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边的人文启程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angw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南财赋地,江左文人薮,康熙盛赞江南的这句话,无需细细品读,就能品出两层意思:江南既装载着富甲天下的经济,又有璀璨夺目的的人文资源。
  康熙一生六次南巡,走的都是京杭运河。
  江南固然因物产丰饶而富庶,也有一部分财富确是大运河带来的。在大运河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南方约等于不开化。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南方就是“蛮夷之地”,水远山长,荒蛮偏僻,黄河流域的中原才值得群雄逐鹿。
  后来,出现了一条非天然河道大运河,在中华版图上,这条看着并不起眼,甚至有些体质纤弱的河流,却改写了中华历史。南方经济和北方政治联系起来,南方好物源源不断运往北方,北方的皇帝一趟趟往南方巡幸。
  大运河一面与外界频繁互动交换,拓宽着苏州的眼界,一面与苏州水路相通相连,与棋盘一般的水路一起,把苏州分割成一方方水润的日子。那些坐拥假山真水的园林大户,那些在小桥流水边浣衣淘米的普通人家,都和运河在有意无意中产生着丝丝关联。
  烟火之上,水云之间,大运河边的人文也开始启程。
  孔子门生,奠定苏州教育底色
  溪水遥分越,江流暗向吴,洞庭无限绿,半入澹台湖。
  阳春三月,垂柳荡漾,水波涟漪,澹台湖公园风光正好。与澹台湖大桥面对,和宝带桥比邻相望,大运河南侧的吴中博物馆,已是一处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给大运河文化带再添了一层浓郁的人文韵味。
  从博物馆二楼的落地窗望出去,清晰可见大运河上的澹台湖大桥。说起来,“澹台”两个字着实有点拗口,让人不明就里,留意一下才知晓,原来“澹台”是个复姓,并且出自孔子的门生:澹台灭明。2500多年前,孔子有个弟子名叫澹台灭明,山东人,名澹台,字子羽,因为貌丑被孔子轻视,澹台灭明因此背井离乡来到吴地,并且还办了私塾教授学生。长相虽丑陋,学识却渊博,澹台灭明凭借着知识渊博,门下学生众多,因此名声大噪。孔子后来有一番感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子羽说的就是澹台灭明,之后有了“以貌取人”这个成语。传说颜渊和孔子有一回一起登泰山,孔子向东南方远望,声称看得见吴都阊门外栓着一匹白马,还指给颜渊看。是真是假且不用较真,兴许是有点后悔当初的以貌取人?
  当年澹台灭明兴办私塾的地方,因为地质变化被水淹没形成了一个湖泊。后人为纪念澹台灭明,将湖泊取名为澹台湖。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人文学院副教授蔡斌介绍,澹台灭明与澹台湖的关联,从现存文献上看,最早出自唐代陆广微《吴地记》,可以说是于史有徵。
  崇文重教,山高水长。
  从澹台灭明开始,后世苏州还出了个大家范仲淹,公元1049年,范仲淹捐祖宅开办“义庄”、设立“义学”。范氏后人之后又以“义学”为本开办了“文正书院”。文正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代,培育了无数英才,直至新式学堂产生。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樂而乐”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句无比隆重的名言,也给苏州学子起了个非常高的调子:要心怀天下,胸中有大义,打好了之后苏州教育的底色。可以说,在苏州人心目中,范仲淹的地位是不亚于孔夫子的。后来,苏州地界又出了一位在中华教育史上赫赫有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他的许多教育方法和名言至今仍备受推崇。
  从澹台灭明开始,苏州的崇文重教一直名声在外。最直接的数据说话:苏州历史上曾出现过45名文状元,5名武状元,1500多名进士,是中国出状元最多的城市。明清两朝,共产生状元204名,其中来自苏州府的有34名;清朝共有状元114名,苏州府就占了27名。
  这么多的状元,有运河一份功劳。
  从运河水道,奔赴锦绣前程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隋炀帝杨广在大运河开通之后乘龙舟游玩,曾作过《春江花月夜二首》,开头的这两句诗,细品之下,写的是江南,满是水气的腥臊。这个毁多于誉的隋朝皇帝,虽坐镇北方,却对江南情有独钟。隋炀帝虽然名声不好,却干了两件轰轰烈烈的大事,都能和江南直接挂上钩。第一件大事当属开凿大运河,大运河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把南方经济中心和北方政治中心连接了起来。想当年,这位皇帝站立船头巡视沿途王土时,是何等意气风发。
  隋炀帝还做了一件大事,开创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让天下才子尽归朝廷麾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一时间天下读书人群情激昂,大运河则成了运送读书人的一条绝佳水道。从隋朝开始,大运河上赶考的人,奔赴仕途的人,成了一道文化风景线,从苏州启程,从运河水道,开启似锦前程。
  产自苏州的状元是真多,但正如夏坚勇在《大运河传》一书中所说的:“苏州状元中绝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或学者,状元这玩意其实也就是玩个技巧罢了——比别人更善于应付那一套考试的游戏规则,究竟有多大的本领实在难说。但捞一副顶戴倒是实实在在的。不过往往也就是这一副顶戴阻碍了他们走向更高的境界。真正的高手其实都在江湖上。”
  好诗好画确实出自科举落第的落魄不得志者的更多。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是一种怎样的惆怅呢?当年张继赶考落地,搭载船只过姑苏时,停泊在姑苏城外,几声叹息成了千古绝唱。还有个唐寅,一定也曾经搭乘过运河上的船只进京赶考,无奈命运弄人,因为一场不明不白的抄袭被判了零分,从此在苏州的山水间郁郁不得志,却在诗文绘画上风采冠绝大江南北。和唐寅一起位列“明四家”的沈周,也是唐寅的老师,据说朝廷官员三番五次推荐他去当官,但都被拒绝了。闲云野鹤只与绘画作伴,一生过着放荡不羁爱自由的生活,想想却也叫人眼热,沈周活得算是通透明白。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科举考试的确有些死板,但要说死读书就能读成个状元,大多数专家学者还是要跳出来反对的。苏州有位从大学文学院教授转行到中小学做基础教育的校长陈国安就特别反感:“你去看看科举考试的试题,考试题目里面有经济有军事,心里没有天下的人肯定是考不取状元的。苏州人会读书,古代的江南士大夫是在园林里读书的,教育是在有山有水,有天有地有自然,有宇宙浩瀚的地方完成的。苏式教育从来不应该是考试和分数那么简单,教育需要‘养气’,也就是要拥有天地间的端正之气。而在园林里读书,心怀天下,正是最好的养气方式。”
  从运河落魄来,又从运河得志而去
  还有一个名声不太好的皇帝,也给苏州带来了一次文化的大提升,也是沿着大运河。京杭运河,一头连着京城,一头连着杭州。当年宋徽宗南下,只把杭州作汴州,醉生梦死间,也歪打正着地给苏州人文着上了一层浓墨重彩。
  南宋迁都,沿着运河水路的多少达官贵人,走到苏州,就被这里的风物清嘉给迷住了。杭州还有多远?不如就留在苏州好了。这一停留,有钱有闲,有品位有文化,园林建起来了,文化层次上来了,品味提升了,不光苏州城里多了许多园子,东西山的村里,都时不时能邂逅个贵胄豪宅。比如南宋秘书郎蔡源长子蔡维孟奉母定居到了西山岛的西蔡古村;蔡源次子蔡继孟在东蔡古村驻足不挪动了;南宋秦观六世孙秦宗迈定居在了秦家堡……不得不说,宋室南迁在此后的时光里丰厚了苏州的人文底色。
  终归是宋朝,虽不及盛唐开放华美,却文雅内敛。这种雅文化也从上层达官贵人向寻常的市井小民蔓延开来,整个苏州都更加会过日子,也把日子过得更雅致了。积金千两,不如明读经书。宋代崇文,对读书风雅人士格外多一些尊重,也格外注重教育。先不论苏州此后出了多少状元,光是陆巷这个小村庄不是就走出了一位连中三元的宰相王鏊吗?由好勇而柔慧,由尚武而崇文,苏州人的性格随着大运河的通达渐渐变柔。以前群雄争霸是头等大事,现在读书明礼是天下第一好事。
  当年先辈们从运河落魄而来,后裔又沿着运河得志而去。
  浒墅关文昌阁
  文昌阁,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运兴盛而建。古代儒生,在文庙祭孔的同时,也崇拜主宰文运诸神,文昌帝君就是“五文昌”之一。浒墅关大运河边的文昌阁,每年高考之前,都会有众多考生家长到浒墅关的文昌阁,跪拜文曲星、挂许愿灯笼,祈求孩子在高考中“金榜题名”。
其他文献
“这是2012年韩雪来苏州拍戏的场景,这是侯勇主演的《下辈子你还是我的父亲》……”近日,家住同益里12号的马建平向人们展示了众多与明星的合照,说起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他笑着表示,作为古城内的民国时期建筑,他家曾接待过十几个剧组的拍摄。  同益里内风情足,老宅颇受剧组“宠”  走进姑苏区双塔街道锦帆路社区的同益里,精美的雕花门头极具民国特色,朱红色的大门上挂着两个铜制的把手,在清水砖墙和石板路的映衬
期刊
一说起江南,脑海里就响起耳熟能详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茉莉花是江南的代表,也是苏州人的骄傲,更是虎丘的荣光。  古城街巷间,卖花谣唤起从前记忆  对于苏州人而言,茉莉花首先是童年的记忆。尤对当年的“小娘鱼”,唯有听到“阿要买栀子花、白兰花”的卖花谣,从卖花阿婆手中接过白兰花别在包上,或将一串茉莉花手串美滋滋地戴上,才算是真正到了姑苏的夏季。穿梭在市井街巷里的卖花阿婆身影,是苏州城里最别致的文化
期刊
欧洲著名政治家托马斯·莫尔说:“在人生中最艰难的是选择。”  人的一生,面临着無数选择。小到一日三餐吃什么,大到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读书时选择学校专业,到成年后择偶就业,可以说,无时无刻都在做选择。  选择,有时候是困难的。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在“生存还是毁灭”中纠结过;《西游记》中的唐僧,面对美丽单纯的女国王,在“爱一个人”和“爱众生”中纠结过。  选择,有时候也是无奈的。面对升学竞争的压力
期刊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学校党支部服务家庭的能力和水平,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效果,与学校教育形成强有力的“家校连心桥”,成大实小党支部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以“五心”服务为理念,以“互助互赢”为共建方法,创建“家校共建·和顺共享”的“书记项目”党建共
期刊
逃离了马路的喧闹,走在环古护城河健身步道上,隐约能听到从远处传来一段段悠扬的旋律。沿着河边循声而去,一位老人在亭子里吹奏口琴,12把口琴一字排放,各种口琴在他的口中演绎出不同风格的旋律,他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吹上几十首曲子,他就是姑苏区双塔街道二郎巷社区居民周根荣。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随时都能上台演奏的周根荣,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完全是自学,靠自己研究技巧。”周根荣今年70岁,从小时候开始自学
期刊
792年前,一张南宋时期的《平江图》将姑苏的古巷镌刻在了岁月的长河之中。古城有姑苏,姑苏看平江。今天,“双棋盘”式纵横的平江古巷依旧是保存得最完整的,最典型的古城缩影。而这个春天,在一场“净美街巷·百日奋战”行动中,平江街道打了一套“漂亮”的街巷环境综合整治“组合拳”,让一条条姑苏小巷更加“靓丽”了起来。  不遗余力,清除街巷“老顽固”  最近,在观前街、平江路附近游玩的人们,一定会惊叹于周边的小
期刊
4月25日,位于双塔街道的姑苏区老年友好社区创建暨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作为古城区首家集全新“嵌入式”床位、“互助式”和“智能化”功能于一体的项目,这个面积近3000平方米,设有幸福食堂、社区卫生站、29张全天候家庭式养老床位等多项服务功能的“家门口”的养老乐园,值得我们进行一番探秘。  “家门口”的智能养老乐园  只要走进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就会惊叹于它丰富的服务功能:一楼是便民服
期刊
一夜醒来,淡淡的晨雾弥漫着姑苏,那是江南春雨浸润的痕迹。微微细雨飘过古城每一处建筑,勾勒出飞挑的檐角,掩映着高低错落的马头墙……惊蛰前后,连着几天都在下雨,正如谚语所言,“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意思是若在惊蛰前炸雷,便容易出现雨水连绵不停的现象。我们知道,打雷是惊蛰代表性的“排场”,那春雨又何尝逊色了呢。更何况是在苏州,江南的富庶之地,丰沛的雨水滋润着天光与地气。  你读,许锦钰的《江
期刊
运河早已封神,世界文化遗产都承认了它,我们就默默地认可就好。  虽说是“遗产”,但大运河是活的,不是开挖出来让人观瞻的艺术品,它是融入饮食男女的寻常生活中的,虽然已经入列世界文化遗产,但时至今日,它也不是被人们供奉起来的“遗产”,大运河不是孤零零的一条河,它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交织缠绕的,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可以灌溉农田,也可以行驶舟船,还可以浣衣淘米,更可以用来感慨古今。  欣赏大运河,你得把它和周
期刊
大运河有多伟大?无需我们多费笔墨了,运河早已封神,世界文化遗产都承认了它,我们就默默地认可了就好。  大运河不是孤零零的一条河,它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交织缠绕的,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可以灌溉农田,也可以行驶舟船,还可以浣衣淘米,更可以用来感慨古今。  欣赏大运河,你得把它和周边的风土、人情、天空、阳光、旷野、人文、美食一起欣赏。有意思的是苏州和运河的结合,吴国人开凿了大运河的第一锹土,也就是说,运河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