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如秋,硕意正浓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瓷茶器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门类之一,盛产于宜兴的紫砂壶无疑是其中最富盛名的代表,紫砂壶不仅具有宜于泡茶的实用性能,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与自然人文等元素完美融合,呈现出浓郁的自然神韵和文化气质。
  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實用器具之一,紫砂壶的创作素材也大多来源于自然和实际生活中,而大自然也像源源不断的素材库,为创作者输送丰富的艺术内容。紫砂壶“南瓜”(见图1)就是笔者从自然界南瓜的形象中,挖掘出宜于艺术创作的元素,进而将其通过紫砂艺术语言的形式表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的。
  南瓜在中国各地都有栽种,味甘适口,是夏秋季节的瓜菜之一,富含矿物质锌,是极好的p-胡萝卜素来源,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成熟的南瓜形态敦实饱满,十分可爱,因而自古以来,南瓜就深得人们的喜爱,也是喜闻乐见的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题材之一。
  南瓜同样也是紫砂壶艺创作中的经典题材,譬如清代初期紫砂巨匠陈鸣远便创作过一把流传百年的“鸣远款南瓜壶”,该壶仿照自然界中南瓜的造型,不仅栩栩如生,更仿佛凝固了岁月,好似一只美好的南瓜永远停留在了最美好的年华,同时,该壶也是陈鸣远所开创的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的典范之作,影响深远。因此,“鸣远款南瓜壶”对于每一位紫砂艺人在鉴赏、学习和研究紫砂艺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图(1)中所示的这把“南瓜壶”同样以自然南瓜的形象为基础,造型上不拘小节,却又精益求精、风格鲜明,尽得南瓜之神韵。整体造型敦实稳重、做工细腻、线条流畅,色泽淳朴古雅,质地刚柔并济,带给人强烈的感染力。壶身大气端庄、饱满圆润,作六瓣南瓜形,向下渐收敛成壶底,而向上则自然收成壶口。壶盖与壶钮的形态设计是整把壶的点睛之笔,壶钮作瓜柄状,一片片瓜叶自然舒卷平铺于盖面,并形成壶盖的叶片状自然造型,同时瓜叶进一步向下包裹壶肩,口盖严丝合缝,瓜叶上下连为一体,不仅美观,更是别具匠心,彰显出难得的艺术效果,令人惊叹不已。壶流、壶把均为随意弯扭的瓜蔓,前呼后应,惟妙惟肖,尤其是其形成的立体效果更增添了浓郁的自然气息。整把壶犹如大自然的一抹缩影,绽放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花货是紫砂壶造型主要的类别之一,具体来说,花货就是直接取材自然界的瓜、花、木、虫、鸟、鱼、兽等的各种形象,而后从中提炼精髓,加入个性化装饰点缀,最终引发趣、理、情的升华。这把“南瓜壶”作为一件原汁原味的花货作品,拟物仿生,匠心独具,尤其是贯穿于壶盖及壶身的瓜叶设计,顺势从上向下铺展开来,寓动于静,丰富了泥味的表现力,自然真实,流露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本质。
  刘岱在《中国文化新论?序论篇》里说:“任何一个文化的高度发展,其外在的有形事物的创造都与其内在心灵世界的开拓相呼应。器物工艺也好,典章制度也好,科学技术也好,文学艺术也好,都可说是人类思想知识、价值意义和精神情操的具体表现”。紫砂壶艺更是如此,每一把壶都必须深入到文化内涵、情感思想中去表现更有价值的内容,从而获得壶与人的精神共鸣,“南瓜壶”正是如此,南瓜经春种、夏长、秋收,在漫长的季节中不断积累成长,终于在秋收之际反哺人间,就像一个经历了种种艰辛的生命,终于绽放出昂扬的风姿。“南瓜壶”寓意秋天硕果累累,丰收吉祥,也寓意人们向往人生、事业的满足与美好,一抔老泥抹上温婉恬静的质感、细腻的纹络、饱满的胎体,浸润着指尖触碰的体温,相视、相对,于内心升起一股由衷的满足感,从而达到一种舒怀的境界。
  “南瓜壶”整体遵循崇尚自然、施法自然、回归自然的创作理念,造型生趣盎然且雅俗共赏,实现了对自然情景的完美对接,使艺术和人文在此完美融合。
其他文献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制作历史悠久,其创作题材源于人们的信仰、民间传说、动植物名称上的谐音和形象上的暗喻等。只有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自如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这是紫砂壶文化的真谛。  关键词 八方回头龙壶;紫砂;寓意  历代紫砂艺人都曾尝试把中国的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移植到紫砂壶上。于是紫砂壶成为了集中国书法、绘画、文学、历史、金石、雕刻等诸多元素于一体的陶器工艺品,并因此受到历代各阶层
期刊
作为宜兴紫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紫砂陶刻凭借独特的文化积淀与艺术内涵成为紫砂艺人、爱好者、藏家等人群对紫砂的收藏标准之一。历史上,紫砂陶刻的装饰、语言和表现形式拓展了紫砂艺术的创作空间,丰富了紫砂艺术的语言、风格和效果。同時,也为紫砂艺人开启了一个新的领域,不再将创作的视野局限于紫砂壶本身,而更关注紫砂壶身上的“减法”艺术装饰——指的是以陶刻琢去部分紫砂,留下书法、绘画、印章、篆刻等文化艺术痕
期刊
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是历史的见证,是生活的载体,是每一位艺术家实实在在的情感写照,是人类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无数种类的艺术诞生、繁荣,丰富了人类的生活。诞生于宜兴的紫砂艺术,就是如此。  对于紫砂壶艺创作而言,悠久而博大的中华文化无疑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古往今来 ,无数制壶艺人博闻强识,在厚重的文化中撷取精华,将其糅入紫砂壶的创作,受到世人的喜爱,文化
期刊
紫砂壶发展至今,造型千姿百态,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筋纹器。光器素面素心,花器栩栩如生、筋纹器纹理均匀;虽然气质大相径庭,但归根结底不外 “恰如其分”四字。紫砂壶讲求装饰与造型的相得益彰,既不过于花哨繁复亦不简单粗暴,简约中有内涵、修饰中有深意,古色古香又不乏时代气息,這是紫砂壶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它源远流长、在传统艺术之林独领风骚的根本原因。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紫砂壶只能算是后起之秀。当很多传统手
期刊
紫砂文人壶自明代中期初创至今,有五、六百年历史,在整部中国陶瓷艺术史中算是一个短小的篇章。自其伊始,便与茶道相融合,并承载着诗文、绘画、篆刻,尤其是书法艺术的表达。《阳羡茗壶系》里也提到时大彬、陈子畦、沈子澈等人在制壶时都会用竹刀刻下款识,足以证明紫砂壶与书法篆刻之间的关系。  在清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是影响紫砂壶装饰的重要因素。陈鸿寿(曼生)在紫砂器皿造型与装饰上的参与,让壶身铭文在原有的附
期刊
宜兴紫砂是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物质文化发展的重要成果,更是精神文化领域的优秀结晶。紫砂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变化无穷的造型和丰富多彩的装饰升华了壶的艺术形象和文化特性,历来就是文人雅士的钟爱之物,也是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说到紫砂壶的艺术风格,更不是凭空而论,它包含了一把壶本身的艺术美感,同时也强调其内在的主旨内涵,以及对文化、思想、情感等的解读,因此,文化是评判一把壶艺
期刊
摘 要 清代诗人汪文柏曾写道: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道尽了当时紫砂壶在文人雅士心中的不凡地位。这“一丸土”为何能有如此巨大的影响?是因其不仅融入了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更能如诗词书画般寄托情怀。  关键词 紫砂;筋纹半菊;造型设计;人文寓意;匠人精神  自从明代“供春壶”的出现,紫砂壶便从普通的日用器发展成为工艺美术品。一把好壶不仅需要作者具备精湛的技艺,更需体现出真切的感情与文化底蕴
期刊
摘 要 紫砂器素来以其多变的造型和古拙的气质赢得了历代藏家的青睐,同时其质朴本色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紫砂器的装饰效果。传统的紫砂装饰手法有陶刻、泥绘、贴花、镶嵌等诸般工艺,而紫砂泥绘则是与紫砂作品本身同质同构的装饰手法。紫砂泥绘利用紫砂泥料色彩上的多样性以及泥性的同一性,使装饰与本体浑然一体。这种以“以泥饰泥”的装饰手法在表达作者创作情思的同时,也展现了紫砂材质独特的审美。  关键词 材质美;传统
期刊
自北宋起,宜兴紫砂壶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和积淀,至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在历代工匠的悉心演绎下,五色土变化成神奇的紫砂壶,深受人们的喜爱,不少人对紫砂壶进行收藏。紫砂壶具备斟茶的实用性,同时包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具有丰富的内涵及雅俗共赏的艺术文化价值。紫砂壶创作题材广泛,所观、所想皆可纳入壶中,制壶艺人如果用虔诚的心灵去发现和领悟,便能制作出精美佳品。  传统造型是紫砂成壶的基石,
期刊
翻阅袁野最近寄给我的一本他的个人黑紫砂作品专辑,版面之上,大片的留白,一件古朴的闪耀着黝黑深邃光芒的黑紫砂作品如高士般绝俗独立,瞬间,我的心被打动了,我不禁感叹:我看到了宋的美学意境!  说到黑紫砂,很多紫砂收藏家都一脸茫然:“什么是黑紫砂!都在博物馆的展柜里,没上过手啊!老几辈玩家听说过没用过!”是大咖们无知吗?非也!是黑紫砂真的太稀少、太难得了。黑紫砂是创烧于明代中国宜兴的一种高温窑变黑色紫砂
期刊