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研究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活动中的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探索事物的欲望,帮助幼儿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一个好的问题还能引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一个好的问题可以给幼儿的语言发展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当教师把问题抛出后,幼儿就会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的思考、讨论与交流,在幼儿对问题不同诠释的互动过程中,了解彼此的想法,这不仅完善了问题的答案,还满足幼儿个人情感的发展需要。因此,提问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问也对教育活动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并非所有的提问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分析大多数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提问,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提问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设计学习活动中的提问是值得学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一、幼儿园学习活动中教师提问质量的现状分析
  (一)无效提问较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无效的问题。比如,出示一盆花,然后提问小班幼儿这是什么呀?幼儿自然轻松应答“花”。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他们对花已经有了一个清楚的概念,所以这个问题对小班及以上年龄阶段的幼儿显然是无效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所提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如果提问涉及的内容幼儿已具备了充足的知识经验,这一问题对幼儿的发展就没有价值,反之,所提问题对该阶段幼儿来说还难以理解,无从应答,同样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小班学习活动“学扮爸爸妈妈”,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学习区分爸爸妈妈的衣服、鞋子与用品,模仿爸爸妈妈的活动。教师在教室里呈现了许多爸爸妈妈的用品,让幼儿看看、说说“这些是什么东西?”“谁经常用这些东西?”“为什么要用这些东西?”等问题。前两个问题一经提出,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然而,当教师提出“为什么爸爸要用打火机?”这一问题时,课堂气氛一下子冷却了下来,几乎没有孩子能准确回答这一问题。此时,教师也很尴尬,变成独角戏。对小班年龄的幼儿来说,“是谁?”“是什么?”这类的问题,一般都很顺利地应答,而对于“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往往会感到不可理解,教师应谨慎提问此类问题,以免提问无效。
  (二)封闭式问题较多
  所谓封闭式问题就是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幼儿思考问题的空间比较狭隘,比较不利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比如:教师出示一只小白兔,问幼儿:“小朋友,这是什么呀?”幼儿齐声回答:“小白兔”。老师又问:“小兔有几只耳朵?”幼儿答:“2只。”教师接着问:“那它有几只眼睛?”幼儿回答:“2只。”“它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红色。”这样一问一答式的情形我们不乏少见,也就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注重问题的答案,以寻求能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即了解小兔的外形特征。但殊不知,这样的学习提问方式使得幼儿总是跟着老师思路走,缺乏思维的空间,很难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可以说,当老师这样十几个封闭式问题问下来,幼儿已经十分疲惫,毫无兴趣可言。相反,如果教师放开手脚将问题设计的开放一点,比如先让小朋友们和小兔子一起玩一会儿,积累一定的经验,然后再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问一问幼儿:“我们的这个小兔朋友长得怎样,它有哪些本领呀?”等等。你会发现他们会饶有兴趣地告诉你:小兔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感觉就像在介绍他身边的一个朋友一样。虽然孩子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涉及的面不是很广,但是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交流,再加上教师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从而逐渐完善孩子们对兔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知识的认知结构。所以,只有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才能促进孩子的思维向更广泛的天地发展,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提问的准备不够充分
  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幼儿的回答、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下课老师再回答你”“长大就会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幼儿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调动不了积极性。幼儿希望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在提问上只有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词上,这样,很多幼儿都不愿回答问题。
  二、幼儿园学习活动中教师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提问要具有开放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给幼儿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比如当夏季临近时,每次孩子们在户外体育锻炼后总感觉很热,教师可以问他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凉快一点呢?有哪些地方很阴凉呢?”这些虽然是很简单的提问,但它留给幼儿的思维空间却很大,它能够引发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当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能坐等幼儿将各种各样的答案告诉你,而是需要有支持幼儿去解决这一问题的行为与措施。于是,教师应该发动幼儿与家长一起在幼儿园中找阴凉,让幼儿在家里找阴凉,让幼儿在马路上找阴凉。同时,也要让幼儿知道,在炎热的夏天,当你感觉很热时,你就可以找这些地方先休息一下,帮助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当然这一切的关键还在于首先教师要设计出开放而有效的问题。又如大班的学习活动《玩泥》,目标定位是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泥土的特征,探索泥土和水之间的关系。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讲述“你的泥土是从什么地方挖来的?是怎么样的?”这样的问题,能让幼儿在比较中(与自己的泥土比较,与他人的泥土比较)进行学习。接着教师又问“你的泥土有什么气味?”既能让幼儿通过感官去获取泥土的物理性质,也能让幼儿在比较中(与自己的泥比较,与他人的泥比较)进行学习。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讲述自己的发现,既有利于幼儿在交流中相互受益,也有利于幼儿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一个教学活动,因为教师的提问注重开放性,活动始终有效地推进着幼儿的探索活动,使他们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造。所以教师提问如若是 “做什么?会怎么样?”(即动作后会发生什么),这样的问题才是开放的。   (二)提问要具有挑战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是需要幼儿经过认真思考,跳一跳才能解答出来的问题。比如在小班学习活动“动物的花花衣”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动物的花花衣有些什么作用呢?”可以说这一问题对于小班幼儿是很具有挑战性。通常幼儿只是了解动物的花花衣有些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等等,对于动物的衣服有些什么作用他们知道得很少。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动物百科全书,家长可以协助从网上收集了一些资料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经验,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花花衣的特殊作用。比如孔雀爸爸美丽的花花衣是为了吸引孔雀妈妈,青蛙的花花衣是不让地里的害虫看见它,小鸭子的花花衣上有点油脂,使得鸭子在水里游泳的时候羽毛不湿掉等等。幼儿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发现了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幼儿觉得很新奇,因而在探索了解、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都很有兴趣。
  (三)提问要联系幼儿生活的实际
  教师提出的问题越贴近幼儿生活的问题,幼儿越是有话可说。可以说只有问题中涉及的内容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那样,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比如 “夏天真热”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问幼儿使自己凉快的办法有哪些?有的幼儿谈到了洗澡,于是教师就又问他们人为什么要洗澡,由于这一问题与幼儿生活非常贴近,所以幼儿一下就炸开锅似的回答问题,有的说:“因为人不洗澡会脏死的。”有的说:“因为人洗澡了会睡起来很香。”还有的说:“因为人洗澡了变干净了,会有很多人和你作好朋友。”还有的人说:“因为人洗澡了细菌就没有了,就不会肚子疼,不会生病了。”等等。幼儿这样能说会道的关键所在就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贴近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了生活经验作基础,幼儿的思维也就活跃了,话也就多了。又如小班音乐活动《走路》,活动中教师选择了胖胖熊这样一个音乐形象,使幼儿根据他们喜爱的音乐形象来感知音乐高低。
  但在活动中教师有这样的问题:“谁在前面?谁在后面?”随后有一个追问:“你是怎么听出来的?”这样的问题不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只有大班的孩子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平时教学中教师总喜欢问幼儿为什么却从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从不考虑这样的追问是不是有必要?活动中教师也喜欢问“胖胖熊,你在草地上做什么呢?” “小熊你在草地上做什么?大熊你在草地上做什么?”小班的幼儿来说这样的问题较难。
  小班的孩子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问题的回答也较单一(如玩、玩玩具、玩滑板车仅此而已),所以此类问题不适合抛给小班幼儿。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活动的教学质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迪幼儿的思维,检查幼儿获得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等等;只有更好地把握学习活动中的提问策略,才能改变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真正成为幼儿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的桥梁和阶梯,从而推动学习活动质量的提升。
其他文献
自从新的《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实施,全国上下掀起了幼儿教育改革的新一轮浪潮,我们稽东镇幼儿园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农村幼儿园资金投入逐渐增多,新的教师得到分配,教学设备也有所改善。特别是2009年以来,幼儿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如我们绍兴县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系统地规划了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特别是绍兴县还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并于2012年正式实
期刊
幼儿园的语言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教学活动。在语言活动中,我们首先要给幼儿一个学习语言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孩子提高语言的运用,让孩子通过交流、讲述获得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能力。现代教育媒体的渗入,使每个孩子都能更加主动地获得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一、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在语言活动中,我们都会为幼儿准备一些教具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提供的教具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幼
期刊
规则的建立是幼儿集体教育的需要,它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情绪,提高幼儿生活和活动的质量,同时也可以规范和约束幼儿的不良行为。排队是一种规则意识的体现,排队的好处是保障安全(可以避免许多幼儿纠纷和其它安全隐患)、保障畅通(避免了阻塞,可以省时、体现有序)、整齐舒畅(避免散乱)。排队对于小班的孩子尤为重要,它是小朋友在幼儿园三年有序生活和学习的基础,于是从幼儿入园第一周,我们就开始了艰
期刊
摘 要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挫折无处不在,它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家长应在孩子个性形成的过程中,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情景,让孩子学会勇敢地面对和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有目的、有意识的让孩子吃点苦、受点委屈、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这样能使他们逐渐意识到: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关键词  挫折教育 挑战 健全人格 日常生活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幼儿体质,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呢?  一、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师幼共同参与活动  在开展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准备充足
期刊
摘 要  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曾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已经消失。动物福利意识与人类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儿童正处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对于动物有一种发乎天性的喜爱,从情感入手培养孩子动物福利意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爱护动物是人类的美德,爱护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孩子收容流浪动物,让那些无家可归的动物有个温暖的家;让那些失去爱的动物有生活保障;让更多的人加入
期刊
摘 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每天的教学实践结束后应该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思考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并根据反思实践调整教学策略,真正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在反思中,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和调整预设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确定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并思考为什么适宜或不适宜。教学活动的反思、
期刊
幼儿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智力发展和心理发展。智力发展与心理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教育教学中,只有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智力刺激,才是最有效的,才能对幼儿的智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智力的发展,又促进幼儿心理的内化提升。所以要想发展幼儿的智力,首先要把握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教育教学如何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呢?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思
期刊
摘 要  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幼教服务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幼教服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通过建立多渠道、宽平台的家园沟通模式等方法,改变传统的沟通模式,可以有效化解家园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促进家园关系和谐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 信息不对称 家园沟通 对策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
期刊
摘 要  户外环境是构成幼儿园课程发展体系所必需的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幼儿园户外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本文针对当前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中的五大误区,提出四个必须遵循的原则,并尝试用“浸润”的方法去碰撞孩子的心灵,从而达到户外环境创设的最优化。  关键词  户外环境 创设 浸润 误区  户外环境已是构成幼儿园课程发展体系所必需的组成部分,《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