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实验中学生不良心理特征浅析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ti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实验,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笔者多年从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在分组实验中,常常发现某些学生由于受不良心理特征的影响,实验效果不佳,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甚至导致偶发事故。下面,笔者就高中生物分组实验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几种不良心理特征浅析如下:
  
  一、准备不足
  
  准备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前提。高中生物课本中的学生分组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的基础理论知识都已学过,操作过程和方法也由教师演示过,所以部分学生自认为已有把握而产生轻视心理。如课前不预习,导致实验目的和操作程序不明确,操作方法不规范等。为此,教师必须事先拟订预习提纲,布置预习,并抽时间检查预习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再在课前有针对性地介绍操作程序和方法,必要时再示范演示一次,同时提问实验目的、要求、注意事项等,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这是清除隐患、实现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二、好奇心理
  
  好奇是中学生的共同心理。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有些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屁股未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动这动那一一实验材料乱拿、显微镜乱搬、镜头乱换、药品乱加,而应该做的却没有去做或做得不好。影响实验效果。
  如:提取色素时,称取5g绿叶前没用吸水纸擦干叶面水珠或没剪去大的叶脉;加入丙酮后没有及时研磨或研磨时间过长而得不到深绿色的滤液,使整个实验无法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事先提醒学生:本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正确的操作方法怎样?预计会出现哪些现象?指导学生规范操作,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将好奇心理转化为创造性思维的内驱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素质。
  
  三、自控力差
  
  由于大多数农村初中实验设备较差,没有配备专职的生物学实验教师,很多应做的分组实验甚至演示实验都无法开设,实验只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实验素质低。当他们进入实验室后就觉得非常稀奇:这是什么仪器?哪个是什么药品?议论纷纷,大声喧哗,使自己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造成相互干扰、思维混乱,观察、记忆、应变能力减弱,更谈不上分析、推理,实验后几乎一无所得。
  据跟踪调查和提问,发现有近30%的学生回答不出刚才所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步骤怎样、出现了哪些异常现象等问题。如:观察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有丝分裂时问:制作装片的程序如何?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相当多的学生答不出或答非所问,更谈不上去分析“在同一视野中找不齐各分裂期细胞的原因”等深层次的问题。
  由于头脑不够冷静,操作中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如:个别学生在取材时剪下的不是根尖部分,而是其他同学剪剩的伸长区或根毛区;有些学生慌慌张张,将盐酸或龙胆紫的试剂瓶推翻在地,造成地面和附近同学的鞋袜污染;有些学生在用高倍物镜观察时,操作混乱而损坏镜头和玻片等。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一定要强调遵守实验室纪律,保持安静,不能高声谈笑,更不能“热血沸腾”,否则将干扰观察和思维的正常展开,失去实验的教学功能。
  
  四、现象失真
  
  有些实验由于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药品的用量等原因会造成实验失败。但个别学生懒于思考,或怕实验不成功受批评而不去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仅凭书本知识去应付而失去实验课应有的教学效能。
  如:“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若在0.01%的亚甲基蓝溶液中染色时间过长或用蒸馏水冲洗不净,或小烧杯中根的数量太少而加入的CaCl2溶液过多,在对比实验中,则会使无色的蒸馏水变蓝或致应变蓝的CaCl2。溶液无色,而根本身的颜色在实验前后无多大变化。但学生在记录时却是实验后蒸馏水无色,CaCl2。溶液变蓝色,根本身呈黄白色。这样就失去了一次对实验中异常现象的积极探索和分析的机会。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于独特的个人特色的知识。也只有这样获得的知识,才容易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便于掌握和记忆,同时还能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科学方法的掌握。因此,要求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不仅能培养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还能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些学生由于意志品质不坚强,自制能力差,做事有始无终丢三落四,在实验中主要表现为:实验用品、材料乱放乱丢,实验结束后不清洁整理,实验报告不及时填写,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这些学生,在实验时要进行“人盯人”战术,迫使其“循规蹈矩”;实验结束后要适时提问,引起思考,达到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养成始终如一的实验习惯。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在探究中体现差异、张扬个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教育模式。科学探究过程由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八个要素组成。在学习过程中组织以上八个要素都有的探究活动是困难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科学探究从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期刊
学校为了“因材施教”,把六年级的学生“筛一筛”,分了快班慢班,我教慢班,慢班的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以自己的智慧、情感、耐心和“问题生”过招,累并快乐着。  一、目中有人:学生的优点比缺点多  家长望子成龙,老师恨铁不成钢:希望学生细心,老师总是埋怨学生粗心大意;希望学生勤学好问,老师总是责备学生一问三不知;希望学生勤于思考,老师一味地唠叨而学生启而不发……如果教师抱着“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
期刊
信息技术具有实践性强、极富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以便于情感教育在课堂中的渗透,同时,课堂关系、个体差异、激励手段等因素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时情感培养的效果。  一、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关系平等指的是课堂里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看学生时“目中有人”。教师要和学生取良好的沟通,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
期刊
上课的时候,学生表面都一样,而内心差别却很大。有的学生上课很热情,思维积极活跃,而有的学生上课傻呵呵的,态度懒散,思维简单。时间长了,结果就很不一样。可以说,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知识、能力、品德、思想方面的差异,包括其素质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长期上课参与水平不同造成的结果。  看来,学生是如何上课的,是一个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值得研究。  仔细观察,会不难发现,现在学生的上课情况,不外乎六种
期刊
“破茧成蝶”的美是蜕变带给你的视觉享受;“凤凰涅槃”的耀眼是蜕变带给你的心灵震撼。而教师是帮助学生“破蚕成蝶”的助推器,也是学生“凤凰涅槃”的催化剂。这是我们一生的义务、责任和目标,我们教师自己在教育实践中与学生一起不断地历经蜕变之苦、蜕变之痛和蜕变之难。回首往事,我历历在目。  从踏上讲坛到今天,屈指可数二十载,我首先历经角色蜕变之苦:从一个很阳光的学生到一个合格的教师再到一个优秀教师、优秀班主
期刊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语文教学也不例外。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对应于他主学习的被动性,两者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分别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不会视学习是一种负担,而视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相反,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
期刊
蜜蜂每酿一分钟蜜,需飞行45万公里,要在100万朵鲜花上辛勤采蜜;提炼出人丹那么大的镭,需要8吨重的矿石。同样的道理,要写出好作文,也如“采蜜”、“炼镭”一样,应掌握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采集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材料仓库。  一、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  如果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面,则学生无事可写,教师也感到无题可出。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采集素材。一是要组织学生亲自去“干
期刊
摘要 中职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精神胜利、叛逆逞能等突出问题,只有用健全心理、软硬兼施等教育对策去纠正中职生的心理偏差,才能提高中职生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 心理健康 精神胜利 叛逆逞能 健全心理 软硬兼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浮躁型的现实社会对中职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日益增多,致使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对中职生成长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它严
期刊
【摘要】合唱在学校工作和音乐教研活动中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只有声部清晰、均衡、和谐的合唱,才能完美地表现歌曲的意境。我在合唱教学中对如何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呼吸方法、声音位置、发声方法、音准节奏、声部和谐、情感表达都有自己独到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在合唱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个人的艺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合唱 科学训练 声部均衡 节奏 和声 表演     中学合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中不可
期刊
当前我县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阻力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来自社会和家庭:学生的升学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人生前途,决定着一个家庭的命运,与家庭长远利益紧密相连。因此,家庭和社会对提高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给予过多的期望和关注,甚至不计成本和后果地引导学生流失外地。二是压力问题。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承受的最大压力是高考升学问题,由于社会期望值过高,多数人以高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