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明儿童诗的产生背景与特质,分析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厘清统编语文一年级教材中的儿童诗的编排,提出小学语文一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读悟、品悟、写悟,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培育文学素养、积淀文化底蕴。
  【关键词】一年级 语文课堂 儿童诗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093-03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其性格与语言、行为都还带着幼儿的纯真与童趣,因此富有儿童化语言特点的诗歌更容易激发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童诗是一年级语文教材常见的教学内容,其韵律欢快、节奏活泼,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学起来津津有味。如果教师以儿童诗为切入点,更容易牵引学生进入小学语文的学习,使他们逐渐适应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本文中,笔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调整现有教学方式讲授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中的儿童诗,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儿童诗产生背景与特质
  说起唐诗宋词,我们会不由自主产生一种敬仰之情。古人有云,“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写诗是古时候人们表达心灵所感的常用方式。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浩瀚的文化历程,翻阅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秀诗歌,不论是更为古老的《诗经》,还是后来发展的唐诗宋词元曲,它们被创作出来的一大功能价值,就是为了表达情感。以下笔者整理了部分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下册入编的古诗词(见表1)。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白话诗应运而生。与古诗比较,白话诗的格式有变,不再是非常严谨的句式和韵律,但诗最基本的特质——“表达思想情感”,始终保持不变。在白话诗出现并且逐渐蓬勃的背景下,儿童诗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儿童诗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文体呢?顾名思义,儿童诗一定是合适儿童阅读的诗歌。首先,儿童诗要具有诗的特质,即和我国传统的诗歌一样,能够表情达意、抒发情感;其次,儿童诗要具备合适儿童阅读的特质。从儿童文学的角度来看,它的出发点是让儿童读,并从中获得启发。所以,不论是成人创作还是儿童自己写作而成的诗,都应该是有儿童特质的诗歌:在形式上是儿童乐于接受和喜欢的短行短句,有韵律感的口语化创作;在内容上是儿童的所见所闻所感,是儿童的生活也是儿童的见解。正如研究儿童文学的旭东博士所说:“儿童诗是以儿童的视角去审视生活,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使用适合儿童接受的语言表达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儿童内心引起情感共鸣的儿童文学。”
  二、儿童诗和儿歌的区别
  我们谈及广义的儿童诗,一般会将儿童诗和儿歌并为一谈。但如果从狭义上理解儿童诗,儿童诗仅仅指自由体的儿童诗,其和儿歌分属两种文体,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从表达形式来看,儿童诗是自由体诗歌,可以说“诗无定句”,一般不受句式、长短甚至押韵的限制,有时两三行也可以成为一首儿童诗;儿歌有基本格式,一般要求句式工整、音韵和谐,所以儿歌也有“半格律诗”之称。从读者角度来说,儿童诗适用于欣赏感悟、陶冶情操,使儿童在情感、精神上得到释放和提升;而儿歌更适合儿童嬉戏歌唱,可以增添儿童玩乐的趣味,体现娱乐性和游戏性。
  三、统编语文一年级教材中儿童诗篇目的编排
  从2019年9月新学年开学起,全国中小学生统一使用统编语文教材。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时代正式结束。以下,笔者对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下册的部分儿童诗篇目进行了整理(如表2,见下页)。
  从表2中可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下册中,儿童诗的篇目数量比较均匀,在3~4篇的范围。选编的儿童诗的作者中外兼有,基本都是儿童诗领域的名家,这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儿童诗入编的质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到,学生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表2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一目标在每篇儿童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从一年级上册第一首儿童诗《小小的船》开始,教学便紧扣课程标准中“想象”和“感受”的要求。该诗多次出现“快乐”“期盼”“美好”等词语,正是在一步步渗透课程标准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一目标。在表达形式方面,从“标点”开始到“节奏”,再到“句式”,可以看出教材编者在有目的、系统化地提升学生“感受语言优美”的能力。
  四、儿童诗的教学策略
  (一)读悟。统编语文一年级教材里的兒童诗,短则三五句话,最长也就十几行。不可否认,这样的儿童诗读起来轻松有趣,是最适合一年级学生朗读的,所以朗读是儿童诗教学的第一策略。
  中国古代私塾的教书先生教儿童初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性书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反复诵读。一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儿童诗时也可以大胆尝试此法,不管学生是否能理解诗中的内容,先让其张口大声读出来,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语文教学名师王崧舟、窦桂梅多次在文章中提到过低年级学生诵读的重要性;斋藤孝在《阅读的力量》一书中也提到,“从语言的记忆步骤上讲,发声朗读效果非常显著。语言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再通过耳朵进入审题,就很容易记住……相比之下,人在发声朗读的时候大脑的活动区域最广”。当学生的眼睛看着书本、嘴巴念出诗的文字、耳朵听闻自己的声音,时间久了自然就能意会其中的内涵,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虽说朗读是一种直白的方法,只要照着读就可以了,但在学生朗读儿童诗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读法指导。儿童诗具有诗的特质,让学生朗读时一定要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表现出诗歌的音乐美。例如,《小小的船》里有带“的”字短语“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荷叶圆圆》里有叠音词“圆圆”“尖尖”“弯弯”,《一个接一个》里多次重复“不过”这个关键词语,《夜色》里的“小”“瞧”“跳”“笑”“觉”等字押韵明显,这些体现语文学科特殊性的地方,教师在指导朗读时不需要特别强调,而是在示范读的时候通过抑扬顿挫的声音处理,读出明显的节奏、快慢、轻音或重音,由此展现整首儿童诗的韵律,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行领会。   诗歌的特质是表达情感,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儿童诗完成课程标准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引导想象、结合生活解析诗意,采取从“移情”到“共情”的策略,让学生的既往体验和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当学生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再去读诗歌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例如,在教授《小小的船》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夜空的美丽,教师可以问:“你看到深邃的夜空里挂着一轮弯月,你会想到什么?”“想一下,如果你坐在月亮船上,会看到什么。”当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后再去读诗,实际上就是在读自己,在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品悟。一年级学生更偏向于幼儿的发展特点,因此在赏析品味儿童诗这个层面,教师不需要对他们有太高的要求。曾有心理学家表示:孩子的年龄越小,他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方式越多。低年级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是感性的、随性的,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具备独特的童真与童趣。
  那么,该如何教这些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去赏析儿童诗呢?通过表2可知,教材中涉及的儿童诗作者,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儿童诗人,他们的作品选材丰富、内容多样,给了儿童诗教学很大的拓展空间。一年级语文教师可以借鉴方蓉飞老师的教学主张,按照“从单一到整合”的思路,在每一篇儿童诗的课堂教学中扩充诗歌容量,以同一作者、同一题材、同一方法、同一主题等联动点为切入口,让学生读到更多同一类型的儿童诗。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激发想象力,进而能逐渐自主感悟儿童诗的特有魅力。例如,在教学《怎么都快乐》这首儿童诗时,教师拓展以“快樂”为主题的3~5首儿童诗,如《春鸟》《笋》《草帽》等,通过以一首带多首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接触到更多同类型的诗歌,进而更深地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的观点,为情感的内化提供基础;又如进行《一个接一个》儿童诗教学时,可以链接金子美铃的《玻璃》《露珠》《奇怪的事》等几首童诗,让学生充分去诵读,体会到同一诗人的风格特点。
  (三)写悟。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却缺乏成人的理性思维,没有办法如成人一般将事物形象地描述出来。基于这样的思维特点,儿童在语言上的表达也和成人不同,具有一定的跳跃性,甚至与常规语言用法相异,这些特点正好能让他们写出富有灵性的儿童诗。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有限,在儿童诗的写作上,教师不能在诗歌的语意、修辞方面提太多要求,而是更多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中提到,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因此教师应以“激趣”为一年级的主要目标,只有激发了学生写几句话的兴趣,才能继续实现在二年级“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里包括在儿童诗中学到的富有趣味的童言童语。
  仿写是所有创作的开始,儿童诗也不例外。一年级学生受识字量、词汇量的限制,初期很难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全部想法。教师可以先从让学生“仿说儿童诗”开始,逐渐过渡到“仿写儿童诗”。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四季》这首小诗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出示不同季节的图片,引导学生仿说:
  桃花红红,
  他对燕子说:
  “我是春天。”
  大雨哗哗,
  他对小河说:
  “我是夏天。”
  ……
  利用现今发达的语音或录像技术,留下学生的语音创作,教师再将不同学生所写的、内容相近的句子编排组合成一首儿童诗,成功的创作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写诗兴趣,为此后的写话教学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另外,教师还可以给“仿说、仿写儿童诗”活动中表现好的学生一些小奖励,并在评价中示范引导学生“说、写”得更有诗味。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让学生从小积淀文化底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注重儿童诗的教学,让诗情诗意充满语文的课堂、融入学生的生活。
  【作者简介】王敏健(1974—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专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良表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责编 黄健清)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统编语文教材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从明确教材变化、活用识字写字教法、落实语文要素、重视课外阅读等四个方面,对重新收入统编语文教材的老课文教出新的“语文味”进
【摘要】本文论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策略,提出利用信息技术顺利导入新课、创设物理教学情境、还原真实实验画面、活跃物理课堂气氛、突破知识难点、发散学生思维等教学建议,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134-02  近年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的路径,提出设计翻转课堂、渗透趣味元素、组织合作探究、开展实践活动等教学建议,拓展数学预习维度,推动数学认知内化,以提高数学课堂体验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体验式教学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091-02  初中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
【摘要】本文论述打造“活泼有序”的初中体育课堂的实践,提出“巧设情境、保留自由空间、创造体验成功机会以及善用激励语言”等多种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 活泼有序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140-02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初中体育课堂单调、枯燥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渐得到改进,多种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
【摘要】本文论述六年级语文复习课微课设计的五要点:按需择题、强调积累、侧重启发、适当互动、后期整合,目的是制作出适合小学毕业班的微课,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关键词】微课录制 六年级语文 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046-02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不断创新,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微课,作为信息化教育技术发
【摘要】本文认为用真情关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金钥匙”,提出班主任应捕捉教育良机,与学生展开心灵交流,积极营造读书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家校合力,引领学生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真情 关爱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072-02  班主任是班级日常工作的管理者,是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活动的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英语阅读动力不强、缺乏阅读技巧等现状,论述教师为小学中年级学生选择合适的英文绘本的途径,并简单阐述运用英语绘本进行教学的策略,提出基于教材内容选择绘本、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情况的绘本以及选择具有趣味性的绘本等建议,认为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和课后延伸拓展阶段引入英文绘本进行教学。  【关键词】英语绘本 阅读教学 中年级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本文以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山娃娃音乐会》一课教学设计为例,提出教师要结合教学难点,创新教学手段,设计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丰富音乐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
【摘要】本文基于历史学科底蕴厚重、内涵丰富等特点,提出教师应该通过博览群书,使历史课堂获得源头活水,进而丰富教学史料、助力处理教材内容、增强历史教学专业性、传递最新学科动态。  【关键词】阅读 历史课堂 历史材料 教材处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095-02  肖川博士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这样写道:“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策略,建议教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设置教学目标,导向教学过程;巧设计算情境,理解计算算理;亲历探索过程,培养综合素养;强化估算和练习设计,培养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123-03  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属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