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也就是听觉艺术。因为音乐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音乐使人通过听来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意境与情感。通过对音乐旋律、节奏和力度的体会来展开想象,因此应着力于听。电视是一种视觉媒体,它主要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提供具体、直观的形象,使人通过看,来理解画面内容和画面含义,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想象。因为有具体的逼真的形象为依据,学生通过看电视来获得信息,要比通过听来获得信息快得多,这又是听觉媒体所不及的。
一、 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合理的课堂计划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之一。
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
音乐课堂中可以运用小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来对音乐有再认识,再创造。无论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终究要涉及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注重音乐性,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表现音乐的快乐,音乐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耍,它真正的目的是以游戏的方法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
二、多媒体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由于小学生受知识水平、生活经历及认知规律的所限,学习音乐,光听或光看都不能起到好的效果。那么,使视听艺术相结合进行教学,效果当然就大不一样了。而现代化手段的多媒体教学正好补充了这点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1、创设特定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欣赏课总在播放配套录音带,却不播放录像,可能是贪图省事,但主要是认识不够。老师们是否想过,上课的学生“渐入佳境”了还是“渐入梦境”了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乃是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 虽然都说音乐是世界语言,解情传神,但那需要一定的修养和造诣,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却完全是另外的一码事。我认为,只要条件允许,应该配合图像资料,特别是具有新颖、形象、直观等特点的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创造出悦耳、悦目的教学情景。
例如,在教授唱游课《小袋鼠》时,由于学生很少看到过袋鼠,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可将歌曲和有关袋鼠的画面剪辑成小影片,课前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律动进课堂。活蹦乱跳的小袋鼠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学会唱后,可以利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录下来,然后播放,全班欣赏,使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2、化抽象为形象,开创直观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音乐课上,唱歌和跳舞还比较活泼,但是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述,往往让学生感到乏味,老师觉得头痛。我们使用电教媒体,把同学们熟知的曲调进行变速、变拍播放、人为停顿等操作,改变了原有的节律,听起来可能优美的旋律变成了哭腔,轻快活泼变成了沉重悲伤;让学生听音响辨别乐器的种类,接着再看其图形讲述音高与音色;如此运作,学生不仅易记书本概念,也能较好的体会基本概念的内涵。如果不采取这些手段,很难描述好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点。
3、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良好的音乐教学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是十分有效的,唱游教学要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和“创造”精神,让学生有机会即兴唱、即兴跳、即兴作等,发挥他们的创造欲。唱游动作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我们就可以把学生这些所熟悉的内容见切成一段段的录像播放给学生看,然后引导他们大胆仔细观察,启发他们积极思维,鼓励他们大胆的创编。如在教学《动物说话》时,先播放歌词中所涉及的小动物片断,让学生模仿影片中小动物的叫声及行走时的样子,再让他们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创编动作。这样,学生们创编的动作就比较生动而富有感情。
三、课堂中的音乐游戏
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戏不是纯粹的游戏,而是融入了具有音乐性特点的游戏。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称之为“音乐游戏”。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所在,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1、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课具有独特的学科性。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非常喜欢。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比如学生在认识1、2、3、4、5这五个音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1、2、3、4、5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小猴子摘“ 1” 桃子时,让学生长“ 1” ,在“ 2” 桃子时,就让学生唱“ 2” ,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能识别这几个音符了。
2、音乐游戏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的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教学时可以设计《智慧豆快快长大》的游戏。在黑板上“种”下智慧豆。当哪一组的同学表现最好,老师就让哪一组的知会豆发芽,在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就让智慧豆长叶,最后看哪组同学的智慧豆开花结果。这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3、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老师做的事就是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设计好音乐游戏,让学生扮演好游戏角色去学习音乐。如在《蜗牛与黄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蜗牛、黄鹂、葡萄架等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高。
4、特别重要的是在运用游戏时,一定要和音乐教育相统一。学生不能在热火朝天的游戏中玩过后就只知道好玩,没能从中获得知识,老师一定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手段,要灵活自如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应该抓住音乐游戏的音乐性、趣味性设计游戏,如节奏训练游戏,音准训练游戏、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等等其他类型的游戏。这些都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教育者应该利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发展音乐。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音乐游戏启发学生创编音乐,发展音乐。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更广泛的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全面提高了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 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合理的课堂计划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之一。
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
音乐课堂中可以运用小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来对音乐有再认识,再创造。无论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终究要涉及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注重音乐性,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表现音乐的快乐,音乐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耍,它真正的目的是以游戏的方法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
二、多媒体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由于小学生受知识水平、生活经历及认知规律的所限,学习音乐,光听或光看都不能起到好的效果。那么,使视听艺术相结合进行教学,效果当然就大不一样了。而现代化手段的多媒体教学正好补充了这点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1、创设特定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欣赏课总在播放配套录音带,却不播放录像,可能是贪图省事,但主要是认识不够。老师们是否想过,上课的学生“渐入佳境”了还是“渐入梦境”了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乃是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 虽然都说音乐是世界语言,解情传神,但那需要一定的修养和造诣,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却完全是另外的一码事。我认为,只要条件允许,应该配合图像资料,特别是具有新颖、形象、直观等特点的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创造出悦耳、悦目的教学情景。
例如,在教授唱游课《小袋鼠》时,由于学生很少看到过袋鼠,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可将歌曲和有关袋鼠的画面剪辑成小影片,课前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律动进课堂。活蹦乱跳的小袋鼠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学会唱后,可以利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录下来,然后播放,全班欣赏,使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2、化抽象为形象,开创直观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音乐课上,唱歌和跳舞还比较活泼,但是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述,往往让学生感到乏味,老师觉得头痛。我们使用电教媒体,把同学们熟知的曲调进行变速、变拍播放、人为停顿等操作,改变了原有的节律,听起来可能优美的旋律变成了哭腔,轻快活泼变成了沉重悲伤;让学生听音响辨别乐器的种类,接着再看其图形讲述音高与音色;如此运作,学生不仅易记书本概念,也能较好的体会基本概念的内涵。如果不采取这些手段,很难描述好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点。
3、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良好的音乐教学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是十分有效的,唱游教学要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和“创造”精神,让学生有机会即兴唱、即兴跳、即兴作等,发挥他们的创造欲。唱游动作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我们就可以把学生这些所熟悉的内容见切成一段段的录像播放给学生看,然后引导他们大胆仔细观察,启发他们积极思维,鼓励他们大胆的创编。如在教学《动物说话》时,先播放歌词中所涉及的小动物片断,让学生模仿影片中小动物的叫声及行走时的样子,再让他们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创编动作。这样,学生们创编的动作就比较生动而富有感情。
三、课堂中的音乐游戏
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戏不是纯粹的游戏,而是融入了具有音乐性特点的游戏。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称之为“音乐游戏”。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所在,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1、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课具有独特的学科性。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非常喜欢。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比如学生在认识1、2、3、4、5这五个音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1、2、3、4、5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小猴子摘“ 1” 桃子时,让学生长“ 1” ,在“ 2” 桃子时,就让学生唱“ 2” ,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能识别这几个音符了。
2、音乐游戏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的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教学时可以设计《智慧豆快快长大》的游戏。在黑板上“种”下智慧豆。当哪一组的同学表现最好,老师就让哪一组的知会豆发芽,在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就让智慧豆长叶,最后看哪组同学的智慧豆开花结果。这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3、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老师做的事就是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设计好音乐游戏,让学生扮演好游戏角色去学习音乐。如在《蜗牛与黄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蜗牛、黄鹂、葡萄架等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高。
4、特别重要的是在运用游戏时,一定要和音乐教育相统一。学生不能在热火朝天的游戏中玩过后就只知道好玩,没能从中获得知识,老师一定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手段,要灵活自如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应该抓住音乐游戏的音乐性、趣味性设计游戏,如节奏训练游戏,音准训练游戏、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等等其他类型的游戏。这些都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教育者应该利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发展音乐。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音乐游戏启发学生创编音乐,发展音乐。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更广泛的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全面提高了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