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比较、推导、揭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cold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中年级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几何初步知识中的重要内容,既是前面所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发展,又是学习圆、长方体、圆柱、圆锥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从教材的特点出发,我特别注意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注重比较,引导学生掌握概念及图形特征
  这部分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概念有射线、垂线、平行线;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等,同时还要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在教学时,我根据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准确掌握相关概念。
  如“射线概念”的教学,是以学生已掌握的直线和线段这两个概念为基础的。我先在黑板上面一条直线,接着找一名学生在这条直线上作出线段,并让学生说出直线与线段的区别(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它有两个端点,直线的长度是无限的,没有端点);然后我把线段的一个端点擦去,由另一个端点开始向一端延长,然后引导学生对射线、线段和直线进行比较。学生在比较中看出,这条直线只有一个端点,并且长度是无限的。最后我告诉学生,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而且向一端无限延长的直线叫做射线。这样学生在比较中不但理解了射线的概念,而且掌握了它和线段、直线的区别和联系。
  各种角的概念教学是以直角这一概念为基础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复习直角的概念,让学生把准备好的角的模型摆成直角,并用量角器量出是多少度,跟着板书:90°的角叫直角。接着引导学生把模型的一条边向另一条边靠拢,再用量角器量出这个角的度数,学生通过和直角比较,看出这个角的度数小于90°。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小于90°的角叫锐角。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特征时,我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两手捏住两个相对的角的顶端向相反方向拉,这样就揭示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区别其异同点。学生就看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了。在其他概念教学中,我都运用比较的方法,向学生揭示概念,使学生在比较中准确地掌握概念。
  二、推导公式,促使学生“转化”技能的形成
  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基本思考方法。通过图形间的转化导出公式是几何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在几何公式教学中,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导出是教给学生这一技能的关键环节。因为以后的梯形、三角形、圆以及圆柱体公式的导出都要运用这一技能。所以,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转化技能。
  运用迁移规律能培养学生的转化技能。教学前我先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和长方形的特征,然后我出示一个用硬纸板制成的平行四边形,用虚线标出高,并标出底和高的长度。我启发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法我们没学过,但我们能不能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接着我用剪刀沿着表示平行四边形高的这条虚线剪开,把剪下来的三角形补到另一边,然后问学生:“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变成了长方形。”我这样反复演示几次,使学生意识到图形之间运用割补的方法可互相转化。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原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于宽)。我还启发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能不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学生通过图形之间的转化这一过程,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思想,培养了转化这一解题技能。
  在教学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也运用迁移规律,联系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转化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花式,促使学生“转化”这一技能的形成。
  三、揭示图形、公式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公式
  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思想教育内容。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通过揭示图形之间、公式之间的关系,向学生进行运动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我用活动的梯形教具,向学生揭示图形之间的关系。我把梯形的上底逐渐缩短为零,梯形就变成了三角形;我再把梯形的上底延长到与下底同样长,梯形就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样使学生从感性上接触到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逐步的唯物辩证观点。通过计算可揭示公式间的关系。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上底是零,则梯形面积就变成了三角形面积公式。
  通过这样的推导过程,可揭示几何公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同时也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相关公式,提高了数学的解题能力。
  (特约编辑 熊叠丽)
其他文献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明确指出:评价方式要多样,形成性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等级评价和激励性评语相结合。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评价的观念,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使评价更好地发挥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一、课堂评价丰富多彩  俗话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教师的评价语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富有鼓励性、欣赏性的课堂评价
《泉城》是一篇语言清新的散文,课文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介绍了泉城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唯美的画面、整齐的句式、丰富的联想,作者通过语言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世界。对于这类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的文章,可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合作与探究,让课堂成为学生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质疑,实现美景、美文、美感共舞的精彩。  一、创设情境听泉——曲调酿情韵  语言的学习,是学生与
一、情景再现  镜头一  又到音乐课了,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个个兴奋得如快乐的小鸟。新课伊始,我先让学生一齐背唱上一节课学习的歌曲。琴声响起,学生劲头十足地唱了起来,可是唱着唱着,声音变小了,凌乱了……我很生气:“怎么不会唱啦?”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说:“歌词忘了。”  镜头二  星期一的早上,刚走进校园,迎面碰上一位熟识的家长,她热情地跟我打招呼:“······王老师,我家孩子现在可喜欢唱歌了,昨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着力推出的一项语文实践活动。可实际教学中,综合性学习不易操作,课堂指导中教师不易把握,加上综合性学习牵涉范围广,不易以试题来考查,所以所占分值很少,甚至没有。因而,有些教师认为这些内容无须当做教学重点,只读读文本中的材料就了事。本来十课时的教学内容,用五课时就完成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真的不重要吗?恰恰相反,笔者认为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1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学语言的巧妙运用,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又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审美启迪。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学习体会,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用语评价应注意以下策略。  策略一:注意使用好启发性教学常用语  启发性提示语是教师在教学中用于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语言。教师借助启发性提示语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或暗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获得提
美化课堂环境,促进有效教学,是每个英语老师所追求的,提升学生的兴趣可以为课堂创造一个轻松欢乐的教学环境。简笔画以其幽默、栩栩如生的画面备受学生的喜爱,使他们兴趣大增,简笔画增强了语言的活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学生被有趣的画面吸引,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他们快速记忆,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巧妙运用简笔画。  一、运用简笔画化解教学中
当下,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已悄然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教师的心田。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带给了语文教学更多的灵动与思考。但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突破语文教学瓶颈,提高阅读效率呢?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只有基于课文特点,遵循儿童教育规律,确立阅读突破口,才能找到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光明大道。  一、以研读课文标题为突破口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它蕴
学生写作文难,主要原因是无内容(材料)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广阔的农村蕴藏着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资源,千百年的乡土文化、乡土风情,有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这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来说,是享之不尽的资源,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绘家乡景之美  美莫过于大自然。我们家乡陆郎虽没有名山大川,但山川秀美,风景宜人,翠竹传情,绿茶迎宾,时刻散发着浓浓的乡村田园气息。陆郎的
2009年秋,我校一年级语文教研组进行了《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课题实验研究。这个课题源于余文森教授提出的“阅读教学与生活的重建”课题研究思路。两年来,我们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反思。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课题试验研究以来,我们采用分层推进的方法,从课题的起步、实验的过程、中期成果交流、遇到的问题等
苏教版小学教材从四年级起每学期都会安排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这部分内容,很多教师有着同样的困惑:什么是“策略”?它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何区别?教学的重点是“策略”还是“解决问题”?笔者想就这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两点感悟】  一、何谓“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大部分教师潜意识里可能就直接理解为方法,其实策略与方法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例如,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