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空间生产理论再思考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ue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社会空间理论的概念,但不能否认马克思的思想中存在关于空间维度的思考。透过《共产党宣言》的文本,可以挖掘到马克思的“空间转向”思想。遵循马克思在宣言中的研究思路,可以探究出资本是空间生产的逻辑主线,交通运输方式是空间生产的助推器,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空间生产的结果,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空间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空间生产;资本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1-0045-03
  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对它进行解读。“重新上手”解读《宣言》的文本意义,需要获得一种时代的视野,而时代视野来源于当代实践与当代的对话。空间理论是以大卫·哈维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学术界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对《宣言》进行解读,不仅有助于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视野,也有助于创新理解《宣言》的当代价值。
  一、资本是空间生产的逻辑主线
  资本是贯穿于《宣言》的逻辑主线,同时它也是社会空间生产的动力所在。马克思对资本进行了客观全面的评价。一方面,高度评价了资本为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财富价值。“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405这段话表明,资本主义依靠先进的生产力,在空间生产过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种成就体现在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工业生产上大机器的使用,交通运输方式上以蒸汽为动力的火车和轮船的开行,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资本积累条件下造成了社会空间分离的后果。资本积累的后果就是社会财富两极分化严重,资本家在占有社会绝大多数财富的同时,工人却只能依靠微薄的工资勉强维持生存。“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1]405在引起财富不均的同时,地域发展的失衡也随之显现。这种不平衡是资本驱使下所引起的财富分布不均。在更大的范围内出现了空间上的东方从属于西方,乡村从属于城市,农业从属于工业的情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空间生产导致的区域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更加的无法调和。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资本的积累、增值和扩张始终是资本主义进行空间生产的动力。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其提供了最初的资金和条件。“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1]401早期资产阶级是从底层中产生,并不断通过资本的积累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资本的不断增值和扩张,让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能够源源不断,从而推动世界市场的建立和“世界历史”的形成。“资本不仅是一种历史的生产方式,而且也是一种空间的生产方式。”[2]27从历史来看,资本在不同的歷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社会作用。在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在空间生产中也是一种生产方式,能够在整个社会中起到对不同的产业的调整和利益的分配作用。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本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根本上为资本家进行市场的开辟和扩张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说,在马克思的空间生产理论中,资本是主角,在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对《宣言》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能够发掘贯穿整篇文章的资本元素才是真正地理解了马克思的思想脉络和精髓所在。
  二、交通运输方式是空间生产的助推器
  交通运输方式的革新为资本家的空间拓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交通方式也同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世界范围内,轮船、火车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大大缩短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时间。资产阶级用时间来削弱空间,新型的交通运输工具在发展过程中为经常性的跨越空间的交往提供了可能性。资产阶级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了全球,从而为全球市场空间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交通工具比较落后,陆地运输主要是畜力车,海上运输主要是帆船,指南针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早期的陆地运输和海上运输时间长,风险大,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导致资本扩张的速度也很慢。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资本家在寻求新的市场方面的愿望愈加强烈。加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促使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市场来缓解生产过剩的矛盾。一国的范围已经无法消耗掉过量的产品供给,去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成为资本家的迫切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来满足资产阶级迅猛发展的需要。工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以蒸汽为动力的轮船和火车的出现,让资本在空间生产的过程中节约了时间。为资本主义向更高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交通方式的变革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用。一方面,交通方式的革新为资本在全世界安家落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交通方式的革新也为无产阶级的联合提供了可能。联合需要的前提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联系提供可能的方式,而交通工具的革新就大大扩大了人们的生活和活动的范围。以蒸汽为动力的轮船和火车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推动这种联合的发生。各国的无产阶级可以通过新型的交通工具来开展联合的行动。随着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交通运输方式的革新让各国无产阶级不再孤立无援,“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并不是一句空话。
  新的交通工具也成为全球空间形成的重要载体。资本主义以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以自给自足为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不密切,社会交往空间狭小,主要局限在一地和一国的范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创造出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的生产也不能只是局限在一国的范围,而要去寻找更大的海外市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1]401在这个过程中,轮船、火车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发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大地缩短了全球交往的时间,便利了资本家来往世界各地的生产活动。空间生产的进行与交往工具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由于资产阶级追逐最大剩余价值的需要,在空间扩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交通工具的改良和革新,这就刺激了各种交通运输的发明和使用,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随着技术革命的进行,各种交往工具也都有了极大的进步,借助于这种发明的开展,资本家才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上进行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从而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可见,在全球空间生产过程中,《宣言》所主张的,并不仅仅是一种资本的单纯的推动作用。在资本增值的内在的驱使下,包括交通工具革新等表面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让资本家能够在世界各地落脚,从事全球空间的生产活动。   空间生产过程中,就是在为生产要素寻找新的萌芽基础。资本的空间扩展力和无产阶级的联合行动力是两股平行增长起来的力量,而其中起关键性推动作用的就是交通工具的变革。当西欧范围内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生产要素时,必定会导致空间容量内要素的溢出,这种溢出的表现就是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交通运输方式就充当了助推器的作用,以寻找新的市场空间来消耗溢出要素,从而使得空间修复成为可能。
  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空间生产的结果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完成后,资本主义进入了自由竞争阶段。19世纪三四十年代,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资本家要不断寻找新的销售市场,以让积累的财富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获得增值,从而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国内的市场空间资源已经不能满足资产阶级的需要,为了突破国内的狭小空间限制,资本家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企图在海外寻找发展空间。在攫取最大剩余价值的驱使下,资本家在全球空间生产中寻找可利用的资源和发展路径。正如《宣言》所说,“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1]404资本家在资本增值的带动下,到处寻找新的市场空间,这也导致了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的形成。
  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的形成是全球空间生产的重要结果。“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401,工业生产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原料的供给也来自世界各地,消费不仅仅局限在一国的范围内,而是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增值推动了全球空间生产的形成。在物质层面生产的推动下,精神生产也开始在全球化的范围内进行,由此,世界历史也开始形成。“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404历史的发生和发展也越来越成为世界性的,在资本主义时代,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导致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改变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是在之前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所未曾取得过的成就。全球的空间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推动下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全球空间生产的形成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民族生存空间的剥削和挤压。“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405全球空间生产的形成导致了世界发展两极分化趋势的加强,资本在全球空间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实力更加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主动地位,而相对落后的民族和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则只能处于劣势地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平等均衡的发展趋势,占据优势地位的资本主义国家能够通过资本来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和生产结构,而落后的民族只能受到发达国家的支配,从而出现了东方的农业文明从属于西方的工业文明的局面。在这种全球空间生产结构中,资本主义国家明显占有更多的资源和更有利的发展地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会采用殖民掠夺的方式对殖民国进行压迫和挤压,从而让其在全球空间中缩小甚至失去发展的空间和条件。这种依赖于殖民压迫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更是在资本增值的条件下所导致的后果。世界市场也出现了财富两极分化的现象,从而使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无法逾越。
  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空间生产的目的
  社会的发展应该遵循发展的逻辑,而不应该遵循资本的逻辑。在《宣言》中,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是以资本为中心而进行生产和发展的社會。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最大限度地追逐剩余价值导致了人的异化。马克思所提到的异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和人的本质的异化。“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他们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1]407在资本化不断加剧的过程中,人的异化程度也不断加深,从而激化了社会空间生产的矛盾。马克思指出,空间生产应该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422那么,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将成为空间生产的目的。
  空间生产的发展与人自身的发展具有一致性,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空间生产的价值尺度。一方面,空间生产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让各种要素能够在社会空间中得到更大的整合和利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拥有更好地发展空间和生存环境。这也正是《宣言》所表达的对于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资本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异化现象。马克思所指出的各个方面的异化在空间生产中都表现得非常突出,这也成为寻找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原因所在。空间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物质基础的极大丰富,更重要的是能够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从事更有意义的劳动活动。这就要求社会空间生产关注的不仅仅是物质资料的丰富,同样也要关注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正是空间生产的题中之义,更能使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无产阶级是空间生产的主要阶级力量。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依靠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无产阶级具有广泛的人员构成基础。在这其中,共产党人对于无产阶级的领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其他政党相比,共产党更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能够带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从而建立无产阶级的专政统治。同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要依赖于联合的行动。“工人没有祖国”,在实现人的解放这一共同愿望上,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具有共同的利益基础。马克思所提到的共同胜利理论,正是在为人的空间生产所提出的设想。当无产阶级面临着自我解放的种种束缚和不利条件时,理论的正确性显得十分的重要。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受到了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长时间以来都处于劣势地位,充当着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手段。无产者必须通过联合的行动来进行自我解放,从而实现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在《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统治将使它们更快地消失。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1]419这段话也进一步证明了,无产阶级的联合行动在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胜利召开的重大时刻,我们有必要来重温《宣言》所提出的重要原理和内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任务是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加以运用,今天我们所提出的关于马克思的空间生产理论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一个新维度的认识。尽管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空间生产”的概念,但是联系当时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境遇,我们选择将“空间生产”作为马克思思想的出场语境,在今天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也有助于结合当今的世界发展形势更好地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资产阶级借助资本的力量推动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不断侵占着落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早早地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但需要认清的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发展,我们更需要冷静思考,从170年前的《宣言》中寻找新的思路和发展可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任平.论空间生产与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路径[J].江海学刊,2007(2).
其他文献
摘 要:会展产业一直被认为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我国会展产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文章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英语)本科专业为例,探讨目前外语类大学在会展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題,提出外语类高校国际化、专业型会展本科人才培养策略如下:凝练“国际会议方向”作为专业主攻方向;增加专业英语课程;打造会展专业精品课程;增加第二课堂中的实践和二外学分
期刊
摘 要:历史文化名城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者和窗口,梳理分析各种古城保护理论,在中国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长效保护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系列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时代赋予我们不容推却的历史责任。零陵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研究零陵古城保护长效机制的构建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
期刊
摘 要: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吸收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符合我国目前的养老形势,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然而,目前我国社区养老发展水平较低,与人口发展趋势不相匹配,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本文采取问卷法,面向天津市H区的社区养老老年人,就其社会服务需求现状展开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对政府及社区居委会的依存度高,有参政议政需求,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内容有需求,且老年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学时学分设计不一致、学校相关部门不够重视、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有待提升、社会实践的成绩认定不合理、实践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等不足。应采取措施如下:各高校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理论课及实践教学的有关规定;提高认识,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改革传统考试方式,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评估考核机制;整合资源,丰富形式,促进思政课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独立学院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和地区环境下,民族地区的独立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上亟待加强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最能体现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工作成效。通过“强本固基”的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环节的科学管理,可以有效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建设,也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
期刊
摘 要:永贞革新以唐顺宗继位开始,以王叔文集团的彻底倒台结束。它经历的时间很短,但是情况复杂,斗争激烈。册立太子一事成为王叔文与唐顺宗关系的转折点,本文通过对王叔文和唐顺宗关系的变化浅析永贞革新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王叔文;唐顺宗;永贞革新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150-02  永贞革新,是以王叔文集团为核心,进行的一场抑制宦官为
期刊
摘 要:文章介绍了基于慕课理念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的关键因素。慕课理念与翻转课堂模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提升翻转课堂教学质量,推进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交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为翻转课堂的校本化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有效教学;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
期刊
摘 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标志着新世界观的萌芽。其蕴含的科学实践观与认识论、人与环境和教育关系理论、关于人的本质等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当代参考价值。在信息网络化的新时期,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亟须优化建构理论课思想疏导、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共生的三维路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参与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
期刊
摘 要:协同创新平台将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载体,对产教深度融合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协同创新平台在应用型大学中的基本定位,明确了搭建平台对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等的重要作用。阐述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从学科建设范畴探索实践,借鉴产教融合理念,围绕共同目标,配合协作,资源互补,促进与科研院所、企业、及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聚焦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开
期刊
摘 要: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分析了全媒体时代下高等中医院校网络舆情的阻力与助力;基于羊群效应、蝴蝶效应、木桶效应等效应分析理论分别探讨了高等中医院校网络舆情预警、引导、管理、处置流程优化机制以及网络舆情应对技能提升路径。  关键词:效应分析理论;高等中医院校;网络舆情;预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