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推动美国大学蓬勃发展

来源 :国际公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quanch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文化的高地,总让人感觉与公关有一’定的距离。但实际上,在美国大学的早期建立、初期成长阶段,宣传公关就曾—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筹款成为美国大学17世纪最早期公关的目的
  美国处于早期殖民地的时期,已经出现了一些学校,其中就有大学。当时的大学,规模不大,人数也不多,发展起来很困难,根本原因就是资金少,靠着有限的学费,有的大学能够维持几个月就已经不易。因此,为了生存就不得不通过宣传来推广自己,获得影响,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有记载的最早为大学筹集资金的公关行动,发生在1636年的哈佛大学前身哈佛学院,不过较为著名的一次,则发生在1641年的6月。
  那年的6月2日,马萨诸塞州的州议会通过决议,派出萨勒姆的雨果-彼得、罗克斯伯里的托马斯·维尔德、波士顿的威廉姆·黑本斯3人前往英国,目的是募集资金来建设哈佛学院,进而教化那些他们认为不开化、野蛮的印第安人。这一带有鲜明殖民色彩的行动后来被称为“维尔德·彼得‘乞讨使命’”。3个人衔命而去,收获的工作效果则不同。最成功的是黑本斯,竟然筹到了500英镑,这在当时并非小数目,是哈佛学院当年全年财政拨款的一倍多。可是彼得、维尔德两个人却没有什么进展,他俩分析后认为是缺乏宣传所致,于是向殖民地发回了紧急求援信,希望制作最好的材料来宣传新英格兰,吸引英国人的关注。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马萨诸塞州迅速制作了宣传小册子《新英格兰的首批硕果》,并在英国本土成批印刷。小册子共有26页,描绘了美丽的新英格兰,当地的地理风情,富饶的物产,进一步谈到了建立哈佛大学的意义,称这所大学能够让愚昧的印第安人获得他们期盼已久的福音。毫无疑问,这本小册子成为了美国大学公关宣传的第一份册子。为了鼓舞人们的信心,这本小册子还宣称哈佛学院决不会像20年前弗吉尼亚州的学校筹款那样胎死腹中,而是一定会落实下去,建成大学。
  小册子所说的弗吉尼亚州筹款这一反面事例发生在1621年,当时有一位叫做帕特里克-科普兰的人想为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城筹资修建一所学校,他找到了伦敦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老板们,幸运地获得了270英镑的赞助。只不过,由于1622年发生了和印第安人的冲突,这笔钱没有用在建设学校上,而是用在了修建防御工事上,这些赞助款也就打了水漂。
  1641年为了哈佛大学进行的小册子筹款的最终结果不得而知,但是这次行动对于北美大陆的大学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要筹款,就要进行公关宣传,美国的大学充分感到了增加自己影响力的必要性。175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前身国王学院,准备在纽约举办第一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就特别发掘了毕业典礼的公关价值。国王学院的一个^-将毕业典礼的消息发给了《纽约公报》、《报童》、《墨丘利》等报刊,请求他们将毕业典礼的消息内容插入下一份报纸中。这个简单的行动也成为最早的学校公关之一。除了这些公关宣传,处在经济困境中的大学还采取了其他的募捐方法,其中一个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出售彩票募集资金,这—方法在1745年到1775年大学经济最为困难的时候非常流行。
  18世纪的大学公关进入发展阶段,专业机构和专门刊物开始出现
  进入18世纪之后,美国大学的发展日趋多样,筹款之外还有着其他多种需求,大学宣传公关随之出现了新的形式。1869年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埃利奥特在就职演说中,谈到了公关的重要性,他说,大学校长必须在公众知晓事实之前实施影响,大学必须即时应对实际情况的变化,否则一旦脱离了受众,就没有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威斯康星大学在校长约翰·巴斯康姆任职时期,在1870年创办了校新闻处,当年6月出版了第一本月刊。担任编辑的詹姆士·巴斯福德毫不讳言,说这本月刊的使命就是宣传大学诉求,纠正自身谬误,以彻底维护大学的自身利益。这本月刊虽然以私人企业的形式运营,但是受到了威斯康星大学长达17年的扶持。
  继任的威斯康星大学校长们继续重视新闻宣传推广工作,1896年的校长查尔斯·肯德尔·亚当在任时,威斯康星大学在小范围内发行了《编辑简报》,并两周一次寄送给当地的报纸,提供给媒体大学的新闻信息。这—方法有了效果,几个月之后,威斯康星州的很多报纸编辑已经开始使用《编辑简报》上的资料了。报纸编辑选择的信息与大学提供的并不尽相同,大部分被选上的内容是普通读者感兴趣的农学院科研情况。不过,虽然如此,这份《编辑简报》没有持续多久就停刊了,直到1904年才复刊。
  除了威斯康星大学,还有一些大学有过类似的举动。1897年,密歇根大学曾经考虑过组建大学宣传公关部门,为此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西储大学由校长办公室组织新闻编写,送往本州报社;印第安纳大学鼓励学生给家中写信,让家长了解更多的学校情况,还曾将学校动态提供给记者,印发资料给报社;密苏里大学提供一些大学新闻给本州媒体编辑们,存心想编印大学的周报。
  所有上述这些大学的新变化,与当时大学的改革有关,大学的扩张与内部课程教学的调整,需要更多的资金、理解与支持。但是如何向前发展,只能摸索前进,这些大学做了积极的工作,但是相对于实际需求仍然只是一些点点滴滴的尝试之举。而新闻媒体对这个变化是欢迎的。1896年纽约的《科学》杂志宣称希望获得大学的权威消息,欢迎人们在事件曝光的最佳时机之前提供资料。爱荷华州得梅因市的《中部月刊》1896年公开征稿,特意谈到收到过来自威斯康星大学文笔出色的稿件,说这些稿件篇幅不超过4000字,长短合适,而且配有照片。
  芝加哥大学、威期康星大学等在18、19世纪之交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芝加哥大学创建于1858年,在1886年曾经倒闭过,但是在两位热心牧师的帮助下,他们说服富豪约翰·洛克菲勒捐献了60万美金巨款,后又募集了40万美金,准备在1891年复校。幸运的是,这次芝加哥大学复校后的首任校长请来的是威廉·瑞尼·哈珀,哈珀是著名学者、教育家,他立意甚高,准备将芝加哥大学办成一个有研究生教育的大学,而且他又充满活力,面对各种困境能够尝试多种办法,懂得公关宣传。还有一个幸运的因素,就是那时美国的慈善事业已经开始起步,有的富豪愿意捐款办学,洛克菲勒的捐款就是因此落在了芝加哥大学。   哈珀组织定期出版《大学纪事》这本册子,目的是为管理者、教职工、学生,包括校外朋友,提供学校重要事件的准确信息,增强大家对芝加哥大学的关注,让芝加哥人乃至更大范围的人们常常意识到芝加哥大学的存在。公开更多的情况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外界、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也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哈珀对于每一位来访嘉宾都予以最好的官方接待,和媒体人士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过,也有麻烦让他深感头疼,他曾调侃过,希望伊利诺伊州实行一项法律规定,可以对媒体的不实报道进行惩罚,甚至判处相关人死刑。为了降低、消除不实报道,1905年,哈珀任命深受媒体和学校信赖的奥斯卡斯凯尔顿为芝加哥大学的新闻监督。斯凯尔顿采取的方法之一,就是给当地报纸及纽约报纸投递专题故事。这一方式比较受欢迎,用了4年时间,有关芝加哥大学的报刊文章增加量,就已经位居全美各大学前茅。
  哈珀还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公关方式——校庆。他力排众议,在学校成立的日子、4周年、5周年、10周年都开展过校庆活动。1891年7月1日,他举行了正式的大学成立典礼;4周年校庆是首次校庆,给学生提供早餐,向校友供应午餐,洛克菲勒夫妇还被邀请到了大学,参加了学校特意为他们举行的招待会、研讨会,以及3个图书馆的开工典礼。5周年校庆也办成了盛典。10周年校庆,规模更大,洛克菲勒夫妇再次参加,学校举行了一座大楼的捐赠仪式和6座教学楼的开工仪式。通过花费不菲的校庆活动,哈珀为芝加哥大学赢得了非同一般的影响力。15年校庆本来是哈珀已经做出了宏大策划的,不幸的是,在校庆之前他去世了,为了纪念他,也是为了继续校庆的影响,后继者将这次校庆办得很出色,而且特意加入了纪念哈珀的内容。
  与哈珀类似的,还有威斯康星大学校长万海斯,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将威斯康星大学从一所普通州立大学建成全美有名的大学。哈珀和海斯私交甚好,给海斯提出过很多好建议,自从1903年海斯成为威斯康星校长以后,这些建议不少得以实施。1904年,海斯成功将第50次开学典礼、新校长就职典礼、50周年校庆进行了整合,获得了巨大的反响。海斯还恢复了被撤销的新闻办公室,年轻的英语讲师威拉德·格罗夫纳·布莱尔被任命为主管,获得300美元的特殊津贴。
  布莱尔出生于新闻世家,酷爱新闻传播,有杰出才能,他为威斯康星大学制定了明确的新闻公关目标,动用了自己的媒体资源,稳步推进。4年之后的1908年,新闻办公室充满活力,自办的《新闻公报》定期印发,提供的大学正面新闻在《威斯康星日报》、《威斯康星周报》等很多媒体陆续出现。《美国杂志》、《哈珀周刊》、《独立》、《世界工作》等报刊陆续发文赞扬威斯康星大学,促进了大学的宣传公关。
  布莱尔的特殊之处在于,确立了早期的高等教育公关模式,帮助大学积极获得评价和支持。他常常说,对好奇的记者隐瞒信息是不明智的,因为无效信息经常包含着有害的谣言。
  威斯康星大学的这一模式积极有效,吸引了很多大学的关注。从1910年开始,很多大学竞相设立新闻办公室,伊利诺伊大学、密歇根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多个大学向布莱尔求教。其他大学受到鼓舞和启发,也同时跟进。
  1897年,密歇根大学在代理校长哈瑞·哈钦斯的推动下,组建了新闻编辑部,一名修辞学教授担任负责人,编辑部每两周提供一份新闻通讯,并为大学校友录提供材料。这些在宣传公关上采取了崭新做法的大学,推动了整个美国高校的变化,1917年美国成立了高校新闻分社。
  大学宣传公关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使大学的教育管理得以创新,办学资源得以深化,社会网络高度丰富,并因此获得了更好的生源和更多的资金,从而全面提升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
其他文献
项目简述:  《谁是球王》由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中国乒乓球协会共同举办,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承办。这也是继《武林大会》和《中华龙舟大赛》之后,体育频道又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赛事。  《谁是球王》不分年龄、打法、职业,只要是乒乓球爱好者均可在指定赛区免费报名参赛。该赛事根据地域分成南北方六个赛区,根据年龄和性别分成六个组别,经过海选赛、大区赛和总决赛三个阶段,最终决出“终极球王”。  节目20
期刊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线上商务的发展,如何在网上寻找消费者,然后将他们带到现实的商店中,成为目前很多企业变革的方向和探索的关键命题。本期沙龙以“从线上到线下,O2O商业模式变革下的公关新思维”为主题,探讨在激进突变的O2O商业模式变革下,公关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本期沙龙的特邀嘉宾主持是危机管理专家曹志新。对话嘉宾分别是传智传播集团董事长张桔洲、北京云点矩阵科技有限公司CEO陈涛、注意力公关顾问机
期刊
项目简述:  北京行知探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坚定奉行“知行合一,探索世界”精神理念的文化传播公司,他们的使命是:“通过行知体验的方式,分享知识、探索世界”,他们设计并提供以行知探索为核心模式的高端体验产品,以及基于此的知识分享产品。公司旗下有玄奘之路、发现中国、极之美等高端文化体验品牌。  本次戈壁瓜洲音乐节就是“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的大型狂欢活动。“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是北京行知
期刊
他说,讲故事的技巧非常重要,目前90%的公关人讲的故事都是从客户角度来说的,发出的信息都是在自夸,并没有真正地站在用户的角度  曾二十多次踏上中国土地,最爱吃饺子和灌汤包的霍夫曼公关公司总裁兼cE0路·霍夫曼(LouHoffman)先生,八月再一次来到北京。这位在硅谷创建自己的公关公司,并用 9多年时间让霍夫曼公关走遍世界的美国人,谈及最近一年的工作重心,毫不犹豫地说出了一个词:China!  中
期刊
企业官方微博在微博上行走,其实有两大尴尬:一是来自企业内部的制约,因为企业各有个性和特色,以及各企业领导的要求迥异,而导致企业微博经营的苦恼;二是微博是最具人情味的地方,尊崇的是“人”的互动,而网友对官微的普遍认知是“非人”、“组织化”的,因此经营起来颇为艰难,官微经营就变得格外谨慎。也就无法赋予官微“鲜活的生命质感”,因此枯燥并失去价值。  1.关键词“网性”和“网感”  官微到底应该怎么玩呢?
期刊
当策略和技巧不再是政治、商业传播的核心问题时,信任就从一种抽象的交往前提变成了实在的社会资本。换言之,当信任资本透支时,策略和技巧往往沦为徒劳的表演。在大众眼中,一个信任“裸奔”的组织,任何表演都可能是反讽的、荒唐的、自戕的,更是对公共舆论和公共之善的持续冒犯。新媒体加剧了社会信任问题的复杂性。在实时遍在的围观下,一个组织若是缺少充裕的信任资本,便会动辄陷入来自大众的疏离、狂欢或狂怒之中。不管怎样
期刊
二十年前教公关,学生常一头雾水问我:“公关到底是什么?”二十年后我发现,已经很少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在台湾,公关专业已经被一般人所熟悉;公关的职业声望甚至超越记者;公关的定义,也随着经济环境的进步而产生了改变。  从说服到契合关系  过去的公关首在“说服”,就像公关教父爱德华·伯奈斯(Edward Bemays)说的:“大众就像黏土一样,任凭你爱怎么捏,就怎么捏。”然而,随着公众的自主性和社会影响力
期刊
6月中旬,诺基亚宣布今年夏季停止出货塞班智能手机,全面转向微软Windows Phone平台。诺基亚此举意味着塞班平台迎来终点。而在苹果公司推出iPhone之前,塞班系统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先者,近年来市场份额却快速滑坡。  “塞班已死”,让更多关注诺基亚手机帝国的人唏嘘不已。而处在技术和应用平台不断革新的智能手机市场中,诺基亚更是前途未卜。是受冲击过大,还是后劲不足?我们不难看到,未能顺势而为
期刊
编者按:  6月26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企业公关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举办了以“ePR”为主题的沙龙活动。活动邀请了来自海天网联、京东商城、口碑互动以及迪思传媒集团的代表进行经验分享。同时,来自欧莱雅、微软、安利、好丽友、格兰富、百事、巴西航空、益海嘉里及雅培贸易等多家企业的委员及代表参加了主题沙龙,并就此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本次ePR沙龙中,到场嘉宾走进微软亚
期刊
初识篇——她留给我的印象  初次见娜姐,身着豹纹衬衫,一头大波浪长发,秀眉轻锁,虽一语不发,却成为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个人。这个女人气场强大,天生女人对女人的灵敏感觉,让我隐约有些担心不易相处。但在随后的日子里,事实证明:她的强大,是充满自信、正义,甚至安全的。  她出生于北京,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在优越的环境中一路顺风地长大。一毕业便就业于知名广告公司,随后的事业更是做得风生水起。“娜姐”这个称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