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军队长征精神宣扬需着力于“两个结合”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1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在改革强军的关键历史阶段,如何更好地宣扬长征精神,发挥长征精神鼓舞官兵投身改革实践的作用,是一项重要课题。作者认为,可以在“两个结合”上着力,即将长征精神同强军梦的实现和基层一线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宣扬。
  【关键词】:长征精神;中国梦;改革强军;基层一线
  “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实为人类历史所罕见,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早已是不朽的英雄史诗。它不仅是我党我军的光荣和骄傲,也是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1]结合当前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所面临的内外形势和部队实际,作者认为可以在“两个个结合”上着力,做好长征精神在军队基层的宣扬,使长征精神内化于官兵的理想信念,外化于官兵的强军实践。
  一、宣扬长征精神要同强军梦的实现结合起来
  2012年12月10日,习主席在视察广州战区部队时特别强调,中国梦就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可以说,实现强军梦,是人民军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的“新长征”。人民军队是长征精神最直接的继承者和最忠诚的践行者,强军梦的实现离不开长征精神的鼓舞激励,长征精神也只有和强军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永不褪色、永不贬值、永不过时。
  一是宣扬长征精神必须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产生于革命年代的长征精神,在其精神内涵中也处处体现着强军目标的精神实质。长征过程中,正是始终以党的旗帜为引领,以党的指向为方向,工农红军才能克服教条主义和“左”倾路线的错误,才能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逃跑主义,最终胜利实施转移;进行长征的初衷是实施战略转移,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指战员既没有被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所击倒,也没有被强大凶恶的敌人所击溃,反而在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愈加强大,实现了淬火成钢;工农红军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严明的纪律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旧式军队的重要特征,正因此,红军具有国民党军队所没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红军也才能在残酷的战斗环境中突出重围。基于此,我们在基层部队进行长征精神宣传时,可以充分挖掘长征精神同强军目标的内在联系,在强军目标的引领下发挥长征精神的教育引导作用。
  二是宣扬长征精神必须坚持政治建军的立军之本。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回顾长征的胜利,有效的政治工作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红军的政治工作始终突出官兵的理想信念教育,将革命理想和信念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共产党员以身作则,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红军的政治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展开,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充分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推动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红军的政治工作始终紧密结合部队行军作战任务展开,着力帮助官兵掌握和理解中央的战略意图,大力实施战时鼓动,激发官兵战斗热情,有效对敌进行政治宣传, 分化瓦解敌军。长征精神中所蕴含的这些宝贵经验,可以为当前军队政治工作提供指导和遵循,在宣传弘扬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有效转化,积极借鉴,勇于实践。
  三是宣扬长征精神必须坚持服从改革强军的目标要求。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习主席强调,“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坚决打赢改革这场攻坚战,努力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基层部队的广大官兵是军改大考中数量最为巨大、涉及最为广泛、影响最为直接的“答题者”,军改的“一招一式”都牵动着基层官兵的切身利益,基层官兵的表现决定着改革的成败。长征中红军指战员所表现出来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亟需在此时得到继承和弘扬。“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长征精神的宣传中要倡导和培育官兵的大局意识,教育官兵正确处理改革中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引导官兵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
  二、宣扬长征精神要同基层一线的实际结合起来
  2015年12月26日,习主席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坚持面向部队、面向基层、面向官兵,坚持以广大官兵为中心,结合部队强军实践,讲好强军故事,发挥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引导官兵把个人成长同实现强军梦紧密结合起来,争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2]在当前军队进行长征精神宣传弘扬过程中,也必须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紧贴基层一线实际,否则长征精神就进不了官兵内心深处,就过不了改革关,过不了时代关。
  首先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即在基层部队有没有开展各类长征精神的宣传报道和学习活动。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但是在当前部队实际中,由于疏忽或训练任务繁重而没有计划开展相关活动、制定了相关活动计划而实际没有开展的、开展了大量活动却流于形式等現象还普遍存在。要解决这类问题,关键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各级领导要加强重视,各级领导是各单位工作全局的筹划者、领导者和评估者,特别是各级政治主官,要清醒认识、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将长征精神宣传学习作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来对待,军事主官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二是要认真制定活动计划,各级组织和领导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官兵主动性和积极性,科学制定计划,并将计划传达到每一名官兵;三是要切实抓好落实,活动“有没有”,归根结底要看落实,要激发官兵主人翁意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促进计划的有效落实。
  其次要解决“何时有”的问题,即如何把握基层部队开展各类长征精神宣传报道和学习活动的时机问题。基层部队日常训练任务繁重,当前全军上下大抓军事斗争准备,把提高战斗力标准作为军队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军事训练。在进行长征精神宣传学习中,需把握两点,一是保证宣传力度和学习时间,宣传部门应科学安排工作计划,将此项工作作为本年度一项重点工作开展,而各基层单位则应正确处理军事训练与政治工作的关系,严格落实教育计划;二是准确把握宣传学习的时机,正确的时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恰当的时机将使宣传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可以选择年度大项活动时期或者特殊的节日加大宣传力度。
  最后要解决“怎么有”的问题,即如何丰富基层部队各类长征精神的宣传报道和学习活动开展形式的问题。在内容方面,既要保持传统性、典型性,又要突出时代性、现实性。善于从历史中挖掘资源、汲取智慧,长征事迹的宣传必须符合历史事实,又能为官兵喜闻乐见,深入浅出地阐释长征精神的内涵和精髓。同时可以结合身边的典型,凸显强军兴军实践中长征精神在官兵身上的具体表现,使长征精神更加“可亲可近”。在形式和手段方面,应当积极倡导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联合发展,逐步形成从报刊到网络、从文字图片到音频视频的多元报道体系。宣传工作者要做到熟练掌握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善于利用融合的网络进行典型传播,形成从宣传长征典型人物和事迹到影响受众群体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全方位、多形式的立体宣传体系,形成规模声势,增大宣传报道的覆盖面和冲击力,不断拓展长征精神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杨成武.忆长征[M].北京: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2.
  [2]习近平.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的讲话[N].解放军报,2015-12-2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旨在整合《人间词话》重要诗话理论,来谈对于读者诗歌写作和生活思考上的启发。  【关键词】:境界;创作;美感;感悟  一、境界之说概说  “境界”说是王国维先生在第一则就提出的概念,“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即有境界的词就是最上品的词,有了境界便自然会形成比较高的格调,自然会有名句遗世。而五代和宋朝的词高明且独绝的地方即在于其意境
期刊
【摘要】: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不仅可以带动文化遗产的发展,也可以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但是弊端也不断凸显。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特性,笔者在本篇文章中就保护方式的转变展开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生活性保护  一、双重保护方式的起源与发展  (一)安全保护观念的形成  自古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很好的存续都是历朝历代所关心的问题。纵观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文化都
期刊
【摘要】:共产主义思想一直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然而,只是单纯的把《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更多地当作一部有关唯物史观的巨著,对其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关注是不够的,甚至离开唯物史观孤立地解读其中有关共产主义的论述。本文认为,马克思在《形态》中对共产主义问题的阐释,正是以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趋势的揭示为基础的。因此,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角来理解和把握《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更为准
期刊
【摘要】:在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创作的巨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首次对“现实的个人”进行了完整而科学的概括。本文着眼于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说明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并对此进行分析,从而说明“现实的个人”被确立为唯物史观的首要前提和出发点的必然性。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实的个人;唯物史观  一、“现实的个人”的规定性  “现实的个人”
期刊
【摘要】:由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在传统的健康意识中,人们偏重于疾病的治疗,近些年来,加大了对疾病的预防力度,这对护理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我国的医疗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照顾患者,还要进行预防和保健,宣传健康知识,进行卫生咨询等多种功能。对于护理教育来说,它可以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员,但是必须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的护理教
期刊
【摘要】: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对于理学理论的贡献主要集中于儒家伦理道德的形而上学化方面。本文从静善动恶与中正仁义、诚和富贵观这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周敦颐的道德人生观。周敦颐的道德人生观为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周敦颐;道德人生观;理学  周敦颐,字茂叔,原名敦实,人称濂溪先生,他是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构建了一个以儒家礼法为核心,融合道教宇宙生成、万物演化思想的宇宙论体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谈及信仰问题曾经说过:崇高信仰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坚强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本文从信仰的本质为出发点,全面论述信仰的本质及其在道德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强调重建精神家园的核心内容即马克思主义信仰,阐述信仰与精神家园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精神家园  今年是我们党成立的50周年,回顾以往,井
期刊
【摘要】:庄子与村上春树这两位看似南辕北辙的两位大家,如若仔细品读、认真剖析他们的作品,就会发现他们作品中所隐藏的诸多关联性和相似性。本篇论文拟从寓言性对村上春树文学与《庄子》的内在关联性、相似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庄子;村上春树;寓言性  1.序言  庄子生活在两千年前中国战国时代,村上春树生活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庄子》磅礴恣肆、包罗万象;村上春树文学奇异瑰丽
期刊
【摘要】:今年来我国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国特有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传统的文化背景,使得如何正确认识安乐死成为社会上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从中国传统美德的“孝道”角度出发,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探讨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与安乐死的冲突,从而促进人们正确、科学的认识安乐死,使得生命伦理在我国更加深入的发展。  【关键词】:安乐死;孝;传统文化;伦理道德  二战结束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一系
期刊
【摘要】:遗址类博物馆作为一种博物馆的类型,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签,遗址类博物馆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最能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特征的。所以遗址类博物馆应该注重陈列展示,以其内在的独特性,在博物馆的独树一帜。遗址类博物馆的建立与遗址的发掘是分不开的,往往更注重再现遗址的地理特征和文化内涵。遗址类博物馆能更好地塑造博物馆的文化性格,使其最大限度地展现其文化母体的鲜明特征,遗址类博物馆是固定的,是在原址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