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与和平》人物形象塑造的思考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q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传世经典,在世界文坛上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深入探究小说中人物的形象,以更好的理解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刻画细节和塑造特点,更好的通过人物分析小说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战争与和平;人物形象;塑造;思考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一位著名作家,在世界文坛上声誉较高,被誉为“文坛巨人”,其中《战争与和平》作为托尔斯泰的一部极具代表性作品,被誉为19世纪的最伟大文学作品之一。现今文坛上已经鲜少有作家的作品能够超越《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
  一、塑造的人民集体形象
  托尔斯泰在写作《战争与和平》之前就在内心深处对人民有一个定位,即将人民看成是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不但能推动整个国家命运前行,更能带动整个历史发展潮流。所以托尔斯泰要写一部关于人民的作品,并在作品中将人民的地位凸显出现,塑造伟大的人民形象。通过作品我们看到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人民更多的体现出勇敢和伟大的品质,他们捍卫自己的国家,可以说是真正的英雄。比如,在鲍罗金诺战役中,士兵们就表现出高昂的作战斗志,特别是在游击作战时期,敌占区的民众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击退敌人。通过广大人民的努力,敌人被逐一击退,俄国悲催的命运也得到拯救。在小说《战争与和平》中,将真实的历史全部揭露处理,人民的力量在历史中有着积极意义并能得到肯定,这就客观上说明历史不是只有帝王将相和英雄豪杰改变的,真正的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
  在战争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是历史所称赞的英雄,但从作者的角度探寻,可以看到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打破了传统的英雄主义光环,并不是人们经常说的高大、英俊富有的英雄,反而是一些平常人,他们也许外貌很一般,但是他们有着坚强的内心,有着纯良的民风。这些平凡的人民和英雄为了自己的祖国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而这些就是他们表现出来的伟大的英雄主义。在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着重介绍了齐摩亨和屠升这两个出身行伍的军官,他们没有英俊的外貌也没有豪言壮志,但是他们在战争中却有着勇敢的表现,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战争中做出贡献。从他们的身上,能看到他们对祖国和人们的热爱,并且他们内心的深厚和淳朴也是他们吸引人的特点。小说中也有一些较为普通的民众,他们也是战争的英雄,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是吉洪·谢尔巴狄,其用手中的斧头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并且带领一对人马俘获百余个俘虏。他们都是平凡的民众,但是他们的行为却十分伟大,作者对这些人物的塑造,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语言,反而用朴素的情节,突出事件本身,并在客观上批判那些英雄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
  小说中库图索夫被塑造成谦虚的人物形象,他与士兵和人民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并且他能深刻理解士兵的内心想法,不会用军事主官的身份欺压士兵,并愿意了解人民的意愿和想法,按照人民的意愿行事。在她自己的行为中,他很少提及自己,但却愿意与人沟通和交流,更多的表现出他朴实的人物性格,在国家遭受侵略的情况下,他与群众站在一条战线上,并为自己的祖国英勇奋战。在整个战争中奋勇杀敌,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对祖国的热爱,鼓舞疲惫的士兵一次次战斗,最终战胜法国的军队,改变了俄国的历史。在侵略者宣布撤离以后,库图索夫留下激动的泪水,作者将库图索夫描述成一个伟大的人物,并将其看成是整个战争中民族英雄的代表人物。
  二、小说中主人公形象的深入分析
  (一)娜塔莎的形象分析
  《战争与和平》所讲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欧洲,当时的社会背景动荡不安,拿破仑还掌控者整个法国的权利,并对周围的很多国家进行侵略。俄国也在这一时期卷入到歐洲战场上,国家出现政局不稳定的状况,同时面临十分严重的民族危机。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人物——娜塔莎,她是一个小女孩形象,这个13岁的女孩在小说中年龄最小,并且有着黑色的头发和大大的眼睛,虽然样貌很平凡,但性格却十分活泼,有着较好的身材并充满孩子气。这个女孩被作者看成是天使,也是一种幸福和美好的象征,这样的女孩被大众喜爱。但战争年代的到来,社会的很多情况也影响着女孩的心态,加之娜塔莎思想的丰富以及阅历的增长,女孩希望参与战争并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特别是女孩在少女时期,还对很多事情存有幻想,甚至心灵也是比较纯洁的,安德烈公爵的出现更是萌发小女孩的这种心态,小女孩在内心深处仰慕公爵。此刻,娜塔莎在思想上面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很难从成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公爵的思想和生活差别考虑不周。小说中,娜塔莎与公爵相遇的初期,他们的内心有着较大的差距,由于公爵历经过战争、婚姻和生死,内心经历种种磨难,可谓千疮百孔,但是娜塔莎却是不经世事的小女孩,思想单纯,很多时候对公爵是敬仰和崇拜。这种复杂的感情不能将其看成是爱情,只能看成是一种英雄主义的膜拜,就如同一个小女孩对一个功成名就之人的欣赏,这种欣赏是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欣赏,很多时候有着盲目性,因而不具可观性,如果两人最终真的走到一起,回归生活后,很多生活的小细节就会暴漏出来,问题也会显现出来,崇拜的光环一旦消失,随之也许就是噩梦的开始。
  (二)分析玛利亚公爵小姐的形象
  在小说《战争与和平》中,作者塑造了玛利亚的形象。在玛利亚内心深处,被爱强烈的包围着,她相信上帝,心中对爱有着深刻的体会。但是这种爱是一种发自内心,如同上帝爱人类一样的博爱之心。在玛利亚小姐的内心深处能够看到,面对上帝所有的人都将是罪人,所有任何人都无权利指责其他人。如果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心中充满仇恨将不会得到与上帝交流和沟通的机会,那样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和罪过就不会得到上帝的原谅,所以就不能进行自我救赎。玛利亚对宗教有着信仰,所有她会向往自己远离尘世的繁杂环境,虽然玛利亚的父亲给予玛利亚很多的折磨,但是玛利亚还是选择原谅她的父亲,记住父亲带给自己的温暖,忘记所有的仇恨,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不要纠结于过往,迎接美好未来。
  对于自己的亲人(哥哥、侄儿和丈夫)她内心也是充满着爱意,但在作者的描述中,能够看到玛利亚对他们的爱意还是有保留的,并不是像基督爱人类一样的爱他们的丈夫和子女。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永远有着美好的事物存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玛利亚公爵小姐是一个被具体诗歌化的人物,作者将其内心塑造的十分完美,并且这种完美有些缥缈,而这种内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德报怨”。这对读者而言是一种心灵上的启示,让读者可以审视自己的内心是否也存有黑暗,并应怎样面对这种内心的阴暗面。从玛利亚的视觉考虑问题,能够看到人类是上帝创造的,并且是上帝亲自将人送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人类不存在罪过,如果存在罪过,那么应该选择忘掉罪过,并原谅犯错的人,而这是一种最好的处理方式。
  玛利亚的这种想法也影响着安德烈公爵对事物的看法,所以他也通过宽恕,谅解了带给自己痛苦的阿纳托尔。在不久之前,安德烈公爵想要与阿纳托尔进行决斗,但是当安德烈公爵看到已经躺在手术台上的阿纳托尔后,心中产生怜悯,并决定宽恕他。其实所有的宽恕都是以宗教中的博爱思想为前提的,这也是玛利亚小姐始终坚持的思想。
  三、结束语
  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十分经典的作品,在世界文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极为鲜明的细节刻画,都是一类社会人物的模板。品读《战争与和平》的时候,不仅需要剖析内容的本身,更要对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观点进行归纳和深入探究,这样才能真正体会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并结合小说的写作特点,对《战争与和平》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客观的体会到这一文学巨著背后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邢文英.解读《战争与和平》的人物形象塑造[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20):88-90.
  [2]郭和英.探析《战争与和平》的人物形象塑造[J].芒种,2015(12):137-142.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摘要:柏拉图认为,诗人之所以能创作出伟大的诗篇,在于神灵附体时诗人所拥有的灵感,这时诗人处于一种迷狂的状态。长期以来,柏拉图的灵感说与迷狂说都被认为是非理性学说。本文旨在探析柏拉图灵感说中的理性思想,以便我们能更加全面的理解柏拉图的灵感说中闪现的智慧之光。  关键词:柏拉图;灵感;迷狂;理性  一、柏拉图的灵感说  柏拉图的灵感观是其美学理论的一部分。在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等前人的基础上,柏拉图总
看过许多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觉得最美的莫过于沈从文所著的《边城》中翠翠与摊送之间的爱情故事。单从故事的情节构思来说,并不复杂,更称不上是个唯美的爱情故事。它美就美在达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契合,整个故事中都充盈着一种独特的美学意蕴,无论故事发生的物质背景,还是人文背景,都美得让人为之动容、为之向往!  《边城》中的自然是美的。这座叫茶峒的小镇,处于川湘交界的一个未被现代文明破坏的偏远地区。这里被青山绿
读完《蜗牛》不得不佩服俞妍这两年在小说创作上的成就,与她的第一本小说集《青烟》相比,她的进步可谓神速。技巧更为成熟。《蜗牛》选取了19篇近几年创作的小说,且绝大部分都已经在各大文学刊物上亮相,主要有《长江文艺》《安徽文学》《黄河文学》《文学港》《小说林》《山东文学》《四川文学》《朔方》等文学刊物,有好几个作品还发了头条,有些还被转载,只有两篇是新近创作的,还未见刊。可见俞妍的创作实力已被各大文学杂
摘要:小说《格列佛游记》是一部著名的游记体讽刺小说,小说使用批判讽刺的手法,生动反映了18世纪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本文旨在分析作者是如何创造出格列佛这个角色,来揭露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现象,以及表达作者Jonathan Swift的思想、情感及梦想,以及最终梦想的幻灭。  关键词:批判主义;追梦;幻灭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Jonathan Swift于1726年发表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
期刊
信息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农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信息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水平的增长.本文对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农业信息化发展奠
道德经中文化概念的翻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了韦努蒂’’症候式阅读’’和’’因地制宜伦理’’对比了三个译本的各自特点,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误读。最后提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文心雕龙》中正纬与变骚篇的解读与理解,结合序志篇和文之枢纽原道、征圣、宗经篇,从整体上分析文心。分别从不同名家对《正纬》与《辨骚》在文之枢纽中的地位和正纬与辨骚篇中所蕴含的“变”的理念做出评析,探求刘勰隐藏在两篇文章下的深意和其本身所追寻的文学理想。  关键词:文心雕龙;正纬;辨骚;“变”;文学理想  《文心雕龙》是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谨、论述精简的文学理论专著,对我们当代以至西
摘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翁桑提亚哥表现出的硬汉性格和硬汉形象,体现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这不仅是艺术的体现,对当今构建我们的“中国梦”具有很现实的意义,鼓舞着人们不畏艰险、奋勇拼搏,为实现民族复兴,祖国富强而奋勇向前。  关键词:老人与海;桑提亚哥;中国梦  2012 年 11 月 29 日, 习近平同志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