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复杂性肛瘘手术的作用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08-2014.08期间在我院肛肠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4例: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加硬膜外自控镇痛設为研究组;B组44例:采取硬膜外麻醉加静脉自控镇痛设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患者术后8h内镇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和术者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加硬膜外自控镇能够满足患者手术的顺利完成及术后自行控制疼痛的需要,避免了患者换药及行动时的不适。很容易被患者和术者认可。
关键词:不同麻醉方式;复杂性肛瘘;术后镇痛
肛瘘手术因为手术操作处的副交感神经分布非常密集[1],同时疼痛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对术中麻醉、术后镇痛的要求十分高。而现在被用于肛瘘手术的麻醉方式有很多,包括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骶骨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现选择2013.08-2014.08期间在我院肛肠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对比论证临床中更为有效的麻醉方式及术后镇痛方式,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08-2014.08期间在我院肛肠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ASAⅠ-Ⅱ级,年龄26-55岁,体重45-85㎏。排除标准:椎管内阻滞禁忌症,局麻药过敏,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听力障碍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4例患者中,包括32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28-48岁,平均年龄(32.52±3.30)岁。其中,伴有高血压者3例,糖尿病者2例。对照组44例患者中,包括31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26-50岁,平均年龄(34.43±4.04)岁。其中,伴有高血压者2例,糖尿病者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资料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12小时禁饮食,手术治疗前灌肠。两组患者均没有术前用药,入室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麻醉操作前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0ml,研究组患者头高脚底约30°体位。选择L3-4椎体间隙穿刺,待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插入腰麻穿刺针,看见脑脊液回流时,根据患者体重缓慢注入0.75%的布比卡因1.0-1.2ml+10%葡萄糖注射液0.3ml,共1.3-1.5 ml。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根据手术时间决定是否硬膜外给药。术后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上海金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型号JT-SZ-P),镇痛泵配制:0.2%罗哌卡因100ml,维持剂量2ml,自控给药剂量0.5ml,锁定时间15分钟。对照组:选择L3-4椎体间隙穿刺,待硬膜外穿刺成功以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3ml,出现麻醉平面后再注入2%利多卡因因12-18ml,术后静脉三通管连接镇痛泵(上海金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型号JT-SZ-P)镇痛泵配制:舒芬太尼(1.5-2.0)?g+氟哌利多5㎎﹢生理盐水总量100ml,(70㎏以下者1.5?g舒芬太尼,70㎏以上者2.0?g舒芬太尼)维持剂量2ml,自控给药剂量0.5m,锁定时间15分钟。
1.3记录数据
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开始注药到开始手术);手术时间(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留室时间(入室到出室时间)。术中及术后2,8,24,48 h的疼痛程度进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2],(1为完全无痛,10为剧烈疼痛)。询问患者和术者对麻醉方式的满意度。(特别满意为10,特别不满意为1)。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4.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值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中镇痛效果:B组患者有2例硬膜外阻滞不全,静脉辅助镇痛下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97.8%,A组患者全部在安静状态下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高于B组(P<0.05),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无差异(P>0.05)。B组留室时间统一比A组延长,主要是麻醉起效时间延长(P<0.05)。见表1,与B组比较A组术中镇痛效果更完善,术后VAS评分在术后8小时内明显低于B组(P<0.05),患者和术者满意度也高于B组(P<0.05)。见表2.
3讨论
肛瘘是肛门周围部位存在的肉芽肿性管道,包括瘘管、内口、外口[3]。复杂性肛瘘是指超过2个瘘管的肛瘘,这类肛瘘通常存在2个以上外口,或是瘘管非常长且弯曲。结合瘘管内口的高低位置可分成高位肛瘘与低位肛瘘。因为齿状线下面受到会阴神经支配,具有敏感痛觉,在临床治疗、手术操作后疼痛感相对剧烈,患者耐受性、依从性差,因此合理选择的麻醉方式以利于改善术中、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及术后镇痛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比较:起效更快,阻滞更完善,镇痛和肌松效果更确切[4],患者和术者的满意度更高。以前因为腰麻的穿刺针较粗,患者术后头痛的比例较高,而现在腰-硬联合的腰穿针非常细,且针头为笔尖式对硬脊膜的创伤非常小,术后只要去枕平卧6小时头痛者几乎没有。从研究组的术后镇痛说明对于肛瘘手术而言小剂量罗哌卡因椎管内镇痛要比小剂量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要好。可见对行复杂性肛瘘术而言,腰-硬联合麻醉加硬膜外自控镇痛确实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更容易被患者和术者接受。
参考文献:
[1]李江,金华,李艳华.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复杂性肛瘘手术及术后镇痛的观察[J],广东医学,2012,33(2):205-206.
[2]王清兵,路超.不同麻醉方式对复杂性肛瘘手术及术后镇痛效果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8(1):52-53.
[3]吴建平,张洪波,彭乐锋等不同麻醉方式对复杂性肛瘘手术及术后镇痛的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9)72-73.
[4]李文江,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J],临床麻醉医药杂志.2012.16(5)56-58
关键词:不同麻醉方式;复杂性肛瘘;术后镇痛
肛瘘手术因为手术操作处的副交感神经分布非常密集[1],同时疼痛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对术中麻醉、术后镇痛的要求十分高。而现在被用于肛瘘手术的麻醉方式有很多,包括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骶骨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现选择2013.08-2014.08期间在我院肛肠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对比论证临床中更为有效的麻醉方式及术后镇痛方式,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08-2014.08期间在我院肛肠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ASAⅠ-Ⅱ级,年龄26-55岁,体重45-85㎏。排除标准:椎管内阻滞禁忌症,局麻药过敏,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听力障碍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4例患者中,包括32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28-48岁,平均年龄(32.52±3.30)岁。其中,伴有高血压者3例,糖尿病者2例。对照组44例患者中,包括31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26-50岁,平均年龄(34.43±4.04)岁。其中,伴有高血压者2例,糖尿病者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资料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12小时禁饮食,手术治疗前灌肠。两组患者均没有术前用药,入室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麻醉操作前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0ml,研究组患者头高脚底约30°体位。选择L3-4椎体间隙穿刺,待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插入腰麻穿刺针,看见脑脊液回流时,根据患者体重缓慢注入0.75%的布比卡因1.0-1.2ml+10%葡萄糖注射液0.3ml,共1.3-1.5 ml。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根据手术时间决定是否硬膜外给药。术后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上海金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型号JT-SZ-P),镇痛泵配制:0.2%罗哌卡因100ml,维持剂量2ml,自控给药剂量0.5ml,锁定时间15分钟。对照组:选择L3-4椎体间隙穿刺,待硬膜外穿刺成功以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3ml,出现麻醉平面后再注入2%利多卡因因12-18ml,术后静脉三通管连接镇痛泵(上海金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型号JT-SZ-P)镇痛泵配制:舒芬太尼(1.5-2.0)?g+氟哌利多5㎎﹢生理盐水总量100ml,(70㎏以下者1.5?g舒芬太尼,70㎏以上者2.0?g舒芬太尼)维持剂量2ml,自控给药剂量0.5m,锁定时间15分钟。
1.3记录数据
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开始注药到开始手术);手术时间(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留室时间(入室到出室时间)。术中及术后2,8,24,48 h的疼痛程度进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2],(1为完全无痛,10为剧烈疼痛)。询问患者和术者对麻醉方式的满意度。(特别满意为10,特别不满意为1)。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4.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值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中镇痛效果:B组患者有2例硬膜外阻滞不全,静脉辅助镇痛下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97.8%,A组患者全部在安静状态下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高于B组(P<0.05),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无差异(P>0.05)。B组留室时间统一比A组延长,主要是麻醉起效时间延长(P<0.05)。见表1,与B组比较A组术中镇痛效果更完善,术后VAS评分在术后8小时内明显低于B组(P<0.05),患者和术者满意度也高于B组(P<0.05)。见表2.
3讨论
肛瘘是肛门周围部位存在的肉芽肿性管道,包括瘘管、内口、外口[3]。复杂性肛瘘是指超过2个瘘管的肛瘘,这类肛瘘通常存在2个以上外口,或是瘘管非常长且弯曲。结合瘘管内口的高低位置可分成高位肛瘘与低位肛瘘。因为齿状线下面受到会阴神经支配,具有敏感痛觉,在临床治疗、手术操作后疼痛感相对剧烈,患者耐受性、依从性差,因此合理选择的麻醉方式以利于改善术中、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及术后镇痛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比较:起效更快,阻滞更完善,镇痛和肌松效果更确切[4],患者和术者的满意度更高。以前因为腰麻的穿刺针较粗,患者术后头痛的比例较高,而现在腰-硬联合的腰穿针非常细,且针头为笔尖式对硬脊膜的创伤非常小,术后只要去枕平卧6小时头痛者几乎没有。从研究组的术后镇痛说明对于肛瘘手术而言小剂量罗哌卡因椎管内镇痛要比小剂量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要好。可见对行复杂性肛瘘术而言,腰-硬联合麻醉加硬膜外自控镇痛确实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更容易被患者和术者接受。
参考文献:
[1]李江,金华,李艳华.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复杂性肛瘘手术及术后镇痛的观察[J],广东医学,2012,33(2):205-206.
[2]王清兵,路超.不同麻醉方式对复杂性肛瘘手术及术后镇痛效果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8(1):52-53.
[3]吴建平,张洪波,彭乐锋等不同麻醉方式对复杂性肛瘘手术及术后镇痛的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9)72-73.
[4]李文江,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J],临床麻醉医药杂志.2012.16(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