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定权 树定根 人定心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y_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座落在幕阜山下的武宁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境内群山连绵,林木繁茂,全县林地面积达373.5万亩,占国土面积71%,森林覆盖率达64.1%,活立木蓄积量达773万立方米。上个世纪70年代,武宁人民响应国家号召,修建柘林水库,15万亩良田被淹,8.5万人口搬迁,县城整体迁移,全县人均耕地不足0.7亩,而人均林地面积达10余亩,山林成为了武宁的主要资源和最大希望。
  但是,由于产权不明晰、经营不灵活、税费负担重,林业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难以发挥。林农吃“大锅饭”,山林人人都有份,人人都不管,群众造林护林积极性不高,森林火灾时有发生,乱砍滥伐屡禁不止。多年来,老百姓“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农民如何增收?林业的出路在哪里?2004年8月,《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颁发,并把武宁作为全省七个林改试点县之一,这犹如一股春风吹遍武宁大地。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是这次林改最好、最真实的写照。林改引发的绿色变革,给武宁的林区和林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里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更好了、农民更富了、社会更和谐了。全县发放林权证5.9万本,发证面积372.1万亩,林农成为山林真正主人。近三年林农和社会造林15余万亩,2006年武宁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43.06元,其中林业对农民收入增加的贡献率达89.98%,2006年与林改前2003年相比,全县森林火灾下降了45%,林业刑事案件下降了69%,林业行政案件下降了57.1%,治安行政案件下降38%……
  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武宁主要是破解“三大难题”,抓好“五个环节”,取得了“五大成效”。
  
  破解“三大难题”
  
  破解山林纠纷难题。武宁林业经历了乡村林场造林、灭荒造林、山上再造、跨世纪绿色工程和林业重点工程等几个阶段,加上库区移民多次搬迁,出现许多插花山,林地的权属情况相当复杂。全县373.5万亩林地要在这次林改中确权发证,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相当大。林改之初,许多干部都担心,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能不能解决,会不会引发和激化矛盾,会不会影响社会稳定……面对这些情况,武宁县委、县政府没有回避退缩,而是直面应对、下定决心、慎重对待,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做好“三个化解”。一是实行分级化解。即组与组之间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之间的纠纷不出乡镇,乡镇与乡镇之间的纠纷双方协商解决,少数协商不成的由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负责调处。二是实行分类化解。对于插花山场,采取协商互换、租赁经营或拍卖流转等方式化解。三是实行分工化解。对于各类纠纷矛盾,视其复杂程度、处理难易,由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合理分工,分别通过行政调解和司法判决的渠道解决。
  破解企业危困难题。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一方面促进林区发展、林农增收,另一方面也给林业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林改前,林业部门有企业单位6个,职工2191人。因体制机制问题,造成企业总负债6800万元,改制前企业全部已资不抵债,完全靠地方政策保护,“一家进山收购木材”,靠吃中间差价勉强“养家糊口”。林改要让利于民,木材经营权彻底放开,断绝了他们的收入来源,林业企业被逼上了“绝路”。如何让林业企业绝处逢生?改制成了唯一的出路。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特事特办,实行政策倾斜和优惠,及时出台了《武宁县林业企业改制总体方案》,通过采取土地出让、房屋资产变现、返聘人员交风险抵押金等办法,共筹措改制资金近3000多万元,如土地出让金100%返还企业,社保滞纳金减免,利息缓交,退休人员工资进入社保发放和医保金只交三分之一等等。推动了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企业通过减人员、裁机构、拓市场、护资源、抓服务等手段,经历改革阵痛,闯出了一条森工企业发展的新路。
  破解自我革命难题。林改对林农是一件好事,而对政府自身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2004年,武宁县财政总收入只有1.6亿元,是“吃饭财政”。林改政府不仅要减免税费,还要承担巨大的改革成本,林改可以说是政府对自身的一次革命。在这次林改中,林业行政事业人员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每年增加财政支出884.91万元,减少各项收费1022.42万元,支持企业改制3299万元,加上林改成本1551.96万元,武宁县投入林改的总成本高达6758万元。为了缓解财政压力,维持正常运转,武宁县委、县政府通过开源节流,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开放型经济,着力培植财源,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促使经济在艰难中实现较快发展,2006年武宁县财政收入比林改前增长38%。
  
  抓好“五个环节”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内容丰富,具体操作复杂,质量要求严格,工作任务繁重。武宁县出台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决定将林改工作作为全县的“书记工程”,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林改。全县抽调近200名干部,向乡镇派驻21个林改工作督导组,2004年9月,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全县拉开了序幕。
  深入宣传,把政策明明白白交给群众。广大林农是林改工作的主体,林农对林改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林改工作成效。武宁县始终坚持把充分发动群众作为整个林改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一是林改的要求让林农听到。县、乡镇召开动员大会,乡镇分片区或分村召开了村民大会;二是林改的政策让林农读到。通过板报、电视、标语、简报、公开信等方式,全方位开展林改政策宣传;三是林改的力度让林农感到。县里组建了文艺宣传队,县电视台制作了林改专题访谈节目,让林农明确林改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改革范围及原则;四是林改的前景让林农看到。党和政府把惠林政策原原本本告诉群众,使他们认识到早改早致富、不改没出路。
  阳光操作,让群众自己说了算。武宁县坚持以林业三定为基础,紧紧围绕省委19号文件提出的“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四个方面展开。为做到阳光操作,林改方案制订、山场划定、产权明晰、产权转让等方面,全程在全体林农的参与下进行,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票决决定。武宁县把明晰产权的七种形式高度概括为“三不变、三选择、一稳妥”,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代表同意通过。对林权现状、踏界勾图、票决结果等实行两榜公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林改后税费的减免、林地的流转、林木采伐指标的分配发放等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列入村务公开的内容,实行“阳光作业”,定期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还权还利于民,县乡村三级“零收费”。林改的主要目的是让林农得到实惠。武宁县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19号文件的要求,把林权落实到农户身上,切实保障林农的收益权。武宁县认真落实“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的惠林政策,即全面取消木竹农业特产税,取消市、县、乡、村出台的所有木竹收费项目,调整育林基金平均计费价格,调整集体林育林基金分成比例,规范增值税、所得税征收范围,这样林产带来的效益就能够直接回到群众的口袋里。
  发放铁证,让林农吃下一颗定心丸。“无恒产者无恒心”。林农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财产,才能安心、放心管理经营。武宁林改着力做好明晰产权工作,给林农发放铁证。2006年初,林改程序基本完成后,发现个别地方林改存在联户发证现象,分山到户率不高。武宁及时开展“林改回头看”,对林改工作进行补课完善巩固提高。在输机发证环节,紧紧把住输录质量关,实行县、乡、村三级审核,输机后专人校核的办法,严格把关,力争为广大林农送上踏踏实实、安安心心的“林权铁证”。
  配套改革,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应运而生。分山到户后,如何使千家万户的林业生产者走上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如何把传统林业转化为现代林业?林业部门职责如何定位?这都是林改急需解决的问题。武宁县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做好林改配套工作,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作为林改配套改革的重要载体,2005年在武宁县应运而生。主要是“搭建了四个平台、开通了三个窗口、建立了一个市场”,即搭建了林业产权交易平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平台、木竹检量中介服务平台、林业科技与法律咨询平台;开通了林权登记管理窗口、林业综合服务窗口、林产品展示窗口;建立了木竹及林产品交易市场。林权交易中心以林农为主体,林农可以在这里依法将拥有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进行转让、买卖和变现,并可用林权证进行抵押贷款,使资源变资本,盘活整个山林。“一个中心”的建设,还带动了林业“六大体系”的不断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林业产业体系、林业投融资体系、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林业政策法规体系、林业保障体系业已启动并不断规范。这些举措促进了林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县有各种林业合作组织15个,参加农户5320户,其中,罗溪乡的三笋合作社,每年为林农人均增收达1000多元。
  
  取得“五大成效”
  
  林农更富了。“屋上盖的是杉树皮,床上垫的是禾秆堆,身上穿的是粗布衣”。这是过去林农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林改,明晰产权、规范流转、让利于民,山林成了林农的“绿色银行”。林农从中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从此甩掉了“穷帽子”走上了“富裕路”。以2006年为例,林改前武宁县销售杉木、松木的价格为180元/m3、280元/m3,林改后分别达到510元/m3、650元/m3,标准毛竹从5元/支上升到12元/支,全县林农增收3603万元。
  生态更美了。通过林改“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林农管林、护林、造林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林农“把山当田耕,把果木当菜种”,把“承包山”当“责任田”一样来经营,精心呵护、大胆投入,造林面积持续增长,2005年全县造林3.5万亩,2006年造林5.5万亩,2007年造林达到了6万亩。如今,武宁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生态更美了,生态农业、生态林果业、生态旅游得到大发展。
  社会更和谐了。林改促进了林区社会和谐,这是干部,群众普遍感受到的变化。一方面通过明晰产权,大量权属纠纷得到了消化处理,过去因为山林权属纠纷打架斗殴事件得到了有效解决,武宁的治安更加稳定,社会更加和谐。农民对已归属自己的林地特别上心,如造林、育林、防火的事,不用催促都抓得很紧,清明节上山祭祖都要提着水桶,森林火灾得到了有效控制。近年来,森林盗伐、滥伐案件连年下降。另一方面,林改后绝大部分林权落实到林农个人,使涉林腐败从源头上得到遏制,铲除了涉林腐败的土壤。而且,通过林改,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升。林区的稳定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武宁县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连续两年公众安全感测评名列全省前十名的县,2006年被评为江西省平安县。
  机制更活了。林改改活了机制,搞活了经营,林业发展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一是林地实现自由流转。如今林地就像林农手中的“支票”、“股票”一样,自己做主、自由流转、自由交易,促进了林地向大户集中,走上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二是林木实现产销见面,打破了过去由木材经销商垄断经营的模式,铲除了暗箱操作,实现了商品材公开挂牌上市竞标的公平交易局面,木材效益和林农收入实现了最大化。发展前景更宽了。林改就像一针“兴奋剂”。林农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林业企业的内在活力也被充分激发出来,全社会都热衷于投身林业发展,社会投资造林持续升温,各地造林营林投入逐步由过去的集体为主、国家补助,向外资、个体、联合体等多种经济成份并举的多元化格局转变。全县新造林中非公有制比重近90%,个人造林比重从2004年的不足40%提高到去年的近80%。山还是那座山,林还是那些林,改前改后两重天。林业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林产品深加工不断发展壮大,林业整体效益显著提升,近两年全县新造和改造高产竹林12万亩、优质油茶林4万亩、木本药材3万亩,发展特色花卉苗木4000亩,以山竹、油茶、中药材、果业为支柱的林业产业初具规模,林业已经走上了一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之路。同时,随着林改成效的显现,武宁已经探索出一条“山林富民、生态兴县”的理性发展之路,林业已逐步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阳光产业,林业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作者简介]董金寿,男,中共江西省武宁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建平]
其他文献
每当人们走进上饶县烟草专卖局,都会被墙上全省第十届“文明单位”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班组”等一排排奖状所吸引,这正是近年来上饶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实现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2006年全县实现卷烟销售收入1.26亿元,实现利润2175万元各项税金871万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21%,57%和36%,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攀升,历年位居全县国企纳税大户的前列    一提出“和谐管理促发展”的
期刊
江西省萍乡市石溪村地处风景秀丽的武功山脚下,一条河流如白练般从青山之中飘逸而出,穿村而过,给这座村庄增添了几份美丽和灵气16个村民小组成“品”字形排列于青山绿水之中,1185名勤劳善良的石溪人耕耘着840亩田地,经营着6732亩山林由于受历史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村里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2002年前该村没有一家工业企业,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经营农业和外出务工,70%以上的农户饮水困难,就连拥
期刊
[提 要] 信贷扶贫是国家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所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对促进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此作一探究  [关键词] 信贷扶贫;产业;资产风险;建议  信贷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业银行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对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举足轻重近年来,江西省农业银行遵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总体要求,围绕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确保信贷资金安全目标,在扶贫立项机制较灵活的前提
期刊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特困县全县国土面积3586平方公里, 17个乡镇,总人口45万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7%,海拔在800米以上的高山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3.5%,“海拔高差大坡度陡切割深”是全县的基本地貌干旱风雹洪涝山体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据调查统计,全县尚有14.1万人生活在高山远山和地质滑坡带,近5万人饮水困难, 30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这些
期刊
来到江西省遂川县泉江镇螺溪村,一幢幢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入户路四通八达,一畦畦蔬菜生机盎然该村多年致力发展蔬菜仔猪产业,走“猪—沼—菜”发展路子,全村蔬菜种植面积520亩,年产值300多万元;饲养良种母猪600多头,年产仔猪11000余头,年产值280万元,仅此两项户均年收入3万余元产业发展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如今螺溪村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家家通电视电话,98%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各项活动
期刊
相约江西省扶贫办政策法规处李林生副处长去乐安,本是想一了学历史出身的我多年的一个心愿——看看“千古第一村”流坑村  在去乐安车上的闲聊中得知,2003年就任乐安县扶贫办主任的何元民是军人出身,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曾在天津服役,在当时一同入伍的200多新兵中,何元民是第一个入的党职业敏感告诉我,乐安县扶贫办有着这样的一位带头人,其工作一定有不少特色可言亮点可看  于是,我拟改变主意,打算到乐安后流坑
期刊
亚行获100多亿美元捐款用于扶贫  亚行行长黑田东彦5月3日在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说,在本次亚行年会召开前夕,一些援助国承诺,将向亚行框架内的亚洲开发基金捐款113亿美元,主要用于帮助亚行亚太地区发展中成员开展扶贫工作  黑田东彦说,部分资金还会用于推进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和融合,并通过资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信贷支持农业发展他指出,面对当前全球粮食价格飞涨的局面,亚行减少贫困的努力正面临威胁,因此
期刊
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九大明显成效  农业部总经济师杨坚4月24日在此间举行的亚欧会议乡村发展论坛上表示,围绕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在提高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等九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这九个方面的明显成效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基本平衡;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四年较快增长;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步伐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
期刊
王晓阳同志是江西省九江市检察院一名退休干部2001年从共青检察院调到市检察院任调研员,2002年,院领导考虑到他对农村工作比较熟悉,派他到武宁县田东村负责村建工作,2003年又安排他到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搞定点扶贫和村建工作2006年初他办了退休手续,按常理应该回家休息,但院里考虑到办案力量不足,以及扶贫村建工作的连续性,又继续让他负责新一轮的星子县波湖村的定点扶贫工作和永修县乐平村的村建工作  6
期刊
资溪县位于江西省的东部,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福建光泽县毗邻,全县总面积1251平方公里,总人口12.6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县多年来,资溪县委政府着力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推动了面包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支近4万余人的面包军团,把7000多家面包店开到全国各地1000多个城市,并已涉足俄罗斯缅甸越南等国外市场全县面包产业年产值已达到30多个亿,农民人均纯收入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