,曾见证过学生“长篇大论”而获低分甚至零分的情况,也曾为学生能找准关键词,答案中因呈现关键词而获高分甚至满分的情况而喜悦。为此,笔者以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甲卷的第6题、第9题为例探讨关键词在语文主观题答案中的重要性。  一、试题解读  第6题: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其他几个因素”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